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把社會治理的“硬骨頭”變成“軟柿子”'

"

重慶江北區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推“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模式,實現“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服務不缺位”——

“感謝警察同志,感謝商圈辦!沒有你們的幫助,我們也不會這麼快拿到被拖欠的工資……”日前,重慶觀音橋商業區一店鋪的十幾名員工,拿著被拖欠兩個月的工資,不停的給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的民警和商圈辦的工作人員道謝。“都是應該的,只要是你們的正當合法訴求,我們都會盡力維護,人民警察為人民嘛!”該所一民警回答道。

這不是該所第一次把群體性事件消滅在萌芽中了。該商圈的商戶及群眾普遍表示,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真正把“服務群眾無小事”放在了心上。一商戶坦言,“抓犯罪分子,找走失兒童、行李錢包,送老人回家,幫群眾維權,維護治安......商業區派出所‘管得很寬’,也正是因為他們‘管得寬’,我們才更有安全感。”

據瞭解,近年來,該所在群眾中的滿意度逐年上升,整個商圈的治安持續向好,這得益於該所通過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走出了一條“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路子,實現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服務不缺位”的工作目標,啃下了社會治理這塊“硬骨頭”。

“硬骨頭”變“軟柿子”

近日,重慶遠郊區縣一鄉鎮派出所的民警直言:社會治理工作是塊難啃的“硬骨頭”。

有基層派出所的民警告訴記者,他所在的派出所屬於當地較為繁華的地帶,當地不少居民做起了“民宿”、“私房菜”、“私人影院”等生意,這些商家幾乎都沒有營業執照,而市場監管部門的管理又不夠強硬,一些無證的私人影院,更面臨“無部門管理”的情況,亂象、糾紛時有發生。“從法律角度來看,我們派出所也無權進行管理,但只要一產生治安問題,我們就要接手處理,工作常常處於被動狀態。”

類似的情況在基層派出所並不罕見,在基層工作的民警們看來,主要難點有:日常工作重心難把握,基層基礎工作難落實;人力不足,精力難支撐;外地犯罪嫌疑人鑽逃竄後抓捕程序較多,破案壓力大;同時,還存在治安防範組織弱,防範網絡鬆散,工作多處於被動狀態等問題。

面對諸多難題。近年來,全國各地的基層派出所通過改變工作模式,讓整體的社會治安情況有了顯著提升,但由於社情複雜、犯罪形式更隱祕等因素,基層派出所仍面臨較大的治理壓力。

然而,這些難題對於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來說,卻顯得沒那麼難。該派出所通過轉變觀念,化被動為主動,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和科技力量,探索出了一條與其轄區情況相符,且得到了商業區企業及廣大群眾支持“點贊”的工作模式,由此使這塊“硬骨頭”變成基層民警眼中的“軟柿子”。

整合“人力資源”打造巡防“生力軍”

“海上海KTV有人打架,請支援。” 7月10日晚9點,正在觀音橋商業區巡邏的楊東,對講機裡突然傳出商業區一KTV保安尋求支援的聲音。收到訊息後,楊東及其餘四名巡邏隊員,只用了不到2分鐘的時間就趕到了該場所,防止了事態擴大化。與此同時,楊東等人又將現場情況彙報給了商業區派出所,請民警到場處置。

"

重慶江北區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推“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模式,實現“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服務不缺位”——

“感謝警察同志,感謝商圈辦!沒有你們的幫助,我們也不會這麼快拿到被拖欠的工資……”日前,重慶觀音橋商業區一店鋪的十幾名員工,拿著被拖欠兩個月的工資,不停的給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的民警和商圈辦的工作人員道謝。“都是應該的,只要是你們的正當合法訴求,我們都會盡力維護,人民警察為人民嘛!”該所一民警回答道。

這不是該所第一次把群體性事件消滅在萌芽中了。該商圈的商戶及群眾普遍表示,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真正把“服務群眾無小事”放在了心上。一商戶坦言,“抓犯罪分子,找走失兒童、行李錢包,送老人回家,幫群眾維權,維護治安......商業區派出所‘管得很寬’,也正是因為他們‘管得寬’,我們才更有安全感。”

據瞭解,近年來,該所在群眾中的滿意度逐年上升,整個商圈的治安持續向好,這得益於該所通過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走出了一條“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路子,實現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服務不缺位”的工作目標,啃下了社會治理這塊“硬骨頭”。

