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一生就是“混”,拒絕宋家聯姻,連蔣介石也敬他三分

中國近代史 譚延闓 蔣介石 湘菜 葫蘆齋主人 2017-04-01

此人一生就是“混”,拒絕宋家聯姻,連蔣介石也敬他三分

在當代書法和餐飲界,談到這個名字可謂大名鼎鼎,他就是譚延闓,字組庵, 號無畏、切齋,湖南茶陵人,有“近代顏書大家”之稱,民國四大書法家之首。此外,其精於美食,為組庵湘菜創始人。他與陳三立、譚嗣同並稱“湖湘三公子”;與陳三立、徐仁鑄、陶菊存並稱“維新四公子”。

曾經任兩廣督軍,三次出任湖南督軍、省長兼湘軍總司令,授上將軍銜,陸軍大元帥。曾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

其父譚鍾麟是進士出身,官至兩廣總督。譚延闓聰穎好學,5歲入私塾。其父規定三天要寫一篇文章,五天要寫一首詩,還要練寫幾頁毛筆字。11歲學制義文學,翁同龢稱之為“奇才”。13歲考中秀才,譚父當時年事已高,他陪同家父安渡晚年,繼續跟從各地名師學習時文等。1904年,譚延闓參加科舉試,中試第一名貢士,即會元。

此人一生就是“混”,拒絕宋家聯姻,連蔣介石也敬他三分

由於其不僅文章好,且字亦極為漂亮,殿試時,譚延闓極有可能被點為狀元。

相傳,就在慈禧老佛爺要下筆圈其名字時,發現譚延闓既是湖南人,且又姓譚,忽然想起那位令她最為痛恨的湖南籍“亂臣賊子”譚嗣同,就改點劉春霖為狀元。一是春霖書法亦佳,二是天下大旱,春霖之名甚為吉利。延闓運蹇,直至被降為二甲第三十五名進士。儘管如此,整個清代湖南籍士子中會元者,僅延闓一人而已,頗具人望。

慈禧太后晚年,曾親自主持改革,即所謂“丁未新政”,譚延闓積極呼應,屬湖南立憲派首領,任省“諮議局”議長。1911年武昌起義後,任湖南軍政府參議院議長、民政部長。10月底被推舉為湖南省都督,此後先後參加二次革命、護國運動等,身居要職,是當時掌權的重要人物!

譚延闓為人很有個性,尤其對封建習俗頗不滿。他母親是丫環納妾,每當吃飯時侍立桌旁,為全家人添菜添飯,而不能同桌。1916年,母親在上海病故。此時他第二次督湘,政局動盪。此時離湘,湘督“寶座”有得而復失的可能,但他聞訊後,當即趕往上海寓所奔喪。次年譚延闓扶靈迎葬長沙,暫停柩荷花池。

按照族規,妾死後不能從族祠大門出殯。因此,族人力勸不要壞了族規,從族祠側門抬出,有的還擋在大門口,譚延闓目見此狀,怒不可遏,一氣之下仰臥棺蓋上,命扛夫起靈。

靈柩抬到族祠大門口時,他大喝:“我譚延闓已死,抬我出殯!”族人見狀,頓時面面相覷,鴉雀無聲,只好讓路,讓扛夫抬棺從族祠大門出殯。

由於母親的遭遇,譚誓不納妾。譚妻生了一子三女,很早便去世了,臨終前囑咐譚延闓,望他不再婚娶,將幾個子女帶好,譚頗能信守。

由於在孫文落難之際,譚延闓全力扶救,使孫大為感激,也有籠絡之意。宋美齡從美國留學歸國時,孫文有意將宋美齡介紹給譚延闓,他只認宋的母親為乾媽,卻以“我不能背了亡妻,討第二個夫人”為由拒絕了。

孫中山去世後,譚和蔣關係日漸密切,1927年12月,蔣和宋結婚,譚延闓為介紹人。北伐勝利,蔣登上最高權力寶座,譚延闓很知趣,讓出主席職位,做行政院院長。兩人在工作上和私下裡經常有交往,蔣對其頗為敬重,又無可奈何。

由於對蔣某些行為,譚延闓有些不滿,也頗有對付之策,抱定了“三不”主義:一不負責;二不諫言;三不得罪人。每次開會,閉目養神,抱著悶葫蘆不開瓢,往往“急死皇帝,太監卻不著急”,成了一枚橡皮圖章,只是伴食畫諾,混混而已。

譚延闓深知在蔣手下辦事不易,情願無所事事,樂得自在,做一個伴食宰相。他唯一嗜好便是下館子。南京所有有名的飯店都讓他吃遍了。他吃得異常考究,吃得不再被蔣視為“眼中釘”,成了著名的美食家。

提到湖南菜,就得提到組庵湘菜。他自號組庵,被稱作“民國第一吃家”,在美食上的造詣,尤其對湘菜發展的巨大創新和推動。當年凡是從民國過來的湖南廚師,沒有不知道組庵湘菜的,上了年紀的湖南食客對於組庵湘菜更是津津樂道”。可以說,沒有譚延闓,就不會有現在湘菜的面貌,為湘菜日後成為八大菜系之一打下基礎。

此人一生就是“混”,拒絕宋家聯姻,連蔣介石也敬他三分

1930年9月,譚延闓患腦溢血,同年去世,舉行國葬,其墓就建在中山陵東數公里處。

譚延闓混了一生,不僅落下“藥中甘草”別號,還落下“混世魔王”與“水晶球”的諢號,甘草並不名貴,但素有“百藥之王”之譽,有調和百藥的功能。也有人把他處世總結為一個“混”字,他對此也公開承認,並聲稱“混之用大矣哉”。

譚死後,上海某報刊登一副“解組”對聯:

混之為用大矣哉!大吃大喝,大搖大擺,命大福大,大到院長;

球的本能滾而已!滾來滾去,滾入滾出,東滾西滾,滾進棺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