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搞統戰無孔不入,海明威回國直言:中共將接管中國

文| 李響

1941年4月,海明威來到重慶,同行的還有剛剛結合的第三任妻子蓋爾霍恩,他們以記者和美國政府特派員的身份來華調查中國抗戰和國共關係。蔣介石、宋美齡很重視,以國宴規格予以招待,席間滔滔不絕講述皖南事變之“真相”,海明威並沒有把這些一面之詞寫進報告。

幾天後,蓋爾霍恩在重慶逛市場時,突遇一位歐洲面目的女子向她打招呼,神祕地問她想不想見周恩來。這位女子穿著旗袍,戴著男士氈帽,她就是王安娜。王安娜是德國人,在柏林大學讀書時,參加反法西斯活動,與中國留學生王炳南相愛結婚,王炳南當時是中共旅德支部負責人。婚後王安娜隨夫來到中國,抗戰期間協助王炳南在八路軍辦事處進行外事宣傳工作。

周恩來搞統戰無孔不入,海明威回國直言:中共將接管中國

王安娜,王炳南

蓋爾霍恩與海明威商量後決定與共產黨人見一見,於是第二天又和王安娜在市場祕密接頭。王安娜帶著他們在小巷中七拐八拐,又坐上黃包車蓋著簾子跑路,終於甩開特務跟蹤,來到周公館。周恩來說他很喜歡《永別了武器》,但不喜歡好萊塢拍攝的同名電影。會談中周恩來從中共角度闡明瞭皖南事變來龍去脈,並交給海明威書面紀要,希望這份材料能夠作為美國政府理解國共關係的參考。

海明威回憶道:“周恩來是一個具有極大魅力和智慧的人,他與所有國家的駐華使館都保持著密切的聯繫,他成功地使幾乎每一個在重慶與他有過接觸的人都接受共產黨人對於所發生的任何事情的立場。”在回國後寫給美國政府的報告中,海明威預言中共將接管中國。

與海明威會面後,周恩來興奮地給延安發去電報,彙報我們在外交方面“大有活動餘地”。與美國人交朋友不再是蔣宋王朝的專利,中共以重慶辦事處為窗口,開始突破外交封鎖。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著名漢學家費正清來華擔任美國駐華大使特別助理,經過1942年一整年的觀察,他對國民政府感到失望,想與中國的左翼接觸。在《時代》週刊記者白修德幫助下,他結識了周恩來和南方局外事組副組長龔澎。

“1943年瀰漫在重慶的沮喪而單調乏味的氣氛中,她那充沛的生命力使人如同呼吸到了一股新鮮空氣。”費正清對龔澎之風采念念不忘。龔澎定期與費正清見面,教他中文會話。有一次剛碰頭,龔澎立即拿出一本政論小冊子,“裡面共產黨扮演了痛斥國民黨的高貴角色。此書印刷精美,紙張潔白,真是鬼神莫測,他們竟能搞出這麼漂亮的小冊子,其中一半已經由她譯成英文。”

周恩來搞統戰無孔不入,海明威回國直言:中共將接管中國

龔澎

八路軍辦事處從1942年開始編印這些小冊子,主要介紹解放區的抗日鬥爭、民主生活和生產建設,或全文翻譯毛澤東的重要文章,至抗戰勝利出了50多種。外事組不斷把這些小冊子送給外國記者。抗戰期間,有上百名外國記者駐紮在重慶,他們每天以俱樂部的形式聚會交流新聞,來自“在野黨”的信息是他們感興趣的,更何況這些信息來自“女神”龔澎。這位燕京大學才女出身名門,英語流利,氣質高雅,許多外國記者為之傾倒,甚至愛慕追求她,因為她而改變了對共產黨人的印象。

在八路軍辦事處持續不斷地宣傳和邀請下,1943年11月,合眾社記者福爾曼按捺不住好奇心,要到烏托邦一探究竟,他向國民政府提出赴延安採訪的要求。其他外國記者緊跟其後紛紛提交申請。國民政府不便拒絕,遂於1944年5月組織中外記者西北考察團;兩個月後,美國觀察組也到達延安,延安向世界展示了蓬勃朝氣。這兩大事件被視為中共開展獨立外交、走向國際社會的起點。

周恩來搞統戰無孔不入,海明威回國直言:中共將接管中國

矗立在重慶周公館門前的周恩來銅像

群賢畢至的重慶,既是抗日戰爭的大後方,也是國共兩黨爭取人心的前沿陣地,在這個陣地上,周恩來領導八路軍辦事處取得了完勝。解放戰爭時期,西南地方實力派除李宗仁白崇禧外全部起義。中間黨派從重慶開始與中共合作、接受中共領導,並最終參與成立聯合政府。胡喬木評價,南方局的統戰工作,奠定了新中國的政治基礎。國民黨中統負責人徐恩曾感嘆道:“周恩來搞統戰,猶如水銀瀉地,無孔不入。細數吾黨同仁,難有與其相匹敵者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