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

在碌碌無為中,過完平庸之輩的一生!

沒有幾個人希望自己以如此慘淡的方式來終結人生。

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擁有一個開掛的人生:

獲得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過上理想的生活,

可以自由支配的自己時間,隨心而行,

做自己想做的事,喜歡的事!

沒有自律的人生,就像穿上“皇帝的新衣”,自欺欺人!

有個粉絲告訴我,他說自己是個“三分鐘熱度”,抵擋不住誘惑的人!

很多人的情況也是如此,他們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自律性很差——持續性懶惰,間歇性努力!也知道自律性的重要性——無數個事實和案例都已經證明了自律是一個走向成功的必備要素之一,而且是最核心的要素之一。

但多數人依然深陷在“三分鐘熱度”的這個怪圈裡,難以自拔!因為人類普遍存在下面三大特徵:

  • 畏難心理——懶癌拖延症
  • 固步自封——缺乏開放性
  • 得過且過——缺失責任心

多數人無法跨越這種魔咒,而少數人的成功,正是克服了這種消極心理的禁錮,人生才能獲得不同程度上的成功體驗。從某種角度來說,多數人最大的無奈和悲哀就是:

明知道這樣做對自己有利,可是就是做不到!

明明知道他人的優秀、卓越和成功是靠自律得來的,只要自己做到了,同樣也可以從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實現自己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可是就是偏偏做不到,選擇待在舒適圈裡心有不甘卻又不思進取,繼續任性地做一個平庸者。

自律的人與不自律人有什麼差距?

對於不自律的人來說,“三分鐘熱度”就是極限!

如果你強迫他自律,簡直和要他命一樣,他會渾身不自在,極其痛苦,產生對抗、反抗的意識。自律是一種“心不甘情不願”的事,自律讓我痛苦!

而對於自律的人來說,“樂而忘憂,不知老矣”這叫超限!

如果你不讓他自律,反而會讓自己難受、痛苦!自律是一種“有錢難買我願意”的事,自律讓我快樂!國漫大師蔡志忠,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坐在椅子上58個鐘頭,然後完成一件事,就是做一支4分鐘的電視片頭。”

"

在碌碌無為中,過完平庸之輩的一生!

沒有幾個人希望自己以如此慘淡的方式來終結人生。

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擁有一個開掛的人生:

獲得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過上理想的生活,

可以自由支配的自己時間,隨心而行,

做自己想做的事,喜歡的事!

沒有自律的人生,就像穿上“皇帝的新衣”,自欺欺人!

有個粉絲告訴我,他說自己是個“三分鐘熱度”,抵擋不住誘惑的人!

很多人的情況也是如此,他們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自律性很差——持續性懶惰,間歇性努力!也知道自律性的重要性——無數個事實和案例都已經證明了自律是一個走向成功的必備要素之一,而且是最核心的要素之一。

但多數人依然深陷在“三分鐘熱度”的這個怪圈裡,難以自拔!因為人類普遍存在下面三大特徵:

  • 畏難心理——懶癌拖延症
  • 固步自封——缺乏開放性
  • 得過且過——缺失責任心

多數人無法跨越這種魔咒,而少數人的成功,正是克服了這種消極心理的禁錮,人生才能獲得不同程度上的成功體驗。從某種角度來說,多數人最大的無奈和悲哀就是:

明知道這樣做對自己有利,可是就是做不到!

明明知道他人的優秀、卓越和成功是靠自律得來的,只要自己做到了,同樣也可以從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實現自己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可是就是偏偏做不到,選擇待在舒適圈裡心有不甘卻又不思進取,繼續任性地做一個平庸者。

自律的人與不自律人有什麼差距?

對於不自律的人來說,“三分鐘熱度”就是極限!

如果你強迫他自律,簡直和要他命一樣,他會渾身不自在,極其痛苦,產生對抗、反抗的意識。自律是一種“心不甘情不願”的事,自律讓我痛苦!

而對於自律的人來說,“樂而忘憂,不知老矣”這叫超限!

如果你不讓他自律,反而會讓自己難受、痛苦!自律是一種“有錢難買我願意”的事,自律讓我快樂!國漫大師蔡志忠,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坐在椅子上58個鐘頭,然後完成一件事,就是做一支4分鐘的電視片頭。”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三分鐘熱度”PK58個小時沒有離開椅子!

為什麼自不自律會造成如此巨大的差距?

順延這個問題,再深挖一層,我們需要認知自律性背後的機制、成因是什麼。認清這點,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一個非自律性的人只能保持“三分鐘熱度”?

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拆解自律性形成的4種成因。

"

在碌碌無為中,過完平庸之輩的一生!

沒有幾個人希望自己以如此慘淡的方式來終結人生。

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擁有一個開掛的人生:

獲得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過上理想的生活,

可以自由支配的自己時間,隨心而行,

做自己想做的事,喜歡的事!

沒有自律的人生,就像穿上“皇帝的新衣”,自欺欺人!

有個粉絲告訴我,他說自己是個“三分鐘熱度”,抵擋不住誘惑的人!

很多人的情況也是如此,他們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自律性很差——持續性懶惰,間歇性努力!也知道自律性的重要性——無數個事實和案例都已經證明了自律是一個走向成功的必備要素之一,而且是最核心的要素之一。

但多數人依然深陷在“三分鐘熱度”的這個怪圈裡,難以自拔!因為人類普遍存在下面三大特徵:

  • 畏難心理——懶癌拖延症
  • 固步自封——缺乏開放性
  • 得過且過——缺失責任心

多數人無法跨越這種魔咒,而少數人的成功,正是克服了這種消極心理的禁錮,人生才能獲得不同程度上的成功體驗。從某種角度來說,多數人最大的無奈和悲哀就是:

明知道這樣做對自己有利,可是就是做不到!

明明知道他人的優秀、卓越和成功是靠自律得來的,只要自己做到了,同樣也可以從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實現自己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可是就是偏偏做不到,選擇待在舒適圈裡心有不甘卻又不思進取,繼續任性地做一個平庸者。

自律的人與不自律人有什麼差距?

對於不自律的人來說,“三分鐘熱度”就是極限!

如果你強迫他自律,簡直和要他命一樣,他會渾身不自在,極其痛苦,產生對抗、反抗的意識。自律是一種“心不甘情不願”的事,自律讓我痛苦!

而對於自律的人來說,“樂而忘憂,不知老矣”這叫超限!

如果你不讓他自律,反而會讓自己難受、痛苦!自律是一種“有錢難買我願意”的事,自律讓我快樂!國漫大師蔡志忠,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坐在椅子上58個鐘頭,然後完成一件事,就是做一支4分鐘的電視片頭。”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三分鐘熱度”PK58個小時沒有離開椅子!

為什麼自不自律會造成如此巨大的差距?

順延這個問題,再深挖一層,我們需要認知自律性背後的機制、成因是什麼。認清這點,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一個非自律性的人只能保持“三分鐘熱度”?

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拆解自律性形成的4種成因。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1、自律是一種天生的習慣

有人說,有些人天生自律?這是個謊言!

但正如梅西在某品牌傳播廣告中說:“我不是天生強大,我只是天生要強!”

關於自律,行為遺傳學方面的研究表明 :自控力大約40%到56%來自遺傳的影響。而英國生物學家、牛津大學教授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在《自私的基因》裡也寫道:

人的自控力和大腦前額葉的自我調節功能有關 。如果一個人的前額葉功能發育早,併發育的好,那麼他的自控力就更強,相比其他發育晚的人更有自律性。總的來說,我們自不自律和遺傳、基因和大腦的發育有直接的關係。

那麼有些人天生自律,真的是謊言嗎?首先從邏輯來說,有些人天生自律這個命題是成立的。因為命題加了前提條件,“有些人”這是一個差異性,有界限的概念,而非絕對性的概念。再看看現實的情況是什麼樣的?

比如從小和我一塊長大,年長我9歲的的鄰居大哥,每天清晨,搬一條小凳子,在我們公用的院子裡讀書備課,後來他考上了研究生,去了香港工作。

然而他的一切自律性行為,並非來自於他父母的管教,身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教不了他什麼知識和做人做事的大道理。為此很多鄰居長輩無不羨慕的說:“你家這孩子真讓大人省心,讀書自覺,不像我家孩子,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就是不愛學習,不好好做作業……”

再來看另一個例子,河北固安農村裡的一個孩子考上了清華,有人問他在街邊賣玉米的父親:“你怎麼教育孩子的,考這麼好?”這位父親調侃地回答道:“自己飯都吃不上,怎麼顧上孩子,這孩子全靠他自己!”

"

在碌碌無為中,過完平庸之輩的一生!

沒有幾個人希望自己以如此慘淡的方式來終結人生。

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擁有一個開掛的人生:

獲得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過上理想的生活,

可以自由支配的自己時間,隨心而行,

做自己想做的事,喜歡的事!

