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毛澤東學用兵智慧: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中國近代史 大別山 蔣介石 周恩來 解放軍報融媒體 2017-06-16

2017-06-15 11:090

跟毛澤東學用兵智慧: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一九四七年,毛澤東轉戰陝北。(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1947年3月18日晚,在國民黨軍進攻延安已清晰可聞的槍炮聲中,毛澤東、周恩來依依不捨地告別了居住了十年的延安,開始了轉戰陝北的偉大曆程。臨行前,毛澤東對前來送行的西北野戰兵團的領導幹部們說:“我軍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於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們要以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

3月19日上午,西北野戰兵團主動放棄延安。當天下午,國民黨軍胡宗南部進入延安,“佔領”了一座空城。

西北野戰軍撤離延安後,在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習仲勳等親自指揮下,按照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確定的“蘑菇戰術”,依靠陝北優越的群眾條件和有利地形,與比自己多達十倍的胡宗南、馬步芳、馬鴻逵、鄧寶珊的幾十萬軍隊在陝北高原周旋,不斷地調動敵人,使其始終無法準確獲知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的位置,而不得不往返奔波,疲於奔命,造成補給等方面的嚴重困難,士氣低落。而人民解放軍則選擇有利時機和地形,尋機殲敵,並於3月25日、4月14日及4月底5月初,連續進行了青化砭、羊馬河、蟠龍三次殲滅戰,共殲滅胡宗南部1.4萬餘人,有效地策應了其他戰場的人民解放軍,奠定了粉碎國民黨軍對陝北重點進攻的基礎。

3月25日,毛澤東與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等在子長縣王家坪會合。當天,毛澤東從任弼時那裡聽到了山西文水縣年僅15歲的女共產黨員劉胡蘭英勇就義的事蹟,深受感動,當即揮筆寫下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八個大字。

3月29日,中央在陝北清澗縣棗林溝召開會議,討論中央機關行動問題。會議決定: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留在陝北,主持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的工作。劉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組成中央工作委員會,前往河北平山,擔負中央委託的工作。隨後,4月11日,又決定由葉劍英、楊尚昆等率領中央機關大部分工作人員到山西臨縣,組成中央後方工作委員會,統籌後方工作。

棗林溝會議後,留在陝北的中央機關、解放軍總部工作人員以及警衛部隊共八百人組成四個大隊,統歸“直屬司令部”(代號“九支隊”)指揮,由任弼時為司令,化名史林,陸定一任政委,化名鄭位。為了保密和安全起見,毛澤東、周恩來也分別用李德勝、胡必成的化名,表示解放戰爭必勝,中國革命必成。

從1947年3月撤出延安起,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中央軍委堅持轉戰在陝北,物資供給等各方面條件極端艱苦,與敵周旋環境極其險惡,從容地指揮著西北和全國各個戰場人民解放軍的作戰行動,真可謂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決定留在陝北指揮全國解放戰爭的行動,極大地鼓舞了全國各解放區軍民的鬥爭意志和勝利信心。

4月12日至6月8日,黨中央在陝北安塞縣王家灣停留56天,一個新的全國戰略部署在這裡醞釀形成。在此期間,毛澤東連電前方各戰場高級將領,部署各路大軍的作戰行動,要求各解放區在內線大量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粉碎國民黨軍對陝北和山東的重點進攻,並準備轉入戰略進攻,將戰場引向國民黨統治區,從根本上動搖國民黨蔣介石的反動統治。遵照黨中央的部署,5月中旬,華東野戰軍在山東戰場的孟良崮地區一舉殲滅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3萬餘人。5月下旬至6月中旬,西北野戰兵團由安塞地區揮師西進,發起隴東戰役,痛擊西北二馬。6月30日夜,劉鄧大軍12萬餘人,突破黃河天險,發起魯西南戰役,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1947年6月16日,黨中央由靖邊縣天賜灣轉移到靖邊縣小河村,在這裡停留了45天。7月21日至23日,在小河村農家院子裡臨時搭的涼棚下,毛澤東主持召開了中共中央擴大會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小河會議。會議依據一年來的戰況和各戰場的形勢,著重討論了戰略進攻的部署和解放區土地改革、財政金融工作等問題。會上,毛澤東提出計劃用五年時間(從1946年7月算起)解決同蔣介石鬥爭的問題,同時指出:“現在不公開講出來,還是要準備長期鬥爭,五年到十年甚至十五年。”會議決定:劉鄧大軍直出大別山;陳謝兵團由西進陝北改為渡黃河南下,挺進豫西;西北野戰軍改南下關中為獨立堅持內線作戰,牽制並逐步削弱胡宗南集團。華東野戰軍一分為二,外線兵團由陳毅、粟裕指揮,在魯西南掩護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然後挺進豫皖蘇;內線兵團由譚震林、許世友指揮,牽制山東國民黨軍。至此,一個三軍配合、兩翼牽制、中央突破、經略中原的戰略部署形成。

按照黨中央的部署,8月中旬,劉鄧大軍開始了千里躍進大別山的行動;彭德懷牽著胡宗南的“牛鼻子”往北跑,在沙家店一個回馬槍,陝北戰局翻過了“山坳”;8月下旬,陳謝大軍強渡黃河,東逼洛陽,西叩潼關;譚震林、許世友率山東兵團進行膠東保衛戰,轉入了內線反攻;9月下旬,陳粟大軍分路越過隴海路南下豫皖蘇邊。黨中央關於戰略進攻的一系列構想全部變成了現實。

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取得的這些重大勝利,都是毛澤東在轉戰陝北那種極端艱苦而險惡的環境中指揮的。那時,周恩來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代總參謀長,協助毛澤東指揮全軍。

轉戰陝北期間,黨中央在陝北高原一次次轉移,與敵人周旋。1947年10月10日,在陝北佳縣神泉堡,毛澤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起草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宣佈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八項基本政策。這個宣言第一次提出“中國人民解放軍”全稱,第一次以宣言的形式鄭重向國內外宣佈“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

1947年11月22日,黨中央移住陝北米脂縣楊家溝。12月25日至28日,毛澤東在楊家溝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擴大會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十二月會議。毛澤東在會上作了《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書面報告,並就敵我形勢、統一戰線、英美蘇關係等等重大問題發表講話。會後,黨中央集中全力解決新形勢下土改、整黨、工商業、統一戰線、新區工作等方面的具體政策問題,尤其注意糾正黨內“左”的偏向。毛澤東強調:“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各級領導同志務必充分注意,萬萬不可粗心大意。”

1948年3月23日,在全國解放戰爭勝利在望的時候,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共中央、人民解放軍總部從吳堡縣川口渡口東渡黃河,進入山西臨縣,到達晉綏解放區,再前往河北平山西柏坡。4月21日,延安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懷抱。這預示著中國革命在全國範圍的勝利,預示著新中國的誕生!

跟毛澤東學用兵智慧: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資料) 一九四七年七月,毛澤東和隨同轉戰的機要人員在小河村合影。 新華社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