“硬骨頭”變“軟柿子”

近日,重慶遠郊區縣一鄉鎮派出所的民警直言:社會治理工作是塊難啃的“硬骨頭”。

有基層派出所的民警告訴記者,他所在的派出所屬於當地較為繁華的地帶,當地不少居民做起了“民宿”、“私房菜”、“私人影院”等生意,這些商家幾乎都沒有營業執照,而市場監管部門的管理又不夠強硬,一些無證的私人影院,更面臨“無部門管理”的情況,亂象、糾紛時有發生。“從法律角度來看,我們派出所也無權進行管理,但只要一產生治安問題,我們就要接手處理,工作常常處於被動狀態。”

類似的情況在基層派出所並不罕見,在基層工作的民警們看來,主要難點有:日常工作重心難把握,基層基礎工作難落實;人力不足,精力難支撐;外地犯罪嫌疑人鑽逃竄後抓捕程序較多,破案壓力大;同時,還存在治安防範組織弱,防範網絡鬆散,工作多處於被動狀態等問題。

面對諸多難題。近年來,全國各地的基層派出所通過改變工作模式,讓整體的社會治安情況有了顯著提升,但由於社情複雜、犯罪形式更隱祕等因素,基層派出所仍面臨較大的治理壓力。

然而,這些難題對於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來說,卻顯得沒那麼難。該派出所通過轉變觀念,化被動為主動,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和科技力量,探索出了一條與其轄區情況相符,且得到了商業區企業及廣大群眾支持“點贊”的工作模式,由此使這塊“硬骨頭”變成基層民警眼中的“軟柿子”。

整合“人力資源”打造巡防“生力軍”

“海上海KTV有人打架,請支援。” 7月10日晚9點,正在觀音橋商業區巡邏的楊東,對講機裡突然傳出商業區一KTV保安尋求支援的聲音。收到訊息後,楊東及其餘四名巡邏隊員,只用了不到2分鐘的時間就趕到了該場所,防止了事態擴大化。與此同時,楊東等人又將現場情況彙報給了商業區派出所,請民警到場處置。

重慶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把社會治理的“硬骨頭”變成“軟柿子”

"

重慶江北區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推“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模式,實現“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服務不缺位”——

“感謝警察同志,感謝商圈辦!沒有你們的幫助,我們也不會這麼快拿到被拖欠的工資……”日前,重慶觀音橋商業區一店鋪的十幾名員工,拿著被拖欠兩個月的工資,不停的給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的民警和商圈辦的工作人員道謝。“都是應該的,只要是你們的正當合法訴求,我們都會盡力維護,人民警察為人民嘛!”該所一民警回答道。

這不是該所第一次把群體性事件消滅在萌芽中了。該商圈的商戶及群眾普遍表示,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真正把“服務群眾無小事”放在了心上。一商戶坦言,“抓犯罪分子,找走失兒童、行李錢包,送老人回家,幫群眾維權,維護治安......商業區派出所‘管得很寬’,也正是因為他們‘管得寬’,我們才更有安全感。”

據瞭解,近年來,該所在群眾中的滿意度逐年上升,整個商圈的治安持續向好,這得益於該所通過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走出了一條“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路子,實現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服務不缺位”的工作目標,啃下了社會治理這塊“硬骨頭”。

“硬骨頭”變“軟柿子”

近日,重慶遠郊區縣一鄉鎮派出所的民警直言:社會治理工作是塊難啃的“硬骨頭”。

有基層派出所的民警告訴記者,他所在的派出所屬於當地較為繁華的地帶,當地不少居民做起了“民宿”、“私房菜”、“私人影院”等生意,這些商家幾乎都沒有營業執照,而市場監管部門的管理又不夠強硬,一些無證的私人影院,更面臨“無部門管理”的情況,亂象、糾紛時有發生。“從法律角度來看,我們派出所也無權進行管理,但只要一產生治安問題,我們就要接手處理,工作常常處於被動狀態。”

類似的情況在基層派出所並不罕見,在基層工作的民警們看來,主要難點有:日常工作重心難把握,基層基礎工作難落實;人力不足,精力難支撐;外地犯罪嫌疑人鑽逃竄後抓捕程序較多,破案壓力大;同時,還存在治安防範組織弱,防範網絡鬆散,工作多處於被動狀態等問題。