沒有自律的人生,就像穿上“皇帝的新衣”,自欺欺人!

有個粉絲告訴我,他說自己是個“三分鐘熱度”,抵擋不住誘惑的人!

很多人的情況也是如此,他們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自律性很差——持續性懶惰,間歇性努力!也知道自律性的重要性——無數個事實和案例都已經證明了自律是一個走向成功的必備要素之一,而且是最核心的要素之一。

但多數人依然深陷在“三分鐘熱度”的這個怪圈裡,難以自拔!因為人類普遍存在下面三大特徵:

  • 畏難心理——懶癌拖延症
  • 固步自封——缺乏開放性
  • 得過且過——缺失責任心

多數人無法跨越這種魔咒,而少數人的成功,正是克服了這種消極心理的禁錮,人生才能獲得不同程度上的成功體驗。從某種角度來說,多數人最大的無奈和悲哀就是:

明知道這樣做對自己有利,可是就是做不到!

明明知道他人的優秀、卓越和成功是靠自律得來的,只要自己做到了,同樣也可以從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實現自己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可是就是偏偏做不到,選擇待在舒適圈裡心有不甘卻又不思進取,繼續任性地做一個平庸者。

自律的人與不自律人有什麼差距?

對於不自律的人來說,“三分鐘熱度”就是極限!

如果你強迫他自律,簡直和要他命一樣,他會渾身不自在,極其痛苦,產生對抗、反抗的意識。自律是一種“心不甘情不願”的事,自律讓我痛苦!

而對於自律的人來說,“樂而忘憂,不知老矣”這叫超限!

如果你不讓他自律,反而會讓自己難受、痛苦!自律是一種“有錢難買我願意”的事,自律讓我快樂!國漫大師蔡志忠,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坐在椅子上58個鐘頭,然後完成一件事,就是做一支4分鐘的電視片頭。”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三分鐘熱度”PK58個小時沒有離開椅子!

為什麼自不自律會造成如此巨大的差距?

順延這個問題,再深挖一層,我們需要認知自律性背後的機制、成因是什麼。認清這點,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一個非自律性的人只能保持“三分鐘熱度”?

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拆解自律性形成的4種成因。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1、自律是一種天生的習慣

有人說,有些人天生自律?這是個謊言!

但正如梅西在某品牌傳播廣告中說:“我不是天生強大,我只是天生要強!”

關於自律,行為遺傳學方面的研究表明 :自控力大約40%到56%來自遺傳的影響。而英國生物學家、牛津大學教授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在《自私的基因》裡也寫道:

人的自控力和大腦前額葉的自我調節功能有關 。如果一個人的前額葉功能發育早,併發育的好,那麼他的自控力就更強,相比其他發育晚的人更有自律性。總的來說,我們自不自律和遺傳、基因和大腦的發育有直接的關係。

那麼有些人天生自律,真的是謊言嗎?首先從邏輯來說,有些人天生自律這個命題是成立的。因為命題加了前提條件,“有些人”這是一個差異性,有界限的概念,而非絕對性的概念。再看看現實的情況是什麼樣的?

比如從小和我一塊長大,年長我9歲的的鄰居大哥,每天清晨,搬一條小凳子,在我們公用的院子裡讀書備課,後來他考上了研究生,去了香港工作。

然而他的一切自律性行為,並非來自於他父母的管教,身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教不了他什麼知識和做人做事的大道理。為此很多鄰居長輩無不羨慕的說:“你家這孩子真讓大人省心,讀書自覺,不像我家孩子,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就是不愛學習,不好好做作業……”

再來看另一個例子,河北固安農村裡的一個孩子考上了清華,有人問他在街邊賣玉米的父親:“你怎麼教育孩子的,考這麼好?”這位父親調侃地回答道:“自己飯都吃不上,怎麼顧上孩子,這孩子全靠他自己!”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詳情見視頻連接:

高考全省第三名被清華大學錄取,聽他菜農父親談學霸是怎樣煉成的

有些人的天生自律,我們身邊或多或少都有這類人的存在,這種客觀事物的差異性,少數人的基因優勢,本身就是大自然物種演化過程形成的強弱規律!就像羅永浩說的:“人和人之間最大的不平等大概就是智力上的差距!”

但天生的自律,不是唯一的定律,還存在著第2種自律成因。

2、自律是一種環境的產物

你是誰不重要,你跟誰一起才重要。

人是環境的產物!有人做了一個形象的類比:跟著蒼蠅找廁所,跟著蜜蜂找花朵,跟著富翁掙百萬,跟著乞丐會要飯。

和勤奮者在一起,你不會懶惰;和積極者在一起,你不會沉淪;與智者在一起,你不同凡響;與高人在一起,你才能登上巔峰。

後天成長的環境對塑造一個人的自律性意識,往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19世紀初著名的實業家和慈善家,現代人事管理之父,羅伯特·歐文曾提出:

“人是環境的產物”這一管理思想,目的就是探究“用優良的環境代替不良的環境,是否可以使人由此洗心革面,清除邪惡,變成明智的、有理性的、善良的人;從出生到死亡,始終苦難重重,是否能夠使其一生僅為善良和優良的環境所包圍,從而把苦難變成幸福的優越生活”。用鼓勵代替懲罰、用教育機會改善員工素質同樣應該是現代企業家也在不斷追求的理想。”

這一思想早在中國傳統文化“孟母三遷”的典故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孟子的母親為了使孩子擁有一個真正好的教育環境、煞費苦心、曾兩遷三地。

"

在碌碌無為中,過完平庸之輩的一生!

沒有幾個人希望自己以如此慘淡的方式來終結人生。

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擁有一個開掛的人生:

獲得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過上理想的生活,

可以自由支配的自己時間,隨心而行,

做自己想做的事,喜歡的事!

沒有自律的人生,就像穿上“皇帝的新衣”,自欺欺人!

有個粉絲告訴我,他說自己是個“三分鐘熱度”,抵擋不住誘惑的人!

很多人的情況也是如此,他們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自律性很差——持續性懶惰,間歇性努力!也知道自律性的重要性——無數個事實和案例都已經證明了自律是一個走向成功的必備要素之一,而且是最核心的要素之一。

但多數人依然深陷在“三分鐘熱度”的這個怪圈裡,難以自拔!因為人類普遍存在下面三大特徵:

  • 畏難心理——懶癌拖延症
  • 固步自封——缺乏開放性
  • 得過且過——缺失責任心

多數人無法跨越這種魔咒,而少數人的成功,正是克服了這種消極心理的禁錮,人生才能獲得不同程度上的成功體驗。從某種角度來說,多數人最大的無奈和悲哀就是:

明知道這樣做對自己有利,可是就是做不到!

明明知道他人的優秀、卓越和成功是靠自律得來的,只要自己做到了,同樣也可以從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實現自己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可是就是偏偏做不到,選擇待在舒適圈裡心有不甘卻又不思進取,繼續任性地做一個平庸者。

自律的人與不自律人有什麼差距?

對於不自律的人來說,“三分鐘熱度”就是極限!

如果你強迫他自律,簡直和要他命一樣,他會渾身不自在,極其痛苦,產生對抗、反抗的意識。自律是一種“心不甘情不願”的事,自律讓我痛苦!

而對於自律的人來說,“樂而忘憂,不知老矣”這叫超限!

如果你不讓他自律,反而會讓自己難受、痛苦!自律是一種“有錢難買我願意”的事,自律讓我快樂!國漫大師蔡志忠,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坐在椅子上58個鐘頭,然後完成一件事,就是做一支4分鐘的電視片頭。”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三分鐘熱度”PK58個小時沒有離開椅子!

為什麼自不自律會造成如此巨大的差距?

順延這個問題,再深挖一層,我們需要認知自律性背後的機制、成因是什麼。認清這點,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一個非自律性的人只能保持“三分鐘熱度”?

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拆解自律性形成的4種成因。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1、自律是一種天生的習慣

有人說,有些人天生自律?這是個謊言!

但正如梅西在某品牌傳播廣告中說:“我不是天生強大,我只是天生要強!”

關於自律,行為遺傳學方面的研究表明 :自控力大約40%到56%來自遺傳的影響。而英國生物學家、牛津大學教授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在《自私的基因》裡也寫道:

人的自控力和大腦前額葉的自我調節功能有關 。如果一個人的前額葉功能發育早,併發育的好,那麼他的自控力就更強,相比其他發育晚的人更有自律性。總的來說,我們自不自律和遺傳、基因和大腦的發育有直接的關係。

那麼有些人天生自律,真的是謊言嗎?首先從邏輯來說,有些人天生自律這個命題是成立的。因為命題加了前提條件,“有些人”這是一個差異性,有界限的概念,而非絕對性的概念。再看看現實的情況是什麼樣的?

