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突然變卦使毛主席極度焦慮:是否出兵援朝?

莫洛托夫回去後打來電話說,蘇聯不贊成中國立即出兵,也不準備派空軍支援。理由是,蘇聯的空軍沒有準備好。這顯然是斯大林的意見。他擔心中國出兵會引起世界大戰,甚至主張如果朝鮮失敗了,可以讓金日成到中國東北組成“流亡政府”。周恩來急了,在電話中嚷起來:“剛剛決定的事情,你們就推翻了?……”

斯大林突然變卦使毛主席極度焦慮:是否出兵援朝?

應朝鮮勞動黨、朝鮮政府的請求和保衛中國安全的需要,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戰略決策。因為此次決策未留下文字及照片記錄,此圖為事後繪製

本文摘自《紅牆見證錄:共和國風雲人物留給後世的真相》(一),尹家民 著,當代中國出版社,2009.10

出兵援朝決策之後,用一個什麼名義出兵有利,頗費了毛澤東與周恩來的一番心思。他們初步定名為“支援軍”。在這件事上,他們很想多聽聽民主人士的意見,覺得民主人士一般閱歷深,考慮問題周全。黃炎培知道這件事,主動求見毛澤東。毛澤東和周恩來一起聽黃炎培的意見。他很直率,對毛、周的初定名直接提出疑問:“支援軍那是派遣出去的。誰派出去支援?國家嗎?我們是不是要跟美國宣戰?”

毛澤東從筆筒裡抓起一支筆,將“支援”二字一抹,在一旁加了兩個字:“志願”,將筆擱下,欣然問道:“老先生看這兩個字如何?”

黃炎培定睛一看,“支援軍”改成了“志願軍”,頻頻點頭讚許道:“好,好,師出有名,戰無不勝!”

毛澤東解釋道:“我們不是跟美國宣戰,不是國與國宣戰,我們是人民志願的麼,這是民間的事情,人民志願幫助朝鮮人民的,不是國與國的對立。”

周恩來附和道:“世界上有許多志願軍的先例,馬德里保衛戰就有各國的志願兵。”

抗美援朝事起,兩位領導人又進入了歷史上少有的繁忙階段。他們身邊的工作人員都感覺到,毛澤東為考慮出不出兵,連續幾天不能入睡。吃安眠藥也不管用。

周恩來的忙碌則是另一種形式:不但要“聽”,還得“跑”。他不是神,老不休息,他也犯困。參謀、祕書時常看見他在辦公時打瞌睡。碰到這種情況,周恩來還是老辦法,捏捏鼻子,揉揉眉毛,揪幾下頭髮,或者抹點清涼油。在他修改過的文件上,有時可看到跑筆的痕跡或墨水疙瘩,也有他寫花的字,那都是他在過度勞累的時候留下的。

周恩來不僅要“跑”國內,還要“跑”國外。

10月8日,軍委主席毛澤東發佈了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由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命令。同一天,毛澤東指派周恩來祕密出訪蘇聯,向斯大林通報我國的出兵決策,並向蘇聯請求軍火援助。周恩來在接到毛澤東交給任務的當天,就帶上師哲和機要祕書康一民,乘飛機飛赴莫斯科。不願肩負入朝指揮作戰重任的林彪也同機前往蘇聯養病。

斯大林正在黑海海濱休假。10月10日,周恩來和林彪又乘飛機趕赴風光秀麗的黑海之濱,會見斯大林。(詳見師哲:《在歷史巨人身邊》)

斯大林與周恩來分別不到一年,彼此都沒有什麼變化:周恩來還是那身中山服,斯大林也沒穿軍裝,菸斗仍在他手中冒著縷縷青煙。他仔細聽著周恩來介紹的中國出兵計劃,然後習慣地站起來,在屋裡來回走動。他的走動總讓人有一種侷促不安的感覺。他時常眯縫著眼,環視著所有在座者。

