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終南山裡面,大約有幾千名隱士在此隱居。這些隱士是被一名進入終南山的老外發現的,這個老外的名字叫比爾波特,美國人,是個很有名的漢學家,作家,也是一個佛經翻譯家。他從1972年起,就住在香港和臺灣,他當時在臺灣研究佛教,一個人居住在寺廟裡,做個隱居士。做隱居士的時間裡,他也在考慮,中國這麼大,是不是有很多隱居大山裡的隱士?他就跑到大陸,一路打聽,最終來到終南山,也就在終南山找到了不少隱士,還跟其中一些人交了朋友在中國古代,他後來根據自己的經歷,寫了一本書叫《空谷幽蘭》介紹這些隱士在終南山是怎麼隱居的。

山水和禪意是內在相通的。在國外同理,當一個人試圖脫離社會城市文明,離群索居尋找自我的時候,他們也會走進荒野山林,否則便不會誕生諸如梭羅的《瓦爾登湖》或者迪拉德的《聽客溪的朝聖》。

之前看過一個關於終南山的紀錄片,片中有個被採訪的隱居者提到,終南山不像南方的一些山,這裡沒有毒瘴氣。他還認為終南山數千年的隱士傳統讓這裡形成了一種有益於修行的氣場。

中國好山好水並不稀缺,但很多人仍選擇千里迢迢來終南山折騰。

終南山上有千名隱士,求仙問道,一般人根本見不到

終南山上有千名隱士,求仙問道,一般人根本見不到

終南山頂峰

先有終南,後有秦嶺

就得名的時間先後順序而言,終南山在前,秦嶺在後。我國最早的一部史書,同時也是我國最早的歷史地理文獻《尚書·禹貢》中已提到“終南”之名:“荊岐既旅,終南惇物,至於鳥鼠。”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共收錄周代詩歌305篇。其中多篇提及“終南”。《國風·秦風·終南》曰:“終南何有?有條有梅。”《小雅·南山有臺》曰:“南山有臺,北山有萊。”《小雅·節南山》曰:“節彼南山,維石巖巖。”《山海經》中將終南山簡稱為“南山”。

上古時期的終南山 巫師和薩滿的通靈之所

比爾波特在那本著名的《空谷幽蘭》書中解釋過上古時期終南山與薩滿以及隱士傳統的關係:

在中國更為遙遠的神話傳說中的過去,“終南山”所包括的範圍甚至更廣,遠遠超越了鳥鼠山。這列更大的山脈,既包括崑崙山,也包括終南山,並且延伸到了當前中國和巴基斯坦國境線上的喬戈裡峰,乃至稍稍有些超過,長達3500公里。……早期中國人把終南山的山峰和山谷視為最有力量的天神和地祗的家。 臺灣語言學家杜而未提供了一個更為有趣的解釋。他堅持認為,“終南”和“崑崙”是兩個同詞源的詞,都來源於同一個字,這個字的意思是“月亮山”。在他的《崑崙文化與不死觀念》一書中,杜教授解釋道,中國最早的宗教通過“不死”的概念——這個概念是通過月亮的盈虧體現出來的——在生死之間的暗河上架起了一座橋,而崑崙——終南這列山脈,則是這個宗教的神祕中心。而且因為月亮女神住在崑崙——終南這列山脈中,於是這裡就成為某些人前來試圖接近月亮的神德和它的力量根源的地方。 ……一個被稱為薩滿的人,“尋求著孤獨,變得心不在焉,喜歡在森林裡或人跡罕至的地方漫遊,有幻覺,在睡眠中唱著歌兒”。假如這段話不是描述薩滿學徒入門時期的出神狀態的話,那麼它也很可以適用於遵循隱士傳統的人。在古代中國,這兩者是緊密聯繫著的。

終南山上有千名隱士,求仙問道,一般人根本見不到

終南山大峪朝陽洞

天下修道 終南為冠

道教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歷史源遠流長,終南山則是道教的發祥地。現在終南山樓觀臺的說經臺就是當年道家老祖宗老子的講經之處。

據傳楚康王時,天文星象學家尹喜為函谷關關令,於終南山中結草為樓,每日登草樓觀星望氣。一日忽見紫氣東來,吉星西行,他預感必有聖人經過此關,於是守候關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雲衣,騎青牛而至,原來是老子西遊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請到樓觀,執弟子禮,請其講經著書。老子在樓南的高崗上為尹喜講授《道德經》五千言,然後飄然而去。