比如從小和我一塊長大,年長我9歲的的鄰居大哥,每天清晨,搬一條小凳子,在我們公用的院子裡讀書備課,後來他考上了研究生,去了香港工作。

然而他的一切自律性行為,並非來自於他父母的管教,身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教不了他什麼知識和做人做事的大道理。為此很多鄰居長輩無不羨慕的說:“你家這孩子真讓大人省心,讀書自覺,不像我家孩子,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就是不愛學習,不好好做作業……”

再來看另一個例子,河北固安農村裡的一個孩子考上了清華,有人問他在街邊賣玉米的父親:“你怎麼教育孩子的,考這麼好?”這位父親調侃地回答道:“自己飯都吃不上,怎麼顧上孩子,這孩子全靠他自己!”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詳情見視頻連接:

高考全省第三名被清華大學錄取,聽他菜農父親談學霸是怎樣煉成的

有些人的天生自律,我們身邊或多或少都有這類人的存在,這種客觀事物的差異性,少數人的基因優勢,本身就是大自然物種演化過程形成的強弱規律!就像羅永浩說的:“人和人之間最大的不平等大概就是智力上的差距!”

但天生的自律,不是唯一的定律,還存在著第2種自律成因。

2、自律是一種環境的產物

你是誰不重要,你跟誰一起才重要。

人是環境的產物!有人做了一個形象的類比:跟著蒼蠅找廁所,跟著蜜蜂找花朵,跟著富翁掙百萬,跟著乞丐會要飯。

和勤奮者在一起,你不會懶惰;和積極者在一起,你不會沉淪;與智者在一起,你不同凡響;與高人在一起,你才能登上巔峰。

後天成長的環境對塑造一個人的自律性意識,往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19世紀初著名的實業家和慈善家,現代人事管理之父,羅伯特·歐文曾提出:

“人是環境的產物”這一管理思想,目的就是探究“用優良的環境代替不良的環境,是否可以使人由此洗心革面,清除邪惡,變成明智的、有理性的、善良的人;從出生到死亡,始終苦難重重,是否能夠使其一生僅為善良和優良的環境所包圍,從而把苦難變成幸福的優越生活”。用鼓勵代替懲罰、用教育機會改善員工素質同樣應該是現代企業家也在不斷追求的理想。”

這一思想早在中國傳統文化“孟母三遷”的典故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孟子的母親為了使孩子擁有一個真正好的教育環境、煞費苦心、曾兩遷三地。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樣說的也是這個道理。一個人長期處在一個自律性的氛圍中,多半會受到影響,形成一種“被動式”的自律性意識,久而久之,轉化為主動的自律性意識。

而在環境的決定作用中,核心影響力來源自於父母為孩子做出自律的榜樣。孩子從小在父母自律的言行舉止中耳讀目染,父母做什麼,他就模仿什麼,促使孩子在“無意識狀態下”形成了一種自律性的習慣。這正是目前整個教育界達成的一個共同認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榜樣,就是孩子的未來。

但環境的作用、榜樣的力量,不具有100%的可靠性,自律性還存在著第3種成因。

3、自律是一種逼迫的結果

人的自我改造性極低,否在教育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也不會有那麼多文章、書籍等等,苦口婆心地勸人積極向上,實現自我超越。

講一個極端的例子,之前轟動媒體的一位虎媽,美國耶魯大學華裔教授蔡美兒,採用咒罵、威脅、賄賂、利誘等種種高壓手段逼迫孩子養成一種苛刻的自律,要求孩子沿著父母為其選擇的道路去努力。

"

在碌碌無為中,過完平庸之輩的一生!

沒有幾個人希望自己以如此慘淡的方式來終結人生。

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擁有一個開掛的人生:

獲得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過上理想的生活,

可以自由支配的自己時間,隨心而行,

做自己想做的事,喜歡的事!

沒有自律的人生,就像穿上“皇帝的新衣”,自欺欺人!

有個粉絲告訴我,他說自己是個“三分鐘熱度”,抵擋不住誘惑的人!

很多人的情況也是如此,他們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自律性很差——持續性懶惰,間歇性努力!也知道自律性的重要性——無數個事實和案例都已經證明了自律是一個走向成功的必備要素之一,而且是最核心的要素之一。

但多數人依然深陷在“三分鐘熱度”的這個怪圈裡,難以自拔!因為人類普遍存在下面三大特徵:

  • 畏難心理——懶癌拖延症
  • 固步自封——缺乏開放性
  • 得過且過——缺失責任心

多數人無法跨越這種魔咒,而少數人的成功,正是克服了這種消極心理的禁錮,人生才能獲得不同程度上的成功體驗。從某種角度來說,多數人最大的無奈和悲哀就是:

明知道這樣做對自己有利,可是就是做不到!

明明知道他人的優秀、卓越和成功是靠自律得來的,只要自己做到了,同樣也可以從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實現自己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可是就是偏偏做不到,選擇待在舒適圈裡心有不甘卻又不思進取,繼續任性地做一個平庸者。

自律的人與不自律人有什麼差距?

對於不自律的人來說,“三分鐘熱度”就是極限!

如果你強迫他自律,簡直和要他命一樣,他會渾身不自在,極其痛苦,產生對抗、反抗的意識。自律是一種“心不甘情不願”的事,自律讓我痛苦!

而對於自律的人來說,“樂而忘憂,不知老矣”這叫超限!

如果你不讓他自律,反而會讓自己難受、痛苦!自律是一種“有錢難買我願意”的事,自律讓我快樂!國漫大師蔡志忠,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坐在椅子上58個鐘頭,然後完成一件事,就是做一支4分鐘的電視片頭。”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三分鐘熱度”PK58個小時沒有離開椅子!

為什麼自不自律會造成如此巨大的差距?

順延這個問題,再深挖一層,我們需要認知自律性背後的機制、成因是什麼。認清這點,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一個非自律性的人只能保持“三分鐘熱度”?

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拆解自律性形成的4種成因。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1、自律是一種天生的習慣

有人說,有些人天生自律?這是個謊言!

但正如梅西在某品牌傳播廣告中說:“我不是天生強大,我只是天生要強!”

關於自律,行為遺傳學方面的研究表明 :自控力大約40%到56%來自遺傳的影響。而英國生物學家、牛津大學教授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在《自私的基因》裡也寫道:

人的自控力和大腦前額葉的自我調節功能有關 。如果一個人的前額葉功能發育早,併發育的好,那麼他的自控力就更強,相比其他發育晚的人更有自律性。總的來說,我們自不自律和遺傳、基因和大腦的發育有直接的關係。

那麼有些人天生自律,真的是謊言嗎?首先從邏輯來說,有些人天生自律這個命題是成立的。因為命題加了前提條件,“有些人”這是一個差異性,有界限的概念,而非絕對性的概念。再看看現實的情況是什麼樣的?

比如從小和我一塊長大,年長我9歲的的鄰居大哥,每天清晨,搬一條小凳子,在我們公用的院子裡讀書備課,後來他考上了研究生,去了香港工作。

然而他的一切自律性行為,並非來自於他父母的管教,身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教不了他什麼知識和做人做事的大道理。為此很多鄰居長輩無不羨慕的說:“你家這孩子真讓大人省心,讀書自覺,不像我家孩子,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就是不愛學習,不好好做作業……”

再來看另一個例子,河北固安農村裡的一個孩子考上了清華,有人問他在街邊賣玉米的父親:“你怎麼教育孩子的,考這麼好?”這位父親調侃地回答道:“自己飯都吃不上,怎麼顧上孩子,這孩子全靠他自己!”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詳情見視頻連接:

高考全省第三名被清華大學錄取,聽他菜農父親談學霸是怎樣煉成的

有些人的天生自律,我們身邊或多或少都有這類人的存在,這種客觀事物的差異性,少數人的基因優勢,本身就是大自然物種演化過程形成的強弱規律!就像羅永浩說的:“人和人之間最大的不平等大概就是智力上的差距!”

