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修身處世的五大智慧,適用於每一個人(經典佳文)

  • 晚清四大名臣之曾國藩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漢族,字伯涵,號滌生,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曰文正。

曾國藩所處的時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轉而為沒落、衰敗,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的動盪年代,由於曾國藩等人的力挽狂瀾, 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局面,曾國藩正是這一過渡時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 軍事、文化、經濟等各個方面產生了令人注目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僅作用於當 時,而且一直延至今日。從而使之成為近代中國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之一。

曾國藩修身處世的五大智慧,適用於每一個人(經典佳文)

曾國藩


  • 曾國藩的人生大智慧

曾國藩能以一個農家子弟封侯拜相,憑一介書生立軍功,權傾天下仍得善終,毫無疑問,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很富有智慧的人物。智慧就是對事物一種認識、辨析、判斷、處理以及發明創造。前人的智慧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具有價值的文化遺產。

智慧就是對事物一種認識、辨析、判斷、處理以及發明創造。前人的智慧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具有價值的文化遺產,我希望讀者從歷史小說和歷史研究中,去感悟人生,比如說曾國藩的人生智慧。

曾國藩修身處世的五大智慧,適用於每一個人(經典佳文)

曾國藩故居


  • 曾國藩的修身處世之五大智慧:誠敬謹靜恆

古語有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31歲的曾國藩開始致力於“修身”。他當時拜了北京一位知識分子精神領袖做老師。老師告訴他,要從五個方面對自己的人格加以打造,去掉不足之處,培養自己的長處。其實,這位老師說的就是“修身”。

曾國藩早期的“修身”是從以下這五個方面進行的。

其一是“誠”,“誠”是人生的根本,做人要誠信,要誠實,要誠懇,不欺人也不自欺。

其二是“敬”,是對事情,對人的一種態度。“敬”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尤其是在儒家的學問裡,有很高的地位——儒家認為人生的終極價值體現在“敬”字上。我們對待宇宙,也就是天地大道,要敬畏,還要敬畏祖宗,敬畏歷史,敬畏那些為了人類社會能發展而制定的法則。我們不僅對待長輩要恭敬,對待同事和朋友要互相尊敬,對待工作也要敬業。曾國藩悟透了這個字,他認為所謂的“敬”就是不怠慢。大家不妨這樣去做一做,你對人不怠慢,你對事情不怠慢,那麼你就基本上能夠做到“敬”了,你的境界馬上就提高了。

其三是“謹”,就是謹言慎行,說話要謹慎,不能隨便亂說、道聽途說、誇誇其談、巧言令色,假話、反話和欺騙的話更不能說。

其四是“靜”,就是要保持內心的一種寧靜,尤其在如今這個浮躁的社會裡,我們每天要是能有十幾分鍾時間,把一切雜念都去除,讓心安靜下來,這對自己有好處。

其五是“恆”,就是持之以恆。人生最需要持之以恆的是“起居有度”,而破壞我們這個“恆”的最大問題是社會應酬。當年曾國藩為了避免應酬,對外宣稱“夜不出門”,既是對自己的提示,也是告訴朋友別去請他,這就不會得罪人。當然,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夜不出門是難了點,但還是要儘量的減少出門的次數,你不妨也寫幾個自勉的字掛在書房裡面。

曾國藩修身處世的五大智慧,適用於每一個人(經典佳文)

曾國藩故居



熱愛華夏大地,弘揚中華歷史之文化

請關注——盛世弘論(歡迎評論、轉發、收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