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彰阿權力有多大?新官不肯拜見他 差事立馬告吹

中國歷史 穆彰阿 道光 清朝 政治 搞哥讀史 2018-12-08

在清朝雍乾兩代,統治者出於某些個人的政治目的,大興文獄,極力打壓知識分子,使得莫談國事的風氣在文人士大夫階層萌芽,許多知識分子選擇自屏於政治之外,開始純粹為了學術而學術。這也是那個時期主張注重考據,談古而不論今的“乾嘉學派”得以興起的原因。

大批真知識分子都被逼得回家搞學術,研究古文古代史去了,給了許多偽知識分子鑽營取巧,竊居高位的機會,這是另一種形式的劣幣驅逐良幣。我們前面提到的道光朝首揆曹振鏞,就是這樣一個偽知識分子。

這倒不是說曹振鏞的文化水平不行,而是他當大清宰相時所起的作用,是阻遏諫官的言路,為了謀求一時的穩定,而妨礙了國家長遠的進步和發展。龔自珍筆下的一句“萬馬齊喑究可哀”,正是對曹振鏞當國時期士大夫階層集體噤聲現象的真實寫照。

穆彰阿權力有多大?新官不肯拜見他 差事立馬告吹


曹振鏞之所以能被重用,是因為他的政治理念得到了道光皇帝的高度認同,道光十五年(1835年)曹振鏞歿後得諡“文正”,便是很好的證明。

所以也就不奇怪,大家盼走了曹振鏞,又迎來了穆彰阿,而穆彰阿將曹振鏞這套政治藝術更加發揚光大。曹振鏞止於打壓新進,排擠同僚,尚未如何黨援,穆彰阿則是結黨的高手。《清史稿·穆彰阿傳》記載:

“自嘉慶以來,典鄉試三,典會試五。凡覆試、殿試、朝考、教習庶吉士散館考差、大考翰詹,無歲不與衡文之役。國史、玉牒、實錄諸館,皆為總裁。門生故吏遍於中外,知名之士多被援引,一時號曰‘穆黨’。”


穆彰阿權力有多大?新官不肯拜見他 差事立馬告吹


自古以來君主最忌臣下私自結黨,穆彰阿的高明之處在於很會隱藏自己,以致道光根本不知道有“穆黨”的存在,所以穆彰阿終朝得以寵眷不衰。由於穆彰阿黨羽眾多,使得他在掌控朝政方面有著比曹振鏞更大的能量。

清人筆記《奴才小史》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在道光十五年(1835年),有順德羅惇衍、涇陽張芾、雲南何桂清三位年輕人同時登第,考入翰林。其中張芾與何桂清兩人很懂官場規矩,立馬依附於穆彰阿門下,只有羅惇衍堅持原則,不肯一同趨炎附勢。

兩年之後翰林院散館,羅、張、何三人又一同參加考差,並且也一起得到了外放為主考或學政的機會。張、何二人自然是第一時間跑到穆彰阿處拜謝,而羅惇衍卻去拜見了另一位大學士潘世恩。

穆彰阿權力有多大?新官不肯拜見他 差事立馬告吹


潘世恩見到羅惇衍,第一句便問,你是否有去謝過穆中堂?羅惇衍回答說沒有。潘世恩聽後大驚失色,說你不拜見穆相,卻先來見我,這份學政的差事恐怕要吹了。

羅惇衍那時剛20歲出頭,正是年輕氣盛的年紀,況且清朝立國以來,從未有過已下令放差又收回成命的,所以他偏不信這個邪,堅決不去拜見穆彰阿。結果第二天就傳下諭旨:“羅惇衍年紀太輕,未可勝衡文之任,著毋庸前往,另派某去。”取消了羅惇衍的外放資格。

《清史稿·羅惇衍傳》中也提到:“十七年,督四川學政,召對,上以惇衍年少,語多土音,留不遣。”但實際上,張芾與何桂清兩人的年齡比羅惇衍還小,所謂年紀太輕,明顯是欲加之罪,而語多土音,更是雞蛋裡挑骨頭的找茬。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是穆彰阿利用職權,對不肯依附他的人進行打擊報復,來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