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審宋教仁遇刺案——尋找案件背後的真相

中國近代史 宋教仁 黃興 孫中山 袁世凱 阿郎講故事 2018-12-08

“宋教仁遇刺案”發生在政局複雜多變的上世紀初,是民國初年政治史上的重大事件,又對後來的政局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因此,“宋教仁案”一直是近代史繞不開的話題。從宋教仁被刺的那一刻起,誰是主謀?一直未得出結論,百年以來,聚訟紛紜,袁世凱、趙秉鈞、陳其美等民國初年政壇大佬,皆被指為疑凶。案件從發生到現在,一直撲朔迷離,雖然已歷百年,但真相一直是個迷。為了尋找案件背後的真相,讓我們回到公元1913年,解開這百年疑團。

重審宋教仁遇刺案——尋找案件背後的真相

宋教仁

遇刺車站

1913年3月20日夜晚,宋教仁搭火車赴北京,他和送行的人們於10時許抵達滬寧車站,這時車站上已有專為議員使用的接待室,他們就在接待室中休息。10點40分吳仲華來告,請宋上車,吳仲華先行,依次是拓魯生、黃興、陳勁宣、宋教仁、廖仲愷等,魚貫而行。走至車站入口的檢票處,宋剛伸手去取收票員剪過的車票,突然一聲槍響,宋就用手摸著他的腰,大叫說:“我中槍了,有刺客。”說時遲,那時快,只見一個穿黑呢軍裝的矮漢子,從人群中不顧一切地竄逃。

在槍響前,另有一批送行的人是于右任等,還在議員接待室中談話,轉過頭來不見了宋、黃等人,乃匆匆趕出來 ,擬入月臺,正行進間就聽到了槍聲,乃跑步至入口處,恰巧遇到宋中了槍,一手摸著右腰,一手扶著黃興。于右任這時非常鎮定地說:“現在一方面要追捕凶手,一方面趕快送入醫院,我去找車子。”他乃跑到車站外的停車場,找到了一輛汽車,把宋扶上汽車。一方面令留下的送行人趕快報警追凶,這邊則令司機開快車送至靶子路滬寧鐵路醫院急救。

宋教仁在手術後,情況沒有好轉,大小便中出血嚴重;21日下午,宋教仁再次被送進手術室,延至22日凌晨4時48分不治身死,年僅31歲。

這位偉大的革命家,卓越的政論家,一代英豪,就這樣與世長辭,他這時只有33歲,高才英年,如日中天,做夢也沒有想到會這樣不明不白地遭了暗殺。

重審宋教仁遇刺案——尋找案件背後的真相

各界反應

袁世凱在北京作成毫不知情狀,他於21日得知宋被刺消息,表示非常意外,即發一電雲:“上海宋鈍初先生鑑:閱路透電,驚聞執事為暴徒所傷,正深駭絕。頃接哿電,方得其詳。民國建設,人才至難,執事學識冠時,為世推重,凡稍有知識者,無不加以愛護,豈意眾目昭彰之地,竟有凶人,敢行暗殺,人心險惡,法紀何存?惟祈天相吉人,調治平復,幸勿作衰敗之語,徒長悲觀。除電飭江蘇都督、民政長、上海交涉使、縣知事、滬寧鐵路總辦,重懸賞格,限期緝獲凶犯外,合先慰問。”

重審宋教仁遇刺案——尋找案件背後的真相

袁世凱

趙秉鈞的第一反應據國務院祕書長張國淦回憶:1913年3月21上午,趙秉鈞正主持國務會議。國會選舉事務局長顧鰲卻突然闖入報告:前門車站收到上海來電,宋教仁昨晚在滬寧車站遭槍擊,傷重恐難救活。趙聞訊面色大變,猛然站了起來,以手掌擊手背,環繞會議桌一個勁地兜圈,一面反覆喃喃自語: “這一下醃雜了。人家豈不要說我打死了鈍初嗎?豈不要說賣友嗎?我還能算人嗎?”