面對諸多難題。近年來,全國各地的基層派出所通過改變工作模式,讓整體的社會治安情況有了顯著提升,但由於社情複雜、犯罪形式更隱祕等因素,基層派出所仍面臨較大的治理壓力。

然而,這些難題對於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來說,卻顯得沒那麼難。該派出所通過轉變觀念,化被動為主動,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和科技力量,探索出了一條與其轄區情況相符,且得到了商業區企業及廣大群眾支持“點贊”的工作模式,由此使這塊“硬骨頭”變成基層民警眼中的“軟柿子”。

整合“人力資源”打造巡防“生力軍”

“海上海KTV有人打架,請支援。” 7月10日晚9點,正在觀音橋商業區巡邏的楊東,對講機裡突然傳出商業區一KTV保安尋求支援的聲音。收到訊息後,楊東及其餘四名巡邏隊員,只用了不到2分鐘的時間就趕到了該場所,防止了事態擴大化。與此同時,楊東等人又將現場情況彙報給了商業區派出所,請民警到場處置。

重慶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把社會治理的“硬骨頭”變成“軟柿子”

重慶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把社會治理的“硬骨頭”變成“軟柿子”

巡邏隊員在步行街巡邏(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供圖)

因巡邏隊及時趕到,涉事雙方並無嚴重肢體衝突。最終,在派出所民警的協調下,雙方握手言和,一場鬧劇也就此平息。

記者瞭解到,楊東等人並非警務人員,而是一安保公司的保安。“我們既是安保公司的職工,也是商圈派出所社會巡防隊的成員。”楊東告訴記者,巡防隊共有15人,都是安保公司的職工,今年6月,才被抽調到巡防隊,從事安全巡邏工作。

“他們是從商業區各行業場所抽出的保安,工資也由相應的行業協會支付,現歸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統一指揮調度。”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所長郭正全介紹說,這支隊伍每天有10名隊員分兩班對商業區進行巡邏。一旦某處有情況發生,巡邏隊能在2至4分鐘內到達現場進行初步控制,防止事態惡化,再通知民警出警,形成聯動,最大限度讓事件處於可控範圍內。

郭正全表示,觀音橋商業區是重慶的經濟中心和商業核心區,也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各類企事業單位超4000家,日均人流量達50餘萬人。而派出所現有在編民警55人,輔警55人。“商業區的社情比較複雜、涵蓋面較廣、隱患也比較多,單靠派出所的警力難以實現全覆蓋,所以我們就考慮組建幾支群防群治力量。”

今年以來,該所在整合城管、武警、治安特勤、市局“1、3、5”快反小組、分局處突備勤中心120名警力的基礎上,又整合了轄區商場保安、行業場所保安、商圈辦綜治隊員3支群防群治力量,組建了一支快速反應多警聯動隊伍,通過聯動作戰的形式實現了巡邏全覆蓋、問題全可控的目標。

除組建3支群防群治力量外,該所還轉變思想觀念,化被動為主動,動員環衛工人、停車場收費員、熱心群眾等社會力量加入“平安自願者”行列,從中獲得各類線索,研判後,再針對性的處理,把不少風險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科技賦能實現“無死角”防控

今年8月初,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稱其手機被盜。接警後,該所只用了幾個小時的時間,就鎖定了犯罪嫌疑人。

據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的民警張豔偉介紹,該所能夠快速鎖定嫌疑人,是因為所裡建立了一套智能系統。“當天,我們的系統曾對一名有多次盜竊前科的外地人發出過警報,而在案發時間,該人員又出現在了現場,我們認定他有重大作案嫌疑,通過對比偵查,發現此人正是作案者,快速鎖定嫌疑人後,我們又通過電話勸說等形式,使其主動歸案了。”

張豔偉透露,該所有一個“資料庫”,只要是庫內人員出現在商業區,系統就會發出警報,與此同時,相關民警也會對其進行重點關注。只要接到相關報警,民警首先就對系統發出過警報的對象進行排查,如此一來,極大的提高破案效率。

“在信息時代,科技讓犯罪的方式和形式都發生了變化,增加了警方的偵破難度,但我們也能讓科技為我所用,使之成為防控和破案的助力。”郭正全告訴記者,所裡針對轄區風險點多面廣、管控維度多、監管難度大等問題,深化大數據建設應用,創新推出智能化、多功能警務站,實現了“無死角”的立體防控。

