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學者“百家講壇”開講《國寶傳奇》

中國歷史 百家講壇 張伯駒 史樹青 中國菏澤網 2017-05-27

菏澤學者“百家講壇”開講《國寶傳奇》

菏澤學者“百家講壇”開講《國寶傳奇》

5月22日至31日,菏澤老鄉、北京城市學院教授、全國青聯常委榮宏君攜 《國寶傳奇——張伯駒》登陸央視《百家講壇》,為觀眾奉獻豐厚的文化大餐。《國寶傳奇——張伯駒》新書首發暨分享會今日上午在北京舉行。榮宏君為什麼要在《百家講壇》講述張伯駒和國寶傳奇的故事?《國寶傳奇——張伯駒》背後有哪些鮮為人知的人和事?近日,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對榮宏君進行了採訪。

新科“壇主”是咱菏澤人

“張伯駒先生的一生浩瀚溢彩,通過研究他,讓我發現了一把打開中國傳統文化大門的鑰匙,我期待能將我的研究成果通過《百家講壇》這一平臺,講述給更多喜歡中國傳統文化的觀眾。”作為一名從菏澤走出去的文化學者,榮宏君近幾年比較“火”。他的作品越來越厚重,“頭銜”也越來越多,但為人依然謙虛低調、不事張揚。5月21日,牡丹晚報記者對他進行了採訪。

據統計,張伯駒一生收藏了100多幅國寶級的書畫。1956年,故宮博物院收到了一份極為珍貴的大禮:著名收藏家張伯駒及其夫人潘素,將其30年所收藏的珍品——包括陸機的 《平復帖》、杜牧的《張好好詩》、范仲淹的《道服贊》以及黃庭堅《草書》等八件國寶,無償捐贈給故宮博物院。

“予所收蓄,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則是予所願也!今還珠於民,乃終吾夙願!”這是張伯駒的心願。畢生心血收藏,拱手相贈故宮,心願足矣。

近年來,張伯駒獨特的人生經歷以及他獨有的名士風骨隨著並不如煙的往事逐漸開掘出來,仿若斑駁歷史的一縷光,安慰著世間,也溫暖著一代中國人的歷史文化記憶。

“張伯駒的大名我很早就聽過,他的出身經歷、傳奇故事常從報刊雜誌上看到。而真正與他覺得有所關聯,有所親近,還要從我的老師史樹青先生說起。”榮宏君說。

作為史樹青的學生,榮宏君常常聽他講述中國近代史上文化人的軼事。史樹青常常說起張伯駒,在他的影響下,榮宏君開始留意關於張伯駒的史料。也許是機緣巧合,榮宏君因為酷愛收藏名人信札,所以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就留意有關張伯駒的信札檔案資料的收集。多年來,他有幸蒐集到了有關張伯駒的各類資料,從此研究張伯駒就有了史料依據。“從其書信文檔的敘述中,能感受到一個更真實更生動的張伯駒。”榮宏君說。

寫得最“艱苦”的一本書

據榮宏君透露,他在《百家講壇》開講的名字是《國寶傳奇》,新書的名字是《國寶傳奇——張伯駒》,而後者可以看做前者的講稿。

“這是我目前為止寫得最為‘艱苦’的一本書,因為這部書稿的寫作方法不同於以前。之前的寫作,只要擁有了材料,我就可以‘為所欲為’,下筆萬言也毫無顧忌。”榮宏君感慨道,“這本書的寫作大相徑庭,因為這部書首先是一部講稿,在寫作的過程中,關注史料的同時還要做到通俗易懂,要將複雜的學術問題通俗化。”

《國寶傳奇——張伯駒》中的內容,雖然大多在講座中體現了,但由於講座時間的限制,很多內容被迫刪去,榮宏君認為這本書才是講座的全貌,這也是這本書出

版的初衷。

在收集整理張伯駒史料時,榮宏君越來越感受到張伯駒這一生的璀璨與高潔,在他身上完整地呈現著中國士大夫精神,而這種精神也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稀缺的。

“我跑遍北京所有圖書館,都沒能找到一份張伯駒年譜。這樣一代大家,竟沒有一份年譜,這讓我唏噓不已。”榮宏君說,“我決心自己動手整理出一份翔實可靠的張伯駒年譜,找到他的後人,找到與他有過交誼的文化名人的年譜,找到他所寫的文章,訪遍他所工作過的東北長春,查閱工作單位的記錄……幾相對比,反覆確認。”編撰年譜的艱辛過程的確超出榮宏君的想象,他有時會一天查閱十餘本其他文化大家的年譜,只為找到與張伯駒相關的信息。

錄製《百家講壇》耗時一年

從2016年3月26日試錄,到2017年3月19日正式錄製完成,《國寶傳奇》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講稿更是經過反覆推敲。

出於報道的需要,5月19日至21日,牡丹晚報記者有幸趕在新書首發前閱讀了 《國寶傳奇——張伯駒》。全書共17萬字,通讀下來,記者感覺這部書有很強的可信性、可讀性、可視性,也讓記者對《國寶傳奇》在《百家講壇》的播放充滿了期待。可信性強,是因為這部書史料翔實,裡面所牽涉的人和事都有據可查,這部書最後所列的參考書目達到6頁之多。可讀性強,是因為榮宏君在寫作這部書時沒有一味羅列史料、“掉書袋”,而是深入淺出地講故事,並且所講述的故事既真實又精彩、非常吸引人。可視性強,是因為這部書裝幀精美,文字和圖片的穿插佈局相得益彰,既利於閱讀又充滿美學意味。