但天生的自律,不是唯一的定律,還存在著第2種自律成因。

2、自律是一種環境的產物

你是誰不重要,你跟誰一起才重要。

人是環境的產物!有人做了一個形象的類比:跟著蒼蠅找廁所,跟著蜜蜂找花朵,跟著富翁掙百萬,跟著乞丐會要飯。

和勤奮者在一起,你不會懶惰;和積極者在一起,你不會沉淪;與智者在一起,你不同凡響;與高人在一起,你才能登上巔峰。

後天成長的環境對塑造一個人的自律性意識,往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19世紀初著名的實業家和慈善家,現代人事管理之父,羅伯特·歐文曾提出:

“人是環境的產物”這一管理思想,目的就是探究“用優良的環境代替不良的環境,是否可以使人由此洗心革面,清除邪惡,變成明智的、有理性的、善良的人;從出生到死亡,始終苦難重重,是否能夠使其一生僅為善良和優良的環境所包圍,從而把苦難變成幸福的優越生活”。用鼓勵代替懲罰、用教育機會改善員工素質同樣應該是現代企業家也在不斷追求的理想。”

這一思想早在中國傳統文化“孟母三遷”的典故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孟子的母親為了使孩子擁有一個真正好的教育環境、煞費苦心、曾兩遷三地。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樣說的也是這個道理。一個人長期處在一個自律性的氛圍中,多半會受到影響,形成一種“被動式”的自律性意識,久而久之,轉化為主動的自律性意識。

而在環境的決定作用中,核心影響力來源自於父母為孩子做出自律的榜樣。孩子從小在父母自律的言行舉止中耳讀目染,父母做什麼,他就模仿什麼,促使孩子在“無意識狀態下”形成了一種自律性的習慣。這正是目前整個教育界達成的一個共同認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榜樣,就是孩子的未來。

但環境的作用、榜樣的力量,不具有100%的可靠性,自律性還存在著第3種成因。

3、自律是一種逼迫的結果

人的自我改造性極低,否在教育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也不會有那麼多文章、書籍等等,苦口婆心地勸人積極向上,實現自我超越。

講一個極端的例子,之前轟動媒體的一位虎媽,美國耶魯大學華裔教授蔡美兒,採用咒罵、威脅、賄賂、利誘等種種高壓手段逼迫孩子養成一種苛刻的自律,要求孩子沿著父母為其選擇的道路去努力。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比如有一次,7歲的女孩,因為一首鋼琴曲彈不好就被強迫從晚飯後一直練到夜裡,中間不許喝水或上廁所。這種苛刻的教育方法,被蔡美兒寫成一本名為《虎媽戰歌》的育兒經,該書一經出版,立刻引爆了全世界對東西方教育方式的大討論。

"

在碌碌無為中,過完平庸之輩的一生!

沒有幾個人希望自己以如此慘淡的方式來終結人生。

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擁有一個開掛的人生:

獲得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過上理想的生活,

可以自由支配的自己時間,隨心而行,

做自己想做的事,喜歡的事!

沒有自律的人生,就像穿上“皇帝的新衣”,自欺欺人!

有個粉絲告訴我,他說自己是個“三分鐘熱度”,抵擋不住誘惑的人!

很多人的情況也是如此,他們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自律性很差——持續性懶惰,間歇性努力!也知道自律性的重要性——無數個事實和案例都已經證明了自律是一個走向成功的必備要素之一,而且是最核心的要素之一。

但多數人依然深陷在“三分鐘熱度”的這個怪圈裡,難以自拔!因為人類普遍存在下面三大特徵:

  • 畏難心理——懶癌拖延症
  • 固步自封——缺乏開放性
  • 得過且過——缺失責任心

多數人無法跨越這種魔咒,而少數人的成功,正是克服了這種消極心理的禁錮,人生才能獲得不同程度上的成功體驗。從某種角度來說,多數人最大的無奈和悲哀就是:

明知道這樣做對自己有利,可是就是做不到!

明明知道他人的優秀、卓越和成功是靠自律得來的,只要自己做到了,同樣也可以從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實現自己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可是就是偏偏做不到,選擇待在舒適圈裡心有不甘卻又不思進取,繼續任性地做一個平庸者。

自律的人與不自律人有什麼差距?

對於不自律的人來說,“三分鐘熱度”就是極限!

如果你強迫他自律,簡直和要他命一樣,他會渾身不自在,極其痛苦,產生對抗、反抗的意識。自律是一種“心不甘情不願”的事,自律讓我痛苦!

而對於自律的人來說,“樂而忘憂,不知老矣”這叫超限!

如果你不讓他自律,反而會讓自己難受、痛苦!自律是一種“有錢難買我願意”的事,自律讓我快樂!國漫大師蔡志忠,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坐在椅子上58個鐘頭,然後完成一件事,就是做一支4分鐘的電視片頭。”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三分鐘熱度”PK58個小時沒有離開椅子!

為什麼自不自律會造成如此巨大的差距?

順延這個問題,再深挖一層,我們需要認知自律性背後的機制、成因是什麼。認清這點,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一個非自律性的人只能保持“三分鐘熱度”?

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拆解自律性形成的4種成因。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1、自律是一種天生的習慣

有人說,有些人天生自律?這是個謊言!

但正如梅西在某品牌傳播廣告中說:“我不是天生強大,我只是天生要強!”

關於自律,行為遺傳學方面的研究表明 :自控力大約40%到56%來自遺傳的影響。而英國生物學家、牛津大學教授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在《自私的基因》裡也寫道:

人的自控力和大腦前額葉的自我調節功能有關 。如果一個人的前額葉功能發育早,併發育的好,那麼他的自控力就更強,相比其他發育晚的人更有自律性。總的來說,我們自不自律和遺傳、基因和大腦的發育有直接的關係。

那麼有些人天生自律,真的是謊言嗎?首先從邏輯來說,有些人天生自律這個命題是成立的。因為命題加了前提條件,“有些人”這是一個差異性,有界限的概念,而非絕對性的概念。再看看現實的情況是什麼樣的?

比如從小和我一塊長大,年長我9歲的的鄰居大哥,每天清晨,搬一條小凳子,在我們公用的院子裡讀書備課,後來他考上了研究生,去了香港工作。

然而他的一切自律性行為,並非來自於他父母的管教,身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教不了他什麼知識和做人做事的大道理。為此很多鄰居長輩無不羨慕的說:“你家這孩子真讓大人省心,讀書自覺,不像我家孩子,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就是不愛學習,不好好做作業……”

再來看另一個例子,河北固安農村裡的一個孩子考上了清華,有人問他在街邊賣玉米的父親:“你怎麼教育孩子的,考這麼好?”這位父親調侃地回答道:“自己飯都吃不上,怎麼顧上孩子,這孩子全靠他自己!”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詳情見視頻連接:

高考全省第三名被清華大學錄取,聽他菜農父親談學霸是怎樣煉成的

有些人的天生自律,我們身邊或多或少都有這類人的存在,這種客觀事物的差異性,少數人的基因優勢,本身就是大自然物種演化過程形成的強弱規律!就像羅永浩說的:“人和人之間最大的不平等大概就是智力上的差距!”

但天生的自律,不是唯一的定律,還存在著第2種自律成因。

2、自律是一種環境的產物

你是誰不重要,你跟誰一起才重要。

人是環境的產物!有人做了一個形象的類比:跟著蒼蠅找廁所,跟著蜜蜂找花朵,跟著富翁掙百萬,跟著乞丐會要飯。

和勤奮者在一起,你不會懶惰;和積極者在一起,你不會沉淪;與智者在一起,你不同凡響;與高人在一起,你才能登上巔峰。

後天成長的環境對塑造一個人的自律性意識,往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19世紀初著名的實業家和慈善家,現代人事管理之父,羅伯特·歐文曾提出:

“人是環境的產物”這一管理思想,目的就是探究“用優良的環境代替不良的環境,是否可以使人由此洗心革面,清除邪惡,變成明智的、有理性的、善良的人;從出生到死亡,始終苦難重重,是否能夠使其一生僅為善良和優良的環境所包圍,從而把苦難變成幸福的優越生活”。用鼓勵代替懲罰、用教育機會改善員工素質同樣應該是現代企業家也在不斷追求的理想。”

這一思想早在中國傳統文化“孟母三遷”的典故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孟子的母親為了使孩子擁有一個真正好的教育環境、煞費苦心、曾兩遷三地。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樣說的也是這個道理。一個人長期處在一個自律性的氛圍中,多半會受到影響,形成一種“被動式”的自律性意識,久而久之,轉化為主動的自律性意識。

而在環境的決定作用中,核心影響力來源自於父母為孩子做出自律的榜樣。孩子從小在父母自律的言行舉止中耳讀目染,父母做什麼,他就模仿什麼,促使孩子在“無意識狀態下”形成了一種自律性的習慣。這正是目前整個教育界達成的一個共同認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榜樣,就是孩子的未來。

但環境的作用、榜樣的力量,不具有100%的可靠性,自律性還存在著第3種成因。

3、自律是一種逼迫的結果

人的自我改造性極低,否在教育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也不會有那麼多文章、書籍等等,苦口婆心地勸人積極向上,實現自我超越。

講一個極端的例子,之前轟動媒體的一位虎媽,美國耶魯大學華裔教授蔡美兒,採用咒罵、威脅、賄賂、利誘等種種高壓手段逼迫孩子養成一種苛刻的自律,要求孩子沿著父母為其選擇的道路去努力。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比如有一次,7歲的女孩,因為一首鋼琴曲彈不好就被強迫從晚飯後一直練到夜裡,中間不許喝水或上廁所。這種苛刻的教育方法,被蔡美兒寫成一本名為《虎媽戰歌》的育兒經,該書一經出版,立刻引爆了全世界對東西方教育方式的大討論。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如今她們怎麼樣了?