道教產生後,尊老子為道祖,尹喜為文始真人,奉《道德經》為根本經典。

現在道教中的一個主流派系——全真教,其創始過程就發生在終南山。據文獻記載,1159年,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1113年出生,陝西咸陽大魏村人)棄官入道,自稱“王害風”,,一日醉遇二個道人,密授他修真口訣。於是王重陽正式改名為王喆(嚞),字知明,道號重陽子。之後再遇二位道者,傳他五篇真言。

王重陽別出心裁,在終南山下的南時村挖鑿墓穴,築冢高數尺,上面掛一靈牌,寫著“王害風靈位”,而王重陽自稱“活死人”,在“活死人墓”中單獨苦修兩年。1167年,王重陽開始雲遊傳道。在寧海牟平縣,收鉅富馬鈺(道號丹陽子)及其妻孫不二(清淨散人)為徒,王重陽在馬氏南園建庵,題庵名“全真”二字。此後王重陽在山東地區傳教,又用自己的洗臉水治癒了譚處端(道號長真子)的風疾;又收下了自幼父母雙亡,來自登州棲霞的丘處機(長春子),以王處一(玉陽子)、郝大通(廣寧子)、劉處玄(長生子)等人。此七人即為“全真七子”。

當年王重陽的活死人墓至今仍在陝西戶縣南時村成道宮存留,可參觀,無門票。

終南山上有千名隱士,求仙問道,一般人根本見不到

終南山下南時村成道宮

終南山,佛教的第二故鄉

中國佛教有八個宗派,其中有六宗包括三論宗、唯識宗、淨土宗、律宗、華嚴宗、密宗的祖庭都在長安,而這六宗之中,又有5宗的祖庭或中心寺院是在終南山中。對於三論宗、華嚴宗和律宗來說,終南山就是它們的發祥地。

古都長安在一段相當長的歷史進程中,不僅僅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世界貿易的中心。作為全國佛教的弘傳中心,終南山山明水秀,又距京都不遠,由此這裡的佛寺比其它任何一處名山都多,人謂“長安三千金世界,終南百萬玉樓臺”,“一片白雲遮不住,滿山紅葉盡為僧”。

《全唐詩》中跟終南山有關的詩作多達1500多首,而在終南山中隱居過的最有名的佛家詩人莫過於“詩佛”王維。作為唐代上流社會分子的王維在陝西藍田縣輞川置有別墅一套,並在這裡寫詩作畫修佛,度過了他的後半生。千古名句“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便是出自王維的《終南別業》。

&

終南山上有千名隱士,求仙問道,一般人根本見不到

僧人

“終南捷徑”只是一種非主流

確實,歷史上有人通過隱居終南山這種行為藝術達到政治目的,但這跟終南山成為隱居聖地沒有必然的邏輯關係。

唐朝有個書生叫盧藏用,進士落榜又當官心切,可惜朝廷裡沒有後臺,於是想出了個自我營銷的點子:到長安附近的終南山隱居,以退為進。後來果然被唐中宗請入朝中做官,先後擔任左拾遺、修文館學士、工部侍郎等職。

盧藏用有個道士朋友叫司馬承禎,某日,司馬承禎奉唐睿宗之命前往長安宮中談道說法。臨別之際,盧藏用以朋友的身份來給他送行。司馬承禎向其表明了自己想退隱天台山的意願,而盧藏用建議他隱居終南山,並說:“這座山裡有很多好地方,你何必遠走他鄉呢?”司馬承禎立刻明白了盧藏用的意思,當即正色說道:“在我看來,終南山只不過是通向官場的一條便捷之道罷了。”盧藏用聽了臉上立即掛了三道黑線。

現在,“終南捷徑效應”仍時不時發揮作用。這兩年微信朋友圈經常出現兩個以終南山山居為背景的年輕人:80後的青年畫家二冬和90後的女攝影師祥子,也算借終南山的名氣讓各自的小事業得到免費媒體曝光。之後倆人均以終南山居的生活為素材出版了圖書:《借山而居》和《把日子過成詩》。

終南山上有千名隱士,求仙問道,一般人根本見不到

修佛修道,終究看緣。這裡人來人往,各自揣著不同的動機。有些人跑到終南山一心歸隱,可能第二年就不見蹤影。有人去了國外,有人回到家鄉賣起了保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