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鍾愛的幼弟宋子安:他最瞭解我

宋子安是宋氏家族中離政治最遠的一位。但由於身處其中,他也不得不捲入一些矛盾。不具備政治技巧,對政治也沒有什麼興趣的,他更關心的是家族的團結和睦。對於家族在政治上的分裂,他很痛心,但又無力解決。

宋慶齡鍾愛的幼弟宋子安:他最瞭解我

宋子安(1906年-1969年2月25日)

宋家兄弟姐妹六人,宋慶齡排行第二。排行第六的弟弟宋子安生於1906 年,比宋慶齡小13 歲。

1913 年8 月,孫中山領導的“二次革命”失敗。為了躲避袁世凱的迫害,也為了繼續幫助孫中山的革命,宋耀如偕全家流亡到日本。7 歲的宋子安也與父母同行。

1915 年,也就是二姐宋慶齡嫁給孫中山的那一年,宋耀如全家回到上海。幼年時宋子安一直由母親倪太夫人照管。但此時,宋耀如的身體已大不如前,腎病一天天加重,倪太夫人也分身乏術。1917 年8 月宋子文、宋美齡自美國留學歸來,倪太夫人就把宋子良、宋子安暫時委託給宋美齡照管。1918 年5 月宋耀如在上海病逝。

子安繞道德國探望流亡在外的二姐,結伴旅遊

宋子安性情溫順、勤學苦讀,中學未畢業就考入上海的聖約翰大學。1926 年,宋子安自聖約翰大學畢業,隨即考入美國著名的哈佛大學,攻讀經濟學碩士。

1926 年4 月16 日, 宋慶齡在給美國的同學阿莉的信中寫道:“宋子安,我們的小弟弟,將於今秋進哈佛大學。他將於八月赴美。起先我計劃與他同去,但後來我決定最好還是等一等,因為今年在國內有許多事要做。”

1926 年秋離開中國的時候,宋子安看到的是這樣一番景象:宋氏家族內部相互關懷、扶持,國民黨空前團結、士氣高漲,全國革命潮流澎湃,形勢一派大好。

宋子安在哈佛過得是稱心如意的。在研究生裡他是最年輕的一位,而且他待人溫和有禮,是個中規中矩的好學生。同時他又受到師生的格外關照,因為他的哥哥宋子文是1915 年畢業的哈佛大學的經濟學碩士(1917 年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回國後就任中央銀行行長和財政部長,自然是為母校增光的典範。

但是宋子安在美國的這兩年中,中國國內政局卻出現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劇變。

隨著北伐的推進,國民政府按既定計劃北遷。1926 年底,宋慶齡、宋子文、孔祥熙等作為先遣人員離開廣州北上,調查和部署遷都事宜。1927 年1 月,國民政府明令以武漢為首都,開始在武漢正式辦公。宋慶齡、宋子文等均為中央黨政聯席會議成員。倪太夫人和宋藹齡、宋美齡結伴從上海來到漢口,看望宋慶齡和宋子文,一家人其樂融融。3 月,孔祥熙就任國民政府實業部長,更是錦上添花。

1927 年4 月12 日, 蔣介石在上海突然實施“清黨”,屠殺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隨即在南京另立政府,形成寧漢對峙。蔣介石的這一舉動,迫使在政局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宋氏家族作出反應。宋藹齡、孔祥熙、宋美齡迅速選擇了站在蔣介石一邊,宋子文在家族內外的強大壓力下,經過痛苦的掙扎最終也站到了蔣介石一邊。孔祥熙、宋美齡、宋子文、宋藹齡先後來到武漢爭取宋慶齡,倪太夫人也特意來信勸說宋慶齡迴歸“家庭”。但執拗的宋慶齡絕不妥協。

宋子安性情溫順、勤學苦讀,中學未畢業就考入上海的聖約翰大學。1926 年,宋子安自聖約翰大學畢業,隨即考入美國著名的哈佛大學,攻讀經濟學碩士。

1926 年4 月16 日, 宋慶齡在給美國的同學阿莉的信中寫道:“宋子安,我們的小弟弟,將於今秋進哈佛大學。他將於八月赴美。起先我計劃與他同去,但後來我決定最好還是等一等,因為今年在國內有許多事要做。”

