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大咖去查房4:我們都叫瞿介明院長為「活的疑難病手冊」'

"


"


跟著大咖去查房4:我們都叫瞿介明院長為「活的疑難病手冊」


推薦語

每一個從醫的人都希望自己成為醫學大家。在從一個菜鳥醫生到業界專家的成長曆程中,都會有一個重要的學習經歷,那就是跟著老師出門診。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老師傳授不同的東西,不同的學生也會汲取不同的營養。《呼吸界》已推出系列報道,和您分享數位醫生與恩師一起出門診、一起查房的故事和感悟,特別是對他們職業生涯的深刻影響。也許這裡的某一個故事、案例或情節會深深的觸動你,並且讓你對職業和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和認知。


在我擔任住院總期間總會提前把其他工作安排好,留出時間去聽瞿教授的查房。比起「瞿院長」、「瞿教授」這些稱呼,我們年輕醫生更喜歡喊他「瞿老師」。瞿老師非常注重年輕醫生的培養,跟著他查房,絲毫感受不到這是我們的院長,他平易近人又耐心、細緻。他說,「我爭取每週都能來查房,希望看到年輕的醫生快速成長起來。」

2014年,瞿介明教授來到瑞金醫院擔任院長職務,院長的工作固然十分繁忙,但心繫患者的他對於臨床工作的熱情絲毫沒有減少,每週都會來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查房。查房的這天一大早,總會在病房中看見他關切地看著患者仔細問診。我在瞿教授查房病區任職主治醫師的那段時間,在他的指導下受益良多,進步迅猛。

"


跟著大咖去查房4:我們都叫瞿介明院長為「活的疑難病手冊」


推薦語

每一個從醫的人都希望自己成為醫學大家。在從一個菜鳥醫生到業界專家的成長曆程中,都會有一個重要的學習經歷,那就是跟著老師出門診。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老師傳授不同的東西,不同的學生也會汲取不同的營養。《呼吸界》已推出系列報道,和您分享數位醫生與恩師一起出門診、一起查房的故事和感悟,特別是對他們職業生涯的深刻影響。也許這裡的某一個故事、案例或情節會深深的觸動你,並且讓你對職業和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和認知。


在我擔任住院總期間總會提前把其他工作安排好,留出時間去聽瞿教授的查房。比起「瞿院長」、「瞿教授」這些稱呼,我們年輕醫生更喜歡喊他「瞿老師」。瞿老師非常注重年輕醫生的培養,跟著他查房,絲毫感受不到這是我們的院長,他平易近人又耐心、細緻。他說,「我爭取每週都能來查房,希望看到年輕的醫生快速成長起來。」

2014年,瞿介明教授來到瑞金醫院擔任院長職務,院長的工作固然十分繁忙,但心繫患者的他對於臨床工作的熱情絲毫沒有減少,每週都會來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查房。查房的這天一大早,總會在病房中看見他關切地看著患者仔細問診。我在瞿教授查房病區任職主治醫師的那段時間,在他的指導下受益良多,進步迅猛。

跟著大咖去查房4:我們都叫瞿介明院長為「活的疑難病手冊」

任何蛛絲馬跡都可能是正確診療的關鍵

瞿老師查房是週三早上,我們會在週二下午就把要查的幾個疑難危重病例準備好,把主要病史、重要化驗、影像號記在本子上便於立刻查閱。每次查房都調理有序,各有分工又能互相學習。先是住院醫師彙報病史,然後主治醫師介紹診治中的問題和下一步計劃,醫療組長補充,然後去查看病人體檢,鼓勵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大膽發言,提出自己的診療思路,最後他補充和修正,提出自己的診斷和治療方案。經過查房討論的病例,下週如果有結果再向瞿院長彙報,再討論。

有些輪轉醫師、進修醫生剛來學習,會有些慌張,經常有人問我:聽說瞿院長是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候任主委兼肺部感染學組組長,他來查房,向他彙報病史好緊張,心裡發慌。我會笑著告訴他們:瞿老師很隨和,平易近人,不要有壓力,但病史彙報要認真準備,他對臨床工作要求很嚴謹。

有個進修醫師剛來的時候彙報病史結結巴巴,對病史不熟悉,瞿老師問到了患者的職業他不知道,瞿老師告訴他「以後彙報病史要認真準備,詳細詢問病史,有些情況比如職業對疾病的判斷很有幫助,這些容易忽略的蛛絲馬跡可能就是我們正確診療的關鍵」。他接著講述了一個曾經遇到的病例:一次大樓火災後,一個電梯維修工搶救電梯後突發高熱,肺部有多發斑片空洞影。他當時擔任上海市衛生局副局長,負責火災後的醫療工作,發現那個大樓電梯下面都是汙水、苔蘚,就提醒醫務人員這個患者需考慮真菌感染,後來證實真的是侵襲性麴黴菌感染。在場的醫生聽後都頻頻點頭,體會到了診療細節的重要性,這個進修醫生後來準備病例彙報都格外認真仔細,對瞿老師提出的病史及檢查細節問題有問必答。

"


