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琮式瓶創始於宋代 可到底是北宋還是南宋

中國古代史 南宋 北宋 宋朝 開心愛收藏 開心愛收藏 2017-08-07

琮式瓶始見於宋,一般認為始出現於南宋,至於北宋是否已有琮式瓶生產,說法尚不統一。宋代盛行仿古之風,這種瓶式系仿照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玉琮外形加以變化而成。南宋官窯、龍泉窯均有這種器形。琮,音從。方柱形,內有圓孔的玉器,是新石器時期的禮器,也稱為玉琮。器型是圓口,短頸,方柱形長身,圈足、口、足大小相若,有的器身四面有凸起的橫線裝飾。其器內圓而外方,以象天圓地方之說。《周禮》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瓷質琮式瓶沿襲了玉琮的基本形制,只是玉器之內圓,上下通透,而瓷制者加了圈足和底,演化為一種瓶。琮式瓶的燒製,到元代也沿襲下來,元代龍泉窯常見琮式瓶。明代時廣東石灣窯多產此類瓶。清代官窯大量燒造琮式瓶,有青花、青釉、白釉、爐均釉、仿鈞釉、仿官釉、仿哥窯釉等品種。 景德鎮也有燒造。最早的瓷質琮式瓶見於南宋官窯與龍泉窯器。明代石灣窯此類造型多施月白釉。入清以後,器身橫線裝飾演變為八卦紋,故後期又稱為"八卦瓶"。

大家都知道琮式瓶創始於宋代 可到底是北宋還是南宋

南宋 官窯琮式瓶

估價:RMB 18,000,000-25,000,000 成交價:RMB 20,160,000

尺寸:高19.5cm 作品分類:陶瓷>元代以前陶瓷 創作年代:南宋

瓶口底相若,器身為玉琮式,外壁自下而上分為5節,方形,直腹,圈足,造型端莊。施灰青色釉,釉子厚潤如堆脂,閃爍油光,釉面開大小不同的紋片,以黑色為主,間有金色,同時伴有冰裂紋生成,於細膩平滑中透漏著穩重典雅之氣。由於此器採用墊燒法燒成,故底足一圈露胎無釉,由此可見其胎為褐色。

琮式瓶始出現於南宋,宋代盛行仿古之風,這種瓶式系仿照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玉琮外形加以變化而成。南宋官窯、龍泉窯均有這種器形。而明代石灣窯多產此類瓶,清代景德鎮也有燒造,但仍以宋代製品為最佳,且最為難得,而宋官窯之作品就更屬稀少,難得一見。

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論》:“官窯瓷宋修內司燒者土脈細潤,色青帶粉紅,濃淡不一,有蟹爪、紫口鐵足。”清谷應泰《博物要覽》卷二《窯器條》:“官窯…其土紫,故足色若鐵。…紋取冰裂、鱔血為上,梅紋、片墨紋次之,細碎紋,紋之下也。”宋官窯瓷的釉色以粉青色為主,依照具體情況又有深淺不同之分,且其均具有良好的乳濁性和釉層豐厚的多次釉,在質感上追求璞玉的效果。南宋官窯瓷的胎土有黑褐色、灰褐色、灰色及紅褐色等,但以黑褐色佔大多數,所謂“鐵足”即是指圈足部份露出的黑鐵色胎。南宋官窯的釉極厚,故便有“厚釉薄胎”之說法。南宋官窯瓷多有紋片,有大小開片,亦稱“文武片”。紋片有疏有密,有深有淺,以冰裂紋等大紋層為主,所謂“冰裂紋”者,如同冰糖、雲母一般,層層而下,多角形的開片,顯白色的紋路,由於機會不多,較為特殊。釉面出現的紋片原是一種缺陷,它由於製作過程中工藝處理不當,胎釉膨脹係數相差過大,使釉面發生裂紋,但我們的祖先巧妙地利用這種缺陷美,作為裝飾瓷釉的特殊手段,使這種釉面紋路通過工藝的調整,控制裂紋的大小和疏密,形成紋片碎路,縱橫交錯,極不規則又在規則之中。經過人工染色,從而達到所謂“金絲鐵線”的藝術效果。