1926 年秋離開中國的時候,宋子安看到的是這樣一番景象:宋氏家族內部相互關懷、扶持,國民黨空前團結、士氣高漲,全國革命潮流澎湃,形勢一派大好。

宋子安在哈佛過得是稱心如意的。在研究生裡他是最年輕的一位,而且他待人溫和有禮,是個中規中矩的好學生。同時他又受到師生的格外關照,因為他的哥哥宋子文是1915 年畢業的哈佛大學的經濟學碩士(1917 年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回國後就任中央銀行行長和財政部長,自然是為母校增光的典範。

但是宋子安在美國的這兩年中,中國國內政局卻出現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劇變。

隨著北伐的推進,國民政府按既定計劃北遷。1926 年底,宋慶齡、宋子文、孔祥熙等作為先遣人員離開廣州北上,調查和部署遷都事宜。1927 年1 月,國民政府明令以武漢為首都,開始在武漢正式辦公。宋慶齡、宋子文等均為中央黨政聯席會議成員。倪太夫人和宋藹齡、宋美齡結伴從上海來到漢口,看望宋慶齡和宋子文,一家人其樂融融。3 月,孔祥熙就任國民政府實業部長,更是錦上添花。

1927 年4 月12 日, 蔣介石在上海突然實施“清黨”,屠殺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隨即在南京另立政府,形成寧漢對峙。蔣介石的這一舉動,迫使在政局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宋氏家族作出反應。宋藹齡、孔祥熙、宋美齡迅速選擇了站在蔣介石一邊,宋子文在家族內外的強大壓力下,經過痛苦的掙扎最終也站到了蔣介石一邊。孔祥熙、宋美齡、宋子文、宋藹齡先後來到武漢爭取宋慶齡,倪太夫人也特意來信勸說宋慶齡迴歸“家庭”。但執拗的宋慶齡絕不妥協。

較少涉足政治的子安關注家族團結,促成大哥宋子文1963年訪臺

1934 年,中國建設銀公司在上海成立,宋子文、宋子良、孔祥熙等被選為董事,孔祥熙任董事長,宋子文任執行董事,宋子良任總經理。初出茅廬的宋子安就任監察。數年後,宋子安接任總經理。這以後,宋子安又擔任了廣東銀行的董事長。總體上看, 宋子安與他的哥哥姐姐不同,他的活動基本上在自己所學金融專業的範圍內, 而且始終追隨著宋子文的腳步。

宋子安是宋氏家族中離政治最遠的一位。但由於身處其中,他也不得不捲入一些矛盾。

由於理念上的差異,宋子文與蔣介石曾多次發生衝突,甚至動手。為此,宋子文在政壇上起起伏伏。1943 年10 月,在對史迪威的看法上,時任外交部長的宋子文又與蔣介石發生了激烈的爭辯。兩人矛盾升級,蔣介石自此拒絕與宋子文見面。宋子安對郎舅之間的隔閡深深擔憂。11 月6 日他去見蔣介石,要求蔣召見宋子文。蔣介石評價宋子安“彼誠幼稚而天真之人也”。在政治鬥爭中,“幼稚而天真”不是讚譽之詞。顯然,蔣介石認為宋子安是不懂政治的。

1938 年春的一天,李雲到宋慶齡家做客。宋慶齡對她說:“昨天我的小弟子安來看我,對我說:‘三姐(指宋美齡)來到香港,我們都聚在一起,三姐關照大家,任何事情不要告訴你。’我聽了很生氣,就對我的小弟說:‘你不要對我說什麼,我也不要聽。’我的小弟子安是和我比較好的,他還來告訴我一點消息。”

以上這兩件事都可以說明宋子安不具備政治技巧,對政治也沒有什麼興趣的,他更關心的是家族的團結和睦。對於家族在政治上的分裂,他很痛心,但又無力解決。

1949 年下半年起,宋子安定居在美國舊金山。他仍然擔任廣東銀行董事長,經常往來於舊金山和香港之間。1954 年起宋子安開始到臺灣探望宋美齡和蔣介石,至1966 年前後達11 次。其中大多是與夫人和兩個兒子同行,每次都受到宋美齡夫婦的熱情接待。特別應當提到的是,宋子安促成了宋子文1963 年的訪臺。