跟著大咖去查房4:我們都叫瞿介明院長為「活的疑難病手冊」


推薦語

每一個從醫的人都希望自己成為醫學大家。在從一個菜鳥醫生到業界專家的成長曆程中,都會有一個重要的學習經歷,那就是跟著老師出門診。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老師傳授不同的東西,不同的學生也會汲取不同的營養。《呼吸界》已推出系列報道,和您分享數位醫生與恩師一起出門診、一起查房的故事和感悟,特別是對他們職業生涯的深刻影響。也許這裡的某一個故事、案例或情節會深深的觸動你,並且讓你對職業和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和認知。


在我擔任住院總期間總會提前把其他工作安排好,留出時間去聽瞿教授的查房。比起「瞿院長」、「瞿教授」這些稱呼,我們年輕醫生更喜歡喊他「瞿老師」。瞿老師非常注重年輕醫生的培養,跟著他查房,絲毫感受不到這是我們的院長,他平易近人又耐心、細緻。他說,「我爭取每週都能來查房,希望看到年輕的醫生快速成長起來。」

2014年,瞿介明教授來到瑞金醫院擔任院長職務,院長的工作固然十分繁忙,但心繫患者的他對於臨床工作的熱情絲毫沒有減少,每週都會來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查房。查房的這天一大早,總會在病房中看見他關切地看著患者仔細問診。我在瞿教授查房病區任職主治醫師的那段時間,在他的指導下受益良多,進步迅猛。

跟著大咖去查房4:我們都叫瞿介明院長為「活的疑難病手冊」

任何蛛絲馬跡都可能是正確診療的關鍵

瞿老師查房是週三早上,我們會在週二下午就把要查的幾個疑難危重病例準備好,把主要病史、重要化驗、影像號記在本子上便於立刻查閱。每次查房都調理有序,各有分工又能互相學習。先是住院醫師彙報病史,然後主治醫師介紹診治中的問題和下一步計劃,醫療組長補充,然後去查看病人體檢,鼓勵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大膽發言,提出自己的診療思路,最後他補充和修正,提出自己的診斷和治療方案。經過查房討論的病例,下週如果有結果再向瞿院長彙報,再討論。

有些輪轉醫師、進修醫生剛來學習,會有些慌張,經常有人問我:聽說瞿院長是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候任主委兼肺部感染學組組長,他來查房,向他彙報病史好緊張,心裡發慌。我會笑著告訴他們:瞿老師很隨和,平易近人,不要有壓力,但病史彙報要認真準備,他對臨床工作要求很嚴謹。

有個進修醫師剛來的時候彙報病史結結巴巴,對病史不熟悉,瞿老師問到了患者的職業他不知道,瞿老師告訴他「以後彙報病史要認真準備,詳細詢問病史,有些情況比如職業對疾病的判斷很有幫助,這些容易忽略的蛛絲馬跡可能就是我們正確診療的關鍵」。他接著講述了一個曾經遇到的病例:一次大樓火災後,一個電梯維修工搶救電梯後突發高熱,肺部有多發斑片空洞影。他當時擔任上海市衛生局副局長,負責火災後的醫療工作,發現那個大樓電梯下面都是汙水、苔蘚,就提醒醫務人員這個患者需考慮真菌感染,後來證實真的是侵襲性麴黴菌感染。在場的醫生聽後都頻頻點頭,體會到了診療細節的重要性,這個進修醫生後來準備病例彙報都格外認真仔細,對瞿老師提出的病史及檢查細節問題有問必答。

跟著大咖去查房4:我們都叫瞿介明院長為「活的疑難病手冊」

培養年輕醫生的診療思路:要從每個病人的實際情況出發

對於一個初發的肺部陰影,我往往比較理智,能從感染,非感染方面思考,還能頭頭是道地說一些鑑別診斷,但有時患者經過外院幾輪檢查治療或既往病情複雜,我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了。

記得有一個40多歲多線治療的肺癌患者,此次住院發現左下肺基底段多發斑片團塊影,低熱,少量咳嗽咳痰。是肺癌進展了?併發結核感染或是合併細菌真菌感染?我有點不知所措,更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瞿老師查房時我提出了這個病人下一步的診斷方向問題。瞿老師仔細地閱片,經過短暫的思考,提出:「從非感染方面來看,腫瘤指標未見升高,和原發腫瘤部位不在一個肺葉,對側肺未見累及,影像學不典型,腫瘤進展不放在第一位考慮。感染方面,白細胞及中性粒稍有增高,低熱,但不是結核好發部位,結核也不支持。腫瘤患者抵抗力低下,常合併真菌尤其是麴黴菌感染,這個要放在首位考慮」,又提到了其他幾個可能的原因,建議我們為病人做氣管鏡並灌洗檢查。

後來,我們做氣管鏡,發現左肺下葉基底段管口有膿性分泌物,培養出了麴黴菌,灌洗液GM試驗是陽性。第二週我們把結果向瞿老師做了彙報,他還給我們介紹了幾個他曾經診斷的腫瘤合併真菌的病例,說到很多年前他就自己在顯微鏡下看真菌的形態,「麴黴菌菌絲分隔,菌絲分支呈銳角,而毛黴菌菌絲不分隔,菌絲分支呈直角」。一邊說一邊拿筆在辦公室黑板上畫起來麴黴菌形態。他說:「分析病情要從每個病人的實際情況出發,仔細分析臨床症狀,化驗指標、影像學特徵,才能準確選擇下一步診療方案」。

再後來,我還仔細閱讀學習了瞿老師主編的《肺部感染疾病鑑別與案例剖析》,學習之後對各種疑難的肺部感染病例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再碰到複雜的肺部感染病例也泰然自若了許多。