重審宋教仁遇刺案——尋找案件背後的真相

趙秉鈞

孫中山的第一反應宋教仁案發生時,孫中山正在訪日。1913年3月21日孫中山中止訪問,立刻回國,於3月25日返抵上海。當晚在黃興家召開國民黨高級幹部會議。孫中山說“若有兩師兵力,當親率問罪”。孫中山10年後回憶當時情景,“於是一般同志問我有何辦法。我謂事已至此只有起兵。因為袁世凱是總統,總統指使暗殺,則斷非法律所能解決,所能解決者只有武力”。

重審宋教仁遇刺案——尋找案件背後的真相

黃興的第一反應據說開槍時,黃興正在現場,於是他將宋教仁扶住說:“我們一方面將宋教仁先生送到附近醫院,另一方面迅速派人追捕凶徒。”宋教仁手術出來後,住在單間病房。黃興代擬一電文,向袁世凱報告遇刺經過。

重審宋教仁遇刺案——尋找案件背後的真相

黃興

緝拿凶手

宋案發生後,江蘇都督程德全下令上海地方立刻緝拿凶犯,公共租界當局、滬寧鐵路局也都紛紛懸賞緝捕,空氣為之一緊。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那些滬上的巡警、包打聽們紛紛出動,四處尋找破案信息。和以往刺殺案懸而未破相反的是,刺宋案的破獲卻是出乎意料地順利,令人難以置信。

就在宋教仁被刺的第三天,古董字畫商王阿發到英租界捕房報案,聲稱一週前因賣字畫曾去上海青幫大佬應夔丞(即應桂馨)家中,應桂馨當時拿出一張照片,說願出酬金1,000元將照片上的人刺死,當時王阿發沒有答應。宋案發生後,王阿發見各報刊所登宋教仁的照片正是應桂馨給他照片上的那個人,所以趕緊前來報案。

重審宋教仁遇刺案——尋找案件背後的真相

在得到報案後,公共租界的巡捕隨即在一妓院中將應桂馨抓獲,並立即前往應家搜查。弔詭的是,巡捕們在搜查應家的時候發現其中一人神 色緊張,而此人正是殺害宋教仁的凶手武士英。更令人不解的是,在巡捕將應桂馨抓獲的時候,武士英也在妓院,並應一友人之託前往應家報信,結果被鬼使神差地一舉抓獲。

重審宋教仁遇刺案——尋找案件背後的真相

誰是主謀

經過取證、審訊,牽涉出包括內務府祕書洪述祖(清代著名學者洪亮吉的曾孫)、內閣總理趙秉鈞等人,武士英承認子彈是從他的槍膛中射出的。先供述受應桂馨指示,後又在法庭翻供稱繫個人所為,否認見過應桂馨。後來突然傳出凶手暴斃上海獄中的訊息,各方猜測應屬中毒,趙秉鈞被迫辭去總理。1914年1月,應桂馨出獄後北上向袁世凱索酬,被人追殺,在逃往天津的火車上被刺。時在天津的趙秉鈞曾為之抱怨,不久在家中突然死亡。以至於案情更為撲朔迷離。洪述祖後被抓獲,被判處絞刑。一個毒殺凶手的饅頭,將一個舉國矚目的政治大案劃上了句號。從此,關於宋教仁案幕後的元凶就成了一個謎。有毒的子彈結束了宋教仁年輕的生命,但是從沒有結束“是誰殺了宋教仁”的疑問。

從以上案件的發展情況來看,當時的主謀直指:袁世凱、趙秉鈞,後來輿論也指向了國民黨大佬陳其美,以上幾個人都有可能謀殺宋教仁的動機。

第一個懷疑對象當然非袁世凱莫屬,因為他有太多理由要殺宋教仁。袁世凱曾經很欣賞宋教仁,並試圖將他拉進自己的隊伍中,譬如宋教仁在準備回湖南老家省親 時,袁世凱曾贈予其一本50萬元的交通銀行支票,讓宋教仁隨意支用,可宋教仁除用了二三百元外,將支票基本原物退還。另外,袁世凱還為宋教仁訂造西裝,連 尺碼都量得非常準確,足見其用心良苦。可是,在袁世凱的親善拉攏下,宋教仁卻是如此的“不識抬舉”,他在各地演說中曾毫不忌諱地攻擊袁世凱政府並言動一時,由此引起袁世凱的惱怒與仇恨,似乎也在話中之意。如今,國民黨在國會選舉中獲勝,宋教仁也即將成為一個難以對付的對手,袁世凱怎能不萌生殺意?