南宋官窯瓷的造型、品種包括很廣,以陳設用瓷為主,有文房用具,也有日用器皿及裝飾瓷。器型多仿自周、漢古制。造型嚴謹肅穆,古風樸樸,又配以“紫口鐵足”更顯得風韻別緻、古色古香。南宋官窯青瓷,主要表現的不在於它的裝飾,而在它本身莊重的、典雅的、神祕的自然美。在藝術風格上以釉色取勝,以造型見長,以紋片著稱,這些製品反映出東方民族諄厚朴實,崇高古雅的獨特藝術風格。南宋官窯瓷既繼承了河南汝官窯的造型端莊簡樸之精華,又吸收了南方越窯、龍泉窯等名窯的薄胎厚釉、釉質渾厚的特點。北藝南技的結合,創造了我國青瓷史上的頂峰。南宋王朝覆滅之後,官窯被毀,工匠失散,技藝失傳,故傳世官窯器十分稀少。此件琮式瓶從各個方面均符合上述南宋官窯之特徵,是一件極為難得的稀世珍品。

大家都知道琮式瓶創始於宋代 可到底是北宋還是南宋

清乾隆 粉青釉五孔弦紋琮式瓶

估價:RMB 3,800,000-5,800,000 成交價:RMB 9,200,000

尺寸:高29cm 作品分類:陶瓷>清代單色釉瓷器 創作年代:清乾隆

此瓶造型敦實沉穩,胎體厚重,而上部折肩五孔的設計又頗為別緻,中間開一大孔,四角環繞四小孔,孔與器身相通,於穩重中透出靈動,瓶身凸出三組弦紋,令整體造型更富變化的韻律,禪意濃厚。通體施粉青釉,釉質肥潤,釉色恬淡素淨,極為雅緻。此種器形創燒自雍正時期,乾隆時期則較為少見,頗為難得。 揣測其用途,應為宮廷內插花陳設之用。底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青花款。五孔瓶器形創燒於雍正,有青釉、仿官釉、仿哥釉等品種,乾隆以後不見,本器時代特徵鮮明,其珍貴程度不言而喻。此瓶造型之設計繼雍正御窯之創新,款識看應為乾隆十年以前唐英督陶風格,器型與釉色與雍正一脈相承。此器外壁飾有九道弦紋,亦有五孔,象徵皇權九五之尊意義,其中“五孔”亦象徵“五嶽真形”從漢代起,五嶽真形便成為人們趨吉辟邪的圖形。《抱朴子》曰:“凡修道之士,棲隱山谷,須得五嶽真形圖佩之。其山中鬼魅精靈蟲虎妖怪,一切毒物莫能近矣。”古代道教人物以此“五嶽真形符”奉為圭帛,認為其中暗藏超自然的力量之仙家道術,這可能也是乾隆皇帝繼其父雍正所向往的神仙世界。琮式瓶最早出現於南宋,仿自良渚文化玉琮造型,以南宋官窯和龍泉窯製品最為知名。琮是用於祭地的玉器,《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本器釉色如玉似冰,正是對玉琮的極致表現。琮式瓶脫胎於玉琮,承襲了其外方內圓的特點,將中國上古時代以來的世界觀包括在其中。縱觀歷史,最早的瓷質琮式瓶出現於宋時官窯器,可見現大維德基金會所藏宋官窯琮式瓶。多孔、五孔瓶造型來源於晉代青瓷多孔穀倉,與宋代龍泉窯五孔瓶器;五孔亦泛指有五穀豐登之意。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清雍正粉青釉弦紋五孔方瓶,其造型與拍品相同,見臺北故宮博物院1986年出版《清康雍乾名瓷》,圖版64。此器不但傳世稀少,且燒製難度極高,是反映雍干時期制瓷工藝水平和新穎設計的特殊品種。北京故宮博物院亦有此種雍正朝之作品,著錄於《孫瀛洲的陶瓷世界》,圖142,可見傳世五孔瓶中雍正作品多見,乾隆製品極罕。上海文物商店舊藏一件,亦為雍正朝仿官窯琮式瓶,除無五孔外,造型、尺寸、釉色、款識皆與本品相似,整體造型均為外圓內方,腹部均飾上中下三組絃線,尺寸均在27釐米左右,但均落雍正朝篆書款,由此或可推知,此類五孔瓶很可能是由上述琮式瓶化裁而來。遍尋海內外公私收藏,暫未見與之釉色、器形完全相同者,足證此器之彌足珍罕。所見同類器亦均珍藏於頂級博物館中,可現身市場流通者更是罕少,且多有較大品相問題,乾隆單色釉本為瓷中極品,粉青釉更是難得一見;並綜上所述,此種雍正一朝製作較多,乾隆款與此同樣的器物公私收藏實為罕見。故質量一流已不言而喻,所代表的美學意境、自宋到清的傳承精神以及厚重的文化積澱,更無一不令人慨嘆,堪為頂級藏品。