《國寶傳奇》第八講為《雪江歸棹宋徽宗》。其中牽涉到王忬這個名字。為了考證“忬”的發音,榮宏君翻閱了幾乎所有能查到的明史古籍,也訪問了多名明史專家。但不論史書古籍,還是實地採訪的明史專家,都無法給出確鑿的答案,有的主張讀Yu,有的主張讀shu。

榮宏君決意要在開講之前將這個字的讀音考證出來。功夫不負有心人,開播的前幾天,他的朋友馬千里終於在一本乾隆二十年版的《明鑑會纂》上找到了“忬”(音Yu)的確鑿讀法。榮宏君說,類似的考據工作在準備講稿的過程中還有很多,有的讀音甚至在開播前他與編導還在修改。“登上 《百家講壇》,我面對的是全國的觀眾、聽眾,我所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要經得起考證。往遠處說,我們今天的講述或許將成為未來人們研究傳統文化的資料,要有敬畏之心,要經得起時間考驗。”榮宏君認真地說。

《國寶傳奇》裡的傳奇故事

《國寶傳奇》以張伯駒贈與故宮的珍貴藏品為主線,以《信而好古張伯駒》開篇,從介紹張伯駒的經歷、學養、情懷等入手,講述了晉代陸機的 《平復帖》、隋代展子虔的山水畫《遊春圖》、大詩人李白的《上陽臺帖》、晚唐著名詩人杜牧的《張好好詩》、范仲淹的《道服贊》、宋徽宗的《雪江歸棹圖》、宋蔡襄的《自書詩帖》,以及脂硯齋珍藏的脂硯等國寶級藏品背後傳承的故事、張伯駒與這些藏品的淵源。這些藏品跨越時代久遠,從魏晉到明清都有涉及,榮宏君將引領大家共同進行一次千年文化之旅。

在《國寶傳奇——張伯駒》中,榮宏君講述了中國歷史上四次特大書畫浩劫,讀來令人心痛。

第一次發生在南北朝時期。公元554年,樑的都城江陵(今荊州)被西魏大將於謹圍城。在城門失守前,梁元帝蕭繹喪心病狂地命令大臣高善寶,把他收集的歷朝書法名畫和圖書典籍24萬餘卷一把火燒燬,其中包括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二人的15000多件書法作品。

第二次發生在隋朝。隋文帝楊堅蒐羅歷代名畫800多卷。他的兒子隋煬帝楊廣於公元616年巡幸揚州,宮裡的書畫專門裝了一船隨行,沒想到船在大運河遇險沉沒,據說絕大部分書畫葬身水底。

第三次發生在唐朝。公元622年,秦王李世民率兵打敗王世充、竇建德,將二人收藏的書畫精品全部納為己有。隨後,李世民讓一位叫宋遵貴的大臣用船護送這批書畫到長安,當船行駛到三門峽以東一個叫砥柱的地方時被河水吞沒,整船的書畫珍寶遭遇覆滅之災。最後經過搶救,保存下來的不過十分之一。

第四次則發生在清末到民國時期。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曾搶劫焚燒過大批清宮舊藏書畫,但損毀最大的一次是“小白樓”文物浩劫案。在“小白樓”文物遭到劫掠時,一個叫金香蕙的人搶了不少珍貴書畫。這批贓物除了部分被出售以外,絕大部分被他帶回蓋州市老家。“土改”時,金香蕙的老婆因為對政策不瞭解,害怕這些文物給家裡帶來災禍,竟然偷偷地把這批國寶扔進土炕,當柴火給燒了。其中包括東晉王羲之的《二謝帖》(祖本),南宋抗金英雄岳飛、文天祥的書法合卷,南宋畫龍大家陳容的 《六龍圖》,還有明代著名的“吳門四家”沈周和文徵明繪畫各一卷。

正是基於上述原因,張伯駒和夫人才作出典屋鬻釵護國寶的壯舉。《平復帖》寫於西晉初年,在中國書法史上擁有重要的地位,被稱為“百貼之祖”和 “中華墨皇”。上世紀30年代,張伯駒以鍥而不捨的精神收藏到了《平復帖》,讓他一舉成為民國收藏界的風雲人物,不過也因此帶來了一場危機,甚至還引來了殺身之禍。

1941年,張伯駒在上海被匪徒綁架,被勒索300萬 (偽幣),顯然對方是衝著《平復帖》來的。深陷魔窟的張伯駒叮囑來探望的妻子潘素:寧死魔窟,決不許變賣家藏。僵持8個月後,家人花費重金才把受盡磨難的張伯駒給贖了回來。

日偽時期,為了躲避戰亂,張伯駒讓夫人潘素把《平復帖》縫進貼身衣服裡,自己隨身攜帶,逃到陝西避禍。

新中國成立後,張伯駒、潘素夫婦看到新政府充滿生機,認為還寶於民的時候到了。1956年,張伯駒決定將 《平復帖》,以張伯駒、潘素夫婦二人的名義無償捐獻給了國家。

“中國還有很多像張伯駒先生這樣的收藏家,他們以保護傳統書畫文物為己任,自覺地傳承民族文化,最終化私為公,把私人的收藏品捐獻給國家,變成全社會共同享有的資源。這不僅僅只是中國文物之幸,更是中華傳統文化之大幸。”榮宏君說,“中國的傳統文化,之所以浩瀚溢彩,也正是有了張伯駒這樣的大家,讓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姜培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