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裡竟然記載過這樣一個濰坊故事

中國歷史 聊齋 清朝 蒲松齡 不蜇人的小蠍子 不蜇人的小蠍子 2017-10-05

《聊齋志異》裡竟然記載過這樣一個濰坊故事《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很高。蒲松齡是我們山東淄川(今淄博)人,《聊齋》中自然也有我們濰坊人的故事。我們來欣賞其中的一篇吧。
原文:
  學師孫景夏先生言[1]:其邑中某甲者,值流寇亂,被殺,首墜胸前。寇 退,家人得屍,將舁瘞之[2]。聞其氣縷縷然[3];審視之,咽不斷者盈指。 遂扶其頭,荷之以歸。經一晝夜始呻,以匕箸稍稍哺飲食,半年竟愈。又十 餘年,與二三人聚談,或作一解頤語[4],眾為堂[5]。甲亦鼓掌。一俯仰間, 刀痕暴裂,頭墮血流,共視之,氣已絕矣。父訟笑者。眾斂金賂之,又葬甲,乃解。 異史氏曰:“一笑頭落,此千古第一大笑也。頸連一線而不死,直待十年後成一笑獄[6],豈非二三鄰人負債前生者耶!
《聊齋志異》裡竟然記載過這樣一個濰坊故事

譯文:
  淄川縣教諭孫景夏先生(諸城相州人)曾說:他們縣的某甲,遇上流寇作亂,被殺,頭墜在胸前。流寇退去,家裡的人得到了他的屍體,將要抬去埋葬。忽然聽見他有微弱的喘氣聲音。仔細一看,他的咽喉處竟還有一指多寬沒斷下來。於是扶著他的頭,把他扛回家。過了一天一夜他開始呻吟,用勺子和筷子稍微喂他點飲食,半年後竟然痊癒了。

  又過了十幾年,某甲和兩三個人聚會交談,其中有個人說了句笑話,引得鬨堂大笑。某甲也興奮地鼓掌。不料想他一俯仰之間,原來的刀痕突然破裂,頭掉了下來,鮮血直流。大家看他時,已經氣絕身死了。某甲的父親告了那個說笑話的人。眾人斂錢安撫他,又安葬了某甲,於是才和解了。
  異史氏說:笑一下腦袋就掉了,這真是千古第一大的笑話。脖子以一線相連而不死,直到十年以後,因為一個玩笑而成了訴訟,這豈不是因為這幾個鄰居上輩子對某甲有負債嗎
註釋:
[1]學師孫景夏:孫瑚,字景夏,山東諸城人。舉人。康熙四年任淄川縣 儒學教諭。後升任鰲山衛教授,涇縣知縣。見《淄川縣誌》四。
[2]舁瘞(yú yì魚義)之:抬屍埋葬。舁,抬,扛。
[3]縷縷然:形容呼吸細弱,不絕如縷。
[4]解頤語:逗笑的話。解頤,破顏為笑。
[5]堂:又作“鬨堂”:謂合座大笑。
[6]笑獄:由玩笑造成的訟案。獄,訟案。

相關:
  孫景夏,名瑚,字景夏。原籍不知何處。孫景夏與蒲松齡之間,不但交往時間長,關係密切,友情深厚,而且在《聊齋志異》的成書過程中,孫氏也曾貢獻過自己的一份力量。至於兩者在生平遭際、思想傾向方面的相似以及相互影響,更值得蒲學界去深入探討。由於孫氏一生多任教職,貧於廣文,死後著述也未能流傳,故其生平事蹟資抖極難尋覓。

  據乾隆《諸城縣誌》說,白其始祖孫洪入贅諸城縣相州鎮常氏,遂家焉。他少為名諸生,順治十四年(1657)舉京兆。康熙四年(1665)授淄川縣教諭。康熙十五年(1676),升任鰲山衛教授。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得升任安徽徑縣縣令,僅一年,旋即以年老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