其次說趙秉鈞,1901年,袁世凱委以趙秉鈞創辦巡警的重任,命其擔任保定巡警局總辦。他率新軍改編成1500名巡警駐天津。其後又建立全省巡警網,深得袁的歡心。1912年3月,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趙秉鈞出任內務總長。 1912年8月,任代理國務總理。趙秉鈞殺人動機很簡單,宋要來做總理了,趙往哪擱呢?

陳其美殺宋說辛亥前,同盟會發生過兩次倒孫風潮,在這兩次倒孫風潮中,宋都沒有站在孫一方。由此,陳其美等鐵桿擁孫派對宋頗為懷恨。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宋與孫處處相反。孫主北伐,宋主南北議和,推袁作總統。孫主定都南京,宋和章太炎都主張定都北京。倆人政見也大相徑庭:孫主張實行美式總統制,宋主法式責任內閣。孫堅持要做大權獨攬的大總統,不願受人制約,理由是內閣制“斷非此非常時代所宜,因為在此非常時代,吾人不能對唯一置信推舉之人,而復設防制之法度,而誤革命大計”。雙方爭到面紅耳赤,不歡而散。於是,作為國民黨內的激進派,陳其美有可能利用孫中山出國之機,在孫中山不知道的情況下,貿然殺宋,以造成既成事實,進而達到一箭雙鵰的作用:近可以讓自己更上一層樓,順理成章地接孫的班,遠可以激發黨人國人,發起反袁“二次革命”。

那麼究竟誰是主謀呢?

首先我們看袁世凱,宋其實在早年的同盟會中,一直被他的同志們視為親袁派,所以袁也一直對他是加意籠絡,甚至視為子侄呢!如果袁想殺宋也不會選擇這個敏感時間。宋此行北上正是與袁商談國事。袁大可以先“聽其言,觀其行”嘛。國民黨當時已經選舉獲勝,宋教仁死了,依然會有國民黨的代表來做總理的,換一個火爆的黃興來還更難擺平。袁難道想不到這一點?以當時國民黨在國會的得票率,還不能肯定宋教仁一定能夠組閣,也就不存在誰怕誰、非要殺誰的問題。何況當時跨黨人士比比皆是。引退後的伍廷芳,就被先後拉入11個黨。國民黨議員的組成也是“什麼人都有”。到關鍵時刻伍廷芳式的議員會投哪個黨的票?宋教仁雖然公開競爭總理,但一直明確主張總統要選袁世凱。而宋死後,國民黨內還有孫中山、黃興這樣威望遠高於宋的領袖,憤怒的國民黨在國會佔有多數,在正式總統選舉中把袁從總統寶座上拉下來是極有可能的,而且國民黨當時確實有這樣的計劃,即所謂“法律倒袁”。所以袁世凱在宋案後非常恐慌,對人說:“這是怎麼好!國民黨失去了宋遯初,少了一個大主腦,以後越難說話!”考慮到激怒國會的嚴重後果,袁世凱完全沒有必要為相對次要的內閣問題冒險刺宋。 根據現有證據,袁世凱對刺宋是否知情只能存疑,但是根據對民初政局的分析,刺宋並不符合袁世凱的利益,很難設想袁世凱會有這樣鹵莽的舉動。所以我認為袁世凱可以排除。