是老師也是「偶像」,在迷茫時給我們點燈照亮前路

瞿介明教授還沒來瑞金醫院工作前,我就從我的博士生導師萬歡英教授那裡聽說:「瞿教授以前曾和我一起做上海市醫學會祕書,人很隨和,英文非常好,經常給老外同聲傳譯」,我還記得她說起這件事時,臉上不禁流露出讚許的笑容。確實如此,科裡只要是聽過瞿教授查房或者講課的醫生也是異口同聲地讚歎瞿老師專業英語真好!對他駕輕就熟地進行中英文流利切換崇拜不已。

查房的時候,他說英文,我們聽懂後自己再練習幾次,不光專業提升了,專業英語也得到了昇華。有時候他看我們露出一頭霧水的神情,還會耐心地重複幾遍幫助我們記憶。尤記得今年5月份「中外主委面對面」海外遠程網絡大查房時,最後他現場即時用英文發言10分鐘總結大查房,整個過程流暢、條理清晰並且聲情並茂。那一週科室正舉辦第四批PCCM參訪班,我坐在旁聽席,身邊參加會議的同道低聲討論說「瞿院長這英語可真厲害!」。過硬的專業水平、流利的專業英語,瞿老師無論是在科裡還是在行業內,確實「圈粉」不少。

最近幾年mNGS技術二代應用越來越廣泛,很多病原體感染得到了明確診斷,但標本的選擇和應用的人群也很重要。我當住院總期間碰到一個令我迷茫不知所措的病例。這是一名神經科高熱頭痛20余天的患者,當時分不清是病毒、結核還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腦膜炎。正好碰到週三瞿老師來查房,我隨即彙報了這個病例,他提出可以做個腦脊液的二代測序尋找病原體,他當時提出了mNGS技術應用的三個方面,包括診斷不明確的疑難患者,肺部危重症感染患者及器官移植、HIV感染等免疫缺陷人群,與王辰院士在《病原分子診斷走向臨床:進展和挑戰》講座裡提到的mNGS技術應用範圍不謀而合。神經科醫師和我一起與患者家屬進行了溝通,家屬願意為患者做這個檢查項目,最終在腦脊液裡發現了結核菌的序列,經過抗結核治療後症狀明顯好轉。

後來,血液科移植病房的骨髓移植術後患者發熱合併肺部陰影,我也建議做灌洗液mNGS檢查,和我做的EBUS-GS活檢的結果一致,都是麴黴菌感染。之後,血液移植病區的醫師遇到診斷不明,各種藥物效果不佳的病例,也多次向我提出是否做氣管鏡並灌洗,做mNGS檢測,後來都查到了致病菌。

記憶力超群,我們叫他「活的疑難病例手冊」

作為一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的院長,每日各項工作繁忙紛雜,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去處理、解決,但是瞿老師彷彿有「特異功能」,記憶力超群,無論行政管理工作還是臨床工作,都能遊刃有餘。不管是上週還是上個月討論的病例,他都能詳細地記住每個患者的基本情況,重要化驗指標,臨床及影像學特徵。這讓我們跟隨查房的年輕醫生尤為驚歎,也自愧不足。

記得有一個長期海島居住的患者,肺部多發實變合併對側肺結節影,當時我們給實變影的部位做了EBUS-GS活檢,瞿老師提出另外一側的肺部結節也會有惡性病變的可能,還需要再做個肺穿刺。檢查結束後,患者先行出院,出院一週我看病理報告還需要做免疫組化,就暫時擱置了這位病人的事,等待免疫組化的結果。三週後瞿老師來查房,先問了一句,「上次來的那位海島居住的患者,肺部做了氣管鏡又做穿刺,現在病理免疫組化該出來了吧,什麼結果?我覺得像雙側原發性腫瘤。」我聽了以後心裡一驚,「壞了,病理該出來了,忘記看結果了!」。趕忙找到那個病例看,果然是病理類型不同的肺癌。瞿老師的提醒不僅讓我們及時傳報了腫瘤、讓我們學習了疾病診斷的知識,更教會我們要將患者常掛心中,負起醫者的責任。

有時碰到特殊的病例,瞿老師都會給我們講解一些他遇到的類似病例,他講的生動,大家像聽故事一樣津津有味,也從中收穫良多。科裡湯葳主任有次聊天時說「瞿院長就是活的疑難病例手冊,搞不清楚的時候問問他的意見」。

瞿老師經常將自己參與大討論的疑難危重病例與我們進行分享,有一次提到一個罹患血管炎患者,經過多次血管炎治療,這次肺部陰影再次增多,他問我們認為這是血管炎加重還是合併肺部感染?我們看過病歷資料後也是各有說法,判斷不一。他說,當你拿不定主意,有多個方向選擇的時候,就像在夜晚的撒哈拉沙漠中迷失了方向,看到哪裡的燈光多,說明指向這個方向的證據多,就往這個方向走。

那次的疑難病例討論,瞿老師總結了各個專家意見,提出這個患者還是血管炎加重可能性最大,後來患者經治療後病情確實好轉。他時常提醒我們,「我們這一級的醫院就是要有擔當,敢於收治疑難危重病例,敢於創新,為病人解決臨床問題為根本。」經過一段時間跟隨瞿老師查房學習,我們大家從中學習到了很多經驗。更深入的影響是:大家的觀念變化了,學習氛圍也更好了,年輕醫生經常利用中午休息時間把組裡的疑難病例拿出來互相討論學習。


