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松陽:構建四個體系 打造“中醫藥復興地”

中醫藥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具有重要意義,在“健康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文化復興”中,都能發揮獨特作用。

打造“中醫藥復興地”,要構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群眾滿意度為核心導向的中醫藥服務體系;構建以道地藥材野化撫育為依託,集產學教研養於一體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中醫藥產業體系;構建完整傳承、創新發展的中醫藥文化體系;構建順應時代發展規律,符合生態文明要求的中醫藥保障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醫藥傳承發展。十九大報告更是明確作出“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的重要部署。國家也密集出臺了《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等法律法規、政策文件,為中醫藥振興發展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

中醫藥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中醫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注重從整體聯繫的角度、功能的角度、運動變化的角度把握生命規律和疾病演變,是具有完整獨特理論和技術方法的醫學體系,體現為個性化的辨證論治、求衡性的防治原則、人性化的治療方法、多樣化的干預手段、天然化的用藥取向,具有臨床療效確切、用藥相對安全、服務方式靈活、費用比較低廉、創新潛力巨大和發展空間廣闊的特色和優勢。

中醫藥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發揮獨特作用

中醫藥作為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和重要的生態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中具有重要意義,在以下幾方面發揮著獨特作用。

第一,中醫藥能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發揮獨特作用。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樹立‘大健康’觀念,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深刻領悟“大健康”的內涵,我們認為:大健康體現大政治,大健康關乎大民生,大健康成就大產業,大健康彰顯大文化。當前,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滿足人民群眾對簡便驗廉的中醫藥服務需求,迫切需要大力發展健康服務業,拓寬中醫藥服務領域。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迫切需要在構建中國特色基本醫療制度中發揮中醫藥獨特作用。適應未來醫學將從疾病醫學向健康醫學轉變、醫學模式從生物醫學向生物-心理-社會模式轉變,迫切需要繼承和發揚中醫藥的綠色健康理念、天人合一的整體觀、辨證施治和綜合施治的診療模式、運用自然的防治手段和全週期的健康服務。

第二,中醫藥能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獨特作用。中醫中藥本源於三農,理應迴歸於三農。中醫藥作為潛力巨大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和重要的生態資源,具有覆蓋面廣、產業鏈長、綠色生態的特點,貫穿中藥材種植、藥品和醫療器械製造、中醫藥健康服務等一二三產業,能有效帶動鄉村產業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系統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為鄉村發展注入新動力。

第三,中醫藥能在“文化復興”中發揮獨特作用。中醫藥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中醫藥學強調“天人合一”“陰陽五行”,體現了中華文化道法自然、和合致中的哲學智慧;提倡“三因制宜”“辨證論治”,體現了中華民族因時而變、立象盡意的特有思維方式;倡導“大醫精誠”“仁心仁術”,體現了中華民族生命至重、厚德載物的人文精神。中醫藥學是我國獨特而優秀的文化資源,發展中醫藥就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國精神、傳遞中國價值。當下中醫藥也成為世界認識、瞭解和學習中華文化的主要載體,是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途徑。

第四,中醫藥能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獨特作用。中醫思維強調人與自然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強調和諧對人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強調綠色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倡導自求簡樸,剋制慾望,彰顯了“天人合一”的東方哲學,這與生態文明倡導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高度契合。發展中醫藥也是推動綠色生產方式深刻變革的重要手段,通過構建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循環體系,杜絕汙染性化學品使用,恢復、野化撫育原生原種種群,以資源性生產帶動建立集種植、醫療、康養、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經濟體系,能有效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加速“生態文明”建設。

松陽地處浙西南山區,甌江上游,總人口24萬,縣域面積1406平方公里,是國家級生態縣、省級森林城市,森林覆蓋率79.8%、空氣質量優良率96.5%、水質達標率100%,中草藥資源比較豐富,據初步統計,境內藥用動植物約2400餘種。松陽也是全國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體系性保留最完整、鄉土文化多元傳承最系統的地區之一,縣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古城格局完整,文廟、武廟、城隍廟、藥皇宮、天后宮、太保殿等地標性歷史建築留存至今,貫穿整個古城的明清老街商肆綿延,還有打鐵、做秤、彈棉花、中草藥鋪等鮮活的傳統農耕商業業態。全縣至今仍保留著100多座格局完整的傳統村落,其中中國傳統村落71個,數量居全國第二,被譽為“最後的江南祕境”、留存最完整的“古典中國”縣域標本。松陽人文沿革鼎盛,中醫藥底蘊深厚,是溫病學家葉天士的傳承地,有佛教高僧行達禪師、道教國師葉法善真人,中醫世家盛出,有“酉田先生”葉氏、“張三餘”中弄張氏、“中藥樓”楊家堂宋氏、“包一錢”城西包氏等中醫世家,為後世留下不少具有重要價值的中醫藥方。目前縣內尚存100多家鮮活的中草藥鋪,流傳著許多單方驗方,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以四個體系實現“中醫藥復興地”奮鬥目標

