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系軍閥張作霖鼎盛時期回鄉認祖 被族人以兩個理由拒絕

說起當年的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作霖,許多人知道他是奉天海城人。其實他也是“闖關東”人的後代,這麼有影響的歷史人物,他的祖籍是哪裡?自然引人關注。

奉系軍閥張作霖鼎盛時期回鄉認祖 被族人以兩個理由拒絕


(張作霖)

史料介紹,關於張作霖祖籍認定,主要有兩種說法:

一為山東省說。依據是《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公行狀》。“行狀”是過去死者家屬敘述死者世系、籍貫、事蹟的一種文體。在這份“形狀”中寫道:“公諱作霖,字雨亭,奉天海城人,遠祖居山東,族甚蕃,清道光初徙居海城。祖發業農,稱素封。”

再一說為河北省說。有《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公雨亭神道碑》為憑。碑文寫道:“公諱作霖,字雨亭。其先為直隸人,清末遷奉天海城。”這通碑文是督軍署參謀長臧式毅領銜,又有8位處長署名,載於《張大元帥哀輓錄》。文中明確地說“其先為直隸人”,也就是河北人。

從有關歷史記載分析,張作霖的祖籍被多數認可為河北省說。張作霖的兒子也明確表示,他的祖籍是河北省大城縣。據《大城縣誌》記載及當地老人記述,張作霖祖籍在大城縣南趙扶馮莊。

據傳,直奉大戰期間,作為奉系首領的張大帥曾返鄉到大城縣南趙扶馮莊認祖,但由於族中老人堅決反對而未能歸宗。族中的頑固老人認為張作霖年輕時當過“鬍子、馬賊”,有辱門風;同時更主要是擔心直系兵敗吳佩孚遷怒族人,引來殺身之禍。

也傳說張作霖對這件事一直對此耿耿於懷。

奉系軍閥張作霖鼎盛時期回鄉認祖 被族人以兩個理由拒絕

(河北大城風光圖片)

大城縣南趙扶馮莊《張姓家譜》記載,在清道光年間大城因遭水患,子牙河南趙扶段決堤,大水淹沒數百里,村莊和農田變成澤國。因生活無著,成為災民的張作霖曾祖父張永貴攜家帶口,沿路乞討,闖關東謀生,最後落腳到遼寧凌海。他們在凌海開荒種地,安家立業。

到了張作霖的祖父張發當家的時候,家境已經成為富有的人家。張發有四個兒子,其三兒子就是張作霖的父親張有財。

張發死後,分家單過的張有財帶著屬於自己的那份財產來到奉天海城安家。張有財先是開了一家雜貨鋪,後來由於經營不善而倒閉。張有財不願意幹農活卻愛賭博,後來因賭債糾紛,被仇家害死。張作霖與二哥前去報仇,持槍走火誤傷人命,二哥被抓,他逃走。隨母親王氏、妹妹去鎮安縣(即黑山縣)趙家廟村(今屬遼寧北鎮)外祖父家就食。

張作霖外祖父家生活也非常困難,又添了幾個人,生活難以為繼。張母只得含淚帶著孩子改嫁當村一個獸醫。1889年,十四歲的張作霖開始學木匠、當貨郎、賣包子,還向繼父學了些獸醫本事。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剛二十歲的張作霖投到宋慶毅軍當了一名騎兵。“以精騎擊,得名擢哨長”。甲午戰敗,他回到遼西,同原配夫人----趙家廟地主趙佔元的二女兒趙春桂結婚。再之後,他投綠林、辦保險隊、受招撫當管帶,又因鎮壓革命黨人立功被清廷封為關外練兵大臣。

奉系軍閥張作霖鼎盛時期回鄉認祖 被族人以兩個理由拒絕

(任清軍巡防營統領時的張作霖)

此後,出身微薄的張作霖平步青雲,官運亨通。袁世凱出任大總統後,他被任命為第二十七師中將師長,袁世凱稱帝后,又被封為子爵、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巡按使。袁世凱死後,張作霖仍被北京政府任命為奉天督軍兼省長,1918年9月被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成為成為奉系頭號首領。也被民間稱為“東北王”、“亂世梟雄”。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史料、配圖均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