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老汪如何主動出擊把“洋芋蛋”變“金疙瘩”成為科技致富帶頭人

種植業 馬鈴薯 合作社 農民 嘉嘉喜 2017-06-19

看老汪如何主動出擊把“洋芋蛋”變“金疙瘩”成為科技致富帶頭人

綠田農產品營銷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汪全邦查看大棚裡的菜苗長勢

地點:青海互助縣

地方優勢:“早上炒洋芋,中午洋芋蛋,晚上洋芋粉”,這是許多青海互助人一天的食譜。洋芋就是馬鈴薯,互助人生活的一半就是馬鈴薯。互助縣馬鈴薯品質優、口味好,聲名遠播,但是互助人不會銷售。

主人公:汪全邦,1974年出生,初中文化,外出打過兩年工,但是沒有文化,缺乏技術,在外面務工不長久,但是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


主人公故事:

務工回來後的汪全邦和其父做起了販賣豬仔生意,4年後小有所成,買了全村第一臺手扶拖拉機,2008年拉一滿車馬鈴薯到西寧被市民熱搶,銷售很快。這件事情讓他頭腦靈光乍現“銷售這麼火爆,能不能把馬鈴薯生意做大?”試點從長白大蔥開始,因為西北人都喜歡吃大蔥,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2009年汪全邦在銀行貸款十萬元,收購2000畝長白大蔥,銷售到西寧、甘肅、寧夏等地,生意越做越大。“何不成立一個合作社?”一次交流中,農業局的幹部提醒了汪全邦。但是,農業合作社汪全邦自己並不瞭解如何做,如何組織,為此,汪全邦到內蒙古、山東、北京等地考察,學習先進技術和管理手段。“在牛羊活畜市場,我瞭解到活畜的採購、託養、交易等各個環節;在壽光蔬菜大棚,我參觀學習了蔬菜栽培管理的先進技術,看到現代農業的未來發展方向。”考察回來後,互助縣綠田農產品營銷專業合作社成立了,30萬元資金、13畝地、2輛農用車,主營優質馬鈴薯和綠色有機蔬菜種植營銷。農業合作社成立後,農民加入的熱情很高,畢竟有汪全邦這位銷售高手在,跟著他幹準沒有錯。2012年,合作社被農業部評為“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汪全邦被評為“全國科技致富帶頭人”。到2015年到已經有208戶農戶加入農業合作社,合作社面積上千畝。在此過程中,政府也給了大力支持,出資70萬元為合作社配置農機具,建設交易棚,購買種子、化肥和電子秤。現在,綠田農產品營銷專業合作社,資產總計1000多萬元,每年給當地剩餘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2萬多人次,支付農民工勞務工資和土地流轉費用200多萬元。

個人的努力加上政府的幫扶,汪全邦的事業迎來了人生的春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