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記》中記載了秦始皇見外星人,這謠言怎麼來的

東西方古代歷史記錄的文學方式的不同

中國古代的正史,內容的中心就是家國天下。圍繞家國天下寫人記事。而且,號稱是秉筆直書。這種寫法的源頭,來自於司馬遷的《史記》。

近代出現疑史思潮,現代的電影例如《鴻門宴》等,乾脆就是把編撰歷史的過程影射了一下。

中國古人寫歷史,事情是關鍵,人物是圍繞事情的展開;西方的歷史或者說文學作品,習慣於人物是關鍵,事件是由人物導致的結果。這在寫法上很不同。

中國古代這種寫法,在記事的時候,可以不含感情色彩,因事敘事,這給古代帝王和高官形成了一種無形的壓力,想在史書上留點好名聲,那真得作些利國利民、功在千秋的大事情,才能流芳千古;否則乾點壞事就容易遺臭萬年啊。

西方這種寫法往往就容易體現個人英雄主義了,一本書下來,塑造了若干個光輝或者萬惡的人物形象,而且最喜歡的追求特點是展現所謂的人性的自然流露。對於文學作品而言,這更八卦一些,寫法更靈活一些,收視率會更高一些。但對於事件本身,往往體現的是隨機性的結果,追求所謂的反轉的文學效果。

中國古代,明清的小說開始重點刻畫人物形象,其影響,甚至超過正史。我們頭腦中的劉備、曹操,通常是《三國演義》裡面的人物形象,而非《三國志》裡面的人物形象。

《拾遺記》

這種正規的文體之外,還有一種與其相對的文體,記載一些閒情逸事、野史八卦,後世成了小說、雜文、神話、志怪等文學作品的開端。

往前追溯,第一本就是大名鼎鼎的《山海經》,正經事和奇妙的事情摻雜在一起,分不清了;之後就是東晉的這本《拾遺記》。

秦始皇會見外星人的這種大事件,也就是從這本書中杜撰出來的。號稱有歷史,由真相的。

這本書被歸類為古代中國神話志怪小說集。也就是可以做為茶餘飯後聊天用的點心了。

小說、故事並不是明清才有,是在明清大發展,湧現出了現代所說的四大名著。

秦始皇是否見了外星人?

《拾遺記》卷四一記載道:“始皇好神仙之事。有宛渠之民,乘螺旋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論波舟’。其國人長十丈,編鳥獸之毛以蔽形。始皇與之語及天地初開之時,瞭如親睹”。曰:“臣少時躡虛卻行,日遊萬里。及其老朽也,坐見天地之外事。臣國在咸池日沒之所九萬里,以萬歲為一日。俗多陰霧,遇其晴日,則天豁然雲裂,耿若江漢。則有玄龍黑鳳,翻翔而下。

及夜,燃石以繼日光。此石出燃山,其土石皆自光澈,扣之則碎,狀如粟,一粒輝映一堂。昔炎帝始變生食,用此火也。國人今獻此石。或有投其石於溪澗中,則沸沫流於數十里,名其水為焦淵。臣國去軒轅之丘十萬裡,少典之子採首山之銅,鑄為大鼎。臣先望其國有金火氣動,奔而往視之,三鼎已成。又見冀州有異氣,應有聖人生,果有慶都生堯。又見赤雲入於酆鎬,走而往視,果有丹雀瑞昌之符。”始皇曰:“此神人也。”彌信仙術焉。

號稱秦始皇見到外星人的證據就是這段。

《拾遺記》中記載了秦始皇見外星人,這謠言怎麼來的

西方近代,宗教文化受到現代的西方數理文化的衝擊,因此就有一撥人想重新塑造一個神,那麼這個神就是外星人了。

其特點與神類似:一、能力比人要厲害的多,神仙能幹的事情外星人肯定能幹,而且要信誓旦旦的證明這一點,雖然總是在關鍵處差那麼一點點;二、要神龍見首不見尾,不能有切實的證據。有證據,吹牛容易漏餡兒。三、內容通常是現代的自然科學知識解釋不了的現象。這會勾起人們求知的慾望,有收視率,而且結果通常還是未知。

搞這類東西,是秦始皇深惡痛絕的。他被徐福和一幫搞煉丹的人騙的夠嗆,才有了焚書坑儒。坑儒現代的解釋是坑了一群方士。

引用的這一段裡面哪裡說外星人了?

“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這句在當時很科幻,明顯說的是潛水艇。

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裡》是不是受這個啟發呢?這潛水艇的模樣很特殊,螺旋形結構,這簡直就是現代描述的海底飛碟了。原來UFO的碟形創意來自這裡。

《拾遺記》中記載了秦始皇見外星人,這謠言怎麼來的

人長十丈

“其國人長十丈”,這句讓人困惑。古人身高八尺,已經是魁梧了,這身高十丈,是否誇張?