大女兒22歲入耶魯法學院,有志成為檢察官;其間進入美國陸軍,現已從耶魯畢業,授少尉軍銜。在校期間成績全“A”,還創立了自己的家教公司Tiger Cub Tutoring。

小女兒露露2018年從哈佛大學畢業,她在迴應記者的採訪時說:“我將來一定會是個虎媽,做要求高的父母並不總是壞事!”

"

在碌碌無為中,過完平庸之輩的一生!

沒有幾個人希望自己以如此慘淡的方式來終結人生。

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擁有一個開掛的人生:

獲得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過上理想的生活,

可以自由支配的自己時間,隨心而行,

做自己想做的事,喜歡的事!

沒有自律的人生,就像穿上“皇帝的新衣”,自欺欺人!

有個粉絲告訴我,他說自己是個“三分鐘熱度”,抵擋不住誘惑的人!

很多人的情況也是如此,他們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自律性很差——持續性懶惰,間歇性努力!也知道自律性的重要性——無數個事實和案例都已經證明了自律是一個走向成功的必備要素之一,而且是最核心的要素之一。

但多數人依然深陷在“三分鐘熱度”的這個怪圈裡,難以自拔!因為人類普遍存在下面三大特徵:

  • 畏難心理——懶癌拖延症
  • 固步自封——缺乏開放性
  • 得過且過——缺失責任心

多數人無法跨越這種魔咒,而少數人的成功,正是克服了這種消極心理的禁錮,人生才能獲得不同程度上的成功體驗。從某種角度來說,多數人最大的無奈和悲哀就是:

明知道這樣做對自己有利,可是就是做不到!

明明知道他人的優秀、卓越和成功是靠自律得來的,只要自己做到了,同樣也可以從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實現自己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可是就是偏偏做不到,選擇待在舒適圈裡心有不甘卻又不思進取,繼續任性地做一個平庸者。

自律的人與不自律人有什麼差距?

對於不自律的人來說,“三分鐘熱度”就是極限!

如果你強迫他自律,簡直和要他命一樣,他會渾身不自在,極其痛苦,產生對抗、反抗的意識。自律是一種“心不甘情不願”的事,自律讓我痛苦!

而對於自律的人來說,“樂而忘憂,不知老矣”這叫超限!

如果你不讓他自律,反而會讓自己難受、痛苦!自律是一種“有錢難買我願意”的事,自律讓我快樂!國漫大師蔡志忠,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坐在椅子上58個鐘頭,然後完成一件事,就是做一支4分鐘的電視片頭。”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三分鐘熱度”PK58個小時沒有離開椅子!

為什麼自不自律會造成如此巨大的差距?

順延這個問題,再深挖一層,我們需要認知自律性背後的機制、成因是什麼。認清這點,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一個非自律性的人只能保持“三分鐘熱度”?

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拆解自律性形成的4種成因。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1、自律是一種天生的習慣

有人說,有些人天生自律?這是個謊言!

但正如梅西在某品牌傳播廣告中說:“我不是天生強大,我只是天生要強!”

關於自律,行為遺傳學方面的研究表明 :自控力大約40%到56%來自遺傳的影響。而英國生物學家、牛津大學教授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在《自私的基因》裡也寫道:

人的自控力和大腦前額葉的自我調節功能有關 。如果一個人的前額葉功能發育早,併發育的好,那麼他的自控力就更強,相比其他發育晚的人更有自律性。總的來說,我們自不自律和遺傳、基因和大腦的發育有直接的關係。

那麼有些人天生自律,真的是謊言嗎?首先從邏輯來說,有些人天生自律這個命題是成立的。因為命題加了前提條件,“有些人”這是一個差異性,有界限的概念,而非絕對性的概念。再看看現實的情況是什麼樣的?

比如從小和我一塊長大,年長我9歲的的鄰居大哥,每天清晨,搬一條小凳子,在我們公用的院子裡讀書備課,後來他考上了研究生,去了香港工作。

然而他的一切自律性行為,並非來自於他父母的管教,身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教不了他什麼知識和做人做事的大道理。為此很多鄰居長輩無不羨慕的說:“你家這孩子真讓大人省心,讀書自覺,不像我家孩子,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就是不愛學習,不好好做作業……”

再來看另一個例子,河北固安農村裡的一個孩子考上了清華,有人問他在街邊賣玉米的父親:“你怎麼教育孩子的,考這麼好?”這位父親調侃地回答道:“自己飯都吃不上,怎麼顧上孩子,這孩子全靠他自己!”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詳情見視頻連接:

高考全省第三名被清華大學錄取,聽他菜農父親談學霸是怎樣煉成的

有些人的天生自律,我們身邊或多或少都有這類人的存在,這種客觀事物的差異性,少數人的基因優勢,本身就是大自然物種演化過程形成的強弱規律!就像羅永浩說的:“人和人之間最大的不平等大概就是智力上的差距!”

但天生的自律,不是唯一的定律,還存在著第2種自律成因。

2、自律是一種環境的產物

你是誰不重要,你跟誰一起才重要。

人是環境的產物!有人做了一個形象的類比:跟著蒼蠅找廁所,跟著蜜蜂找花朵,跟著富翁掙百萬,跟著乞丐會要飯。

和勤奮者在一起,你不會懶惰;和積極者在一起,你不會沉淪;與智者在一起,你不同凡響;與高人在一起,你才能登上巔峰。

後天成長的環境對塑造一個人的自律性意識,往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19世紀初著名的實業家和慈善家,現代人事管理之父,羅伯特·歐文曾提出:

“人是環境的產物”這一管理思想,目的就是探究“用優良的環境代替不良的環境,是否可以使人由此洗心革面,清除邪惡,變成明智的、有理性的、善良的人;從出生到死亡,始終苦難重重,是否能夠使其一生僅為善良和優良的環境所包圍,從而把苦難變成幸福的優越生活”。用鼓勵代替懲罰、用教育機會改善員工素質同樣應該是現代企業家也在不斷追求的理想。”

這一思想早在中國傳統文化“孟母三遷”的典故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孟子的母親為了使孩子擁有一個真正好的教育環境、煞費苦心、曾兩遷三地。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樣說的也是這個道理。一個人長期處在一個自律性的氛圍中,多半會受到影響,形成一種“被動式”的自律性意識,久而久之,轉化為主動的自律性意識。

而在環境的決定作用中,核心影響力來源自於父母為孩子做出自律的榜樣。孩子從小在父母自律的言行舉止中耳讀目染,父母做什麼,他就模仿什麼,促使孩子在“無意識狀態下”形成了一種自律性的習慣。這正是目前整個教育界達成的一個共同認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榜樣,就是孩子的未來。

但環境的作用、榜樣的力量,不具有100%的可靠性,自律性還存在著第3種成因。

3、自律是一種逼迫的結果

人的自我改造性極低,否在教育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也不會有那麼多文章、書籍等等,苦口婆心地勸人積極向上,實現自我超越。

講一個極端的例子,之前轟動媒體的一位虎媽,美國耶魯大學華裔教授蔡美兒,採用咒罵、威脅、賄賂、利誘等種種高壓手段逼迫孩子養成一種苛刻的自律,要求孩子沿著父母為其選擇的道路去努力。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比如有一次,7歲的女孩,因為一首鋼琴曲彈不好就被強迫從晚飯後一直練到夜裡,中間不許喝水或上廁所。這種苛刻的教育方法,被蔡美兒寫成一本名為《虎媽戰歌》的育兒經,該書一經出版,立刻引爆了全世界對東西方教育方式的大討論。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如今她們怎麼樣了?

大女兒22歲入耶魯法學院,有志成為檢察官;其間進入美國陸軍,現已從耶魯畢業,授少尉軍銜。在校期間成績全“A”,還創立了自己的家教公司Tiger Cub Tutoring。

小女兒露露2018年從哈佛大學畢業,她在迴應記者的採訪時說:“我將來一定會是個虎媽,做要求高的父母並不總是壞事!”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對於虎媽來說,這種逼迫性、懲罰性的“暴力式”教育方式,在外來人看來,是反人性的,而對她和孩子來說無疑是成功的。但這只是“虎媽式”家長的勝利,對於大眾來說不具有普遍的適用性,更不能“照貓畫虎”!

