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系軍閥的穩定性,三次危機均被張作霖化解

北洋大時代道德篇(一百一十九):清能有容,仁能善斷,明不傷察,直不過矯,是謂蜜餞不甜,海味不鹹,才是懿德。

在北洋軍閥中,奉系軍閥雖然算是旁支,因為張作霖這位北洋時期最具權柄的“老炮兒”的存在,自然屬於高光的陣營。但是軍閥在宦海之間的過招,決定了無論是直係軍閥、皖系軍閥亦或是奉系軍閥,團體之間的你爭我奪、混戰不斷,也決定了軍閥集團內部勾心鬥角,波瀾詭譎。奉系軍閥在本質上,也是未能違背這一規律,但同直皖軍閥集團相比,奉系軍閥內部是相對穩定的,張作霖作為該集團的掌門人,具有較強的凝聚力。直皖軍閥掌門人的控制能力,與張作霖相比相差甚遠。像皖系軍閥的“扛纛人”段祺瑞,屬北洋軍閥的元老,可當直皖戰爭失敗後,便失去了對皖系軍閥的控制,皖系軍閥也從此一蹶不振。

奉系軍閥的穩定性,三次危機均被張作霖化解

段祺瑞

再說直係軍閥的頭號大將吳佩孚,能力與威望上,自然不在張作霖之下,可在第二次直奉戰爭失敗後,直係軍閥便分崩離析,“老帥”曹錕只剩下門面作用,“東南王”孫傳芳另起爐灶,一些小股軍閥雖然繼續追隨著吳佩孚,吳也多方努力重整旗鼓,但直係軍閥始終未能恢復元氣。比較而言,系軍閥的穩定性確實獨樹一幟。在奉系軍閥的歷史上,曾經出現三次危機,第一次是因用人之策,引發的奉系軍閥元老、張作霖曾經的救命恩人湯玉麟出走,結果湯玉麟雖然帶著一旅人馬開拔相別,但因張作霖及時挽回兄弟之情,奉系軍閥的團結沒有受到影響。第二次是第一次直奉戰爭的失敗。此戰過後,徐世昌按照入主中樞的直係軍閥的意願,下令免除張作霖的“東三省巡閱使”之職,聽候查辦。

奉系軍閥的穩定性,三次危機均被張作霖化解

張作霖

同時,任命吳俊升為奉天督軍,馮德麟為黑龍江督軍,這是直係軍閥以奉攻奉,分化瓦解奉系軍閥的一招。吳佩孚想“藉此以離間張作霖舊部,而迫其下野”。以中樞之威,利用戰敗之機,瓦解一方軍閥,是很容易成功的。結果馮德麟、吳俊升等人卻聯合通電:“對此亂命,拒不承認”,拒絕接替張作霖本兼各職。由此可見,張作霖雖然打了敗仗,但在奉系軍閥中仍然具有凝聚力,別人無法替代。第三次是郭鬆齡倒戈反奉。郭鬆齡突然舉兵反奉,張作霖感到措手不及,當郭軍攻克山海關、連山和錦州之後,張便開始慌了,且準備逃亡。在這期間,張作霖曾“下詔罪己”,稱將引咎告退。這當然不是張作霖的心裡話,只是一種姿態而已。

奉系軍閥的穩定性,三次危機均被張作霖化解

奉系軍閥群像

最終,郭鬆齡兵敗後,對此也要有所表示才能符前言。於是,張作霖提出“讓賢”,他讓袁金鎧宣讀通電,並準備於次日發表。通電大意是:“作霖才德菲薄,招致戰禍”以及“本人甘願避路讓賢”。還沒等唸完通電,吳俊升站起來說:“我一天也擔當不了,你不幹,咱們一塊撂下!”王永江也急忙表態:“唯有大帥在,我得隨時請示,才不致誤事。”接著到會者幾乎都發言表示,現在“決不是大帥引退之時”。在這種情形下,張作霖說:“照大家這麼一說,我還得幹!將來有人出來主持東北大局,我一定讓賢。”這出“讓賢”故作謙讓,也再次表明,張作霖能化解這三次危機,絕對堪稱奉系軍閥穩定性的壓艙石。

參考資料:《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菜根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