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迷心目中,1998年又是個神奇的年份。簡單羅列一下那年都有什麼:

《謀殺綠腳趾》《楚門的世界》《拯救大兵瑞恩》《下一站,天國》《海上花》《海上鋼琴師》《細細的紅線》《午夜凶鈴》……

那一年,意大利影片《美麗人生》獲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戛納金棕櫚頒給了希臘的《永恆和一日》。

除此之外,另一部與孩子有關的影片一舉拿下第48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和最佳女演員兩個重要獎項。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第48屆柏林電影節評審團主席、演員本·金斯利與巴西導演沃爾特·塞勒斯。張國榮也是那年的評審之一

這部巴西電影不僅在國際上收穫了數十個獎項,本土票房也盛況空前:在上映後的第一個週末,整個巴西雖然僅有36個拷貝,卻有70000人走進了影院。

我說的便是導演沃爾特·塞勒斯的電影《中央車站》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20年後,這部感動過無數人的影片終於在法國完成了4k高清修復,重登大銀幕,藍光版也在2019年4月分別在法國和巴西正式發行。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2019巴西發行的4K修復版藍光封面

此前網絡流傳的中葡雙語字幕的資源版本來自2004年巴西出的DVD,令人遺憾地選用了1.33:1(即4:3)的畫幅。

而新問世的藍光則是當年拍攝和影院放映的原始畫幅,2.35:1(16:9寬銀幕)因此,這個藍光版絕對值得你「洗版」。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DVD版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4K修復藍光版,畫質上有質的飛躍


故事開始於佩德羅二世火車站。

它是里約熱內盧最大的車站,地鐵、公交、開往郊區的火車,幾十條交通線路在這裡交會,每天有40萬人經過。

1998年,因為這部電影在巴西及至世界的影響力,這座始建於1858年的古老車站正式更名為與片名相同——中央車站。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片中出現的車站鐘樓,一度是整個南美洲最高的建築


巴西電影往事

巴西電影曾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經歷輝煌。

受到意大利新現實主義和法國新浪潮的影響,巴西新電影運動(Cinema Novo)興起,出現了以《艱辛歲月》(1963)、《痛苦的大地》(1967)等大批佳作。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尼爾森·桑托斯導演《艱辛歲月》,1963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格勞貝爾·羅恰的《痛苦的大地》,1967

進入七十年代,由於軍人統治下嚴酷的審查制度,大批影人入獄或流亡國外,巴西電影逐漸陷入了沉寂。

直至1998年隨著《中央車站》的問世,才重回世界觀眾的視野。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反映貧民街區暴力狀況的《上帝之城》同樣受到巴西新電影運動的影響。《中央車站》導演也是該片製片人之一

巴西新電影對《中央車站》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敘述本土故事,強調作者性,關注社會現實,不作明信片化處理,寫實地呈現混亂與貧困,同時表達著困境中的夢想。

甚至巴西新電影的沒落,也對《中央車站》產生了影響:

高壓之下無法直接進行社會批判,於是轉向情節劇討論人的情感關係,通過父親的缺席透露出父權制的內在虛弱。

導演沃爾特·塞勒斯曾在多次訪談中提過,葡語中的「父親」(pai)和「祖國」(país)只是一字之差。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中央車站》中父親的出場方式:一張照片和一封信


《中央車站》講的正是一個找爸爸的故事,發生在12天的時間裡。

退休女教師朵拉獨住在里約郊區,每天乘火車來到中央車站,靠給不識字的人代寫信補貼生活,一封信1塊錢。

母親帶著9歲的約書亞來到她桌前,請她寫信給約書亞從未謀面的父親。

然而這封信並未寄出,而是與許多歸類為不靠譜的信件一起,被朵拉帶著嘲諷放在抽屜裡,進入待定狀態。

第二天,男孩的母親意外死於車禍,成為流浪兒的約書亞請冷漠的朵拉幫忙尋找父親,經過種種矛盾衝突,這一老一小開始了北上的尋父之旅。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影片前半時,在車站的全景鏡頭和芸芸過客的臉部特寫間自如切換。

里約熱內盧的部分,可以看出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的影響,有時讓人恍惚覺得是在看一部色彩鮮麗的德西卡。

然而一旦人物踏上旅途,則完全是後來標記著塞勒斯個人簽名的公路片。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中央車站》最初的靈感源於塞勒斯1993年拍攝的紀錄片《生活在別處》。

這部23分鐘的短片講述的是一位被判7年監禁的半文盲女性,服刑期間讀到了一篇關於Frans Krajcberg的報道。

她決定給這位波蘭裔巴西藝術家寫信,抒發崇敬之餘,也鼓勵自己勇敢面對接下來的人生。葡語片名「Socorro Nobre」是這個名叫Maria的女人的姓氏。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1996年,在假釋出獄一年後,Maria do Socorro Nobre受塞勒斯之邀來到里約熱內盧。