這又和解讀《山海經》一樣,遇到的是文字字義不同帶來的解讀麻煩。

首先一尺這個長度歷史上有變化。

現在的一尺是0.3333米。夏 :1尺 = 10寸(1尺=24.9釐米) ;商 :1尺 = 10寸,1寸 = 10分(1尺=31.1釐米) ;周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19.9釐米) ;秦 :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7.7釐米) ;漢 :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7.7釐米) ;新莽;後漢 :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3釐米) ;三國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4.1釐米) ;西晉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3釐米) ;東晉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4.5釐米) 。。。。。。

東晉一尺是24.5cm,那麼一丈是2.45米。姚明身高2.26米,看來一丈這身高也算正常。的確是高了一些。

這裡記載的此人與秦始皇談怪異之事,使用的是方術的語言方式,那麼誇張難免。而且該人很瞭解《山海經》的內容和寫作手法,使用的是同樣的描述方式。

該國人都比姚明高,這種講故事的方式,就會起到引人入勝的目的。因為,通常一個國家有那麼幾個個字特別高的,這屬於正常,但是該國都是這麼高的,這就奇妙了。

問題是這裡說的是十丈,24.5米。最高的恐龍化石才20米!這是為何?該人與秦始皇聊天,這相當於十樓的人和樓底下的聊天。想著都怪異。

這裡的問題出在哪?誇張還是以訛傳訛?

《拾遺記》中記載了秦始皇見外星人,這謠言怎麼來的

十的甲骨文

十在甲骨文種就是一條繩子,在金文中加上了繩結,表示結繩紀事。

,數之具也。為東西,為南北,則四方中央備矣。——《說文》

也就是在古代,這個十很多時候不是數量詞的意思。

《拾遺記》中記載了秦始皇見外星人,這謠言怎麼來的

丈的篆字

丈在篆字中是手持柺杖意思。秦國使用篆字。

古人沒有逗句號,”其國人長十丈“,是後世的斷句錯誤。實際應為”其國人長,十丈“。而這個十是一個如後來唐僧用的禪杖一樣形象的柺杖的模樣。十丈,是說該老者拄著這麼一個模樣的柺杖。

原來如此,虛驚一場。

這人多大歲數?

”始皇與之語及天地初開之時,瞭如親睹“。這句厲害了。按此人的吹噓,此人就是活神仙啊,不知道有多少歲了。該人瞭解古書是一方面,就算沒親歷,也是見識廣博。問題在於,該人說其親歷的一些事情。接著看!

”臣少時躡虛卻行,日遊萬里。及其老朽也,坐見天地之外事。臣國在咸池日沒之所九萬里,以萬歲為一日。“這句說明,該人怪異。少時日遊萬里,當時最快的千里馬也就是日行千里。這又科幻了。碰巧又利用的是和飛碟一樣的套路。戰鬥機快吧,一追飛碟就完了,煙都吃不著,總是追丟了。

這老者年少時,乾的就是現代飛碟乾的事情,日行萬里。為了不讓秦始皇找到證據,他又解釋,臣國是找不著的,距離咸陽九萬里,太遠了。這吹牛吹的,這是在地球之外?還是繞了一圈了?地球赤道距離是40076千米 (赤道),換算成裡是八萬裡。總之,就是說這地方你就別找了。

接下來這老頭開始玩《相對論》了,”以萬歲為一日“,這是他的速度逼近光速的效果啊。原來現代文人玩的這些東西,都是古人玩剩下的。後來的神仙就謙虛一些,”天上方一日,地上幾十年。“這是把速度降下來一些了。大型對撞機弄個電子逼近光速,還把小城的電力消耗的差不多,弄個人飛這速度,想都別想。後來的古人還是很現實的,吹牛也踩剎車了。

”臣國去軒轅之丘十萬裡,少典之子採首山之銅,鑄為大鼎。臣先望其國有金火氣動,奔而往視之,三鼎已成。“這是現代外星人盯著地球人研究核武器的翻版啊。到底是誰抄襲誰的?東晉的王嘉難道是穿越的。

該人多少歲就不知道了。盤古開天闢地他趕上了,少典之子鑄鼎,他不遠十萬裡,看到金火氣動,也趕去了。這眼神也了不得!堯出生,他也趕上了。

誰跟我這麼吹牛,我保準不打他,借我一挺機關槍吧。秦始皇坑方士,你理解了嗎?

這段結尾是:”始皇曰:“此神人也。”彌信仙術焉。“,這是秦始皇當時還沒反應過來的意思,後來反應過來,方士也就出事了。

所謂的秦始皇見過外星人,這和西方近一百年發現飛碟簡直就是一個同樣故事的翻版。方士轉行了。

《拾遺記》中記載了秦始皇見外星人,這謠言怎麼來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