這需要父母自身具備成功的光環、能力和學識等等素養,才有資本去採用逼迫性的自律手段來培養自己的孩子。

否則,家長有多少控制慾,孩子就有多少恐懼感。

在父母的高壓力下,只會適得其反,造成孩子極端叛逆的性格,甚至引發悲劇性的後果。有研究表明,生活在恐懼之下的孩子,造成的結果可能是:

  • 影響性格的成長,容易出現偏激、固執、焦慮等等心智不健全的心理疾病;
  • 影響大腦的智力水平和認知能力;
  • 影響孩子的運動技能,和注意力的集中。

導致孩子成年後人格上有嚴重的缺陷,更為嚴重的一點是,這種性格具有很強的遺傳性。

因此我們不能完全排斥“逼迫性自律”的教育方式,雖然虎媽“暴政式”逼迫性自律的教育方式,並不值得多數人借鑑,但採取一種適度的、合理的“逼迫性自律”手段是有必要的。

除了這3種自律性的成因,還存在第4種成因。這是自律的最高境界!

4、自律是一種頓悟的重生

頓悟是一瞬間的領悟,悟到了瞬間就改變。

個體的意識隨著時間、環境、自身需求等等因素的變化和成長,基於某個人、某件事和某個思考的“點撥”,突然理解了生命中某種最本質的東西,自我覺醒,產生了自律性意識。自律性的頓悟分為兩種形式:

  1. 被動覺醒的自律
  2. 自我覺醒的自律

什麼是被動覺醒的的自律?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身邊的某個人,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似得,過去糟糕的言行習慣,變得井然有序起來。

為什麼這個人會發生如此巨大的改變?

下面講解一個真實的案例:我表侄在高一之前,調皮搗蛋,惹是生非這是他在學校的“專業技能”,不好好學習,成績班裡倒數,為此常常挨我表哥揍,但他依然我行我素,讓這個孩子自律起來,是一件比登天還難的事情!

直至有一天,這個孩子又在學校闖了大禍,每天忙於工作的表哥回到家中,指責表嫂沒有管教好孩子,兩人發生了激烈的爭吵,表哥動手打了表嫂。孩子見母親受了委屈,對著他父親怒吼:“你有本事衝我來,欺負我媽算什麼本事!”然後護著母親,倆母子抱頭痛哭……

接下來奇蹟發生,經過這件事情的洗禮,這個孩子開始努力學習,不到半年的時間,從班級成績倒數逆襲到班裡前10名。這個死結打開後,整個家庭步入了和諧的正軌!

至於表哥打表嫂這事,無論從法理,還是從倫理道德上來說,這個做法都是不對的。但世上的事情就是這麼奇妙,沒有道理的事情,往往最後成就了“正道”,一場“家暴”化解了這個家庭因孩子不好好學習這個“火藥桶”所導致的長期“人民內部矛盾”。

這個事例很好地解釋了中國太極思想,陰陽轉化的邏輯,陰面的東西未必全是消極的,當消極的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會出一個“極點”,而這個極點很可能就是一種賦能,它能改變事物以往的性狀,朝著一個積極的方向去發展。

"

在碌碌無為中,過完平庸之輩的一生!

沒有幾個人希望自己以如此慘淡的方式來終結人生。

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擁有一個開掛的人生:

獲得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過上理想的生活,

可以自由支配的自己時間,隨心而行,

做自己想做的事,喜歡的事!

沒有自律的人生,就像穿上“皇帝的新衣”,自欺欺人!

有個粉絲告訴我,他說自己是個“三分鐘熱度”,抵擋不住誘惑的人!

很多人的情況也是如此,他們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自律性很差——持續性懶惰,間歇性努力!也知道自律性的重要性——無數個事實和案例都已經證明了自律是一個走向成功的必備要素之一,而且是最核心的要素之一。

但多數人依然深陷在“三分鐘熱度”的這個怪圈裡,難以自拔!因為人類普遍存在下面三大特徵:

  • 畏難心理——懶癌拖延症
  • 固步自封——缺乏開放性
  • 得過且過——缺失責任心

多數人無法跨越這種魔咒,而少數人的成功,正是克服了這種消極心理的禁錮,人生才能獲得不同程度上的成功體驗。從某種角度來說,多數人最大的無奈和悲哀就是:

明知道這樣做對自己有利,可是就是做不到!

明明知道他人的優秀、卓越和成功是靠自律得來的,只要自己做到了,同樣也可以從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實現自己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可是就是偏偏做不到,選擇待在舒適圈裡心有不甘卻又不思進取,繼續任性地做一個平庸者。

自律的人與不自律人有什麼差距?

對於不自律的人來說,“三分鐘熱度”就是極限!

如果你強迫他自律,簡直和要他命一樣,他會渾身不自在,極其痛苦,產生對抗、反抗的意識。自律是一種“心不甘情不願”的事,自律讓我痛苦!

而對於自律的人來說,“樂而忘憂,不知老矣”這叫超限!

如果你不讓他自律,反而會讓自己難受、痛苦!自律是一種“有錢難買我願意”的事,自律讓我快樂!國漫大師蔡志忠,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坐在椅子上58個鐘頭,然後完成一件事,就是做一支4分鐘的電視片頭。”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三分鐘熱度”PK58個小時沒有離開椅子!

為什麼自不自律會造成如此巨大的差距?

順延這個問題,再深挖一層,我們需要認知自律性背後的機制、成因是什麼。認清這點,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一個非自律性的人只能保持“三分鐘熱度”?

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拆解自律性形成的4種成因。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1、自律是一種天生的習慣

有人說,有些人天生自律?這是個謊言!

但正如梅西在某品牌傳播廣告中說:“我不是天生強大,我只是天生要強!”

關於自律,行為遺傳學方面的研究表明 :自控力大約40%到56%來自遺傳的影響。而英國生物學家、牛津大學教授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在《自私的基因》裡也寫道:

人的自控力和大腦前額葉的自我調節功能有關 。如果一個人的前額葉功能發育早,併發育的好,那麼他的自控力就更強,相比其他發育晚的人更有自律性。總的來說,我們自不自律和遺傳、基因和大腦的發育有直接的關係。

那麼有些人天生自律,真的是謊言嗎?首先從邏輯來說,有些人天生自律這個命題是成立的。因為命題加了前提條件,“有些人”這是一個差異性,有界限的概念,而非絕對性的概念。再看看現實的情況是什麼樣的?

比如從小和我一塊長大,年長我9歲的的鄰居大哥,每天清晨,搬一條小凳子,在我們公用的院子裡讀書備課,後來他考上了研究生,去了香港工作。

然而他的一切自律性行為,並非來自於他父母的管教,身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教不了他什麼知識和做人做事的大道理。為此很多鄰居長輩無不羨慕的說:“你家這孩子真讓大人省心,讀書自覺,不像我家孩子,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就是不愛學習,不好好做作業……”

再來看另一個例子,河北固安農村裡的一個孩子考上了清華,有人問他在街邊賣玉米的父親:“你怎麼教育孩子的,考這麼好?”這位父親調侃地回答道:“自己飯都吃不上,怎麼顧上孩子,這孩子全靠他自己!”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詳情見視頻連接:

高考全省第三名被清華大學錄取,聽他菜農父親談學霸是怎樣煉成的

有些人的天生自律,我們身邊或多或少都有這類人的存在,這種客觀事物的差異性,少數人的基因優勢,本身就是大自然物種演化過程形成的強弱規律!就像羅永浩說的:“人和人之間最大的不平等大概就是智力上的差距!”

但天生的自律,不是唯一的定律,還存在著第2種自律成因。

2、自律是一種環境的產物

你是誰不重要,你跟誰一起才重要。

人是環境的產物!有人做了一個形象的類比:跟著蒼蠅找廁所,跟著蜜蜂找花朵,跟著富翁掙百萬,跟著乞丐會要飯。

和勤奮者在一起,你不會懶惰;和積極者在一起,你不會沉淪;與智者在一起,你不同凡響;與高人在一起,你才能登上巔峰。

後天成長的環境對塑造一個人的自律性意識,往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19世紀初著名的實業家和慈善家,現代人事管理之父,羅伯特·歐文曾提出:

“人是環境的產物”這一管理思想,目的就是探究“用優良的環境代替不良的環境,是否可以使人由此洗心革面,清除邪惡,變成明智的、有理性的、善良的人;從出生到死亡,始終苦難重重,是否能夠使其一生僅為善良和優良的環境所包圍,從而把苦難變成幸福的優越生活”。用鼓勵代替懲罰、用教育機會改善員工素質同樣應該是現代企業家也在不斷追求的理想。”

這一思想早在中國傳統文化“孟母三遷”的典故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孟子的母親為了使孩子擁有一個真正好的教育環境、煞費苦心、曾兩遷三地。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樣說的也是這個道理。一個人長期處在一個自律性的氛圍中,多半會受到影響,形成一種“被動式”的自律性意識,久而久之,轉化為主動的自律性意識。

而在環境的決定作用中,核心影響力來源自於父母為孩子做出自律的榜樣。孩子從小在父母自律的言行舉止中耳讀目染,父母做什麼,他就模仿什麼,促使孩子在“無意識狀態下”形成了一種自律性的習慣。這正是目前整個教育界達成的一個共同認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榜樣,就是孩子的未來。

但環境的作用、榜樣的力量,不具有100%的可靠性,自律性還存在著第3種成因。

3、自律是一種逼迫的結果

人的自我改造性極低,否在教育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也不會有那麼多文章、書籍等等,苦口婆心地勸人積極向上,實現自我超越。

講一個極端的例子,之前轟動媒體的一位虎媽,美國耶魯大學華裔教授蔡美兒,採用咒罵、威脅、賄賂、利誘等種種高壓手段逼迫孩子養成一種苛刻的自律,要求孩子沿著父母為其選擇的道路去努力。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比如有一次,7歲的女孩,因為一首鋼琴曲彈不好就被強迫從晚飯後一直練到夜裡,中間不許喝水或上廁所。這種苛刻的教育方法,被蔡美兒寫成一本名為《虎媽戰歌》的育兒經,該書一經出版,立刻引爆了全世界對東西方教育方式的大討論。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如今她們怎麼樣了?