"


跟著大咖去查房4:我們都叫瞿介明院長為「活的疑難病手冊」


推薦語

每一個從醫的人都希望自己成為醫學大家。在從一個菜鳥醫生到業界專家的成長曆程中,都會有一個重要的學習經歷,那就是跟著老師出門診。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老師傳授不同的東西,不同的學生也會汲取不同的營養。《呼吸界》已推出系列報道,和您分享數位醫生與恩師一起出門診、一起查房的故事和感悟,特別是對他們職業生涯的深刻影響。也許這裡的某一個故事、案例或情節會深深的觸動你,並且讓你對職業和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和認知。


在我擔任住院總期間總會提前把其他工作安排好,留出時間去聽瞿教授的查房。比起「瞿院長」、「瞿教授」這些稱呼,我們年輕醫生更喜歡喊他「瞿老師」。瞿老師非常注重年輕醫生的培養,跟著他查房,絲毫感受不到這是我們的院長,他平易近人又耐心、細緻。他說,「我爭取每週都能來查房,希望看到年輕的醫生快速成長起來。」

2014年,瞿介明教授來到瑞金醫院擔任院長職務,院長的工作固然十分繁忙,但心繫患者的他對於臨床工作的熱情絲毫沒有減少,每週都會來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查房。查房的這天一大早,總會在病房中看見他關切地看著患者仔細問診。我在瞿教授查房病區任職主治醫師的那段時間,在他的指導下受益良多,進步迅猛。

跟著大咖去查房4:我們都叫瞿介明院長為「活的疑難病手冊」

任何蛛絲馬跡都可能是正確診療的關鍵

瞿老師查房是週三早上,我們會在週二下午就把要查的幾個疑難危重病例準備好,把主要病史、重要化驗、影像號記在本子上便於立刻查閱。每次查房都調理有序,各有分工又能互相學習。先是住院醫師彙報病史,然後主治醫師介紹診治中的問題和下一步計劃,醫療組長補充,然後去查看病人體檢,鼓勵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大膽發言,提出自己的診療思路,最後他補充和修正,提出自己的診斷和治療方案。經過查房討論的病例,下週如果有結果再向瞿院長彙報,再討論。

有些輪轉醫師、進修醫生剛來學習,會有些慌張,經常有人問我:聽說瞿院長是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候任主委兼肺部感染學組組長,他來查房,向他彙報病史好緊張,心裡發慌。我會笑著告訴他們:瞿老師很隨和,平易近人,不要有壓力,但病史彙報要認真準備,他對臨床工作要求很嚴謹。

有個進修醫師剛來的時候彙報病史結結巴巴,對病史不熟悉,瞿老師問到了患者的職業他不知道,瞿老師告訴他「以後彙報病史要認真準備,詳細詢問病史,有些情況比如職業對疾病的判斷很有幫助,這些容易忽略的蛛絲馬跡可能就是我們正確診療的關鍵」。他接著講述了一個曾經遇到的病例:一次大樓火災後,一個電梯維修工搶救電梯後突發高熱,肺部有多發斑片空洞影。他當時擔任上海市衛生局副局長,負責火災後的醫療工作,發現那個大樓電梯下面都是汙水、苔蘚,就提醒醫務人員這個患者需考慮真菌感染,後來證實真的是侵襲性麴黴菌感染。在場的醫生聽後都頻頻點頭,體會到了診療細節的重要性,這個進修醫生後來準備病例彙報都格外認真仔細,對瞿老師提出的病史及檢查細節問題有問必答。

跟著大咖去查房4:我們都叫瞿介明院長為「活的疑難病手冊」

培養年輕醫生的診療思路:要從每個病人的實際情況出發

對於一個初發的肺部陰影,我往往比較理智,能從感染,非感染方面思考,還能頭頭是道地說一些鑑別診斷,但有時患者經過外院幾輪檢查治療或既往病情複雜,我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了。

記得有一個40多歲多線治療的肺癌患者,此次住院發現左下肺基底段多發斑片團塊影,低熱,少量咳嗽咳痰。是肺癌進展了?併發結核感染或是合併細菌真菌感染?我有點不知所措,更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瞿老師查房時我提出了這個病人下一步的診斷方向問題。瞿老師仔細地閱片,經過短暫的思考,提出:「從非感染方面來看,腫瘤指標未見升高,和原發腫瘤部位不在一個肺葉,對側肺未見累及,影像學不典型,腫瘤進展不放在第一位考慮。感染方面,白細胞及中性粒稍有增高,低熱,但不是結核好發部位,結核也不支持。腫瘤患者抵抗力低下,常合併真菌尤其是麴黴菌感染,這個要放在首位考慮」,又提到了其他幾個可能的原因,建議我們為病人做氣管鏡並灌洗檢查。

後來,我們做氣管鏡,發現左肺下葉基底段管口有膿性分泌物,培養出了麴黴菌,灌洗液GM試驗是陽性。第二週我們把結果向瞿老師做了彙報,他還給我們介紹了幾個他曾經診斷的腫瘤合併真菌的病例,說到很多年前他就自己在顯微鏡下看真菌的形態,「麴黴菌菌絲分隔,菌絲分支呈銳角,而毛黴菌菌絲不分隔,菌絲分支呈直角」。一邊說一邊拿筆在辦公室黑板上畫起來麴黴菌形態。他說:「分析病情要從每個病人的實際情況出發,仔細分析臨床症狀,化驗指標、影像學特徵,才能準確選擇下一步診療方案」。