中方是周恩來、林彪,蘇方幾乎是全體政治局委員,仍由師哲和費德林擔任翻譯。蘇方發言的主要是斯大林,中方是周恩來。

翻譯說完了,斯大林緩慢地說:“美軍已越過三八線進入朝鮮北部。朝鮮如果沒有支援,最多隻能維持一個禮拜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與其進行無望的抵抗,最終被敵人消滅掉,不如早點主動撤退,以保持所剩的有生力量,以待他日。中國同志決定出兵支援朝鮮,你們的考慮是正確的。但是還應該考慮另一方面,美國畢竟是當今世界上的軍事強國,美軍擁有很大的海空軍優勢和軍事技術裝備。”

這幾句話倒很對林彪的心思,但在斯大林面前他不願表露自己的心跡。

周恩來也不說話,以沉默表示反對。

斯大林已敏感地注意到周恩來的表情,聳聳肩膀,笑了笑:“無論是自己撤退,還是被敵人消滅掉,這都意味著讓敵人佔領整個朝鮮,美軍和偽軍將陳兵鴨綠江、圖們江。估計那時我們、特別是中國的東北恐怕就不會有安寧的日子了。東北的經濟恢復恐怕也談不上了。他們那時怎樣都可以進行騷擾……建議把我們商談的情況,即撤退的意見,立刻電告金日成,不能拖延時間。”

林彪插話:“不必撤走有生力量,而應讓他們留在朝鮮境內,那裡多山、有森林,他們可以隨時進入山溝森林,進行長期游擊戰爭,而且可以轉戰於朝鮮南北各地,以待時機。”

斯大林對林彪此建議不感興趣,說恐怕敵人不會讓游擊隊存在下去。趁翻譯正在譯文時,斯大林打開他那特備的煙盒,取出幾支香菸,不慌不忙地將它們捻碎後塞進菸斗,點燃後抽了起來。

周恩來說:“我們考慮到這些問題,準備在朝鮮和美國軍隊打起來,準備美國宣佈和中國進入戰爭狀態,準備應付美國對中國的空中轟炸。”

斯大林隨後說:“我們曾經設想如何幫助朝鮮同志。但我們早已聲明過,我們的軍隊已全部撤出朝鮮了。現在我們再出兵去朝鮮有困難,因為這等於我們同美國直接交戰。所以設想,中國可以出動一定數量的兵力,我們供應武器裝備;在作戰時,我們可以出動一定數量的空軍做掩護。自然,也只限於在後方和前沿活動,而不能深入敵後,以免被敵人擊落、俘獲,這在國際上會造成不良影響。”

斯大林的意思是中國也不要出兵,省得出兵後再撤回。以後的會談便沒有什麼實質性問題,變成了漫無邊際的閒聊。閒聊之後就是蘇聯人慣常的酒宴。酒宴上,斯大林舉著一杯紅葡萄酒,向林彪敬酒。但林彪拒絕喝酒,滴酒不沾,惹得斯大林說了句稍帶諷刺的話:“酒裡沒有毒藥,稍飲無妨。”林彪還是不肯,斯大林又說了一句,“不知這位將軍如何在前線指揮打仗!?”結果,除了林彪一人頑固地不祝酒、不飲酒而遭到圍攻外,其餘的人都已醉眼矇矓,酒意半酣了。直到太陽從東方升起,宴席才結束。

周恩來返回莫斯科,已是當日午後3時了。他正坐在公寓裡準備喝茶水,康祕書和師哲拿著毛澤東剛剛打來的電報,走進來。電文的第一句是:你們走後,我們繼續開會,政治局同志多數人主張出兵。周恩來一驚,認真看了一遍電報,的確是仍主張出兵的意思。他坐在沙發上,一言不發,雙手抱著頭,陷入深深的沉思。因為他昨天已接受了斯大林不出兵的意見,如今怎麼辦?

過了一會兒,周恩來平靜下來,他要師哲立即將電文譯成俄文,一頁一頁隨送給他看。他將譯好的電文首先送給莫洛托夫,要求他立刻轉告斯大林,並約定時間,舉行新的會談。晚上,周恩來同莫洛托夫見面,首先提到來電的內容,希望把來電轉告斯大林。

莫洛托夫說:“電文已轉去了,但未見回話。不過昨天斯大林同志已談到中國出兵,軍火供應沒有問題。雖雙方沒有最後談定,但我大概瞭解一些情況和你們的希望。”

