不負重託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畢節試驗區踐行“兩新”使命推進全面發展紀實

三農 農業 林業 環境保護 畢節試驗區網 2017-05-17
不負重託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畢節試驗區踐行“兩新”使命推進全面發展紀實

畢節同心大廈鳥瞰

不負重託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畢節試驗區踐行“兩新”使命推進全面發展紀實

澳能(畢節)工業園

不負重託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畢節試驗區踐行“兩新”使命推進全面發展紀實

繁忙的織金東偉服裝廠

不負重託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畢節試驗區踐行“兩新”使命推進全面發展紀實

金沙縣悅耳電子有限公司

不負重託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畢節試驗區踐行“兩新”使命推進全面發展紀實

靚麗的黔西縣海子村民居

不負重託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畢節試驗區踐行“兩新”使命推進全面發展紀實

恆大幫扶大方所建蔬菜大棚基地

不負重託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畢節試驗區踐行“兩新”使命推進全面發展紀實

大方縣羊場鎮羊場村林藥套種綜合石漠化治理示範基地

5月6日,七星關區第10個家庭林場在千溪鄉小屯村正式掛牌,在外漂泊多年的謝平銀回家當上了場主。捧著證書,謝平銀感慨萬千。

2016年,七星關區針對森林資源豐富而利用率低,人民群眾“端著金飯碗叫窮”的實際,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圍繞“創百家林場、帶動千戶萬人”脫貧發展的思路,把林木林地資源轉變為生態建設、脫貧攻堅、精準扶貧的有效資源,促進“三變”改革,推動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努力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七星關區這種因地制宜謀求發展的做法,是畢節市踐行“兩新”使命,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一個縮影。

三年來,畢節試驗區始終堅守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堅持開發扶貧、生態建設和人口控制“三大主題”,全力建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高地,建設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的高地,建設對口幫扶、多黨合作的高地,建設實幹作風、奮鬥精神的高地,與時俱進打造畢節試驗區改革發展升級版,為全省後發趕超、同步小康創造經驗、做出貢獻。

脫貧方式不斷創新 內生動力得以加強

三年來,畢節市把脫貧攻堅當做第一民生工程,聚焦農村貧困人口,不斷探索和創新脫貧方式,下大氣力抓實基礎設施建設、優勢產業發展、基本公共服務,為貧困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闖出一條新路子。

脫貧摘帽是畢節的首要任務,同步小康是畢節的最大政治。

決策靠人落實,任務靠人抓。自上而下,20名市級領導和110個市直單位定點幫扶20個一類鄉鎮,232名縣級幹部765個縣區直部門幫扶153個二三類鄉鎮,實現173個貧困鄉鎮集團幫扶全覆蓋。

激發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至關重要,於是全市選聘4100多名“田專家、土秀才”作為農民講師,年培訓扶貧對象25萬人次,輻射貧困群眾60多萬人。抽調13160名幹部組建2599支駐村工作組參與結對幫扶,做到“一村一工作隊、一戶一責任人”。通過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撐,使精準扶貧與區域發展協調推進。

除了這種進村駐村跟進貼身幫扶外,威寧自治縣還探索出“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能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的“四看法”,因為操作簡單,識別精準,迅速在全市“普及”開來。

七星關區的“一市五金多套餐”問需式精準扶貧機制尤其受到群眾歡迎,撬動了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參與扶貧,讓貧困農戶結合自身實際和發展願望自行選擇其中一種或多種“套餐”發展致富,是精準扶貧較為成功的一個有效辦法。長春堡鎮埡關村大灣組16戶貧困戶成立的專業養牛合作社,做得風生水起。“前年我從農信社貸了兩萬多元,買了兩頭能繁母牛,現在收入已翻了幾番。”貧困戶張志說。

