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莫生氣

人生就像一場戲,

因為有緣才相聚。

相扶到老不容易,

是否更該去珍惜。

為了小事發脾氣,

回頭想想又何必。

別人生氣我不氣,

氣出病來無人替。

我若氣死誰如意,

況且傷神又費力。

鄰居親朋不要比,

兒孫瑣事由他去。

吃苦享樂在一起,

“神仙”羨慕好伴侶。

莫生氣(二)

頭頂天,腳踏地,人生全在一口氣;

切記氣上有三記:慪氣賭氣發脾氣;

慪氣只能氣自己,賭氣彼此更對立;

拍桌打凳發脾氣,有理反到變沒理;

人生世上不容易,作踐自己多可惜;

生氣生上一分鐘,六十秒鐘沒福氣;

生氣生上一小時,六十分鐘冒傻氣;

生氣生上一星期,傷了肝來害了脾;

人生要想少生氣,幾件事項須牢記:

小事小非莫計較,一眼睜來一眼閉;

有人出語傷情面,未必全是有惡意;

有人處事拂我意,想必有其難唱曲;

有人仗勢把人欺,多行不義必自斃;

有人誤解我蒙屈,豈有迷霧籠四季;

有人背信把我棄,流水落花隨他去;

有人優勢超過我,十指哪能一般齊;

尺有所短寸有長,不去事事都攀比;

人間美景未看全,哪有工夫生閒氣;

心態順暢身體好,省下藥錢旅遊去。

常懷樂意莫生氣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有八九,難免遇到生氣的事。這時如果不加節制,火冒三丈,怒髮衝冠,就會產生不良情緒,危害健康。如果自我息怒,自己給自己消消氣,便會很快轉變不健康的情緒。德國學者康德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清末文人閻景銘寫過一首《不氣歌》:“他人生氣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倘若生氣中他計,氣出病來無人替,請來醫生將病治,反說氣病治非易。氣之為害太可懼,誠恐因氣將命廢。我今嘗過氣中味,不氣不氣真不氣!”

有這麼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一個名叫愛地巴的人,一生氣他就跑回家去,然後繞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後來他的房子越來越大,土地也越來越多,而一生氣時,他仍要繞著房子跑三圈,哪怕累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也在所不辭。孫子對此頗為不解,便問他:“阿公!您生氣時就繞著房子和土地跑,這裡面有什麼祕密?”愛地巴便對孫子說:“年輕時,一和人吵架、爭論、生氣時,我就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我邊跑邊想:自己的房子這麼小,土地這麼少,怎麼還有時間和精力去跟別人生氣呢?一想到這裡,我的氣就消了,也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工作和學習了。”孫子又問:“阿公!成了富人後,您為什麼還要繞著房子和土地跑呢?”愛地巴笑著說:“邊跑我就邊想:啊,我房子這麼大,土地這麼多,又何必和人計較呢?一想到這裡我的氣就消了。”由此看來,生氣是可以控制的。愛地巴算得上一個聰明的人,他對待生氣的做法很值得我們效法。

生氣有害健康,這是不爭的事實。《淮南子·本經》上講:“人之性,有侵犯則怒,怒則血充,血充則氣激,氣激則發怒,發怒則有所釋憾矣!”祖國傳統醫學認為,人在發怒時,血液中的腎上腺素含量顯著提高,交感活性物質增加,腎上腺素——血管緊張素增加,促使小動脈收縮痙攣,致使血壓升高。有人觀察,血壓140毫米汞柱的人,激動時可升高至192毫米汞柱,這就容易使薄弱的腦血管破裂出血。同時,發怒時人的血與尿中含過量的去甲腎上腺素,會導致心跳加快、耗氧量增加、凝血機制失調和血栓形成,進而引起冠狀動脈痙攣、心肌缺血、心絞痛、心肌梗死、心率失常,甚至瘁死。美國心理學家愛爾馬,為研究生氣對人健康的影響,進行了一個很簡單的實驗:把一隻玻璃試管插在有冰有水的容器裡,然後收集人們在不同情緒狀態下的“氣水”。結果發現:即使同一個人,他心平氣和時所呼出的氣變成水後,澄清透明,一無雜色;悲痛時的“氣水”有白色沉澱;悔恨時有淡綠色沉澱;生氣時則有紫色沉澱。愛爾馬把人生氣時的“氣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只過了幾分鐘,大白鼠就死了。這位專家進而分析:如果一個人生氣10分鐘,其所耗費的精力,不亞於參加一次3000米的賽跑;人生氣時,會分泌有毒性的物質。經常生氣的人無法保持心理平衡,自然難以健康長壽,活活氣死者也不罕見。