塞勒斯讓她想象自己的一位情人在獄中,寫一封信給他,再把信讀出來。

於是,她本人就成了《中央車站》第一位出場的人物,她寫的那封信也極為動人:「這些年你被關在裡面,我則被關在外面的世界,等著你。」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曾經出現在塞勒斯紀錄片裡的Maria do Socorro Nobre也演出了《中央車站》

拍攝《中央車站》時,導演塞勒斯是嚴格按照劇本中的順序,一場一場戲拍下來的。

全部拍攝只用了十週,其中至少兩週花在了1000公里的旅途上。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在當時,塞勒斯更多地被認為是一位紀錄片導演,而在拍這部劇情片時,他找來了兩位影迷出身的新手編劇,工作人員有一半以上是非職業,更不必說演員。

或許也正因如此,為電影帶來了更多的新鮮感和熱情。

影片中的即興成分也很多。

當朵拉坐在中央車站裡劇照搭設的寫信攤子前,許多人真的把她當成了代筆者,來請她寫信。而塞勒斯也把此刻真實發生的某些片段剪到了影片裡。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在戲外,導演塞勒斯還有另外一次小小的奇遇:

影片在巴西上映之後的某一天,塞勒斯走在里約的街頭。一位陌生老人朝他走來,告訴他:「我曾和你媽媽一起在中央車站工作。」

母親已去世多年,塞勒斯對她年輕時的事知之甚少。向家人詢問得知,在母親一家遷到里約的頭兩年,她的確是在中央車站做祕書。

毫不知情的40年後,在相同的地點,塞勒斯拍攝了他的代表作《中央車站》。

一個擦鞋童的人生軌跡


片中朵拉的角色,塞勒斯一早便屬意巴西國寶級女演員費爾蘭德蒙特納哥。

事實證明,她的表演的確無可挑剔,也獲得了柏林影后的獎項肯定。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獨身的朵拉以為旅途中認識的卡車司機可能是愛情或歸宿,於是塗上了口紅

而尋找小男主角的過程,卻並不順利。

1996年整整一年裡,有 1500個孩子來參加試鏡,導演卻始終沒有找到滿意的人選。

直到年末的一天,距離開拍僅有三週時間,他在里約熱內盧機場等飛機,一個男孩朝他走來 。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1985年出生的文尼西斯·狄·奧利維拉是個擦鞋童。

那天是個雨天,遇到塞勒斯時,他還沒有賺到一分錢。

男孩回憶道,「我沒法給他擦鞋,因為他穿的是球鞋。我只好問他能不能借我點錢吃飯,我一定會還他的。」

塞勒斯說:「我給你錢,去買個三明治吧,但你要答應我來試鏡。」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奧利維拉出現在試鏡現場時,他把所有跟他一起在機場擦鞋的小夥伴都帶來了。

最終,塞勒斯決定,這個長睫毛、棕色眼睛的小男孩就是飾演約書亞的最佳人選:「我要找的就是這樣一個男孩,既懂得生存多艱、世態炎涼,又不曾失卻純真。」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導演在拍攝現場給小演員奧利維拉講戲

在出演電影之前,奧利維拉一部電影也沒有看過。

然而拍攝卻強烈激起了他的好奇心,10歲的他喜歡在片場跑來跑去,甚至主動幫工作人員搬東西。看人拍電影的樂趣甚至超過了演電影。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這次經歷也徹底改變了擦鞋男孩的人生軌跡。

《中央車站》獲得巨大成功之後,奧利維拉沒有趁著熱度做個童星,而是在導演和製片公司的幫助下跟著一位私人教師學習,接著進入了一所私立中學。

在里約熱內盧天主教大學畢業後,他成為了一名職業演員,又出演過塞勒斯的兩部作品:《太陽背後》(2001)和《越線》(2008)。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復仇故事《太陽背後》,改編自阿爾巴尼亞作家伊斯瑪依爾·卡達萊的小說代表作《破碎的四月》。

長成少年的約書亞在片中演了一個小角色。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越線》則是塞勒斯與女導演丹妮拉·托馬斯聯合導演的多部作品之一,奧利維拉在片中飾演一個底層單親家庭中渴望成為職業足球員的三兒子。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關於偶遇與後來的人生選擇,奧利維拉說:「我從沒想過當大明星。這個也最終引導了我,幫助我腳踏實地。」

除了影視以外,他也像老搭檔蒙特納哥一樣演出話劇。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即使在《中央車站》多年以後,他與蒙特納哥依然親近。

