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BA總決賽一票難求背後,揭示了體育產業的一個發展趨勢



CUBA總決賽一票難求背後,揭示了體育產業的一個發展趨勢


“有多餘的票嗎?”6月16日傍晚,當我和朋友排隊等候進場觀看CUBA總決賽時,一名中年男子湊上前來,發出了這樣的問詢。

這個矮胖的中年男子約莫45、6歲的年紀,肯定不是來自北大或者清華的學生。他究竟是黃牛,還是熱心球迷,我不敢妄下斷論。

CUBA總決賽一票難求卻是事實,內場票價被炒到了800-1000元。從下午5點左右開始,北京大學生體育館外就人頭攢動,入場時還排起了長隊。

今年的CUBA總決賽在北大和清華之間展開,被譽為“五道口德比”,噱頭十足。即便如此,這樣一場對決一票難求還是讓人感到驚詫。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大學生體育館可容納觀眾4200人。場館容量有限,是導致門票緊俏的重要因素。但是,它在黃牛手中價格飛昇還是拜這場總決賽“星”味十足所賜。再往深了探究,這場CUBA總決賽揭示體育與娛樂跨界融合正在演變成一種趨勢。

娛樂明星打頭陣


CUBA總決賽一票難求背後,揭示了體育產業的一個發展趨勢


北京大學生體育館的一面看臺被北大和清華的球迷方陣所佔據。其他幾面看臺上除了北大、清華的校友,更多是娛樂明星的粉絲,她們手裡揮舞著熒光棒,有些人還舉著偶像的燈牌。

開場秀環節,嘻哈藝人布瑞吉演繹了一首《老大》,引來了陣陣尖叫聲。緊接著,在《以團之名》中出道的新風暴男團帶來了熱情似火的歌舞表演。

對於這些青年藝人,看臺上的中年大叔們一臉懵圈,而年輕女孩們則報以最大分貝的尖叫聲。比賽尚未開始,北京大學生體育館的熱情就已經被點燃了。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adidasCUFA人大校園日活動現場。新風暴男團和曾參加《創造101》選秀的李子璇現場助陣,他們的粉絲將比賽場地圍得水洩不通。

娛樂明星的到場,豐富了校園賽事的內容,提升了觀賞性,也帶動了票房。作為CUBA的運營方,阿里體育能夠與優酷體育聯動,最大程度調動娛樂資源。這是阿里體育接手CUBA後的一大變化,凸顯了資源優勢。

在採訪中,阿里體育副總裁魏全民透露,他對CUBA與娛樂的結合曾有不同的看法,但最終還是接受改變。“請這些明星來參與的思路,我跟團隊有比較大的分析。我個人已經有點跟不上(時代)了,後來我一想不行,我們阿里講究的是擁抱變化這樣一個價值觀。我最近就一直在惡補娛樂方面的很多新鮮東西,嘗試破圈。我也希望這種嘗試被大家接受。”魏全民說。

實踐證明這種嘗試大受歡迎。

體育明星爭冠軍


CUBA總決賽一票難求背後,揭示了體育產業的一個發展趨勢


除了布瑞吉、新風暴男團,比賽場上也不缺少明星,北大校隊的兩大主力張寧和祝銘震已經是真正意義上的明星了。

《這!就是灌籃》這檔熱門綜藝給了他們成名的機會。現在,張寧的個人微博粉絲17萬,祝銘震的微博粉絲也有5萬。與郭艾倫、丁彥雨航等CBA頂級明星相比,張寧、祝銘震的粉絲數量並不算多。但是,他們的粉絲數量還是超過了很多CBA運動員。名將孟達的微博粉絲也只有14萬,擁有CUBA和CBA雙料冠軍的萬聖偉微博粉絲僅1萬。

成名之前,就已經有經紀公司與張寧洽談,希望包裝他往藝人的方向發展。張寧最終否定了這一提議,表示不會輕易冒險。

不管決定走哪條路,張寧,以及祝銘震、楊皓喆等《這!就是灌籃》選手紅了是不爭的事實。CUBA總決賽檢票通道正對面就是張寧的巨幅海報。入場儀式時,他和祝銘震也得到了更多掌聲和歡呼聲。

CUBA終於有了突破校園這個圈層的明星。張寧、祝銘震之外,榮膺總決賽MVP的王少傑也有一定的關注度。他是今年CBA全明星星銳賽的MVP。

放在過去,這是不敢想象的。韓德君、曾令旭等名將都來自CUBA,但他們是在CBA打出名堂之後,我們才瞭解到他們在CUBA時代就已經書寫了輝煌的篇章。

明星決定了一項賽事的生命力。《這!就是灌籃》並不是刻意為CUBA造星,但無心插柳,意外為後者輸出了流量明星。姚明在星銳賽上的改革卻是刻意為之,為大學生籃球選手營造了更多曝光機會,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萬聖偉在開幕式上說的那句“感謝主席”並非是客套話。

殊途同歸,當CUBA有了真正的明星,比賽才會好看、才會更有關注度。最終,明星雲集的北大笑到最後,成就了CUBA三冠王偉業,一個屬於北大的王朝就此誕生。

體育擁抱娛樂大勢所趨


CUBA總決賽一票難求背後,揭示了體育產業的一個發展趨勢


從CUBA總決賽,我們可以看到兩個趨勢:其一,體育賽事正在積極擁抱娛樂化,邀請娛樂明星助陣大行其道;其二,綜藝節目的造星能力正在反哺體育賽事。

邀請娛樂明星助陣並不僅僅是校園賽事的專利。今年年初在深圳舉行的排超全明星賽,開場之前也有表演環節。整個活動於當晚19點正式開始,前一個小時基本上都是文藝表演時間,唱跳組合SNH48和歌手許嵩就帶來了多場歌舞表演。過去兩年的CBA全明星也都有大量娛樂明星助陣。

娛樂明星的到場,可以直接提升票房收入,同時能夠活躍氣氛、豐富內容環節,賽事運營方何樂而不為?娛樂明星也樂於跨界到體育圈,有助於樹立更正面的形象,覆蓋更廣泛的用戶群體。

娛樂綜藝反哺體育賽事其實很難。以往,沒有名氣的體育運動員很難出現在熱門綜藝中。董力算是一個特例,但他在娛樂圈紅了之後徹底轉型成為了藝人,與競技體育漸行漸遠。

《這!就是灌籃》這種模式恰恰為草根選手提供了成名的機會。這些草根選手很多來自於CUBA,讓後者直接受益。《這!就是灌籃》第二季和騰訊旗下的《我要打籃球》即將來襲。可以預見,這兩檔真人秀將會成為籃球明星的流量池。未來,這種破圈的跨界合作將不僅限於籃球領域,或將擴散到更多領域之中。

體育與娛樂趨於融合的一大誘因是:媒體平臺內部資源整合在加速。今年年初,時任優酷體育與少兒事業部總經理的戴瑋(花名:元寶)兼任阿里體育CEO。CUBA總決賽,他第一次以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體育首席執行官的身份在公開場合露面。

阿里體系內部的這一調整將阿里體育與優酷的資源打通。頻頻亮相阿里體育相關活動的新風暴男團就是阿里大文娛旗下藝人。咪咕之所以在排超全明星中能夠請到SNH48和許嵩也是藉助了咪咕音樂的資源。

未來,《這!就是灌籃》第二季可以與CUBA實現更多資源共享,在造星這條路上相互借力。

體育走向娛樂化是形勢所迫,也是大勢所趨。依託阿里體育和優酷的CUBA既是先行者,也是試錯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