近年來,我們深刻領悟中醫藥內涵實質,結合松陽生態優良的自然環境、豐富多元的中草藥資源以及底蘊深厚的中醫藥文化,縣委在2016年縣第十次黨代會上就明確提出打造“中醫藥復興地”的奮鬥目標。

我們的思路是:立足“大農業”角度,圍繞大眾的健康、人心的復健、社會的發展需求,以中醫辨證施治、中藥“君臣佐使”理論為指導,以傳統文化瑰寶“中醫藥”為內核,以道地藥材野化撫育為依託,以資源性生產帶動建立集種植、醫療、康養、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經濟體系,探索構建集體經濟體制、混合所有制機制的集團化集權運營模式,通過對種植方式、產業模式、運營機制、文化傳承等方面的系統性創新,推進中醫藥產、學、教、研、養一體化建設,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模式變革和社會人心修復,實現“興三農、興經濟、興文化”,為中醫藥完整傳承和可持續發展作出示範,為新時代“三農”的全面整合轉型發展積累經驗。具體來說,可以概括為構建“四個體系”。

構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群眾滿意度為核心導向的中醫藥服務體系。

堅持“中醫基層化,基層中醫化”發展導向,突出中醫信息化、智能化建設,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療、康復康養中的獨特優勢作用,構建群眾滿意的中醫藥服務體系。

一是健全中醫藥服務網絡。健全中醫設施,將中醫藥服務機構設置納入縣域衛生髮展總體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按照“縣級中醫院+鄉鎮(街道)中醫館+村級衛生室中醫角”為框架的中醫服務網絡佈局,積極推進縣中醫院遷建工程、基層中醫館建設、中草藥鋪改造、共享藥房等項目建設,年內將建成中藥炮製培訓中心,實現中醫館鄉鎮衛生院全覆蓋。

二是高品質建設中醫特色鮮明的中醫院。高標準謀劃縣中醫院遷建項目,將新醫院建成集中醫特色醫療、預防保健、康復養生、科研教學、旅遊等功能於一體,充分彰顯中醫特色,體現中醫文化和人文關懷的綜合性醫院。該項目估算投資約4.4億元,規劃醫療總床位500張、總佔地85畝,建築面積7萬平方米,年內可完成項目可研報告編制及審批。

三是全面深化推進中醫藥改革。積極推動能充分反映中醫藥發展規律和自身特點的政策體系、技術規範、標準體系的改革創新,加快推進醫共體改革,成立醫共體管理中心,建立以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為牽頭單位的縣域醫共體,推進醫共體單位實現“三統一、三統籌、三強化”,即:統一機構設置、統一人員招聘使用、統一醫療衛生資源調配,統籌財務管理、統籌醫保支付、統籌信息共享,強化分級診療、強化簽約服務、強化公共衛生,形成責任、服務、利益、管理共同體。推動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加強信息化醫療服務,建立中醫藥診療中心,為基層衛生院提供中藥飲片、顆粒處方調配、代煎、配送等中醫藥延伸服務,形成中醫藥一體化互聯服務,讓農村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中醫藥服務,實現中醫藥“最多跑一次”。

構建以道地藥材野化撫育為依託,集產學教研養於一體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中醫藥產業體系。

以資源性生產帶動中醫藥種植、治療、康養、文化教育和運動健身等產業發展,探索以集體經濟制度為基礎,以混合所有制、農合聯等多樣化聯合合作發展為特徵的經濟運行機制,形成根植三農的“自生內循環”經濟模式。

一是發展高品質中草藥生態種植。解決當下中醫藥發展缺少高品質道地藥材的現狀,要從高標準的中草藥種植環境建設著手。松陽縣依託廣褒的森林資源和170多萬畝的國有、集體林地資源,最大限度還原中草藥原有的種植環境,根據不同地域環境、氣候條件,恢復、野化撫育原生原種種群,杜絕汙染性化學品使用,保證藥材質量。

