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情淺的就不要說太多,逢人說話留三分

清朝光緒皇帝載湉即位時候年僅四歲,於是由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西太后慈禧常常單獨召見朝廷重臣,有什麼事情也不與東太后商量,慈安太后為此頗為不平。

光緒七年,慈禧太后忽然染了重病,徵集中外名醫治療都沒有效果。後來用產後疏導補養的方法治療,居然痊癒了。慈安太后由此知道慈禧太后失德不檢,就以慶祝慈禧康復為名,在鍾粹宮擺下宴席,和慈禧共飲。酒過三巡後,,慈安太后屏退左右,談起咸豐皇帝晚年的事情,說道興起時,她說:“20多年來,兩宮相處還算好,有一件事情很早就像跟妹妹說了,先請妹妹看一件東西。”說著她拿出一卷皇綾紙來,原來咸豐皇帝臨終之前給慈安太后寫了一封手諭,大意就是如果以後慈禧太后不安分的話,可以出示此詔命將她除掉,慈禧聽後大驚。

交情淺的就不要說太多,逢人說話留三分

慈安太后

慈安太后完全是出於好心告之慈禧太后此事,她希望能借此遺詔可以規勸慈禧太后日後檢點些。為了不使慈禧猜忌,慈安太后當場把遺詔燒了,並說:“此紙已沒有用處,燒了更好。”慈禧表面裝作感激涕零,暗地裡卻心懷鬼胎。不久之後,年僅45歲、比慈禧還要小兩歲的慈安太后突然暴斃宮中,而清廷的垂簾聽政由兩宮並列一下子變成了慈禧一人獨裁。

交情淺的就不要說太多,逢人說話留三分

慈禧太后

晚清時期,國家處於內憂外患之中,光緒皇帝勵精圖治,重用維新派人士康有為等人,實行了戊戌變法,但是由於種種原因,變法最後以失敗告終,成為歷史上最為慘淡的印記。

戊戌變法失敗的最直接原因就在於袁世凱的出賣。袁世凱是一個典型的兩面派、陰謀家。當時,朝廷上分為維新派和守舊派兩股勢力,維新派以光緒為主,佔有法理上的有利地位;守舊派則是以握有實權的慈禧太后為主。袁世凱先是趨向於李鴻章,以得到仕途上的保障;在康有為革新派受到歡迎的 時候,便到處宣傳“維新”;當看到慈禧一派保守勢力依然不可動搖之時,便毫不猶豫的出賣了光緒和維新派。

交情淺的就不要說太多,逢人說話留三分

袁世凱

在變法之前,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在朝野內外引發了一場大的震動。經過深思熟慮,袁世凱覺得康有為提出的變法主張很符合光緒的心意,因此其前途不可限量。於是,他便經常有意地接近康有為,孩子啊和康有為的飲酒商談中,大談練兵、變法,甚至稱康有為為“大哥”,顯得親切異常。他還常常向康有為吹噓自己在朝鮮時,與日本人如何如何打過仗以及主張對日強硬等“英雄壯舉”,一時間讓康有為等人對他產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就這樣,袁世凱很快便取得了康有為的信任。康有為曾和學生梁啟超共同發起“強學會”,袁世凱慷慨解囊的捐銀500兩,從此康有為等維新派更是將袁世凱視為志同道合之友,並對他寄以無限的希望。此外,光緒帝因為聽聞袁世凱趨向於變法,於是召見袁世凱。袁世凱為了討光緒的歡心,在他面前慷慨激昂地大講“國政腐敗,只有推行變法才能有所轉機”之類的話,讓光緒也覺得自己的維新終於找到了有力的靠山,於是破格提拔袁世凱為候補侍郎,繼續專辦練兵事宜。袁世凱連連磕頭,對光緒皇帝感激涕零,然而,剛剛在光緒皇帝和維新派人士面前表演完,袁世凱便搖身一變,接著就登門拜訪了幾乎所有的老臣,向頑固派表白自己反對“維新”的心跡。

變法派對這種情況毫不知情,對袁世凱深信不疑,並把重要的砝碼放在他身上。1898年9月18日,變法派譚嗣同夜訪袁世凱住處,表明皇上希望袁世凱可以起兵勤王,誅殺保守派頭目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榮祿及包圍慈禧太后居住的頤和園。袁世凱又一再表白“青天在上,不敢辜負天恩”,“聖主乃吾輩所共事之主”,“但能有益於君國,必當死生以之”。譚嗣同見袁世凱如此,便把“誅舊黨”,“殺榮祿”的方案和他和盤托出。不料,譚嗣同前腳才離開,袁世凱後腳就去告密了。他連夜回到天津,將譚嗣同的計劃向榮祿報告。9月19日,慈禧太后回宮,9月21日便臨朝,宣佈戒嚴,火車停駛;並幽禁光緒帝,廢除新政,搜捕維新黨人。這就是戊戌政變,只有103天的維新就這樣草草結束了。

交情淺的就不要說太多,逢人說話留三分

譚嗣同

據說慈安太后為人幽閒靜淑,舉止端莊,木訥不善言辭,在眾妃嬪中從不爭寵,很得咸豐皇帝的尊重。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慈安太后並不是心機深沉之人,因此也不知道如何防範別人。對待比她要有心思的慈禧,她毫無心計,也毫無防範,居然為了贏取慈禧的好感,連自己最重要的機密都和盤托出,最後落得個枉死的下場,真是可悲可嘆。她肯定以為慈禧太后像她自己一樣,但沒想到這都是她裝出來的。

自古以來,兩面派作為貶義詞甚為正人君子所不齒,但是,像袁世凱那樣的兩面派甚至多面派的人,卻往往最能在大多數的時候保護自己,有事還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因此,更多的人願意這麼樣做。所以,越是在局面混亂不清的時候,越應該對別人有深刻的觀察,這樣才能不至於像維新派人士一樣,最後落得誤託於人的悲慘下場。

交情淺的就不要說太多,逢人說話留三分

戊戌變法

因此,在待人處世中,千萬不要隨隨便便的將自己的老底都抖出來給對方。在任何情況下,說話都應該保留七分,不必對任何人和盤托出。你也許覺得這樣的你是光明磊落的,卻不知你的缺點和弱點會通通暴露出來,尤其是當對方對你懷著不好的心思的時候,你會變得非常被動。 那些善於處世的人,很多時候,說話只三分,與其一下子把心全部掏出來,不如慢慢觀察對方,有了足夠的瞭解了,在交心也不遲。你可以不虛偽,坦坦蕩蕩,但絕對不要把所有的感情全部投入進去,要留一些空間給自己,以便於思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