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一女軍醫參加汶川地震救災 11年後召集16專家重返災區義診'

"

工人日報重慶融媒體8月15日訊 (通訊員 曹峰)7月下旬至8月上旬,來自重慶、四川、貴州、廣州、江蘇等5地的17名中國志願醫生,來到四川阿壩州小金、壤塘、黑水、松潘、九寨溝、茂縣等6個縣開展醫療扶貧活動,其召集人則是當年曾參加過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的一名重慶女軍醫。

"

工人日報重慶融媒體8月15日訊 (通訊員 曹峰)7月下旬至8月上旬,來自重慶、四川、貴州、廣州、江蘇等5地的17名中國志願醫生,來到四川阿壩州小金、壤塘、黑水、松潘、九寨溝、茂縣等6個縣開展醫療扶貧活動,其召集人則是當年曾參加過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的一名重慶女軍醫。

重慶一女軍醫參加汶川地震救災  11年後召集16專家重返災區義診

專家一行抵達阿壩州。

這名女軍醫叫吳秀琳,曾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第一時間參加抗震救災的原武警重慶總隊醫院軍醫,她現為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擔任此次行動的召集人及領隊。她說,這源於11年前結下的軍民魚水情,這次她用中國志願醫生行動重返阿壩州,回報當年那份情誼。

吳秀琳介紹稱,這17名中國志願醫生中有9人來自重慶,他們分別來自重慶醫科大學附一院、附二院、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武警重慶總隊醫院、重慶市第六、第七人民醫院;有5名來自四川省人民醫院、四川省江油市九〇三醫院、四川省大竹縣人民醫院、成都西南腦科醫院。

其中重慶醫科大學附一院老年科主任、重慶市醫學會老年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肖謙教授,重慶醫科大學附一院神經內科彭國光教授,以及來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及危重症科主任周紅梅教授、貴州航天醫院呼吸及危重症科廖江榮主任,均系全國知名專家。

"

工人日報重慶融媒體8月15日訊 (通訊員 曹峰)7月下旬至8月上旬,來自重慶、四川、貴州、廣州、江蘇等5地的17名中國志願醫生,來到四川阿壩州小金、壤塘、黑水、松潘、九寨溝、茂縣等6個縣開展醫療扶貧活動,其召集人則是當年曾參加過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的一名重慶女軍醫。

重慶一女軍醫參加汶川地震救災  11年後召集16專家重返災區義診

專家一行抵達阿壩州。

這名女軍醫叫吳秀琳,曾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第一時間參加抗震救災的原武警重慶總隊醫院軍醫,她現為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擔任此次行動的召集人及領隊。她說,這源於11年前結下的軍民魚水情,這次她用中國志願醫生行動重返阿壩州,回報當年那份情誼。

吳秀琳介紹稱,這17名中國志願醫生中有9人來自重慶,他們分別來自重慶醫科大學附一院、附二院、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武警重慶總隊醫院、重慶市第六、第七人民醫院;有5名來自四川省人民醫院、四川省江油市九〇三醫院、四川省大竹縣人民醫院、成都西南腦科醫院。

其中重慶醫科大學附一院老年科主任、重慶市醫學會老年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肖謙教授,重慶醫科大學附一院神經內科彭國光教授,以及來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及危重症科主任周紅梅教授、貴州航天醫院呼吸及危重症科廖江榮主任,均系全國知名專家。

重慶一女軍醫參加汶川地震救災  11年後召集16專家重返災區義診

業務交流。

吳秀琳稱,這次醫療扶貧活動是由中國醫師協會醫師志願者工作委員會組織開展的中國志願醫生B級行動(即省級行動),是距2018年10月該組織在四川阿壩汶川、茂縣首站活動後的第二次B級行動。

中國醫師協會醫師志願者工作委員會,由首都醫科大學神外科首席專家凌鋒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胡大一教授共同發起並於2017年3月成立,通過“義診、扶貧、救災、援外”四大任務及“調研、解決、帶回、培訓、聯絡”五種方式,旨在建立一支醫師志願者隊伍,以緩解偏遠貧困地區的醫療資源短缺問題。

此次行動主要任務除需覆蓋阿壩州尚未脫貧之小金、壤塘、黑水三縣及設有專家工作站的茂縣幫扶外,還受到了松潘、九寨溝縣醫院院領導的熱情邀請。

"

工人日報重慶融媒體8月15日訊 (通訊員 曹峰)7月下旬至8月上旬,來自重慶、四川、貴州、廣州、江蘇等5地的17名中國志願醫生,來到四川阿壩州小金、壤塘、黑水、松潘、九寨溝、茂縣等6個縣開展醫療扶貧活動,其召集人則是當年曾參加過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的一名重慶女軍醫。