二是大力發展中醫康養產業。深入挖掘“食養、藥養、水養、體養、文養、氣養”等資源,全面推進全縣域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倡導有機生活,建成高品質農業生產基地30餘個;整合傳統村落、山居民宿、鄉土文化等資源,推進全域旅遊發展,打造中醫藥健康旅遊商品和健康旅遊線路,積極申報全國中醫藥旅遊示範地,建成一批中醫藥文化養生旅遊示範基地、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企業、中醫藥健康旅遊綜合體、中醫藥文化養生村。鼓勵發展休閒運動產業,推廣五禽戲、八段錦等中醫養生運動,充分發揮大木山茶園、“浙江十大經典古道”—武松古道、鬆陰溪綠道等縣域生態資源,打造健身休閒產業帶,積極培育賽事經濟。

三是探索提升組織化程度。單打獨鬥解決不了中醫藥產業振興問題,唯有進行有效的集中運行與管理,才能應對大市場、大競爭帶來的諸多挑戰與風險。松陽縣組建田園強村公司,把全縣域零星、分散的林地、房產等資源集聚起來、組織起來,探索以集體經濟制度為基礎,以混合所有制、農合聯等多樣化聯合合作發展為特徵,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鼓勵新型經營主體與小農戶建立契約型、股權型利益聯結機制,建立縣域產業發展聯盟,逐步提高農民生產經營規模化和農村經濟發展組織化水平,讓農民最大限度享受全產業鏈的增值收益。

構建完整傳承、創新發展的中醫藥文化體系。

堅定中醫藥文化自信,構建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契合、“天人合一”的“厚生態”文化氛圍,積極傳承弘揚中醫藥文化的精神內核和當代價值。

一是挖掘弘揚本土中醫藥文化。深入挖掘本土中醫藥文化,圍繞“醫人、醫史、醫物”,挖掘整理松陽歷代名中醫的案例,撰寫《松陽常用中草藥》,目前已收集民間單方驗方約100個,完成整理如端午茶、歇力茶等傳統養生單方驗方60餘個。加快推進“藥皇宮—關帝廟—小商品市場”區塊建設,打造集中醫藥文化展示和交流、名中醫入住的文化精品區塊,弘揚中醫藥文化。

二是積極開展中醫藥教育。鼓勵醫療機構發展師承教育,加強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通過師承模式培養多層次的中醫藥骨幹人才。推動中醫師承教育從娃娃抓起,創新完善中醫藥本土教材,推動中醫藥進校園、進黨校,加大優質中醫師資引進,推動中醫教育由科普宣傳向教育應用轉變。

三是推動國際交流合作。加快推動與聯合國人居署“松陽項目”合作落地,辦好每年可持續農村發展國際研討會,積極搭建國際中醫藥發展論壇等交流合作平臺,推動國際中醫藥臨床研究與學術交流中心、國際中醫藥教育與康復救援運營中心建設,全力打造世界中醫藥康養勝地。

構建順應時代發展規律,符合生態文明要求的中醫藥保障體系。

堅持問題導向,以新時代的視野和要求推動創新發展,逐步構建體現中醫藥特點規律、符合中醫藥發展要求的保障體系,不斷適應和引領中醫藥發展新常態。

一是完善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制度。制定人才發展規劃,出臺《松陽縣中醫藥人才提升計劃》,加強中醫藥職業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養,開通中醫藥人才招聘引進綠色通道,招引一批中醫藥優秀人才,進一步拓展中醫藥從業人員施展一技之長的空間,鼓勵西醫人員學習中醫,培養一批中西醫人才。重視民間中醫藥隊伍挖掘和培養,爭取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支持,破解“確有一技之長”中醫師獲取資格認證的體制障礙。積極組織民間中醫藥人員參加學術交流,學習技術,更新知識,組織評選表彰優秀的民間中醫,推廣療效好的民間中醫療法。

二是健全完善中醫藥發展政策體系。建立以縣黨政主要領導為雙組長的領導小組,成立中醫藥研究發展中心,配備專職骨幹,加強工作組織領導,推動部門聯動和政策協調,形成政策上支持、工作上配合、信息上共享的強大合力。研究編制《關於加快推進中醫藥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松陽縣中醫藥復興地建設概念規劃》,設立中醫藥發展基金,通過財政資金撬動社會力量支持參與中醫藥發展。

三是營造良好中醫藥發展氛圍。深化“中醫中藥中國行”活動,大力傳播中醫藥知識和易於掌握的養生保健技術方法,加強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運用。積極培育中醫思維,倡導“大醫精誠”理念,堅定中醫藥發展自信,厚植全社會“信中醫、學中醫、懂中醫、用中醫”的中醫發展氛圍。(王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