此外,由於觀音橋步行街核心區域日租房、小公司、民宿較多,流動人口成分複雜,治安問題較為突出。該所又將科技運用到小區治理上,打造了一張智能小區“防控網”。

“我們小區是開敞式小區,以前經常發生偷竊事件,外出時,總擔心家裡會出問題,而現在,小區車庫和大門都有裝上了智能門禁系統,外出就放心多了。”家住觀音橋步行街附近的居民王先生稱,由於該小區位於商圈中心地帶,流動人口特別多,以前經常發生治安問題,物業和相關管理部門也想過很多招,但效果都不太理想,“自從派出所在這裝上智能門禁系統後,小區在沒發生過治安問題。”

對此,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的教導員唐海霞也表示,觀音橋商圈很多小區都是商住一體的開敞式小區,其治理問題一度讓警務人員感到頭疼。後來,所裡就把科技運用到小區管理上,這樣就最大限度擠壓了違法犯罪空間,小區的治安情況明顯好轉,居民的安全感、滿意度也大幅提升。

“共建共治共享”讓群眾“安全感”十足

事實上,社會和科技力量的運用,起到的是輔助作用,對於基層派出所來說,能否實現“零距離為群眾服務”及開展好社會治理工作,核心在於各派出所本身配備警力隊伍素質的高低。

對此,唐海霞也認為,打鐵還得自身硬。她告訴記者,該所對新老警務人員的黨性教育一刻也沒停止過,新民警入所宣誓,老民警經常重溫入黨、從警誓言等素質教育活動,涵蓋了每位警務人員。同時,所裡還專門成立了“江sir工作室”,以從警三十七年,曾榮獲“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榮譽的民警江湧為引領,激發全所警務人員不忘初心、敢於擔當、善做善為的精神,進一步築牢忠誠警魂、踐行為民的宗旨。

"

重慶江北區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推“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模式,實現“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服務不缺位”——

“感謝警察同志,感謝商圈辦!沒有你們的幫助,我們也不會這麼快拿到被拖欠的工資……”日前,重慶觀音橋商業區一店鋪的十幾名員工,拿著被拖欠兩個月的工資,不停的給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的民警和商圈辦的工作人員道謝。“都是應該的,只要是你們的正當合法訴求,我們都會盡力維護,人民警察為人民嘛!”該所一民警回答道。

這不是該所第一次把群體性事件消滅在萌芽中了。該商圈的商戶及群眾普遍表示,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真正把“服務群眾無小事”放在了心上。一商戶坦言,“抓犯罪分子,找走失兒童、行李錢包,送老人回家,幫群眾維權,維護治安......商業區派出所‘管得很寬’,也正是因為他們‘管得寬’,我們才更有安全感。”

據瞭解,近年來,該所在群眾中的滿意度逐年上升,整個商圈的治安持續向好,這得益於該所通過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走出了一條“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路子,實現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服務不缺位”的工作目標,啃下了社會治理這塊“硬骨頭”。

“硬骨頭”變“軟柿子”

近日,重慶遠郊區縣一鄉鎮派出所的民警直言:社會治理工作是塊難啃的“硬骨頭”。

有基層派出所的民警告訴記者,他所在的派出所屬於當地較為繁華的地帶,當地不少居民做起了“民宿”、“私房菜”、“私人影院”等生意,這些商家幾乎都沒有營業執照,而市場監管部門的管理又不夠強硬,一些無證的私人影院,更面臨“無部門管理”的情況,亂象、糾紛時有發生。“從法律角度來看,我們派出所也無權進行管理,但只要一產生治安問題,我們就要接手處理,工作常常處於被動狀態。”

類似的情況在基層派出所並不罕見,在基層工作的民警們看來,主要難點有:日常工作重心難把握,基層基礎工作難落實;人力不足,精力難支撐;外地犯罪嫌疑人鑽逃竄後抓捕程序較多,破案壓力大;同時,還存在治安防範組織弱,防範網絡鬆散,工作多處於被動狀態等問題。

面對諸多難題。近年來,全國各地的基層派出所通過改變工作模式,讓整體的社會治安情況有了顯著提升,但由於社情複雜、犯罪形式更隱祕等因素,基層派出所仍面臨較大的治理壓力。