參閱:《清康雍乾名瓷》,臺北故宮博物院,1986年,圖64《孫瀛洲的陶瓷世界》,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頁232,圖142

雍正皇帝篤信禪宗,對道教方術亦感興趣。他認為禪宗講明心見性, 道教煉氣凝神,與儒家存心養氣之旨不悖。雍正五年 ( 1727年) ,第五十五代天師張錫麟入覲,依前朝舊例襲封大真人,授光祿大夫。雍正帝在位十三年,前一段時期信奉的是佛教,後一段時期信奉的是道教。雍正後期對道教的信仰達到了痴迷的程度。雍正皇帝在年幼之時就喜歡讀佛教的經典書籍。成年後,與僧人的交往很密切,他談禪論道,既以破塵居士和圓明居士自居。雍正如此尊崇道教,並御曰為“治病驅邪”。雍正皇帝參與道教活動一直十分頻繁;在皇宮,除了專門進行道教活動的欽安殿外,雍正還請道士們在太和殿、幹清宮等主要宮殿安放道神符板,在他的寢宮養心殿安設鬥壇,以求道神的保護。雍正為做法事,還在蘇州定做道士們穿的絲緞法衣,一次做六十件。今北京故宮博物院,仍保存著雍正將自己裝扮成羽扇綸巾的道士,命宮廷畫師作的畫像,為雍正十二行樂圖之其中一幅。而在雍窯瓷器的製作之中,不乏以道教紋飾為題材的作品,其中便包括眾多落有道教八寶紋的官窯器物,與更高等級的陳設器中暗含道教倫理裝飾的器物,香港佳士得,2010年12月1日所拍賣的清雍正仿龍泉青釉暗靈芝紋五嶽真形圖三孔扁瓶即為一例。本件拍品之五孔形制,外壁九道弦紋,九五之間亦蘊含著道家玄妙哲理。雍正皇帝本人亦對此種多管瓶陳設器贊愛有佳,可見《活計檔》中記載“雍正四年,五月十六日奉旨:著照九州島清晏陳設的磁花插款式燒做琺琅花插幾件。欽此。於七月二十一日做得五管花插一件,隨紫檀座”。文中可見,雍正不僅極力仿製陳設於圓明園的瓷質花插,可見其對此形制之偏愛;更有此種五孔花插燒製的詳細記載。

