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條辨》用地黃(十一)治下焦鹹寒甘潤、酸甘化陰,加減復脈湯、大定風珠、加減理陰煎、地黃餘糧湯

中藥 中醫 養生 健康 神黃中醫說 2017-08-02

《溫病條辨》用地黃(十一)治下焦鹹寒甘潤、酸甘化陰,加減復脈湯、大定風珠、加減理陰煎、地黃餘糧湯

馬 紅 , 龔婕寧

配伍運用,擅長性味組合之:治下焦鹹寒甘潤、酸甘化陰

甘潤存津法:用於溫病熱邪深入下焦,肝腎陰傷,虛熱不退。

  • 【加減復脈湯】中乾地黃與炙甘草之配伍,前者甘而滋養陰血,後者甘而潤燥復津,二藥合用,陰血生,津液復,則虛熱自退。

鹹寒甘潤法:用於真陰虧損,虛風內動,手足蠕動或瘛。

  • 【一甲復脈湯】、【二甲復脈湯】、【三甲復脈湯】【大定風珠】等方中乾地黃與牡蠣、鱉甲、龜板類的配伍,以乾地黃甘寒濃濁填補真陰,以牡蠣、鱉甲、龜板鹹寒“介屬潛陽鎮定”,諸藥合用,共奏滋水涵木,潛陽息風之效。

《溫病條辨》用地黃(十一)治下焦鹹寒甘潤、酸甘化陰,加減復脈湯、大定風珠、加減理陰煎、地黃餘糧湯

中藥:麥冬

酸甘化陰法:主要是地黃與烏梅或五味子的配伍合用,治療陰虛津虧證。

  • 如少陰消渴,“以烏梅之酸以生津,麥冬、生地合烏梅酸甘化陰,庶消渴可止也”。

  • 又如治陰傷久痢,【加減理陰煎】【地黃餘糧湯】,二方均“以熟地、五味補腎而酸甘化陰”,津復陰收,臟腑濡潤,則痢可愈也。

下期:從《溫病條辨》看吳鞠通用地黃(十二)“炮製相異,主治病證不同

關注本頭條號,不要錯過下期。請點關注,獲得更多專業中醫內容。

友情提示: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下載 “中醫智庫” App,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