再後來,我還仔細閱讀學習了瞿老師主編的《肺部感染疾病鑑別與案例剖析》,學習之後對各種疑難的肺部感染病例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再碰到複雜的肺部感染病例也泰然自若了許多。

是老師也是「偶像」,在迷茫時給我們點燈照亮前路

瞿介明教授還沒來瑞金醫院工作前,我就從我的博士生導師萬歡英教授那裡聽說:「瞿教授以前曾和我一起做上海市醫學會祕書,人很隨和,英文非常好,經常給老外同聲傳譯」,我還記得她說起這件事時,臉上不禁流露出讚許的笑容。確實如此,科裡只要是聽過瞿教授查房或者講課的醫生也是異口同聲地讚歎瞿老師專業英語真好!對他駕輕就熟地進行中英文流利切換崇拜不已。

查房的時候,他說英文,我們聽懂後自己再練習幾次,不光專業提升了,專業英語也得到了昇華。有時候他看我們露出一頭霧水的神情,還會耐心地重複幾遍幫助我們記憶。尤記得今年5月份「中外主委面對面」海外遠程網絡大查房時,最後他現場即時用英文發言10分鐘總結大查房,整個過程流暢、條理清晰並且聲情並茂。那一週科室正舉辦第四批PCCM參訪班,我坐在旁聽席,身邊參加會議的同道低聲討論說「瞿院長這英語可真厲害!」。過硬的專業水平、流利的專業英語,瞿老師無論是在科裡還是在行業內,確實「圈粉」不少。

最近幾年mNGS技術二代應用越來越廣泛,很多病原體感染得到了明確診斷,但標本的選擇和應用的人群也很重要。我當住院總期間碰到一個令我迷茫不知所措的病例。這是一名神經科高熱頭痛20余天的患者,當時分不清是病毒、結核還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腦膜炎。正好碰到週三瞿老師來查房,我隨即彙報了這個病例,他提出可以做個腦脊液的二代測序尋找病原體,他當時提出了mNGS技術應用的三個方面,包括診斷不明確的疑難患者,肺部危重症感染患者及器官移植、HIV感染等免疫缺陷人群,與王辰院士在《病原分子診斷走向臨床:進展和挑戰》講座裡提到的mNGS技術應用範圍不謀而合。神經科醫師和我一起與患者家屬進行了溝通,家屬願意為患者做這個檢查項目,最終在腦脊液裡發現了結核菌的序列,經過抗結核治療後症狀明顯好轉。

後來,血液科移植病房的骨髓移植術後患者發熱合併肺部陰影,我也建議做灌洗液mNGS檢查,和我做的EBUS-GS活檢的結果一致,都是麴黴菌感染。之後,血液移植病區的醫師遇到診斷不明,各種藥物效果不佳的病例,也多次向我提出是否做氣管鏡並灌洗,做mNGS檢測,後來都查到了致病菌。

記憶力超群,我們叫他「活的疑難病例手冊」

作為一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的院長,每日各項工作繁忙紛雜,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去處理、解決,但是瞿老師彷彿有「特異功能」,記憶力超群,無論行政管理工作還是臨床工作,都能遊刃有餘。不管是上週還是上個月討論的病例,他都能詳細地記住每個患者的基本情況,重要化驗指標,臨床及影像學特徵。這讓我們跟隨查房的年輕醫生尤為驚歎,也自愧不足。

記得有一個長期海島居住的患者,肺部多發實變合併對側肺結節影,當時我們給實變影的部位做了EBUS-GS活檢,瞿老師提出另外一側的肺部結節也會有惡性病變的可能,還需要再做個肺穿刺。檢查結束後,患者先行出院,出院一週我看病理報告還需要做免疫組化,就暫時擱置了這位病人的事,等待免疫組化的結果。三週後瞿老師來查房,先問了一句,「上次來的那位海島居住的患者,肺部做了氣管鏡又做穿刺,現在病理免疫組化該出來了吧,什麼結果?我覺得像雙側原發性腫瘤。」我聽了以後心裡一驚,「壞了,病理該出來了,忘記看結果了!」。趕忙找到那個病例看,果然是病理類型不同的肺癌。瞿老師的提醒不僅讓我們及時傳報了腫瘤、讓我們學習了疾病診斷的知識,更教會我們要將患者常掛心中,負起醫者的責任。

有時碰到特殊的病例,瞿老師都會給我們講解一些他遇到的類似病例,他講的生動,大家像聽故事一樣津津有味,也從中收穫良多。科裡湯葳主任有次聊天時說「瞿院長就是活的疑難病例手冊,搞不清楚的時候問問他的意見」。

瞿老師經常將自己參與大討論的疑難危重病例與我們進行分享,有一次提到一個罹患血管炎患者,經過多次血管炎治療,這次肺部陰影再次增多,他問我們認為這是血管炎加重還是合併肺部感染?我們看過病歷資料後也是各有說法,判斷不一。他說,當你拿不定主意,有多個方向選擇的時候,就像在夜晚的撒哈拉沙漠中迷失了方向,看到哪裡的燈光多,說明指向這個方向的證據多,就往這個方向走。