周恩來問他,對中共中央出兵的決定有什麼看法。莫洛托夫一再表示,他不能做主,這一切都必須由斯大林來定。莫洛托夫回去後,又打來電話說,蘇聯不贊成中國立即出兵,也不準備派空軍支援。理由是,蘇聯的空軍沒有準備好。這顯然是斯大林的意見。他擔心中國出兵會引起世界大戰,甚至主張如果朝鮮失敗了,可以讓金日成到中國東北組成“流亡政府”。周恩來急了,在電話中嚷起來:“剛剛決定的事情,你們就推翻了?不管蘇聯怎麼樣,我國已經決定出兵援朝。”他將這一情況立即電告毛澤東:

斯大林答覆蘇聯空軍目前尚未準備好,暫時無法支援中國志願軍作戰,請中央對出兵問題再作考慮。

毛澤東接到周恩來的報告,也大吃一驚,他9日已發電,要彭德懷準備集結部隊於鴨綠江畔,隨時入朝。是馬上出兵還是暫緩出兵呢?未曾料到的情況使他陷於焦慮之中。當夜他又接到彭德懷自安東發來的準備11日晨入朝與金日成會談的電報。這兩份電報使他翻來覆去,決心難定。經與聶榮臻商談後,他決定立即給彭德懷發電,通知彭明天先不要入朝而是和高崗一起迅速回京開會。

這時已是深夜,聶榮臻考慮萬一明晨以前彭德懷收不到電報,彭就將入朝會見金日成,於是聶榮臻於11日晨1時左右趕到總參謀部作戰室給彭德懷打電話:

“你來電已收到,原定方案有變化!主席請你和高崗明天迅速來京,中央有要事討論。”

10月11日下午,彭德懷奉命帶了指揮所負責人成普由安東乘火車於深夜抵瀋陽。12日,彭德懷在瀋陽和高崗召集東北局和東北軍區的領導緊急開會,針對他在安東調查到的部隊存在的困難,特別是後勤供應問題研究了一些緊急措施和解決辦法。當晚8時,彭、高又接到毛澤東的急電:

彭、高、鄧(華)洪(學智)韓(先楚)解(方):

(1)10月9日命令暫不執行,十三兵團各部仍就原地進行訓練,不要出動。(2)請高崗德懷二同志明日或後日來京一談。

毛澤東

10月12日20時

13日早飯後,高崗、彭德懷即乘專機由瀋陽飛回北京,由聶榮臻在北京飯店迎接,聶說:“下午要召開政治局會議,對出兵問題再次討論。”

下午,政治局緊急會議在中南海頤年堂召開。毛澤東將嚼在嘴裡的茶葉輕輕吐在菸缸裡,說道:“我們已經向美國發出警告,敵人也向我們發出了哀的美敦書。現在我們與美國已經是短兵相接,狹路相逢。如果讓敵人壓到鴨綠江邊而我們表現得無能為力,軟弱可欺,國內國際反動氣焰高漲,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不利。我的意見是,即使沒有蘇聯空軍的支援,也要立即出兵。”經徹夜商談,委員們意見一致。會議結束後,毛澤東給仍在莫斯科的周恩來發了火急電報:

與政治局的同志商量結果,一致認為我軍還是出動到朝鮮為有利……我們採取上述積極政策,對中國、對朝鮮、對東方、對世界都極為有利。而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再壓至鴨綠江邊,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住,南滿電力將被控制。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10月14日21時,毛澤東將政治局13日做出的關於立即出兵援朝的第一步方案電告周恩來,其要點是:

我軍決定於10月19日開動,全軍26萬人渡過鴨綠江需要10天時間;為準備11月內在敵進攻德川區域時,打一個勝仗,我們決定12個步兵師3個炮兵師均開進為好;在我軍開進修築工事期間,朝鮮人民軍方面還是繼續抵抗,儘可能遲滯美偽軍為有利……

毛澤東將上述決定告訴周恩來,是因為“斯大林本來希望我們出動6個師,而中央根據彭德懷的建議,改變了原來的方案,將12個步兵師和3個炮兵師及戰車團、高炮團、工兵團等全部出動。中央認為這樣改變出兵方案,有必要通知蘇方,以使蘇聯瞭解中國出兵的情況,從而儘快爭取到蘇聯的援助。”毛澤東在電文中指示周恩來“留在莫斯科幾天”,以便同斯大林溝通。

