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徠渠:古渠流潤 澤銀川

種植業 玉米 農村 農業 壹度文化 2017-05-20

唐徠渠:古渠流潤 澤銀川

唐徠渠:古渠流潤 澤銀川

銀 川 晚 報 官 方 文 化 發佈 平 臺

文| 本報記者:王輝; 圖|本報記者:屈曉飛

(部分圖片為資料圖片)

每年的4月初,隨著引水閘口的緩緩開啟,黃河水奔湧著注入唐徠渠,也標誌著寧夏平原又一年春灌的開始。靜靜流淌的唐徠渠,潤澤著兩岸的農田,兩天後,流至銀川境內,這座西北城市,也因之變得更富生機。而事實上,這座城市與這條渠流的緣分,遠不是這麼三言兩語就可道明,它與這片土地相生、相處,也流在這片土地之上人們的生活與心頭。

唐徠渠簡介:

也稱唐樑渠,在老百姓口中則習慣叫它唐渠。原從青銅峽108塔下出水口引水,解放後經改造,從現在的河西總乾渠大壩正閘處開始引水,全長314公里。受水面積經過青銅峽市、永寧縣、銀川市區、賀蘭縣、平羅縣。總灌溉面積達120萬畝。

A 塞上乳管

唐徠渠:古渠流潤 澤銀川

唐徠渠總灌溉面積達120萬畝。“120萬畝是什麼概念呢?寧夏建省(1929年)以前,全省灌溉面積才80萬畝。”寧夏水利專家盧德明說,由於唐徠渠輻射面積廣,可覆蓋青銅峽市,銀川市的永寧縣、興慶區、金鳳區、西夏區、賀蘭縣,石嘴山市的平羅縣、大武口區、惠農區等9個縣區,西湖農場、南樑農場、暖泉農場等6大農場。

灌區農作物種植以小麥、水稻、玉米等為主,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所以又被稱為“塞上乳管”。尤其受唐徠渠滋潤的銀川人更是覺得,之所以有富饒的銀川,跟唐徠渠密不可分。

B 銀川淵源

唐徠渠:古渠流潤 澤銀川

“懷遠舊縣城(銀川市前身)一開始建在黃河邊上,即現在掌政一帶。後來因被洪水沖垮,向西遷城,也就是現在銀川市的位置。”寧夏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吳忠禮說,“有人居住的地方必然有水源或者河流,必然得建水利,所以唐徠渠的形成應早於漢朝。”

地理學者汪一鳴則提出,歷史上懷遠新城城址之所以要選到現在銀川這個地方,也不是無緣無故的。反映了當時這裡已是富饒農區,同時也因這裡的原有居民點可供利用。這一居民點的起源、發展,是與其有利的地理位置以及唐徠渠灌區的開發密切相關的。

簡而言之,如果沒有唐徠渠,歷史上銀川城的出現和發展,甚至都無從談起。

流過城市 住在心裡

唐徠渠:古渠流潤 澤銀川

詩歌裡,這裡被譽為“塞上江南”;民謠裡,這裡被稱作“年種年收水澆田”……這些,自然都離不開引黃渠流,事實上,銀川平原上的眾多渠道就像血管一樣,將一份潤澤輸送到各方,而唐徠渠也的確如慈母般滋養和佑護著銀川的人們。

地名檔案:

專家推斷為西漢甚至更早前始開,後廢塞,唐代復浚。唐來(來通徠)之名最早見於《元史》,蓋為唐代疏浚以招徠戶民墾殖之義。

1 記憶

唐徠渠:古渠流潤 澤銀川

銀川之所以被稱為湖城,也與引黃灌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乾隆《寧夏府志》記載:“唐渠東畔,多瀦水為湖”。過去的銀川平原,由於渠道阻隔,除最東側的惠農渠外,其它乾渠都不能安全退水入河。在河水上漲或暴雨時,渠水只能洩入湖溝,這就造成了歷史上銀川平原中下游地區溝道混亂、窪地積水、湖沼密佈的局面。

“小時候,我家就在唐徠渠畔的沙渠村,那時經常在唐徠渠畔採野菜、採蘑菇,身上出汗了、弄髒了,就跳進渠畔的水坑中洗一洗。”今年50歲的市民陳慧琴說。在她兒時的記憶裡,渠畔的水坑一個接一個,渠畔的人們既能用這些水坑澆田,還能養鴨子,“水坑中魚兒成群結隊,小蝌蚪密密麻麻,養的鴨子可肥啦。”

陳慧琴記得,小時候唐徠渠畔的水坑和溼地裡有各種各樣的魚,退水以後,遺留下來的魚兒被太陽晒乾都沒人理。“因為那時村民們都不會吃魚,總覺得味腥,還費油,直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後,隨著大批外來人口進入寧夏,銀川當地人才逐漸學會吃魚,品嚐到其中鮮美。”