對有資源條件的農戶,實施特色產業扶貧,宜種則種、宜養則養;通過實用技術培訓,增強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對生產生活環境惡劣、“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農戶,則實施扶貧生態移民;對因病致貧或返貧的農戶,實行醫療“兜底”等等。同時,在各縣區紮實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促進就業,多管齊下,合力攻堅。

目前,在全市各縣區同步推進的產業扶貧,是畢節正在深入發展的攻堅方式。這種方式把貧困戶、企業和政府的願望聯通,以農業園區、板塊經濟、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等作為載體,使得扶貧獲得穩定的依託,成為規模脫貧的一條好路子。

此外,畢節還通過建設扶貧大數據平臺和逐戶逐人建檔立卡等手段,構築了精準扶貧的信息服務支撐,有效解決 “扶持誰”這個首要問題,為“怎麼扶”、“真扶貧”奠定了基礎。

而今,多年的開發扶貧的探索實踐,實現了畢節試驗區人民生活從普遍貧困到基本小康的跨越。

生態建設深入民心 綠色產業漸成規模

曾經,畢節這片2.6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聯合國有關專家定性為“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但倔強的畢節人,用勤勞的雙手和不屈的意志,把畢節建成“中國最具競爭力城市100強”!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時任赫章縣海雀村村支書的文朝榮,面對因人口過多過度墾伐變得荒蕪的土地,帶領全村人利用3年時間,把海雀村周邊33個山頭1.3萬餘畝荒山全部栽上了華山鬆,使曾經“苦甲天下”的海雀村變得林茂糧豐、生機勃勃,成了“全國綠化千佳村”。而數十年如一日種樹護林的文朝榮,成為“時代楷模”,激勵著更多的畢節人立志“彎下腰來拔窮根”。

像文朝榮這樣公而忘私地綠化荒山、造福子孫的人還有很多,如一生致力於綠化家鄉油杉河的曾光華;一輩子種樹護林,在生命最後時刻把滿坡滿嶺的森林獻給國家的胡索文……

據統計,通過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重點林業生態修復工程,畢節實現了生態環境從不斷惡化到明顯改善的跨越。從1988到2015年,全市森林面積和森林覆蓋率增長了32%,水土流失面積從1.68萬平方公里減少到1.16萬平方公里;累計治理石漠化面積910平方公里。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基本農田得到有效保護,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改善,人居環境質量得到提高,為構築長江、珠江上游生態屏障發揮了積極作用。畢節先後獲得了“生態文明先行區”、“全國林業生態建設示範區”、“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畢節市結合實際,牢牢堅守“兩條底線”,深化“三大主題”實踐,緊緊圍繞“113攻堅戰”的總體系部署,突出抓好發展綠色經濟、堅守綠色屏障、打造綠色城鎮、突破體制機制、培育綠色文化“五個重點”,紮實抓實三條循環經濟產業鏈、煤炭二次創業、生態旅遊、生態建設、環境保護、改革創新“六件大事”,努力把畢節試驗區建設成為生態文明先行區。

大方縣星宿、大山一帶竹筍遠近有名,銷量好,價格高。在致富帶頭人黃朝全的帶動下,星宿鄉、大山鄉已有700多戶農以荒山荒土入股,或流轉土地等形式參與方竹、中藥材種植。村民們還可以在基地裡打工,既充分利用了閒置的土地資源,又綠化了一方水土,同時還找到了一條增收致富之路。

為了激勵更多人和企業參與到造林綠化行動中來,畢節市按照“誰造林誰受益、誰經營誰得利”的原則,積極建立市場主體培育激勵機制,對擁有荒山土地經營權的造林專業公司、專業合作社、林業大戶給予政策、資金扶持,引導更多市場主體投入造林綠化事業。

七星關區對新造林地和2008年林改時以村、組集體發證和產權明晰未發證的荒山,按確權發證工作流程做好相關工作,確保林權確權到戶,做到“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

民生項目穩步推進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近幾年來,畢節試驗區廣大幹部群眾堅持主基調不動搖,創新創業模式,深入實施主戰略,各縣區取得了豐富的建設成果。