再看趙秉鈞,巡捕房在應桂馨家中搜獲凶器,以及密電碼三本,封固函電證據兩包,皮箱一個。證據顯示,應桂馨策劃暗殺了宋教仁無疑,但是這絕不是故事的結局,背後必然還有人。從應桂馨家搜出的密碼本上注有“國務院”、“應密”、“民國二年一月十四日”等字樣,而電文內容將矛頭指向了國務院祕書洪述祖。3月20日半夜兩點鐘,即宋教仁被害之日,應桂馨致電洪述祖有“所發急電令已達到,請先呈報”等語。次日又致電洪述祖稱“匪魁已滅,我軍一無傷亡,堪慰,望轉呈”。 從上述證據來看,洪述祖涉案是逃不掉的。更重要的是,上面應的電報,均有“轉呈候示”、“請先呈報”、“望轉呈”。那麼轉呈的對象是誰?應桂馨與洪述祖的電文公之於眾後,趙秉鈞便成了刺殺宋教仁的最大嫌疑人。4月26日,黃興致電袁世凱指出“此案詞連政府”並認為“國務院總理趙秉鈞為暗殺主謀之犯”。因為“法院既在政府藩籬之下”所以建議“請大總統獨持英斷”。4月28日,袁世凱復電黃興,指出趙秉鈞雖接到應桂馨、洪述祖的來電,但並未回電,而3月13日之前往來電文,均為“解散會團及應、洪串謀挾制訛詐各事,詞意甚明,與刺宋案無涉”。袁在回電中指出,不能因應與洪的函電就認定趙秉鈞是謀殺主犯,他承認應桂馨與洪述祖圖謀陷害宋教仁名聲一事,並指出只是在3月13日才有“去宋”謀殺之意。趙發給應桂馨的密碼本包含了公務成分,如果憑著這一條,不經偵查審訊,僅僅根據應、洪往來函電便將趙秉鈞“指為主謀暗殺之要犯”,確實是“實非法理之憑”。不久,趙秉鈞給上海地方檢察廳一封公開信為自己辯護說:“程都督、應民政長宣佈宋案證據,其涉及秉鈞者,惟手書兩件,然一為發給密碼,一為請領津貼,均屬因公”。 而且按照趙宋二總理的交情與利害來說,趙秉鈞殺宋說也顯得可疑。趙秉鈞曾在北京《新紀元報》上發表談話,說他在唐紹儀內閣期間和宋既是同僚,又是至友。宋住在西直門外的農事實驗場,離城十里,有時天晚無法出城,宋總是住在他家,彼此無話不談。宋離京南下時,欠了5000多元的債,都是他替宋還的。法庭呈現的“密電”中並不能得出趙參與並贊成殺宋密謀的結論。因為所有密電、信件中最惡毒的字眼是“毀宋”,而“毀宋”不一定就是殺宋,有證據證明之前應桂馨已經蒐集了一些試圖詆譭宋教仁名譽的黑材料。主犯應桂馨此人是個兩面間諜角色。趙秉鈞曾自辯說:我只和他有“書信往來”,他卻幫黃興將私存公債六十萬轉抵義豐銀行私存,趙質問:“書信往來與銀錢往來孰輕孰重。” 證據顯示,趙秉鈞確實涉案,但僅以“宋要來做總理,我往哪擱”這種理由去推論,未免過於草率。民國初年,各種制度極其混亂,各種官職也是走馬燈似地輪換,僅半年多就換了三個總理。趙秉鈞出任總理,還是孫中山和黃興1912年7月到北京見袁世凱,由黃興提出的,當時有個人選是國民黨的沈秉堃,黃與國民黨員們商議,多數人不服沈,折中出個趙秉鈞。在國事未定、國會未開、憲法未定的情形下,總理之職是很虛的,今天你做,明天可能他做,為此殺人,怎麼能殺得過來。宋教仁遇刺後,因為輿論反應很大,趙秉鈞馬上就上了辭呈,1914年2月26日。趙秉鈞在天津督署死於中風,即今所謂腦溢血,厥逆撲地而亡。上海《申報》當時曾報道:“總統府得電,都督趙秉鈞今早八時痰厥,十二時死。”從以上可以看出,趙秉鈞確實沒有必要殺宋,可以將趙排除。