因與蔣介石的多次反目,宋子文對其毫無好感。國民黨撤退到臺灣之初,蔣介石曾邀請宋子文赴臺,但宋拒絕接受邀請。1963 年宋子文到菲律賓辦事。2月4 日他寫信給在美國家中的夫人張樂怡,表示將很快返回美國,問夫人能否到舊金山或洛杉磯與他會合,一起在加州灣區度過幾周。第二天宋子安抵達馬尼拉,與宋子文會面,代表蔣介石和宋美齡邀請宋子文訪臺。宋子安成功地說服了宋子文。會面後宋子文改變了計劃。2 月6 日,他再次致函張樂怡,表示決定去臺灣一至兩週,月底前回家。此後,他即從馬尼拉前往臺灣。這次宋子文與蔣介石夫婦的相聚是愉快的,因為已經沒有了任何政見的分歧。直到3 月, 宋子文才離開臺灣,經菲律賓返抵紐約。宋子安也於3 月離開臺灣返回舊金山,顯然宋子文的臺灣之行是他穿針引線的。這是1949 年以後宋子文唯一的臺灣之行。宋子安肯定十分樂見自己的哥哥與姐夫的和解。

幼弟猝然離世,輾轉十年後宋慶齡終於看到子安及其家人的照片

在宋子安為宋子文和蔣介石牽線的同時,一個與他感情最深的姐姐卻在無奈地隔空牽掛著他。前中國銀行香港分行經理鄭鐵如,新中國成立後曾多次見到宋慶齡。他說:“我每次見到孫夫人,孫夫人總要探問宋子安先生的近況,如果我說得籠統,孫夫人就會叫我回港後再設法瞭解得詳細些,然後告訴她。”宋慶齡告訴鄭鐵如,小時候在兄弟姐妹中,她跟這位幼弟是最要好的。在向鄭鐵如談起宋子安時,她總是滿含深情。宋慶齡還曾託鄭鐵如帶口信給宋子安:“他的二姐非常想念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跟他見一次面。”當時中美沒有建交,宋慶齡不便去美國,因此希望宋子安能夠回國來一敘姐弟之情。

1969 年2 月25 日,宋子安赴香港參加廣東銀行開幕。當天,因腦溢血猝然離世,年僅62 歲。宋藹齡、宋美齡赴舊金山參加了他的追悼儀式。宋子安安葬在美國加州阿拉米達縣奧克蘭的觀山公墓(MountainView Cemetery)。

宋慶齡是怎樣得知這個消息,又是如何處理的呢?宋慶齡的英文祕書張珏寫過不少回憶宋慶齡的文章,後來油印了文集《往事不是一片雲》。在敘述這件事時,張珏寫道:當時宋慶齡“從外國雜誌上看到宋子安去世的消息,她親自擬了電報,要我發出,表示哀悼。她說宋子安在弟輩中是最瞭解她的”。文集印出後,張珏曾送一本給宋慶齡的警衛祕書杜述周。杜述周在張珏的文章旁用紅筆做了一些批語。在上面一段文字旁,杜述周寫了如下文字:“給宋子安夫人的電報,是我到電報大樓拍發的。去時人家說,未接到通知。過一會說國辦通知來了,發。我才知道是宋子安事。當時和美國未建交,電報是發瑞士轉的。發報前告總理、鄧大姐,總理那( 裡) 通知電報大樓的。”這段經歷杜祕書印象很深,生前幾次給我講述過。愛潑斯坦曾就此發表議論說:“她(指宋慶齡)為了要往美國發一個唁電,還得請周恩來和鄧穎超幫忙獲得特許——在那段緊張的時期,事情就是這樣的。”的確,當時舉國上下正在積極備戰,最大的敵人就是蘇修和美帝。

電報的內容究竟是什麼?兩位祕書都沒有說。現存北京宋慶齡故居的電報原件如下:

急件

致:Peter S Sommer 律師

美國舊金山市市場大街(Marker St.)625 號

剛收到你的航空郵件。請向宋子安夫人轉達我喪親的巨大的震驚和深切的哀痛。我願放棄給我的任何遺產,將它們留給子安的子女。

宋慶齡

孫逸仙夫人

1969 年4 月5 日

從電報內容看,宋子安去世後宋慶齡接到了其律師的航空郵件。是律師通知她,宋子安已逝世,請她接收由宋子安代管的屬於她的遺產。所以張珏所說宋慶齡通過外國雜誌得知這個消息的說法是存在疑問的。宋慶齡還在電報中,請律師代為向宋子安夫人致哀,因為她不知道如何與其聯繫。