這對老搭檔2014年裡約熱內盧電影節上偶遇。這時的奧利維拉已經有了一個1歲的兒子。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2018年,《中央車站》上映20週年,他們又攜手出現了在里約電影節的重映現場。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遊歷、尋找、在路上

在《中央車站》有這樣一個片段:朵拉用賣掉約書亞的錢買了一臺帶遙控器的新電視。

當晚,電視上正在播出一檔名叫《一切為了錢》(Topa Tudo Por Dinheiro)的節目。節目已經停播,但標題依然反映了當時的某種社會心理。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1990年代初,由於科洛爾(Collor)政府粗暴的經濟重建決策,超過百萬的巴西人不得不背叛移民,來到里約和聖保羅這樣的東南大城市謀生。

這些離鄉背井的人為數不少都是不識字的,巴西當時文盲人口超過2500萬,約書亞的媽媽就是這種典型。

這也解釋了為何需要朵拉這樣的書信代筆人。

城市裡則暴力問題氾濫,正如我們在影片中看到的,非正規警察可以隨意槍殺一個小偷小摸的人。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除了里約熱內盧外,影片中的具體地名都是虛構的,一老一小的旅行路線與90年代初移民大潮的方向恰恰相反。

他們從嘈雜混亂的中央車站出發,直抵東北部乾旱貧瘠的荒漠地帶。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正是這樣的逆流而上,讓影片一點點梳理出一個真實的巴西:

沒有足球,沒有桑巴舞,並置著人的脆弱和虔敬,生活的困苦和善意,自然的殘酷和壯美。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中央車站》並不是塞勒斯第一次拍攝公路片。

從成名作《海洋對岸》(1995)開始,他就開始通過遊蕩和流放讓人物去探尋自我身份。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海洋對岸》講述的是一個帶著憂傷的異鄉人故事:

主人公Paco在母親去世後離開聖保羅,本想去往母親在西班牙的出生地,卻被困在了里斯本,遇到渴望返回巴西的女孩Alex。

愛情、犯罪、無家可歸的放逐和逃亡都包含在這部電影風格強烈的黑白影像之中。

他更令人熟知的公路片當然要數2004年的《摩托日記》。

為了體驗切·格瓦拉青年時代的冒險,塞勒斯在開拍前親自把《南美叢林日記》中描述的路線走了兩遍。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2004年的《摩托日記》成為沃爾特·塞勒斯另一部經典電影

如此迷戀相同的類型元素,大概也與青年時的閱讀有關。

20歲出頭讀了《在路上》,40多歲為拍攝《摩托日記》重讀。

10年後得到來自《教父》導演科波拉的拍攝邀約。科波拉早在1979年就買下了凱魯亞克這部小說的改編權,籌備多年卻始終無法拍攝,直到他看了《摩托日記》。

2012年,塞勒斯終於把年輕時鐘愛的故事搬上了大銀幕,並不成功。究其原因,恐怕是故事可以複述,而凱魯亞克的敘述口吻卻是無法用影像再現的。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2012年,沃爾特·塞勒斯把「垮掉派」經典小說《在路上》搬上大銀幕


這位出生於1956年的巴西導演,與中國也頗有淵源。

他在幾年前的一次採訪中透露,早在1979年,他就跟隨做外交官的父親來過中國。

一方面出於電影人天然的紀錄渴望,另一方面恐怕也是基於切格瓦拉式的理想主義,他強烈要求上前線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

著名的第四代導演吳天明當時是西安電影製片廠廠長,接到任務去勸阻塞勒斯,就陪著他喝酒、聊電影,最終讓他打消了上戰場的念頭。

1986年,他又陪同為電影人的弟弟來中國拍攝紀錄片。

他自己也在2014年拍攝了一部《汾陽小子賈樟柯》。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沃爾特塞勒斯與賈樟柯。2013年,紀錄片《汾陽小子賈樟柯》在北京殺青

同年,塞勒斯與法國影評人、《電影手冊》前主編讓-米歇爾·傅東合著的《賈樟柯的電影世界》葡語版在巴西出版。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20年後重看《中央車站》,你仍會被早年打動過你的東西所打動。

在塞勒斯的電影裡,「尋找」始終是在路上的動因。

無論是像《中央車站》裡那樣別無選擇、倉皇上路,還是像《摩托日記》裡那樣主動選擇的漫遊。

在尋找的過程中,地理的疆域和個人的使命逐漸清晰,土地與民族的身份也在旅途中以流動的形式得到了確認。

而最觸動人心的,永遠是旅途中人與人之間偶然而又最真摯的情感聯結。

感動無數人的經典好片終於推出了藍光版,永遠記得它帶給我的感動



作者 ✎ 李笑容

編輯 ✎ 斯特辣不耐渴

本文首發於奇遇電影:cinematik

歡迎關注奇遇電影,解鎖更多影視乾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