大女兒22歲入耶魯法學院,有志成為檢察官;其間進入美國陸軍,現已從耶魯畢業,授少尉軍銜。在校期間成績全“A”,還創立了自己的家教公司Tiger Cub Tutoring。

小女兒露露2018年從哈佛大學畢業,她在迴應記者的採訪時說:“我將來一定會是個虎媽,做要求高的父母並不總是壞事!”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對於虎媽來說,這種逼迫性、懲罰性的“暴力式”教育方式,在外來人看來,是反人性的,而對她和孩子來說無疑是成功的。但這只是“虎媽式”家長的勝利,對於大眾來說不具有普遍的適用性,更不能“照貓畫虎”!

這需要父母自身具備成功的光環、能力和學識等等素養,才有資本去採用逼迫性的自律手段來培養自己的孩子。

否則,家長有多少控制慾,孩子就有多少恐懼感。

在父母的高壓力下,只會適得其反,造成孩子極端叛逆的性格,甚至引發悲劇性的後果。有研究表明,生活在恐懼之下的孩子,造成的結果可能是:

  • 影響性格的成長,容易出現偏激、固執、焦慮等等心智不健全的心理疾病;
  • 影響大腦的智力水平和認知能力;
  • 影響孩子的運動技能,和注意力的集中。

導致孩子成年後人格上有嚴重的缺陷,更為嚴重的一點是,這種性格具有很強的遺傳性。

因此我們不能完全排斥“逼迫性自律”的教育方式,雖然虎媽“暴政式”逼迫性自律的教育方式,並不值得多數人借鑑,但採取一種適度的、合理的“逼迫性自律”手段是有必要的。

除了這3種自律性的成因,還存在第4種成因。這是自律的最高境界!

4、自律是一種頓悟的重生

頓悟是一瞬間的領悟,悟到了瞬間就改變。

個體的意識隨著時間、環境、自身需求等等因素的變化和成長,基於某個人、某件事和某個思考的“點撥”,突然理解了生命中某種最本質的東西,自我覺醒,產生了自律性意識。自律性的頓悟分為兩種形式:

  1. 被動覺醒的自律
  2. 自我覺醒的自律

什麼是被動覺醒的的自律?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身邊的某個人,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似得,過去糟糕的言行習慣,變得井然有序起來。

為什麼這個人會發生如此巨大的改變?

下面講解一個真實的案例:我表侄在高一之前,調皮搗蛋,惹是生非這是他在學校的“專業技能”,不好好學習,成績班裡倒數,為此常常挨我表哥揍,但他依然我行我素,讓這個孩子自律起來,是一件比登天還難的事情!

直至有一天,這個孩子又在學校闖了大禍,每天忙於工作的表哥回到家中,指責表嫂沒有管教好孩子,兩人發生了激烈的爭吵,表哥動手打了表嫂。孩子見母親受了委屈,對著他父親怒吼:“你有本事衝我來,欺負我媽算什麼本事!”然後護著母親,倆母子抱頭痛哭……

接下來奇蹟發生,經過這件事情的洗禮,這個孩子開始努力學習,不到半年的時間,從班級成績倒數逆襲到班裡前10名。這個死結打開後,整個家庭步入了和諧的正軌!

至於表哥打表嫂這事,無論從法理,還是從倫理道德上來說,這個做法都是不對的。但世上的事情就是這麼奇妙,沒有道理的事情,往往最後成就了“正道”,一場“家暴”化解了這個家庭因孩子不好好學習這個“火藥桶”所導致的長期“人民內部矛盾”。

這個事例很好地解釋了中國太極思想,陰陽轉化的邏輯,陰面的東西未必全是消極的,當消極的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會出一個“極點”,而這個極點很可能就是一種賦能,它能改變事物以往的性狀,朝著一個積極的方向去發展。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也就是老子說的:“禍兮福之所倚。”不要把所有的壞事,都認為是糟糕的結果。壞事變好事!

《紅樓夢》中說的:“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同樣也是這個道理,而這個事,從現實意義來說,必須是大事件,才能給人帶來真正的智慧!

二戰時期德國著名的牧師朋霍費爾,在其後人為他整理的遺作《獄中書簡》中寫道:

人只有面對死亡、巨大悲痛和不幸時,才能把我們引出尋常的生活圈子,產生內心的呼喚和行動的力量。

概括為一句話就是,一個人在遭受巨大外力的衝擊下,大腦的心智模式發生了跨越式的升級。這就好比一首手機進行版本刷新升級,下一秒的運行功能和效率突然變得更加強大。

這就是頓悟的自律,一種被動覺醒的力量。

而什麼是自我覺醒的自律呢?

隨風潛入夜,潤無心無聲。自律是沉澱出來的,不知不覺中,人的大腦意識到了某個問題的重要性,認知發生了轉變,促成了行為的正向改變。正如我一個朋友是這樣理解自律的:

"

在碌碌無為中,過完平庸之輩的一生!

沒有幾個人希望自己以如此慘淡的方式來終結人生。

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擁有一個開掛的人生:

獲得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過上理想的生活,

可以自由支配的自己時間,隨心而行,

做自己想做的事,喜歡的事!

沒有自律的人生,就像穿上“皇帝的新衣”,自欺欺人!

有個粉絲告訴我,他說自己是個“三分鐘熱度”,抵擋不住誘惑的人!

很多人的情況也是如此,他們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自律性很差——持續性懶惰,間歇性努力!也知道自律性的重要性——無數個事實和案例都已經證明了自律是一個走向成功的必備要素之一,而且是最核心的要素之一。

但多數人依然深陷在“三分鐘熱度”的這個怪圈裡,難以自拔!因為人類普遍存在下面三大特徵:

  • 畏難心理——懶癌拖延症
  • 固步自封——缺乏開放性
  • 得過且過——缺失責任心

多數人無法跨越這種魔咒,而少數人的成功,正是克服了這種消極心理的禁錮,人生才能獲得不同程度上的成功體驗。從某種角度來說,多數人最大的無奈和悲哀就是:

明知道這樣做對自己有利,可是就是做不到!

明明知道他人的優秀、卓越和成功是靠自律得來的,只要自己做到了,同樣也可以從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實現自己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可是就是偏偏做不到,選擇待在舒適圈裡心有不甘卻又不思進取,繼續任性地做一個平庸者。

自律的人與不自律人有什麼差距?

對於不自律的人來說,“三分鐘熱度”就是極限!

如果你強迫他自律,簡直和要他命一樣,他會渾身不自在,極其痛苦,產生對抗、反抗的意識。自律是一種“心不甘情不願”的事,自律讓我痛苦!

而對於自律的人來說,“樂而忘憂,不知老矣”這叫超限!

如果你不讓他自律,反而會讓自己難受、痛苦!自律是一種“有錢難買我願意”的事,自律讓我快樂!國漫大師蔡志忠,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坐在椅子上58個鐘頭,然後完成一件事,就是做一支4分鐘的電視片頭。”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三分鐘熱度”PK58個小時沒有離開椅子!

為什麼自不自律會造成如此巨大的差距?

順延這個問題,再深挖一層,我們需要認知自律性背後的機制、成因是什麼。認清這點,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一個非自律性的人只能保持“三分鐘熱度”?

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拆解自律性形成的4種成因。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1、自律是一種天生的習慣

有人說,有些人天生自律?這是個謊言!

但正如梅西在某品牌傳播廣告中說:“我不是天生強大,我只是天生要強!”