2 變遷

唐徠渠:古渠流潤 澤銀川

如今,站在綠樹成蔭,風景如畫的唐徠渠畔,年輕的銀川人絕對想象不到幾十年前這裡是一幅怎樣的景緻。

唐徠渠管理處辦公室主任王立宇告訴記者,1970年之前,唐徠渠渠道可謂千瘡百孔,有些渠段的渠堤像小土山,有些頂水灣的渠堤則非常單薄,行水期險情時有發生。渠兩側是自建的簡陋土坯房及臨時住房,有些空地仍然是連片的亂墳崗和鹽鹼灘、荒湖,遇上颳風、車輛過時,塵土飛揚;遇上雨天,泥濘不堪,汙水漫流。

王立宇說,後來,隨著管理機構的設立和治理工作的開啟,人們對渠道進行了大規模的治理和裁彎取直,使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1984年,唐徠公園的修建被提上日程,第一期工程在銀川市西門橋至保伏橋約1公里實施。

到了2001年,為了提高城市品位,銀川市又對唐徠渠畔進行了一系列整治和綠化,尤其對唐徠渠銀川城市段進行整修。綜合整治後的唐徠渠畔還被評為“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如今,這裡已經成為銀川百姓最喜歡的休閒娛樂場所之一。

3 生機

唐徠渠:古渠流潤 澤銀川

“唐徠公園的建設,是以唐徠渠為依託,經我們不完全統計,到唐徠公園健身娛樂的市民,每年不少於一百萬人次。”唐徠公園管理處主任李文奇說,因為唐徠公園的存在,在唐徠渠水經過之地中,流經銀川的13公里被公認為是最美麗的一段。也為銀川市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娛樂休閒場所,形成了一種具有銀川特色的生活文化。

唐徠公園南北延伸10餘里,以鋼筋混凝土鋪渠底,水泥、石料護坡;渠堤兩側安上雕刻精美的漢白玉護欄,一路都是鬱鬱蔥蔥的樹木;公園裡除了長廊、噴泉、華亭、雕塑景觀,還安放了健身器材。現今,唐徠渠經過的大武口和平羅也相繼建起了唐徠公園,春夏秋冬,這些公園隨著季節的更替,變化著不同景緻,沿渠處處是優美畫卷。當然,唐徠公園最別緻的景色當數每天經過唐徠渠兩岸的人們,他們就像唐徠渠水一樣川流不息,使得這些城市區域生機勃勃。

陳莉的家住在唐徠渠附近,每天她都會早早起床,先到唐徠公園和舞蹈隊的夥伴們會合,跳完幾段廣場舞后再去上班,“早上唐徠公園裡的空氣最好,能在這裡跳舞、散步,一整天都會元氣滿滿。”陳莉笑著說。

4 潤澤

唐徠渠:古渠流潤 澤銀川

胡杰忠是賀蘭縣洪廣鎮金沙村水利協會的會長,也是村子裡管水的主要負責人,每年村子裡灌溉的事,他總是跑前跑後操心。胡杰忠說,唐徠渠沿線共有744個鬥口,流經170多個村莊,他們金沙村處於唐徠渠中下游段,村裡600多戶人家的農田全靠唐徠渠水引黃灌溉。

“我家祖祖輩輩都在這兒種田,現在有七八畝地,旱地種點玉米,一年淌兩三次水就行。水田裡種稻子,一年得淌十幾次水。多虧有唐徠渠。”胡杰忠說,因為有這條渠的滋潤,不管一年降雨量如何,對他們這裡的農民來說,收成並不受影響。

胡杰忠介紹,就拿金沙村的北支渠為例,它全長4.5公里,灌溉面積達4500多畝,主要農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麥。為方便灌溉,村民在渠道上有開挖一些毛渠,再通過鬥口,村民們就可根據自家用水的實際情況,自己從斗渠引水灌溉。

受唐徠渠恩澤的莊稼人編出了很多順口溜,流傳至今,表達著他們發自內心的讚美和謝意。“沒有唐徠灌,老天不下沒有飯;有了唐徠灌,再旱糧囤也豐滿。”胡杰忠說,自己從小就知道這句順口溜。小時候,他和村子裡的男孩們總喜歡在渠邊上看大人們開鬥口給田地淌水,這時他們也總會一邊大聲說著這個順口溜,一邊興奮地跑來跑去,那就像是一種儀式,也更是一份銘刻在心底的記憶與喜悅。


依尼 | 編輯 銀川新聞傳媒集團【壹度文化】出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