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劇《大帥哥》背後的故事:民國軍閥是怎樣獲得新式陸軍的?

一套以民國初年為背景的電視劇正在熱播,講述一位由張衛健飾演的小小伍長,靠其狡猾的大腦、三寸不爛之舌行走江湖,因一次拯救一名大元帥,被連升七級,成為鎮上「土皇帝」。在之前的電視電影中,大家對於軍閥形象都是這樣:「吃喝嫖賭」、「燒殺擄掠」、「擁兵自重」、「貪汙腐敗」,事實上真的如此嗎?接下來會有一系列文章介紹軍閥到底是怎麼樣的,今天要為大家說明的,是民國軍閥是怎樣擁有強大的新式陸軍的。

熱劇《大帥哥》背後的故事:民國軍閥是怎樣獲得新式陸軍的?

《大帥哥》劇照

故事由甲午戰爭講起,中國慘敗島國日本,李鴻章經營多年的北洋海軍全軍覆沒,盛極一時的淮軍湘軍也迅速瓦解。雖然擁有新式武器,但清朝軍制落後,引發官員思考如何改革軍隊。清廷也覺察日本用西式編練軍隊,決定這樣編練新式陸軍,以取代湘淮舊軍,捍衛清朝政權。但正正是這支新軍力量,成為辛亥革命多次起義中的主力。

熱劇《大帥哥》背後的故事:民國軍閥是怎樣獲得新式陸軍的?

操練中的北洋軍

1903年,清政府以推行「新政」名義設立練兵處,制定陸軍軍制,各省設督練公所,準備用十年或更長時間,全國編練新軍三十六鎮,每鎮包括步、馬、炮、工程、輜重等兵種,每鎮總人12500餘人,由統制率領。新軍士兵採取募兵制,在年齡、體格、文化程度等方面有較嚴格的規定。中下級軍官多由國內各武備學堂的畢業生充任,也任用一些學習軍事的歸國留學生,或文化素質比較高、眼界開闊的人才。

熱劇《大帥哥》背後的故事:民國軍閥是怎樣獲得新式陸軍的?

1910年清末陸軍演習

在這之前,清王朝的軍隊主要是八旗兵和綠營軍。八旗兵長期養尊處優已喪失了戰鬥力,綠營軍後來也腐朽衰弱。士兵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往往負面、猥瑣且醜陋,民間甚至流傳著「好男不當兵」之說。所以,清政府在創建新軍之初就很注重軍人的文化素質,識字的士兵更容易得到提拔。1905年科舉制度廢除,參軍便成為年輕人不錯的選擇,更多讀書人加入軍隊。新軍士兵樹立了有知識、文化、志氣的形象,集中了一批當時的社會精英。

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的新軍已編成十三鎮。北洋新軍六鎮為中央軍,各省新軍為地方軍。由張之洞一手訓練的湖北新軍就屬於地方軍系統。從1901年起,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和練兵大臣後,大肆擴充軍事實力,開始編練「北洋常備軍」,日後那些著名的軍閥-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唐紹儀、曹錕、張勳、吳佩孚等人,皆出自其門下。

熱劇《大帥哥》背後的故事:民國軍閥是怎樣獲得新式陸軍的?

北洋軍閥,中間者為袁世凱

不過為何這批軍隊,最終成為了各地建立的割據勢力?原因在於1898年的戊戌政變。這支新軍力量,被當時維新派看中,譚嗣同曾經夜訪袁世凱,希望他出於大義,動用軍隊包圍頤和園,劫持慈禧,而袁世凱卻說:「我平時訓練軍隊總是教以君臣大義,告訴他們皇上和皇太后如何偉大,你譚大人現在讓我去命令他們將皇太后抓起來,我這個命令一下達,他們很可能就先將我袁某人給抓了起來。」

顯然,袁世凱說法,是為了自證當時新軍只忠於皇太后,不屬於國家的,而在戊戌政變的十多年後,這批新軍反而成為大清王朝掘墓人。正因為他們不屬於國家,訓練時可配合政治灌輸,可灌輸成忠於皇帝、皇太后,也可宣傳皇上、皇太后罪大惡極,灌輸革命思想,這也是湖北新軍在武昌首義前幾年間的真實寫照。這樣,新軍原本以維護清廷統治而建立,反成為清朝掘墓人。

熱劇《大帥哥》背後的故事:民國軍閥是怎樣獲得新式陸軍的?

辛亥革命時,武漢中華民國軍政府

新軍之所以脫離國家或清廷領袖,原因還有他們建設軍費,清廷基本上拿不出來,事實上各地新軍經費籌措基本上各省自行辦理;這樣雖能減少中央財政負擔,但當地方自籌自招自練,久而久之中央便無法掌握他們的控制權,個人效忠性必定比清朝來得大,隨後衍生各地軍閥割據之局。

當時,北洋新軍在核心,以袁世凱「小站練兵」訓練出來的軍官作骨幹,他們基本效忠袁世凱。當中華民國成立,推派各省都督展開軍政治理,都督在各省掌握政經大權,成為軍閥養成溫床。當袁世凱死在1916年死後,無人有足夠力量支配整個中國,而北洋軍內部存在派系爭鬥,各省有實力的人物也為自保政治利益,紛紛組建軍隊劃分勢力範圍,形成了北洋軍閥。至於地方新軍,則成為各地軍閥之骨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