大家都知道琮式瓶創始於宋代 可到底是北宋還是南宋

清雍正 哥釉五孔琮式瓶

估價:RMB 6,000,000-8,000,000 成交價:RMB 7,360,000

尺寸:高27.8cm 作品分類:陶瓷>清代單色釉瓷器 創作年代:清雍正

本瓶主體呈方形,折肩,上飾五圓孔,中間大,四周小,腹部分飾三組共九道弦紋,使器形富有變化,平添起伏之美,圈足外撇,整器胎體厚重,造型沈穩,頗具氣勢。瓶通體施仿哥釉,釉層潤澤,開片均勻,底足刷鐵褐色護胎釉,為仿宋瓷“鐵足”之意,底心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此種器形創燒自雍正時期。揣測其用途,應為宮廷內插花陳設之用,乾隆以後不見。本器時代特徵鮮明,其珍貴程度不言而喻。此瓶造型之設計繼雍正御窯之創新,款識看應為年希堯督陶時期風格。此器外壁飾有九道弦紋,亦有五孔,象徵皇權九五之尊意義,其中“五孔”亦象徵“五嶽真形”從漢代起,五嶽真形便成為人們趨吉辟邪的圖形。《抱朴子》曰:“凡修道之士,棲隱山谷,須得五嶽真形圖佩之。其山中鬼魅精靈蟲虎妖怪,一切毒物莫能近矣。”古代道教人物以此“五嶽真形符”奉為圭帛,認為其中暗藏超自然的力量之仙家道術,這可能也是雍正皇帝所向往的神仙世界。琮式瓶最早出現於南宋,仿自良渚文化玉琮造型,以南宋官窯和龍泉窯製品最為知名。琮是用於祭地的玉器,《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本器釉色如玉似冰,正是對玉琮的極致表現。琮式瓶脫胎於玉琮,承襲了其外方內圓的特點,將中國上古時代以來的世界觀包括在其中。縱觀歷史,最早的瓷質琮式瓶出現於宋時官窯器,可見現大維德基金會所藏宋官窯琮式瓶。多孔、五孔瓶造型來源於晉代青瓷多孔穀倉,與宋代龍泉窯五孔瓶器;五孔亦泛指有五穀豐登之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清雍正粉青釉弦紋五孔方瓶,其造型與拍品相同,見臺北故宮博物院1986年出版《清康雍幹名瓷》,圖版64。此器不但傳世稀少,且燒製難度極高,是反映雍正時期制瓷工藝水平和新穎設計的特殊品種。北京故宮博物院亦有此種雍正朝之作品,著錄於《孫瀛洲的陶瓷世界》,圖142。上海文物商店舊藏一件,亦為雍正朝仿官窯琮式瓶,除無五孔外,造型、尺寸、釉色、款識皆與本品相似,整體造型均為外圓內方,腹部均飾上中下三組絃線,尺寸均在27釐米左右,落雍正朝篆書款。所見同類器亦均珍藏於頂級博物館中,可現身市場流通者更是罕見;並綜上所述,此種雍正一朝作品,所代表的美學意境、自宋到清的傳承精神以及厚重的文化積澱,更無一不令人慨嘆,堪為頂級藏品。

本件拍品之五孔形制,外壁九道弦紋,九五之間亦蘊含著道家玄妙哲理。雍正皇帝本人亦對此種多管瓶陳設器贊愛有佳,可見《活計文件》中記載“雍正四年,五月十六日奉旨:著照九州島島清晏陳設的磁花插款式燒做琺琅花插幾件。欽此。於七月二十一日做得五管花插一件,隨紫檀座”。文中可見,雍正不僅極力仿製陳設於圓明園的瓷質花插,可見其對此形制之偏愛;更有此種五孔花插燒製的詳細記載。

大家都知道琮式瓶創始於宋代 可到底是北宋還是南宋

清乾隆 仿汝釉琮式瓶

估價:HKD 600,000-800,000 成交價:RMB 4,838,040 HKD 6,040,000

尺寸:高29.4cm 作品分類:陶瓷>清代單色釉瓷器 創作年代:清乾隆

琮式瓶於明清之際又成「蓍草瓶」,為插儲卜卦所用蓍草而得名,亦可插花。如龍泉窯青釉琮式瓶,即於晚明高濂所著《遵生八箋 — 燕閒清賞箋》一書中被用於插花:「如堂中插花……龍泉蓍草大方瓶,……或置几上,與堂相宜。」