然而,這些難題對於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來說,卻顯得沒那麼難。該派出所通過轉變觀念,化被動為主動,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和科技力量,探索出了一條與其轄區情況相符,且得到了商業區企業及廣大群眾支持“點贊”的工作模式,由此使這塊“硬骨頭”變成基層民警眼中的“軟柿子”。

整合“人力資源”打造巡防“生力軍”

“海上海KTV有人打架,請支援。” 7月10日晚9點,正在觀音橋商業區巡邏的楊東,對講機裡突然傳出商業區一KTV保安尋求支援的聲音。收到訊息後,楊東及其餘四名巡邏隊員,只用了不到2分鐘的時間就趕到了該場所,防止了事態擴大化。與此同時,楊東等人又將現場情況彙報給了商業區派出所,請民警到場處置。

重慶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把社會治理的“硬骨頭”變成“軟柿子”

重慶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把社會治理的“硬骨頭”變成“軟柿子”

巡邏隊員在步行街巡邏(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供圖)

因巡邏隊及時趕到,涉事雙方並無嚴重肢體衝突。最終,在派出所民警的協調下,雙方握手言和,一場鬧劇也就此平息。

記者瞭解到,楊東等人並非警務人員,而是一安保公司的保安。“我們既是安保公司的職工,也是商圈派出所社會巡防隊的成員。”楊東告訴記者,巡防隊共有15人,都是安保公司的職工,今年6月,才被抽調到巡防隊,從事安全巡邏工作。

“他們是從商業區各行業場所抽出的保安,工資也由相應的行業協會支付,現歸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統一指揮調度。”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所長郭正全介紹說,這支隊伍每天有10名隊員分兩班對商業區進行巡邏。一旦某處有情況發生,巡邏隊能在2至4分鐘內到達現場進行初步控制,防止事態惡化,再通知民警出警,形成聯動,最大限度讓事件處於可控範圍內。

郭正全表示,觀音橋商業區是重慶的經濟中心和商業核心區,也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各類企事業單位超4000家,日均人流量達50餘萬人。而派出所現有在編民警55人,輔警55人。“商業區的社情比較複雜、涵蓋面較廣、隱患也比較多,單靠派出所的警力難以實現全覆蓋,所以我們就考慮組建幾支群防群治力量。”

今年以來,該所在整合城管、武警、治安特勤、市局“1、3、5”快反小組、分局處突備勤中心120名警力的基礎上,又整合了轄區商場保安、行業場所保安、商圈辦綜治隊員3支群防群治力量,組建了一支快速反應多警聯動隊伍,通過聯動作戰的形式實現了巡邏全覆蓋、問題全可控的目標。

除組建3支群防群治力量外,該所還轉變思想觀念,化被動為主動,動員環衛工人、停車場收費員、熱心群眾等社會力量加入“平安自願者”行列,從中獲得各類線索,研判後,再針對性的處理,把不少風險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科技賦能實現“無死角”防控

今年8月初,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稱其手機被盜。接警後,該所只用了幾個小時的時間,就鎖定了犯罪嫌疑人。

據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的民警張豔偉介紹,該所能夠快速鎖定嫌疑人,是因為所裡建立了一套智能系統。“當天,我們的系統曾對一名有多次盜竊前科的外地人發出過警報,而在案發時間,該人員又出現在了現場,我們認定他有重大作案嫌疑,通過對比偵查,發現此人正是作案者,快速鎖定嫌疑人後,我們又通過電話勸說等形式,使其主動歸案了。”

張豔偉透露,該所有一個“資料庫”,只要是庫內人員出現在商業區,系統就會發出警報,與此同時,相關民警也會對其進行重點關注。只要接到相關報警,民警首先就對系統發出過警報的對象進行排查,如此一來,極大的提高破案效率。

“在信息時代,科技讓犯罪的方式和形式都發生了變化,增加了警方的偵破難度,但我們也能讓科技為我所用,使之成為防控和破案的助力。”郭正全告訴記者,所裡針對轄區風險點多面廣、管控維度多、監管難度大等問題,深化大數據建設應用,創新推出智能化、多功能警務站,實現了“無死角”的立體防控。

