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2日電(王思碩) 韋世豪面對上海申花送出雙響,為廣州恆大帶來了2019賽季的第12場勝利。終場哨吹響的一刻,也標誌著本賽季中超正式戰罷15輪。踩在半程落幕的節點上回望過去4個月,有喜亦有憂。而很多問題,又引得我們不吐不快。

五問半程中超:“土炮”去哪了?半程冠軍穩不穩?

資料圖:本賽季打入6球的恆大小將韋世豪,成為中超半程本土射手王。 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鋒線外援當道,“土炮”都去哪了?

外援政策籠罩之下,中超各隊不約而同地將中前場關鍵位置交付給更“值得信賴”的外籍球員掌管。這樣的情況,在近年來的聯賽賽場早已不是新鮮事。而隨著上賽季聯賽金靴得主武磊遠赴西甲征戰,球迷期待中的武磊接班人並未出現,“洋炮”、“土炮”之間的爭奪戰,又開始向著失衡的一邊倒方向推演。

半程過後聚焦中超射手榜單,榜首之位的廣州富力外援扎哈維以16粒入球遙遙領先,經過一番仔細尋覓,“土炮”的名字才終於映入眼簾。憑藉末輪兩粒精彩入球,恆大球員韋世豪反超江蘇蘇寧的謝鵬飛,以6球躍升至本土射手榜頭名。但反觀總榜單,他只能排在並列第14的位置,如此數據,著實紮了中國球員的心。

15輪戰罷,中超聯賽總進球數共計346球,其中,外援貢獻237球,佔比68.5%。由此可見,無論在射手榜上,還是總進球數對比方面,“土炮”都在與外援的競爭中落於絕對下風,而武磊之後誰能扛起中超內援的進攻大旗,成為擺在中國足球面前的一大難題。本賽季中超無法湧現本土超級射手的殘酷現實,似乎已經板上釘釘。

五問半程中超:“土炮”去哪了?半程冠軍穩不穩?

資料圖:李可以歸化球員加盟北京國安,給球隊第二道防線增添了可靠保障。 圖片來源:Osports全體育圖片社

歸化絡繹不絕,誰才是最終獲益者?

賽季開始前,半程冠軍北京國安連續做出引援操作,其中最引人關注的,當屬李可與侯永永兩位歸化球員。賽季前的超級盃決賽中,侯永永首次披掛登場,成為首位亮相國內賽場的歸化球員。中超賽季開始後,李可也在第三輪完成個人首秀。每逢賽前升國旗奏國歌的時段,兩人高唱國歌的鏡頭總會被攝像機鏡頭重點捕捉。

中超第15輪,第三位歸化球員現身中超賽場,山東魯能雪藏已久的德爾加多終於走完註冊報名流程,中超官方資料顯示其國籍為中國。身披魯能10號戰袍的德爾加多,並沒有像李可、侯永永一樣選擇使用中文名字,而是直接沿用了他的英譯名,他的個人首秀,也標誌著中超聯賽迎來了第一位非華裔歸化球員。

今年,可以被譽為中超聯賽真正意義上的“歸化元年”,一位又一位球員選擇入籍中國,並代表俱樂部出戰中超聯賽。而李可更是在6月初的國際友誼賽中連戰兩場,成為中國隊史首位歸化國腳。他們的出現,固然帶來了爭議,卻也令俱樂部與國家隊從中獲益。補強陣容的同時,球員自身也將得到更多的鍛鍊機會,加速自我成長,堪稱雙贏。

五問半程中超:“土炮”去哪了?半程冠軍穩不穩?

資料圖:歸化政策在國際範圍內早已普及,比如老將佩佩(3號)正是葡萄牙早年間歸化的巴西球員。

對於歸化球員政策的解讀,外界觀點始終難以達成絕對統一。但縱觀各國足球發展史,即便在如今足球高度發達的國家,球員歸化的情形也普遍存在。鄰國日本上世紀末便在歸化政策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前國腳邵佳一曾援引葡萄牙足球依靠德科、佩佩等球員帶動本國足球發展的案例,認為這同樣值得中國足球借鑑。

據國內多家媒體報道,包括費爾南多、埃爾克森、高拉特、阿蘭、阿洛伊西奧等多位在中超效力多年的外援,都已被中國足協列入未來歸化名單,近期正在重點觀察中。而目前,這些球員接連與恆大傳出交易流言,也從一方面印證了傳聞的真實性。一旦他們完成國籍變更,很可能成為國足征戰世預賽的一股強大力量。

五問半程中超:“土炮”去哪了?半程冠軍穩不穩?

資料圖:亞運會男足淘汰賽中,U23國足3:4不敵沙特U23無緣八強。中新社記者 楊華峰 攝

U23政策陷困局,年輕力量該如何培養?