那次的疑難病例討論,瞿老師總結了各個專家意見,提出這個患者還是血管炎加重可能性最大,後來患者經治療後病情確實好轉。他時常提醒我們,「我們這一級的醫院就是要有擔當,敢於收治疑難危重病例,敢於創新,為病人解決臨床問題為根本。」經過一段時間跟隨瞿老師查房學習,我們大家從中學習到了很多經驗。更深入的影響是:大家的觀念變化了,學習氛圍也更好了,年輕醫生經常利用中午休息時間把組裡的疑難病例拿出來互相討論學習。


跟著大咖去查房4:我們都叫瞿介明院長為「活的疑難病手冊」


細節決定成敗

在跟隨瞿老師查房期間,我很多方面得到了提升,最讓我獲益匪淺的是瞿老師對細節的重視——問病史不只是問患者什麼職業,比如廚師,還會問及患者在廚房做什麼工作,是負責切菜還是負責炒菜?切菜接觸生肉多,就存在各類感染風險。炒菜接觸油煙多,更容易引起慢阻肺;問治療史,一定會從初始治療方案,劑量問到目前的治療方案,對於發熱待查的患者經常畫出發熱曲線來仔細分析熱型。我以前比較粗糙,現在在瞿老師的耳濡目染下,越來越重視患者的診療細節,從細節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瞿老師自從任職於瑞金醫院後,我們呼吸科的發展更加迅猛,連續三年我們科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每年獲得6項,其中包括國家自然基金重點課題和科技部重點項目,2017年底科室成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呼吸病研究所,獲得了上海市重中之重基金資助,PCCM示範基地,全國呼吸專科醫聯體上海市牽頭單位等榮譽。我們研究團隊也從多個實力團體中脫穎而出,獲得了交大醫學院協同創新團隊,我自己也獲得了上海市優秀專培醫師的人才項目。

以前我做肺癌的浸潤和轉移研究,曾獲得過國家青年基金和上海市自然基金的資助。自從跟隨瞿老師查房,引起了我對肺部感染濃厚的興趣。他與業內眾多著名學者一直致力研究的幹細胞治療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統疾病讓我大開眼界,發現這是個非常有前景的治療方法。2017年上半年我訪學一年回國後報考在職博士後,從去年下半年起,在導師宋元林老師和瞿老師的指導下也開展幹細胞治療方面的研究工作。「教誨如春風,師恩似海深」,我常常感嘆我如此幸運,能加入瞿老師的團隊,在他的指導下工作。更珍貴的是,瞿老師治學嚴謹的態度,勇於創新的精神,對待患者的細緻入微,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和我的同事們,這些,我們也將繼續傳承下去。

"


跟著大咖去查房4:我們都叫瞿介明院長為「活的疑難病手冊」


推薦語

每一個從醫的人都希望自己成為醫學大家。在從一個菜鳥醫生到業界專家的成長曆程中,都會有一個重要的學習經歷,那就是跟著老師出門診。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老師傳授不同的東西,不同的學生也會汲取不同的營養。《呼吸界》已推出系列報道,和您分享數位醫生與恩師一起出門診、一起查房的故事和感悟,特別是對他們職業生涯的深刻影響。也許這裡的某一個故事、案例或情節會深深的觸動你,並且讓你對職業和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和認知。


在我擔任住院總期間總會提前把其他工作安排好,留出時間去聽瞿教授的查房。比起「瞿院長」、「瞿教授」這些稱呼,我們年輕醫生更喜歡喊他「瞿老師」。瞿老師非常注重年輕醫生的培養,跟著他查房,絲毫感受不到這是我們的院長,他平易近人又耐心、細緻。他說,「我爭取每週都能來查房,希望看到年輕的醫生快速成長起來。」

2014年,瞿介明教授來到瑞金醫院擔任院長職務,院長的工作固然十分繁忙,但心繫患者的他對於臨床工作的熱情絲毫沒有減少,每週都會來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查房。查房的這天一大早,總會在病房中看見他關切地看著患者仔細問診。我在瞿教授查房病區任職主治醫師的那段時間,在他的指導下受益良多,進步迅猛。

跟著大咖去查房4:我們都叫瞿介明院長為「活的疑難病手冊」

任何蛛絲馬跡都可能是正確診療的關鍵

瞿老師查房是週三早上,我們會在週二下午就把要查的幾個疑難危重病例準備好,把主要病史、重要化驗、影像號記在本子上便於立刻查閱。每次查房都調理有序,各有分工又能互相學習。先是住院醫師彙報病史,然後主治醫師介紹診治中的問題和下一步計劃,醫療組長補充,然後去查看病人體檢,鼓勵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大膽發言,提出自己的診療思路,最後他補充和修正,提出自己的診斷和治療方案。經過查房討論的病例,下週如果有結果再向瞿院長彙報,再討論。

有些輪轉醫師、進修醫生剛來學習,會有些慌張,經常有人問我:聽說瞿院長是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候任主委兼肺部感染學組組長,他來查房,向他彙報病史好緊張,心裡發慌。我會笑著告訴他們:瞿老師很隨和,平易近人,不要有壓力,但病史彙報要認真準備,他對臨床工作要求很嚴謹。