此外,由於觀音橋步行街核心區域日租房、小公司、民宿較多,流動人口成分複雜,治安問題較為突出。該所又將科技運用到小區治理上,打造了一張智能小區“防控網”。

“我們小區是開敞式小區,以前經常發生偷竊事件,外出時,總擔心家裡會出問題,而現在,小區車庫和大門都有裝上了智能門禁系統,外出就放心多了。”家住觀音橋步行街附近的居民王先生稱,由於該小區位於商圈中心地帶,流動人口特別多,以前經常發生治安問題,物業和相關管理部門也想過很多招,但效果都不太理想,“自從派出所在這裝上智能門禁系統後,小區在沒發生過治安問題。”

對此,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的教導員唐海霞也表示,觀音橋商圈很多小區都是商住一體的開敞式小區,其治理問題一度讓警務人員感到頭疼。後來,所裡就把科技運用到小區管理上,這樣就最大限度擠壓了違法犯罪空間,小區的治安情況明顯好轉,居民的安全感、滿意度也大幅提升。

“共建共治共享”讓群眾“安全感”十足

事實上,社會和科技力量的運用,起到的是輔助作用,對於基層派出所來說,能否實現“零距離為群眾服務”及開展好社會治理工作,核心在於各派出所本身配備警力隊伍素質的高低。

對此,唐海霞也認為,打鐵還得自身硬。她告訴記者,該所對新老警務人員的黨性教育一刻也沒停止過,新民警入所宣誓,老民警經常重溫入黨、從警誓言等素質教育活動,涵蓋了每位警務人員。同時,所裡還專門成立了“江sir工作室”,以從警三十七年,曾榮獲“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榮譽的民警江湧為引領,激發全所警務人員不忘初心、敢於擔當、善做善為的精神,進一步築牢忠誠警魂、踐行為民的宗旨。

重慶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把社會治理的“硬骨頭”變成“軟柿子”

江sir工作室(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供圖)

“江湧是我的偶像,也是我的師傅。”去年才進入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的年輕民警江兆程說,他在學校的時候就知道江湧這個人,畢業後,如願與“偶像”成為同事。

對於江兆程來說,跟著江湧學習,他最大的體會是“要把服務群眾當成一項事業,而不是工作,只有把警察這份工作當成事業幹,才對得起這身警服。”也正因如此,從警還不到一年的江兆程,今年就被江北公安分局評為“五四優秀民警”。

走訪中,記者注意到,觀音橋商業區多家商戶的工作人員提到該派出所時,毫不吝惜讚美之詞。

“我們經常看見民警幫走失的孩子找父母、幫外地遊客找回丟失的行李……這些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但確實感覺很暖心,也很有安全感。”觀音橋北城天街一服裝店的導購陳女士稱,每當下晚班,街上行人也不多的時候,會本能的害怕,但一看巡邏隊員和還在執勤的民警,心裡瞬間就踏實了。

"

重慶江北區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推“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模式,實現“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服務不缺位”——

“感謝警察同志,感謝商圈辦!沒有你們的幫助,我們也不會這麼快拿到被拖欠的工資……”日前,重慶觀音橋商業區一店鋪的十幾名員工,拿著被拖欠兩個月的工資,不停的給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的民警和商圈辦的工作人員道謝。“都是應該的,只要是你們的正當合法訴求,我們都會盡力維護,人民警察為人民嘛!”該所一民警回答道。

這不是該所第一次把群體性事件消滅在萌芽中了。該商圈的商戶及群眾普遍表示,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真正把“服務群眾無小事”放在了心上。一商戶坦言,“抓犯罪分子,找走失兒童、行李錢包,送老人回家,幫群眾維權,維護治安......商業區派出所‘管得很寬’,也正是因為他們‘管得寬’,我們才更有安全感。”

據瞭解,近年來,該所在群眾中的滿意度逐年上升,整個商圈的治安持續向好,這得益於該所通過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走出了一條“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路子,實現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服務不缺位”的工作目標,啃下了社會治理這塊“硬骨頭”。

“硬骨頭”變“軟柿子”

近日,重慶遠郊區縣一鄉鎮派出所的民警直言:社會治理工作是塊難啃的“硬骨頭”。

有基層派出所的民警告訴記者,他所在的派出所屬於當地較為繁華的地帶,當地不少居民做起了“民宿”、“私房菜”、“私人影院”等生意,這些商家幾乎都沒有營業執照,而市場監管部門的管理又不夠強硬,一些無證的私人影院,更面臨“無部門管理”的情況,亂象、糾紛時有發生。“從法律角度來看,我們派出所也無權進行管理,但只要一產生治安問題,我們就要接手處理,工作常常處於被動狀態。”