重慶一女軍醫參加汶川地震救災  11年後召集16專家重返災區義診

專家一行抵達阿壩州。

這名女軍醫叫吳秀琳,曾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第一時間參加抗震救災的原武警重慶總隊醫院軍醫,她現為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擔任此次行動的召集人及領隊。她說,這源於11年前結下的軍民魚水情,這次她用中國志願醫生行動重返阿壩州,回報當年那份情誼。

吳秀琳介紹稱,這17名中國志願醫生中有9人來自重慶,他們分別來自重慶醫科大學附一院、附二院、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武警重慶總隊醫院、重慶市第六、第七人民醫院;有5名來自四川省人民醫院、四川省江油市九〇三醫院、四川省大竹縣人民醫院、成都西南腦科醫院。

其中重慶醫科大學附一院老年科主任、重慶市醫學會老年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肖謙教授,重慶醫科大學附一院神經內科彭國光教授,以及來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及危重症科主任周紅梅教授、貴州航天醫院呼吸及危重症科廖江榮主任,均系全國知名專家。

重慶一女軍醫參加汶川地震救災  11年後召集16專家重返災區義診

業務交流。

吳秀琳稱,這次醫療扶貧活動是由中國醫師協會醫師志願者工作委員會組織開展的中國志願醫生B級行動(即省級行動),是距2018年10月該組織在四川阿壩汶川、茂縣首站活動後的第二次B級行動。

中國醫師協會醫師志願者工作委員會,由首都醫科大學神外科首席專家凌鋒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胡大一教授共同發起並於2017年3月成立,通過“義診、扶貧、救災、援外”四大任務及“調研、解決、帶回、培訓、聯絡”五種方式,旨在建立一支醫師志願者隊伍,以緩解偏遠貧困地區的醫療資源短缺問題。

此次行動主要任務除需覆蓋阿壩州尚未脫貧之小金、壤塘、黑水三縣及設有專家工作站的茂縣幫扶外,還受到了松潘、九寨溝縣醫院院領導的熱情邀請。

重慶一女軍醫參加汶川地震救災  11年後召集16專家重返災區義診

義診現場。

此行7天6縣全程2500餘公里,志願醫生千里迢迢、風雨兼程、披星戴月、不畏艱險,克服高原反應及一路顛簸、塌方泥石流、堵車不斷,平均每天行程約10小時,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一路歷盡艱辛。

令人感動的是,這支志願醫生團隊裡超過60歲的專家達5人,年齡最長者達74歲,還有一名處於哺乳期的志願醫生,她與大家同舟共濟、不辭辛勞。儘管路途勞頓,每天的醫療扶貧活動安排得既緊張又充實:任務佈置會後立即分頭開展義診、查房、授課、手術、調研等(此次阿壩行動義診共100餘人次,查房共90餘人次,手術6臺,講座7場次),最後與院方進行交流座談反饋信息,專家建議針對當地的常見病多發病及危重症加大幫扶支持力度,對於學科建設、人才建設等方面均提出了寶貴意見及建議,如疼痛及骨科專家經調研發現高原地區骨關節病較多,疼痛微創技術發展空間較大,在基層醫院可作為重點學科打造,疼痛康復科可聯合骨科協作發展,並且受邀將在松潘建立呼吸及危重醫學兩個專家工作站,以長期聯絡及指導、幫助建立更加精準、持續、有效的幫扶機制,助力當地醫院打造一支“走不了的醫療隊伍”。

這些志願醫生每天工作高效且有顯著成效。重慶醫科大學附二院心內科楊剛博士,在黑水縣人民醫院為一例胃癌伴心包轉移有大量心包積液的中年女性患者,進行了心包穿刺並置管引流術,解決了痛苦,家屬感激不盡追著要合影留念。

"

工人日報重慶融媒體8月15日訊 (通訊員 曹峰)7月下旬至8月上旬,來自重慶、四川、貴州、廣州、江蘇等5地的17名中國志願醫生,來到四川阿壩州小金、壤塘、黑水、松潘、九寨溝、茂縣等6個縣開展醫療扶貧活動,其召集人則是當年曾參加過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的一名重慶女軍醫。

重慶一女軍醫參加汶川地震救災  11年後召集16專家重返災區義診

專家一行抵達阿壩州。

這名女軍醫叫吳秀琳,曾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第一時間參加抗震救災的原武警重慶總隊醫院軍醫,她現為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擔任此次行動的召集人及領隊。她說,這源於11年前結下的軍民魚水情,這次她用中國志願醫生行動重返阿壩州,回報當年那份情誼。