有個進修醫師剛來的時候彙報病史結結巴巴,對病史不熟悉,瞿老師問到了患者的職業他不知道,瞿老師告訴他「以後彙報病史要認真準備,詳細詢問病史,有些情況比如職業對疾病的判斷很有幫助,這些容易忽略的蛛絲馬跡可能就是我們正確診療的關鍵」。他接著講述了一個曾經遇到的病例:一次大樓火災後,一個電梯維修工搶救電梯後突發高熱,肺部有多發斑片空洞影。他當時擔任上海市衛生局副局長,負責火災後的醫療工作,發現那個大樓電梯下面都是汙水、苔蘚,就提醒醫務人員這個患者需考慮真菌感染,後來證實真的是侵襲性麴黴菌感染。在場的醫生聽後都頻頻點頭,體會到了診療細節的重要性,這個進修醫生後來準備病例彙報都格外認真仔細,對瞿老師提出的病史及檢查細節問題有問必答。

跟著大咖去查房4:我們都叫瞿介明院長為「活的疑難病手冊」

培養年輕醫生的診療思路:要從每個病人的實際情況出發

對於一個初發的肺部陰影,我往往比較理智,能從感染,非感染方面思考,還能頭頭是道地說一些鑑別診斷,但有時患者經過外院幾輪檢查治療或既往病情複雜,我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了。

記得有一個40多歲多線治療的肺癌患者,此次住院發現左下肺基底段多發斑片團塊影,低熱,少量咳嗽咳痰。是肺癌進展了?併發結核感染或是合併細菌真菌感染?我有點不知所措,更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瞿老師查房時我提出了這個病人下一步的診斷方向問題。瞿老師仔細地閱片,經過短暫的思考,提出:「從非感染方面來看,腫瘤指標未見升高,和原發腫瘤部位不在一個肺葉,對側肺未見累及,影像學不典型,腫瘤進展不放在第一位考慮。感染方面,白細胞及中性粒稍有增高,低熱,但不是結核好發部位,結核也不支持。腫瘤患者抵抗力低下,常合併真菌尤其是麴黴菌感染,這個要放在首位考慮」,又提到了其他幾個可能的原因,建議我們為病人做氣管鏡並灌洗檢查。

後來,我們做氣管鏡,發現左肺下葉基底段管口有膿性分泌物,培養出了麴黴菌,灌洗液GM試驗是陽性。第二週我們把結果向瞿老師做了彙報,他還給我們介紹了幾個他曾經診斷的腫瘤合併真菌的病例,說到很多年前他就自己在顯微鏡下看真菌的形態,「麴黴菌菌絲分隔,菌絲分支呈銳角,而毛黴菌菌絲不分隔,菌絲分支呈直角」。一邊說一邊拿筆在辦公室黑板上畫起來麴黴菌形態。他說:「分析病情要從每個病人的實際情況出發,仔細分析臨床症狀,化驗指標、影像學特徵,才能準確選擇下一步診療方案」。

再後來,我還仔細閱讀學習了瞿老師主編的《肺部感染疾病鑑別與案例剖析》,學習之後對各種疑難的肺部感染病例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再碰到複雜的肺部感染病例也泰然自若了許多。

是老師也是「偶像」,在迷茫時給我們點燈照亮前路

瞿介明教授還沒來瑞金醫院工作前,我就從我的博士生導師萬歡英教授那裡聽說:「瞿教授以前曾和我一起做上海市醫學會祕書,人很隨和,英文非常好,經常給老外同聲傳譯」,我還記得她說起這件事時,臉上不禁流露出讚許的笑容。確實如此,科裡只要是聽過瞿教授查房或者講課的醫生也是異口同聲地讚歎瞿老師專業英語真好!對他駕輕就熟地進行中英文流利切換崇拜不已。

查房的時候,他說英文,我們聽懂後自己再練習幾次,不光專業提升了,專業英語也得到了昇華。有時候他看我們露出一頭霧水的神情,還會耐心地重複幾遍幫助我們記憶。尤記得今年5月份「中外主委面對面」海外遠程網絡大查房時,最後他現場即時用英文發言10分鐘總結大查房,整個過程流暢、條理清晰並且聲情並茂。那一週科室正舉辦第四批PCCM參訪班,我坐在旁聽席,身邊參加會議的同道低聲討論說「瞿院長這英語可真厲害!」。過硬的專業水平、流利的專業英語,瞿老師無論是在科裡還是在行業內,確實「圈粉」不少。

最近幾年mNGS技術二代應用越來越廣泛,很多病原體感染得到了明確診斷,但標本的選擇和應用的人群也很重要。我當住院總期間碰到一個令我迷茫不知所措的病例。這是一名神經科高熱頭痛20余天的患者,當時分不清是病毒、結核還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腦膜炎。正好碰到週三瞿老師來查房,我隨即彙報了這個病例,他提出可以做個腦脊液的二代測序尋找病原體,他當時提出了mNGS技術應用的三個方面,包括診斷不明確的疑難患者,肺部危重症感染患者及器官移植、HIV感染等免疫缺陷人群,與王辰院士在《病原分子診斷走向臨床:進展和挑戰》講座裡提到的mNGS技術應用範圍不謀而合。神經科醫師和我一起與患者家屬進行了溝通,家屬願意為患者做這個檢查項目,最終在腦脊液裡發現了結核菌的序列,經過抗結核治療後症狀明顯好轉。