類似的情況在基層派出所並不罕見,在基層工作的民警們看來,主要難點有:日常工作重心難把握,基層基礎工作難落實;人力不足,精力難支撐;外地犯罪嫌疑人鑽逃竄後抓捕程序較多,破案壓力大;同時,還存在治安防範組織弱,防範網絡鬆散,工作多處於被動狀態等問題。

面對諸多難題。近年來,全國各地的基層派出所通過改變工作模式,讓整體的社會治安情況有了顯著提升,但由於社情複雜、犯罪形式更隱祕等因素,基層派出所仍面臨較大的治理壓力。

然而,這些難題對於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來說,卻顯得沒那麼難。該派出所通過轉變觀念,化被動為主動,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和科技力量,探索出了一條與其轄區情況相符,且得到了商業區企業及廣大群眾支持“點贊”的工作模式,由此使這塊“硬骨頭”變成基層民警眼中的“軟柿子”。

整合“人力資源”打造巡防“生力軍”

“海上海KTV有人打架,請支援。” 7月10日晚9點,正在觀音橋商業區巡邏的楊東,對講機裡突然傳出商業區一KTV保安尋求支援的聲音。收到訊息後,楊東及其餘四名巡邏隊員,只用了不到2分鐘的時間就趕到了該場所,防止了事態擴大化。與此同時,楊東等人又將現場情況彙報給了商業區派出所,請民警到場處置。

重慶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把社會治理的“硬骨頭”變成“軟柿子”

重慶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把社會治理的“硬骨頭”變成“軟柿子”

巡邏隊員在步行街巡邏(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供圖)

因巡邏隊及時趕到,涉事雙方並無嚴重肢體衝突。最終,在派出所民警的協調下,雙方握手言和,一場鬧劇也就此平息。

記者瞭解到,楊東等人並非警務人員,而是一安保公司的保安。“我們既是安保公司的職工,也是商圈派出所社會巡防隊的成員。”楊東告訴記者,巡防隊共有15人,都是安保公司的職工,今年6月,才被抽調到巡防隊,從事安全巡邏工作。

“他們是從商業區各行業場所抽出的保安,工資也由相應的行業協會支付,現歸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統一指揮調度。”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所長郭正全介紹說,這支隊伍每天有10名隊員分兩班對商業區進行巡邏。一旦某處有情況發生,巡邏隊能在2至4分鐘內到達現場進行初步控制,防止事態惡化,再通知民警出警,形成聯動,最大限度讓事件處於可控範圍內。

郭正全表示,觀音橋商業區是重慶的經濟中心和商業核心區,也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各類企事業單位超4000家,日均人流量達50餘萬人。而派出所現有在編民警55人,輔警55人。“商業區的社情比較複雜、涵蓋面較廣、隱患也比較多,單靠派出所的警力難以實現全覆蓋,所以我們就考慮組建幾支群防群治力量。”

今年以來,該所在整合城管、武警、治安特勤、市局“1、3、5”快反小組、分局處突備勤中心120名警力的基礎上,又整合了轄區商場保安、行業場所保安、商圈辦綜治隊員3支群防群治力量,組建了一支快速反應多警聯動隊伍,通過聯動作戰的形式實現了巡邏全覆蓋、問題全可控的目標。

除組建3支群防群治力量外,該所還轉變思想觀念,化被動為主動,動員環衛工人、停車場收費員、熱心群眾等社會力量加入“平安自願者”行列,從中獲得各類線索,研判後,再針對性的處理,把不少風險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科技賦能實現“無死角”防控

今年8月初,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稱其手機被盜。接警後,該所只用了幾個小時的時間,就鎖定了犯罪嫌疑人。

據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的民警張豔偉介紹,該所能夠快速鎖定嫌疑人,是因為所裡建立了一套智能系統。“當天,我們的系統曾對一名有多次盜竊前科的外地人發出過警報,而在案發時間,該人員又出現在了現場,我們認定他有重大作案嫌疑,通過對比偵查,發現此人正是作案者,快速鎖定嫌疑人後,我們又通過電話勸說等形式,使其主動歸案了。”