吳秀琳介紹稱,這17名中國志願醫生中有9人來自重慶,他們分別來自重慶醫科大學附一院、附二院、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武警重慶總隊醫院、重慶市第六、第七人民醫院;有5名來自四川省人民醫院、四川省江油市九〇三醫院、四川省大竹縣人民醫院、成都西南腦科醫院。

其中重慶醫科大學附一院老年科主任、重慶市醫學會老年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肖謙教授,重慶醫科大學附一院神經內科彭國光教授,以及來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及危重症科主任周紅梅教授、貴州航天醫院呼吸及危重症科廖江榮主任,均系全國知名專家。

重慶一女軍醫參加汶川地震救災  11年後召集16專家重返災區義診

業務交流。

吳秀琳稱,這次醫療扶貧活動是由中國醫師協會醫師志願者工作委員會組織開展的中國志願醫生B級行動(即省級行動),是距2018年10月該組織在四川阿壩汶川、茂縣首站活動後的第二次B級行動。

中國醫師協會醫師志願者工作委員會,由首都醫科大學神外科首席專家凌鋒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胡大一教授共同發起並於2017年3月成立,通過“義診、扶貧、救災、援外”四大任務及“調研、解決、帶回、培訓、聯絡”五種方式,旨在建立一支醫師志願者隊伍,以緩解偏遠貧困地區的醫療資源短缺問題。

此次行動主要任務除需覆蓋阿壩州尚未脫貧之小金、壤塘、黑水三縣及設有專家工作站的茂縣幫扶外,還受到了松潘、九寨溝縣醫院院領導的熱情邀請。

重慶一女軍醫參加汶川地震救災  11年後召集16專家重返災區義診

義診現場。

此行7天6縣全程2500餘公里,志願醫生千里迢迢、風雨兼程、披星戴月、不畏艱險,克服高原反應及一路顛簸、塌方泥石流、堵車不斷,平均每天行程約10小時,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一路歷盡艱辛。

令人感動的是,這支志願醫生團隊裡超過60歲的專家達5人,年齡最長者達74歲,還有一名處於哺乳期的志願醫生,她與大家同舟共濟、不辭辛勞。儘管路途勞頓,每天的醫療扶貧活動安排得既緊張又充實:任務佈置會後立即分頭開展義診、查房、授課、手術、調研等(此次阿壩行動義診共100餘人次,查房共90餘人次,手術6臺,講座7場次),最後與院方進行交流座談反饋信息,專家建議針對當地的常見病多發病及危重症加大幫扶支持力度,對於學科建設、人才建設等方面均提出了寶貴意見及建議,如疼痛及骨科專家經調研發現高原地區骨關節病較多,疼痛微創技術發展空間較大,在基層醫院可作為重點學科打造,疼痛康復科可聯合骨科協作發展,並且受邀將在松潘建立呼吸及危重醫學兩個專家工作站,以長期聯絡及指導、幫助建立更加精準、持續、有效的幫扶機制,助力當地醫院打造一支“走不了的醫療隊伍”。

這些志願醫生每天工作高效且有顯著成效。重慶醫科大學附二院心內科楊剛博士,在黑水縣人民醫院為一例胃癌伴心包轉移有大量心包積液的中年女性患者,進行了心包穿刺並置管引流術,解決了痛苦,家屬感激不盡追著要合影留念。

重慶一女軍醫參加汶川地震救災  11年後召集16專家重返災區義診

專家在義診。

最令人感動的一幕發生在九寨溝縣人民醫院,當天途中因修路堵車數小時,專家到達時已是下午6點左右,當地老百姓仍然堅持等候,專家一到醫院則不顧飢餓勞累立即投入到義診工作中。短短2小時接診約80餘人,其中老專家重醫附一院彭國光教授一人接診20餘人。

"

工人日報重慶融媒體8月15日訊 (通訊員 曹峰)7月下旬至8月上旬,來自重慶、四川、貴州、廣州、江蘇等5地的17名中國志願醫生,來到四川阿壩州小金、壤塘、黑水、松潘、九寨溝、茂縣等6個縣開展醫療扶貧活動,其召集人則是當年曾參加過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的一名重慶女軍醫。

重慶一女軍醫參加汶川地震救災  11年後召集16專家重返災區義診

專家一行抵達阿壩州。

這名女軍醫叫吳秀琳,曾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第一時間參加抗震救災的原武警重慶總隊醫院軍醫,她現為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擔任此次行動的召集人及領隊。她說,這源於11年前結下的軍民魚水情,這次她用中國志願醫生行動重返阿壩州,回報當年那份情誼。