最後看一下陳其美,當時上海是陳其美勢力的大本營,宋案從刺殺到審判都發生此處。和以往刺殺案懸而未破相反的是,刺宋案的破獲卻是出乎意料的順利,幾乎要用難以置信來形容。而凶手武士英在監獄的神祕死亡,似乎也與陳其美有關。當時看守武士英的滬軍六十一團,是國民黨人黃郛的部隊。而陳其美、黃郛和蔣介石是拜把子兄弟。這一切不禁使人開始懷疑上了陳其美。 1913年3月27日,梁啟超在寫給女兒樑思順(令嫻)的家信中:“宋氏之亡,促吾加慎,刺宋之人(真主使者陳其美也),臚列多人,我即其第二候補者,今將彼宣告文剪寄,應某謀北來刺我,二十日前蛻丈已電告矣。”但是陳其美和宋教仁交情深厚,又同為一個戰壕裡的同志,而且宋被刺時,陳就在身邊,事後表現也可圈可點。在宋案中,雖然陳其美疑點重重,但並沒有直接證據證明陳其美就是殺宋的幕後黑手。那些宋陳恩怨都是捕風捉影。

重審宋教仁遇刺案——尋找案件背後的真相

陳其美

宋案已發生了百年,因為宋案當年沒有真正經過司法程序開庭審理,二次革命就爆發了,所以從法律的角度講,沒有直接證據能夠證明誰是真正刺殺宋教仁的幕後黑手,它至今是個謎。

真相是什麼?

據《張浦泉先生回憶錄、日記》說:宋遁初被難後,洪自南來,又見總統一次。總統問及遁初究系何人加害。洪曰:“這還是我們的人,替總統出力者。”袁有不豫色。洪見袁顏色不對,出總統府,即到內務部告假,赴天津養病。後據袁克文(袁克文,字豹岑,號寒雲,河南項城人,崑曲名家,民國四公子之一。素有民國時期“天津青幫幫主”之稱,民國總統袁世凱的次子,由其三姨太金氏生於朝鮮漢城)回憶,家父曾說:我代人受過多的很,從未辯過。我雖不殺遁初,遁初亦因為我而見殺,怎麼辯呢!明事理的人一定察覺出,如果我想殺他,不必一定招其來而殺之。我完全可以等他來了後,陷他以罪殺他,何必要數次邀請他,乘他將行而殺之?這明明是授人以柄,愚夫也不會做這等傻事。

從以上可以看出,袁世凱可能真的不是殺宋教仁的主謀,正如他得話說:這明明是授人以柄,愚夫也不會做這等傻事。袁世凱是何等聰明人,應該不是愚夫吧。正如洪的說法:這還是我們的人,替總統出力者。這也符合常理,袁世凱的手下為了求功心切,私下安排人員刺殺了宋教仁,最後想邀功請賞,這點從應桂馨後來的表現可以看出。這讓我想起一個典故:史書上記載,漢武帝時期,有一個人名叫郭解,他的性格非常殘忍,年青的時候殺過很多人,逐漸成為地方一霸。當郭解遷家到茂陵後,這裡有頭面的人物也都爭相與他結交,在一次宴會上,有人稱郭解是個俠客,座中有一位儒生,不同意他的看法。認為:“郭解專以奸犯公法,何謂賢?”之後,這位儒生被人殺死,並且還割下了他的舌頭。官府為此傳喚了郭解,

但是郭解聲稱自己並不知道這件事,依法律,郭解又將無罪釋放。御史大夫的公孫弘認為:“郭解只是一個百姓,但是有人肯為他賣命,因為一點小事就替他殺人,如果說郭解真不知遺這件事,這種情況就更可怕。”到此,我們應該明白,其實洪述祖應該就是我們一直要尋找的元凶,在他得指使下,應桂馨又安排武士英刺殺了宋教仁。但是正如袁世凱所說:“我雖不殺遁初,遁初亦因為我而見殺。”

但是宋教仁死後,人們情願花大量的時間在“誰是主謀……”上,但大家都忘卻了宋教仁的最後囑託:“請諸位同志繼續奮鬥,以救國救民為己任,勿以我為念放棄責任。務必繼續走議會選舉、陽光參政、公平競爭的憲政民主之路。”宋的事業也隨著這個31歲年輕人的肉體消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