此瓶全器滿施仿汝釉,釉質肥厚,工藝考究,不為多見。瓶背上方有兩組對稱的象鼻穿眼,兩側足牆留有方形穿帶,為穿綁皮帶固定之用。高濂《遵生八箋》於「瓶花之忌」一文中稱,「官、哥古瓶,下有二方眼者,為穿皮條繫於幾足,不令失損。」。

帶穿眼的琮式瓶極為罕見,暫見另一例子,器形與尺寸與本瓶一樣,罩仿哥釉,同樣有兩組象鼻穿眼及乾隆篆書款,2002年4月29日於香港佳士得拍賣,拍品665號。另外有兩件乾隆仿官釉琮式瓶,器上模印紋飾與本瓶一樣,但瓶背沒有穿眼,一件為卡爾.坎普舊藏,2011年12月15日於巴黎蘇富比拍賣,拍品98號;另一件2011年6月7日於巴黎蘇富比拍賣,拍品197號。

此瓶器形及紋飾與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一件青釉琮式瓶大致相同,惟臺北例子尺寸較小及不帶穿眼,見2014年臺北出版《瓶盆風華:明清花器特展》,圖版II-09。器形亦與北京故宮所藏爐鈞釉琮式瓶相似(參見《中國陶瓷全集15 — 清》下,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年,圖115)。

來源:

孔祥熙(1880-1967),字庸之,號子淵,生於山西太谷縣一個亦商亦儒的家庭。祖籍山東曲阜,孔子的第75世孫。

孔公致力推動教育,1910年代自美國歐柏林學院及耶魯大學學成歸國後,於家鄉山西太谷縣辦學,培育英才,冀以教育強國。但其最初的從教生涯因清末政治動盪而終結。而後從政,旅居日本期間與「宋氏三姊妹」之長姊宋藹齡(1889-1973)相識,並於1914年成婚。其後與孫中山、蔣介石成為「連襟」。

孔氏夫婦學養深厚,眼光獨到,所藏珠寶、翡翠、中國書畫及藝術精品,堪為現代中國史上之重要收藏。

大家都知道琮式瓶創始於宋代 可到底是北宋還是南宋

清18世紀 綠地粉彩西洋人物圖琮式瓶

估價:HKD 1,500,000-2,600,000 成交價:RMB 3,033,540 HKD 3,420,000

尺寸:高22cm 作品分類:陶瓷>清代粉彩瓷器 創作年代:清18世紀

此類色地粉彩器自清中期開始流行。此瓶釉彩色澤淡雅,用以描繪岩石的藍綠彩料尤為清透,暈染自然,與乾隆百祿尊上所見雷同。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一對洋彩百祿尊,載於《華麗彩瓷—乾隆洋彩》,臺北,2008年,頁156-157,圖版51號,可資比較。