生氣有害於身心健康,我們應當學會控制自己,儘量做到不生氣。萬一碰上生氣的事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自己先給自己“消氣”,使不良情緒得到疏導,而不致“氣”出病來。遇到惱怒,戒字當先,是最好的心理措施。戒,警也,引申為戒除、改去。要想養身,就要警戒和除去惱怒,不去生氣。這裡有一個道德修養和陶冶情操的問題。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孟子曰:“行忍情性,然後能修。”這兩位“聖人”都把能忍讓剋制自己的情緒,當作一種內在的修養。養身以戒惱怒為本,要養怡身心,就要下功夫進行品德修養。要做到不生氣、少生氣,就要思想開朗,心胸開闊,寬宏大量,寬宏為懷。凡事要想得遠點,想得通點,想得開點,不要斤斤計較,耿耿於懷於細枝末葉的區區小事。心理容量要大,能忍則忍,能讓則讓,這樣遇到本該生氣的事也就會雲消霧散。要學會息怒,善於控制和調理自己的情緒,把生氣消滅在萌芽狀態。萬萬不可認為生氣是正直、坦率的表現,甚至是什麼值得炫耀的豪放。那樣就會放縱自己,以至性格像放蕩不羈的野馬,整天都有生不完的氣,發不完的火,害人害己,貽患無窮。如果我們擁有心寬能忍的陽光心態,常懷樂意莫生氣,不啻於掌握了一劑健身良藥,何樂不為!

求長壽莫生氣

人之所以會生病,最原始的一種根源就是生氣,我國古籍《黃帝內經·素問》中指出“百病生於氣”,旨在說明各種疾病的發生與氣的運動變化的密切關係,這也成為歷代醫家治病調氣的理論淵源。

《黃帝內經》中說的這個“氣”,廣義上來說,包括所有中醫學中的“氣”如元氣、中氣、神氣、心氣、肺氣、胃氣、腎氣、丹田氣等, 並不僅僅指生氣的“氣”。

美國生理學家愛爾馬曾做過實驗:把一支支玻璃管插在正好是零攝氏度的冰水混合容器裡,然後收集人們在不同情緒狀態下的“氣水”,描繪出了人生氣的“心理地圖”。實驗發現,當人們心平氣和時,呼出的冷凝氣水澄清無色不含雜質;生氣時則有紫色沉澱。愛爾馬把人在生氣時呼出的“生氣水”注射到大白鼠身上,幾分鐘後大白鼠就死了。

科學家由此分析,人生氣時的生理反應十分強烈,分泌物比任何時候都複雜,且更具毒性。因此,愛生氣的人很難健康,更難長壽。

愛爾馬的研究還發現,人生氣10分鐘耗費掉的精力不亞於參加一次3000米賽跑。研究結果顯示,情感失調的人生病的風險是其他人的2倍。由此,愛爾馬發出了“生氣等於自殺”的警告。

總的說來,生氣對人體健康的傷害可以歸納為以下“10傷”——

傷腦 氣憤之極,會使腦血管的壓力增加。這時血液中含有的毒素最多,氧氣最少,對腦細胞不亞於一劑“毒藥”。

傷神 生氣時由於心情不能平靜,難以入睡,往往神志恍惚、無精打采。

傷膚 經常生氣會使人顏面憔悴、雙眼浮腫、皺紋多生。

傷內分泌 生氣對內分泌系統容易產生影響,如生悶氣可導致甲狀腺功能紊亂。

傷心 生氣時心跳加快,容易出現心慌、胸悶,甚至可能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

傷肺 生氣時呼吸急促,可致氣逆、氣喘、咳嗽,危害肺的健康。

傷肝 人處於氣憤愁悶狀態時,可致肝氣不暢、肝膽不和、肝部疼痛。

傷腎 經常生氣可使腎氣不暢,容易導致閉尿或尿失禁。

傷胃 生氣之時,往往不思飲食,久而久之必致胃腸消化功能紊亂。

傷免疫系統 生氣時,大腦會命令身體制造一種由膽固醇轉化而來的皮質固醇。這種物質如果在體內積累過多,就會阻礙免疫細胞的行動,降低身體抵抗力。

人活一輩子,要想做到完全不生氣,幾乎不可能。那麼,怎樣把生氣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呢?歷史上一些名人的做法值得效仿:如岳飛雖氣憤金兵入侵,宋君無能,但能以《滿江紅》詞洩心中之氣;林則徐嫉惡如仇,卻以“制怒”為座右銘告誡自己;鄭板橋的“難得糊塗”,也不失為自我安慰,調節心緒的好辦法。也可找個地方,比如對著牆壁,說出心中的氣憤。總之,儘量不要把氣悶在心裡。

人生旅途,成功與失敗同在,順利與困難交替,歡樂與苦惱共存,感情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著。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保持樂觀、平衡的心態,做到遇喜而不狂,遇悲而不鬱,遇急而不躁,遇驚而不慌,保持平穩的心態,“不覓藥方覓樂方”,以達怡情爽神、益壽延年的目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