後來,血液科移植病房的骨髓移植術後患者發熱合併肺部陰影,我也建議做灌洗液mNGS檢查,和我做的EBUS-GS活檢的結果一致,都是麴黴菌感染。之後,血液移植病區的醫師遇到診斷不明,各種藥物效果不佳的病例,也多次向我提出是否做氣管鏡並灌洗,做mNGS檢測,後來都查到了致病菌。

記憶力超群,我們叫他「活的疑難病例手冊」

作為一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的院長,每日各項工作繁忙紛雜,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去處理、解決,但是瞿老師彷彿有「特異功能」,記憶力超群,無論行政管理工作還是臨床工作,都能遊刃有餘。不管是上週還是上個月討論的病例,他都能詳細地記住每個患者的基本情況,重要化驗指標,臨床及影像學特徵。這讓我們跟隨查房的年輕醫生尤為驚歎,也自愧不足。

記得有一個長期海島居住的患者,肺部多發實變合併對側肺結節影,當時我們給實變影的部位做了EBUS-GS活檢,瞿老師提出另外一側的肺部結節也會有惡性病變的可能,還需要再做個肺穿刺。檢查結束後,患者先行出院,出院一週我看病理報告還需要做免疫組化,就暫時擱置了這位病人的事,等待免疫組化的結果。三週後瞿老師來查房,先問了一句,「上次來的那位海島居住的患者,肺部做了氣管鏡又做穿刺,現在病理免疫組化該出來了吧,什麼結果?我覺得像雙側原發性腫瘤。」我聽了以後心裡一驚,「壞了,病理該出來了,忘記看結果了!」。趕忙找到那個病例看,果然是病理類型不同的肺癌。瞿老師的提醒不僅讓我們及時傳報了腫瘤、讓我們學習了疾病診斷的知識,更教會我們要將患者常掛心中,負起醫者的責任。

有時碰到特殊的病例,瞿老師都會給我們講解一些他遇到的類似病例,他講的生動,大家像聽故事一樣津津有味,也從中收穫良多。科裡湯葳主任有次聊天時說「瞿院長就是活的疑難病例手冊,搞不清楚的時候問問他的意見」。

瞿老師經常將自己參與大討論的疑難危重病例與我們進行分享,有一次提到一個罹患血管炎患者,經過多次血管炎治療,這次肺部陰影再次增多,他問我們認為這是血管炎加重還是合併肺部感染?我們看過病歷資料後也是各有說法,判斷不一。他說,當你拿不定主意,有多個方向選擇的時候,就像在夜晚的撒哈拉沙漠中迷失了方向,看到哪裡的燈光多,說明指向這個方向的證據多,就往這個方向走。

那次的疑難病例討論,瞿老師總結了各個專家意見,提出這個患者還是血管炎加重可能性最大,後來患者經治療後病情確實好轉。他時常提醒我們,「我們這一級的醫院就是要有擔當,敢於收治疑難危重病例,敢於創新,為病人解決臨床問題為根本。」經過一段時間跟隨瞿老師查房學習,我們大家從中學習到了很多經驗。更深入的影響是:大家的觀念變化了,學習氛圍也更好了,年輕醫生經常利用中午休息時間把組裡的疑難病例拿出來互相討論學習。


跟著大咖去查房4:我們都叫瞿介明院長為「活的疑難病手冊」


細節決定成敗

在跟隨瞿老師查房期間,我很多方面得到了提升,最讓我獲益匪淺的是瞿老師對細節的重視——問病史不只是問患者什麼職業,比如廚師,還會問及患者在廚房做什麼工作,是負責切菜還是負責炒菜?切菜接觸生肉多,就存在各類感染風險。炒菜接觸油煙多,更容易引起慢阻肺;問治療史,一定會從初始治療方案,劑量問到目前的治療方案,對於發熱待查的患者經常畫出發熱曲線來仔細分析熱型。我以前比較粗糙,現在在瞿老師的耳濡目染下,越來越重視患者的診療細節,從細節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瞿老師自從任職於瑞金醫院後,我們呼吸科的發展更加迅猛,連續三年我們科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每年獲得6項,其中包括國家自然基金重點課題和科技部重點項目,2017年底科室成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呼吸病研究所,獲得了上海市重中之重基金資助,PCCM示範基地,全國呼吸專科醫聯體上海市牽頭單位等榮譽。我們研究團隊也從多個實力團體中脫穎而出,獲得了交大醫學院協同創新團隊,我自己也獲得了上海市優秀專培醫師的人才項目。

以前我做肺癌的浸潤和轉移研究,曾獲得過國家青年基金和上海市自然基金的資助。自從跟隨瞿老師查房,引起了我對肺部感染濃厚的興趣。他與業內眾多著名學者一直致力研究的幹細胞治療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統疾病讓我大開眼界,發現這是個非常有前景的治療方法。2017年上半年我訪學一年回國後報考在職博士後,從去年下半年起,在導師宋元林老師和瞿老師的指導下也開展幹細胞治療方面的研究工作。「教誨如春風,師恩似海深」,我常常感嘆我如此幸運,能加入瞿老師的團隊,在他的指導下工作。更珍貴的是,瞿老師治學嚴謹的態度,勇於創新的精神,對待患者的細緻入微,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和我的同事們,這些,我們也將繼續傳承下去。

跟著大咖去查房4:我們都叫瞿介明院長為「活的疑難病手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