吳秀琳介紹稱,這17名中國志願醫生中有9人來自重慶,他們分別來自重慶醫科大學附一院、附二院、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武警重慶總隊醫院、重慶市第六、第七人民醫院;有5名來自四川省人民醫院、四川省江油市九〇三醫院、四川省大竹縣人民醫院、成都西南腦科醫院。

其中重慶醫科大學附一院老年科主任、重慶市醫學會老年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肖謙教授,重慶醫科大學附一院神經內科彭國光教授,以及來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及危重症科主任周紅梅教授、貴州航天醫院呼吸及危重症科廖江榮主任,均系全國知名專家。

重慶一女軍醫參加汶川地震救災  11年後召集16專家重返災區義診

業務交流。

吳秀琳稱,這次醫療扶貧活動是由中國醫師協會醫師志願者工作委員會組織開展的中國志願醫生B級行動(即省級行動),是距2018年10月該組織在四川阿壩汶川、茂縣首站活動後的第二次B級行動。

中國醫師協會醫師志願者工作委員會,由首都醫科大學神外科首席專家凌鋒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胡大一教授共同發起並於2017年3月成立,通過“義診、扶貧、救災、援外”四大任務及“調研、解決、帶回、培訓、聯絡”五種方式,旨在建立一支醫師志願者隊伍,以緩解偏遠貧困地區的醫療資源短缺問題。

此次行動主要任務除需覆蓋阿壩州尚未脫貧之小金、壤塘、黑水三縣及設有專家工作站的茂縣幫扶外,還受到了松潘、九寨溝縣醫院院領導的熱情邀請。

重慶一女軍醫參加汶川地震救災  11年後召集16專家重返災區義診

義診現場。

此行7天6縣全程2500餘公里,志願醫生千里迢迢、風雨兼程、披星戴月、不畏艱險,克服高原反應及一路顛簸、塌方泥石流、堵車不斷,平均每天行程約10小時,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一路歷盡艱辛。

令人感動的是,這支志願醫生團隊裡超過60歲的專家達5人,年齡最長者達74歲,還有一名處於哺乳期的志願醫生,她與大家同舟共濟、不辭辛勞。儘管路途勞頓,每天的醫療扶貧活動安排得既緊張又充實:任務佈置會後立即分頭開展義診、查房、授課、手術、調研等(此次阿壩行動義診共100餘人次,查房共90餘人次,手術6臺,講座7場次),最後與院方進行交流座談反饋信息,專家建議針對當地的常見病多發病及危重症加大幫扶支持力度,對於學科建設、人才建設等方面均提出了寶貴意見及建議,如疼痛及骨科專家經調研發現高原地區骨關節病較多,疼痛微創技術發展空間較大,在基層醫院可作為重點學科打造,疼痛康復科可聯合骨科協作發展,並且受邀將在松潘建立呼吸及危重醫學兩個專家工作站,以長期聯絡及指導、幫助建立更加精準、持續、有效的幫扶機制,助力當地醫院打造一支“走不了的醫療隊伍”。

這些志願醫生每天工作高效且有顯著成效。重慶醫科大學附二院心內科楊剛博士,在黑水縣人民醫院為一例胃癌伴心包轉移有大量心包積液的中年女性患者,進行了心包穿刺並置管引流術,解決了痛苦,家屬感激不盡追著要合影留念。

重慶一女軍醫參加汶川地震救災  11年後召集16專家重返災區義診

專家在義診。

最令人感動的一幕發生在九寨溝縣人民醫院,當天途中因修路堵車數小時,專家到達時已是下午6點左右,當地老百姓仍然堅持等候,專家一到醫院則不顧飢餓勞累立即投入到義診工作中。短短2小時接診約80餘人,其中老專家重醫附一院彭國光教授一人接診20餘人。

重慶一女軍醫參加汶川地震救災  11年後召集16專家重返災區義診

彭教授在義診。

當時更有一名不遠幾十公里路程的老百姓,追到飯店找到重慶市第七人民醫院疼痛專家晏加林教授看病。由此可見,志願專家醫生非常受當地老百姓歡迎,對此專家醫生感到非常欣慰。他們認為,通過中國志願醫生行動更加實現了自身價值,不僅能為老百姓服務,最重要的是能與院方建立聯繫進行長期指導幫扶,以助力當地醫院當地醫生更好地服務於百姓,推進健康脫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