中超聯賽中實行的U23球員政策,剛剛延續兩年,而各隊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面子工程”、應付差事的問題卻始終沒能解決。自聯賽第三輪重慶斯威22歲中場尹聰耀僅登場兩分多鐘便被“光速”換下開始,“秒換”U23球員的案例便在中超賽場層出不窮。而政策執行不力,不僅傷害著“走過場”的年輕球員,也大大壓縮了球隊換人調整的空間。

自2017年在中甲試水,到2018年登陸中超賽場,再到2019年與外援脫鉤,中國足協推出的U23政策始終在變化。6月18日,足協一紙公告再度微調了中超U23政策細則。此前政策只對出場人次進行硬性規定,並未限定球員出場時間,而新政推出後,各隊在每場比賽中必須保證有一名U23隊員在場。

新政推行至今,效果最為顯著一場比賽,恰恰來自聯賽第15輪最後一場進行的比賽。恆大客戰申花的比賽中,雙方共派出8位U23首發、2名U23替補球員登場。一場久違的青春對決也給各俱樂部提了個醒,對年輕球員的使用和培養,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只有膽子先大起來,步子才能邁得更順暢。

五問半程中超:“土炮”去哪了?半程冠軍穩不穩?

資料圖:武漢卓爾(橙)是賽季前半程中超聯賽參與淨時長60分鐘以上比賽最多的球隊。 張暢 攝

各方呼籲下,比賽淨時長“達標”了嗎?

比賽淨時間,是指在90分鐘比賽中減去皮球出界、球員犯規、球員受傷等事件佔據的時間。這項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比賽流暢度和觀眾體驗度,亞足聯方面曾給出的目標和口號是,每場比賽的淨比賽時間都要超過60分鐘。而這一點也得到了中超方面的響應。

2018年底,中國足協副主席李毓毅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鼓勵淨比賽時間達到60分鐘,對此足協還將給予獎勵:每場達標比賽,參賽雙方將平分20萬元獎金。不過,半程已過,中超官方數據統計顯示,15輪的全部120場比賽中,僅有如下7場達到了標準線:

第1輪卓爾0:1國安 60分47秒

第1輪恆大3:0天海 60分17秒

第4輪恆大2:0富力 60分01秒

第4輪卓爾0:0建業 60分46秒

第7輪魯能3:0卓爾 63分56秒

第11輪魯能3:1富力 61分48秒

第15輪佳兆業0:1上港 62分30秒

武漢卓爾成為達標場次最多(3次)的球隊,可領取30萬元獎勵……不過,誇張的“合格率”依然昭示著中超比賽的流暢度和觀賞性無法達到足協預期。而在提倡球隊與球員配合政策措施的同時,強化教練員對比賽的掌控意識,在賽事執法層面挖掘突破口,或許是另一種可以嘗試的思路。

五問半程中超:“土炮”去哪了?半程冠軍穩不穩?

資料圖:國安(綠)半程過後以39分領跑積分榜,但與身後追兵差距僅有2分。 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國安身位未甩開,半程冠軍成色幾何?

6月最後一天,以一場失利告別2019賽季上半程的中超領頭羊國安,顯然對收尾的方式並不滿意。在與魯能的鏖戰中,他們全場控球率高達6成,射門總數22:5,卻沒能換回一粒入球。而隨著本輪其它場次中上港、恆大均收穫勝利,以十連勝開局的國安衛冕半程冠軍之際,手握的領先優勢僅剩2分,“三足鼎立”的狀態愈發趨於白熱化。

國安身後的恆大與上港,目前同積37分,距離榜首之位僅有2分之隔。一個身位以內的差距,對國安而言並不保險。取得強勢開局後,近五輪聯賽國安只贏下3場,而其餘兩場他們分別敗在了肩負亞冠任務的上港與魯能手下。爭冠征程中,強強對話往往具有左右最終戰局的意味,國安近一個多月的表現,讓他們本賽季的爭冠之路多了幾分不確定性。

五問半程中超:“土炮”去哪了?半程冠軍穩不穩?

資料圖:衛冕冠軍上港(紅)與恆大的追趕從未停歇,國安(綠)時隔10年重奪中超冠軍的夢想實現起來並不容易。 圖片來源:Osports全體育圖片社

欲登王座,從不會一帆風順,衛冕半程冠軍的國安需要時刻警惕,卻也不必過分憂慮。一方面,他們迄今兩場敗仗都是客場,與強敵的下回合遭遇,作為迴歸主場的一方,他們還將爆發出更強的戰鬥力;另一方面,本賽季的半程冠軍爭奪分外慘烈,國安用比去年多出7分的半程表現衛冕,卻依然沒有徹底擺脫追兵。正因領先集團本賽季集體發揮出色,將國安這次階段性勝利的價值推向頂峰。

15輪過後的中超,還將在未來5個月裡席捲著大小懸念衝向終點。國安迫切期待著時隔10年再登王者之巔,而衛冕冠軍上港、志在霸業重建的恆大當然不會輕言放棄。保級區爭奪中,排名後5位的球隊前後僅有2分差距,“上岸”與否,目前看來只在一線之間。

既然成敗難料,不妨等待時間揭曉謎團,唯一不變的,是球迷對於中超的期待。而外界對於中超的褒貶議論一刻不停,從中去粗取精,努力讓國內最高級別的足球賽事朝著日趨完善的方向發展,始終是擺在中國足協、中國足球面前的關鍵問題。(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