張豔偉透露,該所有一個“資料庫”,只要是庫內人員出現在商業區,系統就會發出警報,與此同時,相關民警也會對其進行重點關注。只要接到相關報警,民警首先就對系統發出過警報的對象進行排查,如此一來,極大的提高破案效率。

“在信息時代,科技讓犯罪的方式和形式都發生了變化,增加了警方的偵破難度,但我們也能讓科技為我所用,使之成為防控和破案的助力。”郭正全告訴記者,所裡針對轄區風險點多面廣、管控維度多、監管難度大等問題,深化大數據建設應用,創新推出智能化、多功能警務站,實現了“無死角”的立體防控。

此外,由於觀音橋步行街核心區域日租房、小公司、民宿較多,流動人口成分複雜,治安問題較為突出。該所又將科技運用到小區治理上,打造了一張智能小區“防控網”。

“我們小區是開敞式小區,以前經常發生偷竊事件,外出時,總擔心家裡會出問題,而現在,小區車庫和大門都有裝上了智能門禁系統,外出就放心多了。”家住觀音橋步行街附近的居民王先生稱,由於該小區位於商圈中心地帶,流動人口特別多,以前經常發生治安問題,物業和相關管理部門也想過很多招,但效果都不太理想,“自從派出所在這裝上智能門禁系統後,小區在沒發生過治安問題。”

對此,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的教導員唐海霞也表示,觀音橋商圈很多小區都是商住一體的開敞式小區,其治理問題一度讓警務人員感到頭疼。後來,所裡就把科技運用到小區管理上,這樣就最大限度擠壓了違法犯罪空間,小區的治安情況明顯好轉,居民的安全感、滿意度也大幅提升。

“共建共治共享”讓群眾“安全感”十足

事實上,社會和科技力量的運用,起到的是輔助作用,對於基層派出所來說,能否實現“零距離為群眾服務”及開展好社會治理工作,核心在於各派出所本身配備警力隊伍素質的高低。

對此,唐海霞也認為,打鐵還得自身硬。她告訴記者,該所對新老警務人員的黨性教育一刻也沒停止過,新民警入所宣誓,老民警經常重溫入黨、從警誓言等素質教育活動,涵蓋了每位警務人員。同時,所裡還專門成立了“江sir工作室”,以從警三十七年,曾榮獲“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榮譽的民警江湧為引領,激發全所警務人員不忘初心、敢於擔當、善做善為的精神,進一步築牢忠誠警魂、踐行為民的宗旨。

重慶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把社會治理的“硬骨頭”變成“軟柿子”

江sir工作室(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供圖)

“江湧是我的偶像,也是我的師傅。”去年才進入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的年輕民警江兆程說,他在學校的時候就知道江湧這個人,畢業後,如願與“偶像”成為同事。

對於江兆程來說,跟著江湧學習,他最大的體會是“要把服務群眾當成一項事業,而不是工作,只有把警察這份工作當成事業幹,才對得起這身警服。”也正因如此,從警還不到一年的江兆程,今年就被江北公安分局評為“五四優秀民警”。

走訪中,記者注意到,觀音橋商業區多家商戶的工作人員提到該派出所時,毫不吝惜讚美之詞。

“我們經常看見民警幫走失的孩子找父母、幫外地遊客找回丟失的行李……這些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但確實感覺很暖心,也很有安全感。”觀音橋北城天街一服裝店的導購陳女士稱,每當下晚班,街上行人也不多的時候,會本能的害怕,但一看巡邏隊員和還在執勤的民警,心裡瞬間就踏實了。

重慶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把社會治理的“硬骨頭”變成“軟柿子”

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群防群治(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供圖)

“觀音橋商圈是‘年輕人的天堂’,也很容易發生衝突和糾紛。派出所動員我們參與到打擊違法犯罪的行動中去,多給民警提供線索。”該商業區一停車庫的收費人員稱,他現在只要發現有行為詭異或有糾紛徵兆的情況,就會第一時間通知派出所的民警或巡邏人員。“每次反映,民警都認真的聽我講完,很多時候,他們現場就開始排查,當聽到隱患已清理的消息時,我覺得既自豪又安心。”

目前,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通過不斷自身建設,及利用社會和科技力量,在深化社會共建共治、排查化解矛盾糾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走出了一條“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子,為基層派出所在破解社會治理難題上,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

記者 李國 鄭榮俊 實習生劉淋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