周恩來在接到毛澤東的電報後,立即致電斯大林,提出:“蘇聯志願空軍在出動16個團的噴氣式飛機之後,可否繼續出動轟炸機到朝鮮配合中國軍隊作戰?”並詢問:“志願軍進入朝鮮作戰,當其與朝鮮人民軍配合作戰時,在雙方指揮關係上應如何解決?”在電文最後,周恩來還附上中國政府第一批開出的各種炮類及其附屬器材的訂貨單。

周恩來在後面的兩三天裡,辦妥了軍火。在雙方談判中,只談到軍火的數目,而沒有涉及軍火的價格。這倒不是周恩來的疏漏,他的想法是,中國接受蘇方的軍火,應該看作是蘇方對抗美援朝的無私援助,不應收錢。

師哲有些擔心:“根據我對蘇聯的瞭解,他們辦具體事情的人不會同意我們不付錢的想法。”

飛機在萬里雲層之上航行。周恩來望望舷窗之外翻舞的雲團,伸伸疲憊的身軀,說道:“準備下次會見斯大林時,正式提出這個問題,爭取做出明確規定來。”

遺憾的是,後來沒有機會再談此事。斯大林死後,中蘇關係惡化,赫魯曉夫要討舊債……

此時敵進甚速,平壤被困,危在旦夕。

就在這關鍵時刻,斯大林從維護蘇聯自身利益、避免同美國發生直接武裝對抗的立場出發,改變主意,要莫洛托夫轉告周恩來:蘇聯現決定只派遣空軍到鴨綠江北岸的中國境內駐防,兩個或兩個半月後,也不準備進入朝鮮境內掩護中國人民志願軍作戰。

看來深思熟慮的斯大林不願再冒險了,他甚至覺得中蘇朝的聯盟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而美國的重磅炸彈將落在充滿和平氣息的蘇維埃疆土,這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

得到斯大林改變主意的消息後,毛澤東沉重地嘆了一口氣,久久地坐在椅子上,一支接一支地吸著煙。客觀地說,毛澤東對斯大林是有看法的,但從國際大局出發,他並不想在公開場合宣洩這種情緒,於是便常常有了些無名火。他一生信守諾言,痛恨出爾反爾;然而他性格中更主要的成分是迎接挑戰,決不低頭。他的方式就是面對現實。10月17日17時,毛澤東再次急電原擬18日趕赴朝鮮的彭德懷和高崗,要他們於18日火速回京,並告:“對出兵時間,以待周(恩來)18日回京向中央報告後確定為宜。”

10月18日,毛澤東主持會議,再次研究出兵朝鮮之事。會上,由剛剛回到北京的周恩來介紹了幾天來同斯大林、莫洛托夫等會談的情況。毛澤東最終決斷:“現在敵人已圍攻了平壤,再過幾天敵人就進到鴨綠江了。我們不論有天大的困難,志願軍渡江援朝不能再變,時間也不能再推遲,仍按原計劃渡江。”隨後,彭德懷奉毛澤東指示,以毛澤東的名義,擬發了給十三兵團和東北軍區領導的特急絕密電報,告知中央的決定,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9日入朝作戰。

關於此事,在以後的20多年間,周恩來、毛澤東都曾多次談起。

1970年10月10日,毛澤東、周恩來會見金日成首相時,兩人重話當年:

毛澤東說:“雖然擺了5個軍在鴨綠江邊,可是我們政治局總是定不了……在那個時候,因為中國動搖,斯大林也就洩了氣,說算了吧!後頭不是總理去了嗎?是帶了不出兵的意見去的吧?”

周恩來點頭稱是:“兩種意見,要他選擇。我們出兵就要他的空軍支持我們。”

毛澤東強調:“我們只要他們空軍幫忙,但他們不幹。”

周恩來:“開始的時候,莫洛托夫贊成了,以後斯大林又給他打電話說,不能用空軍支持,空軍只能到鴨綠江邊。”

毛澤東:“最後才決定了,國內去了電報,不管蘇聯出不出空軍,我們去。我看也還要感謝蘇聯,它總幫助了我們軍火和彈藥嘛,算半價。還有汽車隊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