大家都知道琮式瓶創始於宋代 可到底是北宋還是南宋

清乾隆 仿汝釉鏤空穿帶琮式瓶

估價:HKD 1,200,000-2,200,000 成交價:RMB 2,409,940 HKD 2,990,000

尺寸:高23.3cm 作品分類:陶瓷>清代單色釉瓷器 創作年代:清乾隆“大清乾隆年制”款

琮式瓶最早出現於南宋,仿自上古玉琮造型,以南宋官窯和龍泉窯製品最為知名。清乾隆朝盛行摹古之風,唐英《陶成記事碑記》所記“仿鐵骨大觀釉”、“仿銅骨魚子紋汝釉”等等即是證明,極力仿製宋代制瓷藝術風格與美學高度。宋代藝術風格的形成,與當時風行的美學思潮是分不開的。宋代藝術追奉的創作原則是 “臺於天造,厭於人意”,追求的最佳境界是“天工與清新”,甚至皇家御苑也“皆仿江浙白屋,不施五彩“。基於此,在乾隆皇帝與其倡導的仿古美學影響下,當時景德鎮御窯廠在遍臨宋代名窯瓷器之後,嘗試將古韻今意融於一體,僅借鑑宋瓷某一特點而加以變化,創燒了一些新品種。這件琮式瓶便為當時宮廷御用精品,整件器物為仿古造型,作琮狀,拍品通體施仿汝釉,釉面溫潤如玉,汲取了宋汝瓷的特徵。其器形方形器身,圓足,象徵天圓地方;瓶身以八卦紋和穿帶紋裝飾,同類可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 爐鈞釉琮式瓶】此件拍品瓶身一側上方有兩組對稱的象鼻穿眼,穿眼內緣的積釉在出窯後曾予打磨修整,以確保通暢,這兩組象鼻穿眼和圈足兩側的方形孔洞,應為穿綁綬帶固定之用,線條挺括;且尺寸小巧,胎薄體輕,宜於賞玩。

琮式瓶的原型為新石器時代的玉琮。玉琮是一種內圓外方的筒形玉器,為我國古代的重要禮器之一。據戰國《周禮?春宮?大宗伯》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壁禮天,以黃琮禮地。”一般認為,玉琮與宗教祭祀、財富權力有關。琮的內圓外方表示天圓地方,中間貫穿則表示天與地之間的溝通。因此,琮也被視為一種宗教用具,是中國古代世界觀和通天行為的一種很好的象徵物。琮式瓶脫胎於玉琮,承襲了其外方內圓的特點,通過不大的體積,將中國上古時代時期以來的世界觀包括在其中。縱觀歷史,最早的瓷質琮式瓶出現於南宋時期的官窯器和龍泉窯器。到了明代,此類造型多施以月白色釉。清代以後,琮式瓶器身的橫線紋裝飾漸漸演變為八卦紋,因此,清後期又將其稱為“八卦瓶”。其造型上下對稱,古樸典雅,表現了古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

此件琮式瓶之象鼻穿眼,據考證可能來源於紅山、良渚文化玉器中“象鼻穿”的製作工藝。隨著對玉器實用性的追求加工工具的發展,此時期玉器工藝出現了在一個平面上鑽一對穿孔之工藝,兩面對鑽磨刮而穿,早期良渚玉器上的穿孔,以僅能穿過一根不粗的繩子為標準,這是典型的實用性特性,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青黃玉(岫巖玉)鴞】及【玉獸頭玦】。此種工藝與用途很可能被清朝宮廷的仿古藝術所效仿,從而產出了既有實際穿綬帶之用途,又極其具有裝飾意味的穿眼設計在清宮仿古的御用瓷器製作之中。

香港福義國際藝術品拍賣行:擁有一批對客戶充滿激情和責任感、專業知識豐富的經紀人團隊,真誠服務,以快的時間,嚴謹的鑑賞態度,多元化的推廣方式,滿足客戶需求。傳承和發揚中華文明,為廣大的收藏愛好者提供一個國際化的服務平臺。依託雄厚的隊伍和遍及海內外的買家資源,開拓進取、不斷創新。以前沿的投資理念和敬業的服務精神躋身於國內外具競爭力的藝術品十大拍賣行行列。如有合作意向!歡迎您前來我公司考察洽談!願您通過與我們的合作、會展拍賣將會給你帶來經濟收益!如果你有古玩精品想拍賣或者參加拍賣推薦會請諮詢xgfy88與福義國際拍賣客服經理或授權徵集點客服經理聯絡,洽談市場趨勢與託售事宜。

大家都知道琮式瓶創始於宋代 可到底是北宋還是南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