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勤保障帶來的新貌

中國軍情 軍事 解放軍報融媒體 2017-04-19

保障由單線配送向軍民結合轉變

從不網購的西寧聯勤保障中心運輸投送處處長馮孝鬆,在2016年之前從來沒有關注過“雙十一”,可是一篇關於“雙十一”的新聞卻讓他幾天沒睡好覺。據媒體報道,2016年某網絡購物平臺“雙十一”期間賣出超過6.5億個包裹,在7天時間內超過9成的包裹完成投送。

身為軍交人的馮孝鬆在這則新聞中看到了地方企業強大的運輸投送能力。“如果面對同等任務量,我們能不能完成?與地方企業相比,我們的短板在哪裡?”這些問題不斷拷問著才走上新崗位的馮孝鬆。

很多時候,辦法就在問題中。在運輸投送處第一次業務研討交流會上,西寧聯勤保障中心領導提出,進入新體制首先得樹立新思維,推進後勤軍民融合,把國家實力轉化為強大的保障力,地方物流、交通等優質資源完全可以為我所用。

此次業務交流,為提升運輸投送保障能力開啟了一個嶄新的空間,按照此種思路,一系列新辦法新舉措陸續展開。

曾經因為轉運複雜費時,導致西藏地區官兵一直很難吃上內地的新鮮肉。運輸投送處依託地方集裝箱運輸企業,通過換車不換箱,實行鐵路公路聯運的辦法,用冷藏集裝箱將新鮮肉從生產企業,直接送達部隊營區,實現“門對門”運輸,節省了一半以上的時間,內地新鮮肉擺上了西藏官兵的餐桌。

運輸投送處還確立“軍地一體管理、設施一體建設、力量一體發展、平戰一體保障”的融合思路,借鑑和改進原蘭州軍區、成都軍區軍交運輸部軍民融合保障的經驗做法,建立起西南應急航空輸送大隊、鐵路應急裝卸大隊、集裝箱運輸大隊等多支民用後勤保障力量,有效增強了戰區軍交投送保障能力。

服務由坐等上門向主動前接轉變

春節前夕,一則“成都雙流機場開通軍人優先通道”的消息在網上走紅,位於天南地北的官兵無不為這條消息點贊。而這是西寧聯勤保障中心服務保障由“坐等上門”向“主動前接”轉變的一個生動事例。

“習主席在聯勤保障部隊成立大會上致訓詞時強調,要優質高效保障,強化服務意識,改進保障方式。實現優質高效保障,像過去那樣等著人家上門報需求、提意見肯定不行,必須變被動為主動。”

主動與被動的區別,2016年12月退伍的老兵佘光感觸頗深。離隊時間臨近春運,佘光回老家雲南的車票早已售完,看著打包好的行李,佘光憂心忡忡。不想,運輸投送處指導中心所屬軍代處,協調鐵路部門到營區上門服務,瞭解了他想坐的車次和日期,第二天就將車票送了過來。上車前,軍代表還幫忙辦理行李安檢和託運手續,回家旅程舒心順暢,退伍了還享受了一把VIP待遇,佘光在心裡為保障單位點了一個大大的贊。

為提升“主動前接”服務保障的效率和質量,運輸投送處創新實行網格化的管理模式。他們將保障對象按區域進行網格劃片,各片區指定專門責任人,主動與保障對象溝通聯繫,瞭解情況、掌握需求、解決困難,有效杜絕了“有事人難找、小事口難開、瑣事怕人煩”等服務不到位現象的發生。

同時,他們還以網格化分為切入點,充分運用數字化、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運輸投送保障質量。通過開通供應保障專線,開闢網上專欄,開設意見箱,快速精確掌握保障需求;建立運輸投送信息數據庫,對各網格區域收集反饋信息進行建檔分析,總結特點規律,為打造個性化、精細化的保障計劃、保障流程提供數據支撐。

不久前,某部向中心申請運力向青海省南部地區拉運物資。對接任務後,中心運輸投送處根據網格化保障分工,迅速指派負責該區域運投保障的參謀人員完成計劃擬製、組織風險評估、完善安全預案,並指導運輸部隊分11批次向目標地域運送物資,快速高效地完成了保障任務。

投送由注重平時向緊盯戰時轉變

清明時節,川西地區陰雨連綿。西寧聯勤保障中心某司訓大隊將學兵編組成10餘個車隊同步在盤山彎路、鄉村窄路、施工路段等複雜道路展開訓練。

泥濘的道路,就像在車胎上抹了一層黃油。學兵禹建業雙手死死握住方向盤,但還是感覺車輛前進中忽左忽右,不聽使喚。禹建業有些緊張,汗珠已經佈滿腦門。這與到司訓大隊前,聽曾經參加過駕駛培訓的老兵們所說的“按部就班、規規矩矩”的教學方式大相徑庭。

大隊領導介紹,他們按照保障中心“強化戰時運輸投送能力”的思路,已經開啟了一套提速換擋、提質增效的全新組訓模式。不僅突出科學組織,更強化了險難課目,訓練方式和內容更加貼近實戰和部隊遂行任務需求,為縮短人才培養週期,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有力支撐。

“後勤轉型的根本指向是保障打仗,運輸投送必須按打仗要求建、按打仗要求用。”駕駛學兵培訓的轉變,只是他們建設打仗型後勤的一個縮影,更多的實戰化訓練辦法、全新的實戰化訓練標準已經在運輸部隊和機關參謀中同步展開。

在注重實戰化的同時,他們還強化了“聯”這個關鍵。中心成立後,運輸投送處第一時間建立縱向向軍委後勤保障部、武漢聯勤保障基地運輸投送部門、戰區聯指相關指揮席位,橫向向戰區軍兵種後勤部、軍區善後辦的請示協調機制,掌握保障需求,理清保障關係,明確保障渠道,解決了接續保障需求不清、網絡不暢等數十個矛盾困難。邀請院校專家,對機關、部隊、後方倉庫、生產企業相關業務信息系統進行聯調聯試,打通信息關節梗阻,實現企業發物信息實時掌握,庫存信息實時監控,部隊需求實時上報,機關指令實時下達。

運輸投送保障中,他們突出計劃和監管兩個環節,健全以精準為導向的管理體系,精確測算保障需求,精心籌劃保障計劃,精細管理保障流程,運輸投送處每月制定保障方案,中心主要領導每月專題聽取彙報。建立信息反饋和監管機制,開通保障專線,開闢供應保障網上專欄,開設服務投訴電話和意見箱,及時瞭解保障困難,確保隨時能戰、隨時能保。

平戰一體的保障模式有效彌補了改革中接續保障空檔縫隙,確保運投保障全面精準可靠。中心成立以來,先後完成了部隊高原駐訓演習、赴剛果(金)維和部隊輪換等運輸保障任務,受到保障對象的一致肯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