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都來過這辦學,曾拒絕接納中國科大,如今卻僅剩一所211

名校也好,普通院校也罷,大學辦分校早已見怪不怪了,比如哈爾濱工業大學在威海、深圳均有分校區,中國人民大學在蘇州亦有分校區等等,區別就在於它們辦學時間的長短,有些院校的分校區開辦至今,也有些則辦了幾年就“關門”。如今,清華北大在我國已經成長為了最頂尖的兩所院校,但是它們卻有著鮮為人知的一段歷史:它們都曾在江西開辦過分校,除了這兩所學校之外,中國人民大學也曾在江西開辦過分校。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清華北大都來過這辦學,曾拒絕接納中國科大,如今卻僅剩一所211

1969年5月,清華大學江西分校開辦,1971年10月撤離;1969年6月,北京大學江西分校開辦,1971年10月撤離;1969年11月,中國人民大學教職工分八批到餘江縣辦學,1971年3月撤離。無論是當時或是現在,這三所院校都是屬於國家頂尖的院校,擁有著雄厚的歷史文化與優秀的教育資源。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2年左右時間裡,清華大學江西分校沒有對外招生,但1970年,北大江西分校開始面向全國招生,當時招了300人左右,文理兼收,1971年北大師生撤離鯉魚洲後,新招的學生也到北京繼續學習了。講課的時候,師生各拿一個小馬紮,坐在大草棚裡,後來大家都說“草棚大學”。

清華北大都來過這辦學,曾拒絕接納中國科大,如今卻僅剩一所211

在那個京校外遷的時代,有不少的贏家,例如、江蘇、山東,分別落戶了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都是211重點建設的大學。不過這其中最突出的還要數安徽,因為真正紮根地方並且沒有改名的,有且僅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所。

然而,當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卻找到過河南與江西兩地,但卻都被拒絕了。據說在河南被拒絕的原因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糧食”,而被江西拒絕的原因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經濟支持”,當時的安徽省領導慧眼識珠,果斷接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特別是安徽省會合肥享受到了高科技帶來的巨大紅利。如今的合肥市不僅是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還是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等都成為了它身上的標籤。不得不承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這一切的關鍵點...相信現在江西腸子都悔青了。

清華北大都來過這辦學,曾拒絕接納中國科大,如今卻僅剩一所211

江西的“名校雲集”,就如一陣風,來得快、走得更快。在江西的辦學經歷,對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師生來說,大概並不是一段“美好的回憶”。他們在大草棚裡上課,學習時間和勞動時間幾乎各佔一半。那樣的學習環境,那樣艱辛的生活,他們的心情估計也是壓抑的。

2017年,江西省政協常委徐景坤曾建議江西恢復北大、清華鯉魚洲分校,在當時也引起了網絡的熱議。錯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江西,不知道能否在未來爭取到這樣一個建立校區的名額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