電報中提到的遺產問題,是公眾過去從未聽說過的。其實這筆遺產是有蛛絲馬跡可尋的。倪太夫人去世後,父母的遺產分給兄弟姐妹,其中也有宋慶齡一份,但當時因與家族其他成員政治立場不同,宋慶齡沒有接受這筆遺產。1939 年3 月5 日,為推動全民抗戰,重慶舉行了愛國獻金競賽。《申報》報導:宋美齡在婦女界集會上宣佈,其兄弟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及其兩姊孫夫人宋慶齡及孔祥熙夫人宋藹齡,均各由遺產中捐出萬元。1978 年8 月26 日宋慶齡在致陳翰笙的信中曾說到,1931 年她從德國帶病回上海蔘加母親葬禮時, 胡蘭畦一路陪伴著她。回上海一週後,宋慶齡從母親的遺產中借了一些錢, 讓胡蘭畦返回柏林讀書。以上這兩個事例都說明遺產是存在的,但宋慶齡不接受。在特殊情況下不得不使用時,她便以“借”的方式來變通處理。

2002 年我們採訪了杜述周,在談到宋子安去世後的情況時,他說:後來據宋慶齡同志身邊比較親近的人講,宋家分配財產她大概分到60 多萬美元,可她沒拿,由宋子安代管著。當時這件事未引起我們的重視,所以沒有追問杜述周,宋慶齡究竟是跟哪個人說的。

對於宋子安的突然去世,宋慶齡痛心不已。

1971 年2 月她在給廖夢醒的信中說:“我親愛的小弟,他身體很健康,卻在香港暴死,死因至今還沒有弄清楚。”

1979 年4 月,宋慶齡致函楊孟東:“最近聽上海的一個老朋友談起,子安(已故)的妻子婷婷嫁給一個埃及人!大約六七年前,我的親愛的小弟弟在香港突然去世之後,她就到美國斯坦福大學去念書了。他們有兩個兒子,但我從來沒有見過他們,因為子安是戰時在美國結婚的。”

宋慶齡很想得到宋子安的照片,於是設法通過對外友協聯繫宋子安夫人胡其英。1979 年9 月5 日,胡其英終於從舊金山給宋慶齡來信了。這封信寄到了“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

親愛的孫夫人:

近日得知您想要子安及其家庭的照片。請允許我借這個機會,對您在1969 年子安去世後發來的親切的電報表示感謝。

附上10 張照片。為了您可以詳細查閱,照片是按照片背面的年月為順序排列的。

因為不知道您的家庭住址,所以我將照片寄到您給我來信的地址。

第5 和第6 張照片是宋子安在兒童醫院的學習實驗室,裡邊有供醫生和醫務工作人員使用的醫療設備。第8 和第9 張照片,是在De Young 紀念博物館的宋子安陳列室,那些發掘出的Avery Brundage 先生久已湮沒的收藏品,將總會勾起對宋子安在舊金山的回憶。

當前,我們的大兒子羅尼(Ronnie)在紐約工作。小兒子利奧(Leo)在加利福尼亞經營他自己的礦泉水生意。去年,我到位於西亞圖的華盛頓大學的土木工程學教授穆罕默德?謝里夫(Mehmet Sherif)那裡去了,但我家還留在舊金山。

祝您健康快樂

敬禮

婷婷

照片背面還用鋼筆做了說明。

胡其英是1941 年12 月20 日與宋子安在美國舉行的婚禮,所以宋慶齡從未見過這位弟媳。

收到這封信的時候,宋子安離開人世已經整整十年。宋慶齡百感交集!她立即寫信給楊孟東:“婷婷終於把子安的照片寄給我了。我真難以相信他已經離開了我們!他是我的多好的弟弟,他從不傷害任何人。對他的猝然去世,我止不住掉淚。現在我見到了婷婷本人的照片,我能理解為什麼她同那埃及人結了婚。”她把宋子安的照片放在身邊看了又看。但是,宋慶齡的思念也難以持久了,她的健康狀況已經很差,幾乎每天都在和疾病抗爭。僅僅過了一年多,宋慶齡就在北京病逝了。宋子安夫人胡其英從舊金山向北京發來唁電:“對我丈夫的姐姐逝世謹表示誠摯的哀悼。”

宋子安與胡其英膝下有兩個兒子——長子宋伯熊、次子宋仲虎。由於宋子文與宋子良都沒有兒子,所以宋子文把子安的兒子作為宋氏家族共同的子嗣,兩個侄兒的中文名字也是他取的。

現在,宋仲虎的夫人宋曹琍璇是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訪問學者,負責閱看捐到那裡的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蔣經國的私人檔案,並進行篩選分類,以便陸續將其公開。我們祝願她一切順利,能為海內外學者的研究提供更多依據。

2013 年3 月12 日

筆者注:文中英文函電由何麗嬰教授翻譯。

(作者為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研究中心顧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