在大方,因地制宜利用石山區的優勢,讓水泥企業和用地業主出資、礦石資源按投資比例分成的開發利用模式,形成了村、企共贏“大方模式”;在黔西,圍繞“拉大、補欠、崛起”的理念,以規劃引領、基礎先行、多輪驅動、產業支撐、建管並重、人本拆遷為抓手,形成了“城鎮帶縣”的特色城鎮化建設的“黔西經驗”;在金沙,打破了“以煤為大”的工業格局,通過多種形式招商引資,建立了工業園區,使產業結構實現優化,進而轉型升級形成了山區特色產業發展的“金沙之路”……

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民生方面,圍繞突破試驗區基礎設施瓶頸制約抓落實,加快鐵路、高速公路、機場、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目前,畢節高速公路規劃建設項目共計18個,總里程1057公里,已建成高速公路642公里,建成鐵路413公里,在建鐵路162公里,規劃建設鐵路項目6個;畢節飛雄機場目前已連接起了北、上、廣、深等17座大中城市。畢節構架起的立體交通網絡成了“創新發展·同步小康”的強勁引擎。

在水利建設方面,全市各建制縣(區)已實現“縣縣有中型水庫”,70%的鄉鎮實現了“鄉鄉有穩定水源”,水利事業取得了階段性發展成果。被譽為貴州水利建設“一號工程”的夾巖水利樞紐及黔西北供水工程建設進展順利,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過半。

在“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中,畢節市圍繞發展需要,著眼農村實際,順應群眾期盼,精心策劃,創新載體,通過實施“兩個硬化”工程,硬化院壩1800萬平方米、硬化連戶路3萬公里,使124萬戶群眾320萬人徹底告別了“天晴一臉灰,下雨一身泥”的日子。

傾情幫扶碩果累累 繼往開來再創輝煌

畢節的飛速發展,與全國政協、中央統戰部、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及試驗區專家顧問組傾情幫扶分不開,畢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的成果,凝聚著他們的心血。

自1988年以來,七星關區由民盟中央和致公黨中央負責重點幫扶,大方縣由農工黨中央負責重點幫扶,黔西縣由民建中央負責重點幫扶,金沙縣由民進中央負責重點幫扶,織金縣由全國工商聯負責重點幫扶,納雍縣由民革中央負責重點幫扶,威寧縣由九三學社中央負責重點幫扶,赫章縣由中央統戰部和臺盟中央負責重點幫扶。2009年“4·14”會議後,國務院扶貧辦、國土資源部、水利部、國家衛計委、國家菸草局等21個部辦委局在畢節建立工作聯繫點。截至2016年,在中央統戰部牽頭下實施的“同心工程”累計1495個,打造9個精品“同心新村”,援建14804口“同心小水窖”,資助貧困學生5845名,新改擴建各類學校200所。中央統戰部以及東部十省市統一戰線聯繫全國112家企業與畢節試驗區112個村建立了“一企一村”結對幫扶關係。多黨合作各方支持的同心共建是執政黨與參政黨團結合作、共謀發展的生動實踐,是統一戰線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成功範例,顯現出強大的創新力和生命力。

今後五年是畢節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時期,畢節將按照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的精神指引和決策部署,緊盯目標任務,突破重點難點,狠抓落細落實,推動各項工作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進一步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對畢節的重要指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深入踐行“五大發展理念”,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牢牢守住“兩條底線”,堅定不移實施主基調主戰略和“兩大戰略行動”,按照“堅持三大主題、建設四個高地、打造畢節試驗區改革發展升級版”的發展定位,聚焦“創新發展、同步小康”這一目標,突出“大黨建”這一統領,圍繞“大扶貧、大安全、大發展”三個重點,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全域旅遊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造“人民富裕、生態良好、產業優化、環境宜人、風尚文明”的畢節試驗區改革發展升級版。

本版圖片由孟性榮、王純亮 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