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對話:中美亞太博弈中國“不戰而屈人之兵”?

中美關係 美國 南海 朝鮮半島 環球網 2017-06-06

2017年度香格里拉對話會(簡稱香會)6月2日起在新加坡舉行。以往在香會各種正式或非正式會議中,美國的亞洲政策都吸引大部分注意力。而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的亞洲政策尚不明瞭,加之中國在該地區影響力逐漸提升,亞太地區的棋盤是否會重新佈局?中國能否藉機擴大與東盟的戰略合作不戰而屈美國之“兵”?

在香會會場,中國國際電視臺《對話》欄目邀請新加坡國立大學Kishore Mahbubani、中國軍科院上將姚雲竹、李基金會黃靖、國際戰略研究所Alexander Neill就亞太局勢、中國安全觀等問題進行了激烈探討;而對於美國退出巴黎協定、東盟一體化和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逆全球化趨勢的問題,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Lim Tai wei、經濟學人南亞區主任Andrew Staples、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Rohan Mukherjee、澳大利亞國立大學Branden Taylor、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Benjamin A Schupmann受邀做客解讀。節目完整版將於6月4日、5日晚19:30在中國國際電視臺首播。

美艦入侵南海意在挑釁中國還是施壓朝鮮?

中國國際電視臺主持人楊銳拋出問題:一段時間以來,在中國和東盟國家共同努力下,南海局勢正在趨穩向好。但5月下旬美國“杜威”號導彈驅逐艦擅自進入中國南沙群島有關島礁鄰近海域,再次將南海局勢推向風口浪尖。到底美國此舉是在向中國挑釁還是向朝鮮施壓?

李基金會黃靖表示,“這是美國的一貫動作,無需過度解讀。但是一定要區分在南海航行的是商船還是軍艦。有報道說,美國可能往亞太派遣第三支航母艦隊,如果還說旨在震懾朝鮮的話,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黃靖同時強調,中國加入美國等國對朝鮮進行制裁,這完全是出於對自身利益的考量,絕不是避免同美爆發貿易戰而作出的讓步。因為朝鮮擁核,這對地區安全是一個很嚴峻的挑戰,存在核擴散的可能,我們都不想在亞太地區再看到一個阿富汗、一個伊拉克或者一個敘利亞,在其他勢力的介入下變得支離破碎。

曾任中美防務關係中心主任、被譽為“強硬女上將”的姚雲竹對此表示認同。她說,美國戰艦針對的是中國還是朝鮮要分開看。中國的政策是根據自身利益和國際職責決定的,不會和美國進行某種交易。南海問題不僅涉及到中美兩國,還涉及到域內很多國家,如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南海問題的關鍵是域內各國是否都能夠接受相同的標準和遵循相同的準則。

不過,來自國際戰略研究所的Alexander Neill則認為,美國更多的目的是向朝鮮“秀肌肉”。“當前局勢越發緊張的朝鮮半島,可能是美國在冷戰後面對的最大的安全隱患,所以美國意識到,必須在這個地區展示一下軍事實力,以警告朝鮮。當然,這不可避免會引起中國的爭議。”

談及南海問題的出路,新加坡國立大學Kishore Mhbubani指出,中國和東盟簽署的《南海行為準則》將是推動南海問題和平解決的重要一步。南海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和東盟關係的一大挑戰,最近兩年菲律賓、越南的態度轉折實際對中國非常有利。但美方的錯誤行為使南海趨於好轉的局面受到破壞,不利於南海的和平穩定。“如果是出於解決朝核問題的考慮,那美方不如嘗試通過對話和磋商的,賦予朝鮮國家安全,因為長期以來的硬手段並沒有用。”Kishore Mhbubani說。

特朗普“逆行”擴大中歐國際影響力

特朗普於6月1日宣佈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並稱《巴黎協定》“把就業就會從美國轉移到外國,把美國財富向其他國家轉移”,給美國帶來了“苛刻的財政和經濟負擔”。美國這一“退群”舉動也是對特朗普反全球化主張的再一次證實。那麼,特朗普反全球化到底意味著什麼?美國接二連三退出國際組織和協定是否意味著全球外交秩序被打破?

面對這一話題,主持人楊銳提問現場嘉賓,“美國宣佈退出《巴黎協定》這一政策到底將對美國在世界的位置與口碑造成什麼影響?”

經濟學人南亞區主任Andrew Staples直言:“美國‘退群’並非首次。在此之前,特朗普上任的第三天便宣佈退出TPP。但同時,美國加強了其在亞太地區的軍活動。這一系列看似自相矛盾的外交政策顯示美國遠沒有將自己世界霸主之位拱手讓人那麼簡單。”

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Rohan Mukherjee表示贊同:“我們的確可以看到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有漸從世界霸主退位這一趨勢。但就特朗普本人講,他的外交戰術相當矛盾。他既想美國與世隔離又要美國爭勝變強。”

在他看來,在全球化勢不可擋的當今世界,美國的“逆行”將為其他國家創造更多的外交機會:“美國的不斷退出會驅使更多國家在世界舞臺上發揮更大作用。比如,現在中國已儼然是全球化強有力的宣傳者,英國也成為北約的支持者。這可謂是第二世界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打造國家品牌建立國家威望的一個好機會。”

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Benjamin A Schupmann則表示,特朗普並不代表美國。就算特朗普疏遠了美國與一些關鍵亞太國家的聯繫,美國其他政治力量正在努力修復特朗普破壞的關係,結果還未嘗可知。

美國或將東盟推向中國朋友圈

與美國反全球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東盟的一體化。隨著TPP的分崩離析,東盟10+3很有可能在東亞一體化進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主持人楊銳指出,東盟盟國之間的貿易表現一般,遠比不過盟國於外部的貿易流量。這一現象不禁給人一種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

對此,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Lim Tai wei說:“東盟的一致性使外界不免對其東盟自由貿易區期望過高。東盟也因此建立了東盟經濟共同體來增加盟國之間的貿易,加緊盟國之間的聯繫,以便更有效的運用盟國之間的比較優勢,在一箇中國、印度經濟日漸崛起的時代取得平等對話的權利。”

的確,或許是隔壁中國的經濟成功太過耀眼,東盟成立50年以來的經濟成果被世界有意無意地忽略了。但事實上,東盟在經濟上的騰飛並不亞於中國。澳大利亞國立大學Branden Taylor表示,東盟身體裡的“洪荒之力”還沒有被完全地釋放出來,維護好成員國之間的一致性將是東盟的發展關鍵,處理得當那世界新的經濟引擎可能就著落在這個地區。

長期以來,東盟在國土安全上依賴美國,在經濟發展上依賴中國。東盟的發展也為中美關係添上了微妙而不可或缺的一筆。但中國這幾年在該地區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和平談判等方式廣交朋友,無形中極大削弱了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或許可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