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天士“衛氣營血辨證”標準與理法方藥四:氣分證的理法方藥,胃火、溼熱、胃燥津傷、風痰阻絡、胃虛無谷

中藥 養生 健康 神黃中醫說 2017-08-03

葉天士“衛氣營血辨證”標準與理法方藥四:氣分證的理法方藥,胃火、溼熱、胃燥津傷、風痰阻絡、胃虛無谷

頭條怎麼發私信?關注本號--點擊本號頭像--右上角有“私信”功能。

屠燕捷 , 方肇勤 , 楊愛 東 , 郭永潔

氣分證的理法方藥

1.氣分證本證

①上焦氣分證:

  • 治法:散無形之熱;

  • 方藥:急用涼隔散。

②陽明腑實證:

  • 治法:破氣緩下;

  • 方藥:小承氣湯,檳榔、青皮、積實、元明粉、生首烏等。

③胃火衝激證:

  • 治法:治在陽明,瀉火護陰。

  • 方藥:任女煎,如熟地黃、知母、石膏、玄蔘、牛膝等。

2.氣分證挾證

(1)溼熱之邪留連三焦證:

  • 治法:分消上下之勢,隨症變法;

  • 方藥:杏樸菩等類,或如溫膽湯之走洩,具體如半夏、厚朴、杏仁、獲菩皮、豬菩、海金沙、惹芭仁、滑石、石膏、寒水石、澤瀉、防己、草茵、大腹皮、香豉、橘紅、黑山桅、黃荃、鬱金、通草、絲瓜葉、淡竹葉、蕾香、陳皮、薑汁、川貝母、瓜鬢皮、炒黃竹麥百、瑩白金汰金銀花露、綿茵陳、細木通、白寇仁、神曲、麥芽、晚蠶砂、皂莢子(去皮)、大豆黃卷、二賢散、六一散、來複丹、清心涼隔去芒硝加營蒲等。

(2)溼熱積滯膠結胃腸證:

  • 治法:下之宜輕,必大便硬慎不可再攻也;

  • 方藥:滑石、黃荃、厚朴、獲菩、醋炒半夏、杏仁、白寇仁、竹葉、川連、淡乾薑、鬱金、保和丸、半夏瀉心湯去甘草乾薑加杏仁積實等。

(3)溼熱阻滯胃腸證:

  • ①溼熱痰濁互結證:治法:清熱化痰滲溼;方藥:小陷胸湯,或瀉心湯,另如蘆根、馬勃、惹芭仁、獲菩、石解、通草等。

  • ②溼熱中阻而中氣已虛證:治法:清養胃津;方藥:鮮省頭草、知母、石解、惹芭仁、炒麥冬、大杏仁、半夏、薑汁、獲菩、橘紅、鬱金、香豉、赤小豆皮、綿茵陳、獲菩、澤瀉,有溼無熱可用丹溪小溫中丸生白朮、補中益氣湯等。

  • ③痰溼阻於胸骯,邪尚未化熱;或外邪未解裡先結;或陰邪奎滯,陽氣不化;或素享中冷:治法:開洩宣通氣滯,以達歸於肺,慎不可亂投苦洩,方藥:杏仁、白寇仁、橘紅、桔梗等,是輕苦微辛具流動之品可耳。

(4)溼遏熱伏證:治法:清熱化溼利溼透熱;方藥:冬桑葉、谷精草、望月砂、惹芭仁、川通草、綠豆皮、獲菩等。

(5)脾溼重證:治法:從溼治;方藥:大杏仁、惹芭仁、半夏、薑汁、獲菩、橘紅、鬱金、香豉、小溫中丸等。

(6)溼熱困阻脾胃,鬱極化風證:治法:攻補難施之際,轉運清濁為先;方藥:用大黃磨人當用劑如白通草、西瓜翠衣、活水蘆根、惹芭仁等之中或來複丹。

(7)溼熱蘊脾之“脾瘴病”:治法:芳香辛散逐之,或宣氣理痰;方藥:當用醒頭草,及川貝母、瓜萎皮、杏仁、黑山桅、澤瀉、二賢散。

(8)氣分溼熱鬱蒸肺衛證:治法:當理氣分之邪;方藥:杏仁、瓜萎皮、半夏、薑汁、白寇仁、石膏、知母、竹瀝,秋露水煎。

葉天士“衛氣營血辨證”標準與理法方藥四:氣分證的理法方藥,胃火、溼熱、胃燥津傷、風痰阻絡、胃虛無谷

中藥:半夏

3.氣分證兼證

  • ①胃中宿滯挾濁穢鬱伏證:治法:急急開洩,寄以從膜原達出;方藥:大黃、積實、厚朴、檳榔、半夏、神曲、蕾香、佩蘭等。

  • ②中陽素旺,胃燥津傷證:治法:清熱瀉火,甘寒益胃;方藥:清熱瀉火藥,加玉竹、生甘草、麥冬、白沙蔘、甘蔗漿等。

  • ③胃熱熾盛,胃津受傷證:治法:清養胃陰;方藥:玉竹、生甘草、麥冬(元米炒)、白沙蔘、甘蔗漿、金匾麥門冬湯、石膏、知母、生白芍、扁豆、粳米等。

  • ④胃燥氣傷證:治法:滋潤生津;方藥:麥冬、石解、花粉、玉竹、糯米湯、鮮構祀子根皮;加甘草,令甘守津還。

  • ⑤陽明腑實兼腎水下竭證:治法:急以鹹苦下之;方藥:【增液承氣湯】之類。

  • ⑥`腎熱胃劫證:治法:當微「之、清胃救腎;方藥:如【玉女煎】之類。

  • ⑦溼熱疫邪鬱阻膜原證:治法:化氣分溼熱穢濁之疫邪,或分消走洩,或開達膜原;方藥:瓜萎皮、桔梗、黑山桅、香豉、積殼、鬱金、降香末、大杏仁、連翹心、竹葉心、川貝母、營蒲根汁、蕾香梗、厚朴、檀香汁、廣皮、木瓜、豬菩、惹芭仁、獲菩/獲菩皮、澤瀉、飛滑石、石膏、寒水石、大腹皮、通草、淡竹葉、絲瓜葉、川連、淡黃荃、生白芍、積實、六`散、【生谷芽辰砂益元散】、【牛黃丸】等。

  • ⑧津虧溼熱濁痰矇蔽心包證:治法:芳香化痰開竅;方藥:犀角、連翹心、玄蔘、石營蒲、金銀花、野赤豆皮、人蔘、生乾薑、黃荃、川連、積殼、生白芍、至寶丹等。

4.氣分證向惡變證

  • ①風痰阻絡,或欲作痙症:治法:清熱化痰開竅;方藥:遠志、膽南星、黑山桅、玄蔘、營蒲、連翹、竹葉心等,牙關咬定用酸物擦之。

  • ②溼勝陽微,水來克火之陰症:治法:當溫之;方藥:生白朮、草果、草豆寇、熟附子、厚朴、廣陳皮、獲菩、澤瀉、【小溫中丸】等。

  • ③胃虛無谷以內榮證:治法:養胃補虛;方藥:【小建中湯又金匾麥門冬湯】。

  • ④虛瘋/陰瘋:治法:當溫之。

  • ⑤胃津傷而氣無化液證:治法:益氣養陰通陽為主,不可用寒涼藥;方藥:【炙草湯】。

下期:葉天士“衛氣營血辨證”標準與理法方藥五:營分證的辨證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