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駁斥美對華認知錯誤 呼籲美方理性看待中美關係'

"

央廣網北京7月23日消息(記者王啟慧)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傅泰林、前美駐華大使芮效儉等執筆的《與中國為敵事與願違》公開發表後,日前又有約130名美國各界人士聯名向美國總統特朗普致公開信。信中將中國視為威脅,強調美國應繼續規鎖中國,謀求兩國關係脫鉤,呼籲美國政府繼續採取對抗中國的政策。

在中美經貿談判進入新階段之時,這封充斥著偏激、偏見和偏頗的公開信對中美關係意味著什麼?在22日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的一次研討會上,14位中國專家對此進行了探討和駁斥。他們認為,美國各界對中國的認識存在著巨大差異,呼籲美方理性看待中美關係。

這篇約130名美國各界人士聯名向美國總統特朗普致的公開信中提到,中國最終目標是在亞洲和全球取代美國成為新的霸權。針對這一論調,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王鴻剛表示,中國自古以來就認為行霸道之事很“LOW”,“我們文化上從來不認可,歷史上不追求,未來也不希望看到這樣一種新的霸權形態出現。”

“中國無意與美國爭霸,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有自己的發展邏輯。中國的發展戰略都是國家戰略,從不是為了超越誰,取代誰。”外交學院副院長高飛指出,中美兩個大國之間存在各種不同的聲音,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兼聽者則明,偏聽者則暗,遇到問題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解決?他認為,美國現在對待中國的態度一定程度上就是對中國施壓,而打壓中國的結果是美國自我孤立、不斷“退群”,這對兩國關係毫無益處。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環境下,世界各國已然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美洲與大洋洲研究所所長李偉指出,中國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有利於世界各國經濟發展。他介紹,從2009年到2018年,十年間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創造了110萬個崗位。同時,中國是美國貨物出口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這十年間年均增長56.3%。“由於中美服務貿易之間具有較強的互補性,中美服務貿易額從2006年的274億美元增長到了2018年的1253億美元。”

李偉強調,除了中美之間互利合作互補的經貿關係之外,中國也是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大的貿易伙伴。2018年吸收了全球2.1萬億美元的進口,增長了15.8%。按照WTO的統計,中國的貨物進口額佔全球貨物進口總額的比重是10.8%,比上一年提高了0.6%,是歷史最高水平。

中國經濟發展有利於世界經濟,而中國技術進步也為人類做出了貢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劉青談到,中國5G前沿技術的突破會帶動其他國家的技術進步。他舉例,“非洲大概70%的IT主幹網絡由華為建設,如果沒有中國物美價廉的技術支持,不用提4G、5G,非洲只能停留在2G時代。對發達國家而言也是一樣,歐洲若棄用華為要多花620億美元,延遲18個月。”

“中美關係面臨的困難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一個國家從單邊主義、自我利益出發所導致的。”高飛認為,若想破解中美之間存在的各種矛盾,最關鍵的是中美之間需要理性的聲音。大國的外交不能被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綁架,中美之間相向而行,尋找共同的道路至關重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