關於自律,行為遺傳學方面的研究表明 :自控力大約40%到56%來自遺傳的影響。而英國生物學家、牛津大學教授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在《自私的基因》裡也寫道:

人的自控力和大腦前額葉的自我調節功能有關 。如果一個人的前額葉功能發育早,併發育的好,那麼他的自控力就更強,相比其他發育晚的人更有自律性。總的來說,我們自不自律和遺傳、基因和大腦的發育有直接的關係。

那麼有些人天生自律,真的是謊言嗎?首先從邏輯來說,有些人天生自律這個命題是成立的。因為命題加了前提條件,“有些人”這是一個差異性,有界限的概念,而非絕對性的概念。再看看現實的情況是什麼樣的?

比如從小和我一塊長大,年長我9歲的的鄰居大哥,每天清晨,搬一條小凳子,在我們公用的院子裡讀書備課,後來他考上了研究生,去了香港工作。

然而他的一切自律性行為,並非來自於他父母的管教,身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教不了他什麼知識和做人做事的大道理。為此很多鄰居長輩無不羨慕的說:“你家這孩子真讓大人省心,讀書自覺,不像我家孩子,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就是不愛學習,不好好做作業……”

再來看另一個例子,河北固安農村裡的一個孩子考上了清華,有人問他在街邊賣玉米的父親:“你怎麼教育孩子的,考這麼好?”這位父親調侃地回答道:“自己飯都吃不上,怎麼顧上孩子,這孩子全靠他自己!”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詳情見視頻連接:

高考全省第三名被清華大學錄取,聽他菜農父親談學霸是怎樣煉成的

有些人的天生自律,我們身邊或多或少都有這類人的存在,這種客觀事物的差異性,少數人的基因優勢,本身就是大自然物種演化過程形成的強弱規律!就像羅永浩說的:“人和人之間最大的不平等大概就是智力上的差距!”

但天生的自律,不是唯一的定律,還存在著第2種自律成因。

2、自律是一種環境的產物

你是誰不重要,你跟誰一起才重要。

人是環境的產物!有人做了一個形象的類比:跟著蒼蠅找廁所,跟著蜜蜂找花朵,跟著富翁掙百萬,跟著乞丐會要飯。

和勤奮者在一起,你不會懶惰;和積極者在一起,你不會沉淪;與智者在一起,你不同凡響;與高人在一起,你才能登上巔峰。

後天成長的環境對塑造一個人的自律性意識,往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19世紀初著名的實業家和慈善家,現代人事管理之父,羅伯特·歐文曾提出:

“人是環境的產物”這一管理思想,目的就是探究“用優良的環境代替不良的環境,是否可以使人由此洗心革面,清除邪惡,變成明智的、有理性的、善良的人;從出生到死亡,始終苦難重重,是否能夠使其一生僅為善良和優良的環境所包圍,從而把苦難變成幸福的優越生活”。用鼓勵代替懲罰、用教育機會改善員工素質同樣應該是現代企業家也在不斷追求的理想。”

這一思想早在中國傳統文化“孟母三遷”的典故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孟子的母親為了使孩子擁有一個真正好的教育環境、煞費苦心、曾兩遷三地。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樣說的也是這個道理。一個人長期處在一個自律性的氛圍中,多半會受到影響,形成一種“被動式”的自律性意識,久而久之,轉化為主動的自律性意識。

而在環境的決定作用中,核心影響力來源自於父母為孩子做出自律的榜樣。孩子從小在父母自律的言行舉止中耳讀目染,父母做什麼,他就模仿什麼,促使孩子在“無意識狀態下”形成了一種自律性的習慣。這正是目前整個教育界達成的一個共同認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榜樣,就是孩子的未來。

但環境的作用、榜樣的力量,不具有100%的可靠性,自律性還存在著第3種成因。

3、自律是一種逼迫的結果

人的自我改造性極低,否在教育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也不會有那麼多文章、書籍等等,苦口婆心地勸人積極向上,實現自我超越。

講一個極端的例子,之前轟動媒體的一位虎媽,美國耶魯大學華裔教授蔡美兒,採用咒罵、威脅、賄賂、利誘等種種高壓手段逼迫孩子養成一種苛刻的自律,要求孩子沿著父母為其選擇的道路去努力。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比如有一次,7歲的女孩,因為一首鋼琴曲彈不好就被強迫從晚飯後一直練到夜裡,中間不許喝水或上廁所。這種苛刻的教育方法,被蔡美兒寫成一本名為《虎媽戰歌》的育兒經,該書一經出版,立刻引爆了全世界對東西方教育方式的大討論。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如今她們怎麼樣了?

大女兒22歲入耶魯法學院,有志成為檢察官;其間進入美國陸軍,現已從耶魯畢業,授少尉軍銜。在校期間成績全“A”,還創立了自己的家教公司Tiger Cub Tutoring。

小女兒露露2018年從哈佛大學畢業,她在迴應記者的採訪時說:“我將來一定會是個虎媽,做要求高的父母並不總是壞事!”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對於虎媽來說,這種逼迫性、懲罰性的“暴力式”教育方式,在外來人看來,是反人性的,而對她和孩子來說無疑是成功的。但這只是“虎媽式”家長的勝利,對於大眾來說不具有普遍的適用性,更不能“照貓畫虎”!

這需要父母自身具備成功的光環、能力和學識等等素養,才有資本去採用逼迫性的自律手段來培養自己的孩子。

否則,家長有多少控制慾,孩子就有多少恐懼感。

在父母的高壓力下,只會適得其反,造成孩子極端叛逆的性格,甚至引發悲劇性的後果。有研究表明,生活在恐懼之下的孩子,造成的結果可能是:

  • 影響性格的成長,容易出現偏激、固執、焦慮等等心智不健全的心理疾病;
  • 影響大腦的智力水平和認知能力;
  • 影響孩子的運動技能,和注意力的集中。

導致孩子成年後人格上有嚴重的缺陷,更為嚴重的一點是,這種性格具有很強的遺傳性。

因此我們不能完全排斥“逼迫性自律”的教育方式,雖然虎媽“暴政式”逼迫性自律的教育方式,並不值得多數人借鑑,但採取一種適度的、合理的“逼迫性自律”手段是有必要的。

除了這3種自律性的成因,還存在第4種成因。這是自律的最高境界!

4、自律是一種頓悟的重生

頓悟是一瞬間的領悟,悟到了瞬間就改變。

個體的意識隨著時間、環境、自身需求等等因素的變化和成長,基於某個人、某件事和某個思考的“點撥”,突然理解了生命中某種最本質的東西,自我覺醒,產生了自律性意識。自律性的頓悟分為兩種形式:

  1. 被動覺醒的自律
  2. 自我覺醒的自律

什麼是被動覺醒的的自律?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身邊的某個人,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似得,過去糟糕的言行習慣,變得井然有序起來。

為什麼這個人會發生如此巨大的改變?

下面講解一個真實的案例:我表侄在高一之前,調皮搗蛋,惹是生非這是他在學校的“專業技能”,不好好學習,成績班裡倒數,為此常常挨我表哥揍,但他依然我行我素,讓這個孩子自律起來,是一件比登天還難的事情!

直至有一天,這個孩子又在學校闖了大禍,每天忙於工作的表哥回到家中,指責表嫂沒有管教好孩子,兩人發生了激烈的爭吵,表哥動手打了表嫂。孩子見母親受了委屈,對著他父親怒吼:“你有本事衝我來,欺負我媽算什麼本事!”然後護著母親,倆母子抱頭痛哭……

接下來奇蹟發生,經過這件事情的洗禮,這個孩子開始努力學習,不到半年的時間,從班級成績倒數逆襲到班裡前10名。這個死結打開後,整個家庭步入了和諧的正軌!

至於表哥打表嫂這事,無論從法理,還是從倫理道德上來說,這個做法都是不對的。但世上的事情就是這麼奇妙,沒有道理的事情,往往最後成就了“正道”,一場“家暴”化解了這個家庭因孩子不好好學習這個“火藥桶”所導致的長期“人民內部矛盾”。

這個事例很好地解釋了中國太極思想,陰陽轉化的邏輯,陰面的東西未必全是消極的,當消極的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會出一個“極點”,而這個極點很可能就是一種賦能,它能改變事物以往的性狀,朝著一個積極的方向去發展。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也就是老子說的:“禍兮福之所倚。”不要把所有的壞事,都認為是糟糕的結果。壞事變好事!

《紅樓夢》中說的:“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同樣也是這個道理,而這個事,從現實意義來說,必須是大事件,才能給人帶來真正的智慧!

二戰時期德國著名的牧師朋霍費爾,在其後人為他整理的遺作《獄中書簡》中寫道:

人只有面對死亡、巨大悲痛和不幸時,才能把我們引出尋常的生活圈子,產生內心的呼喚和行動的力量。

概括為一句話就是,一個人在遭受巨大外力的衝擊下,大腦的心智模式發生了跨越式的升級。這就好比一首手機進行版本刷新升級,下一秒的運行功能和效率突然變得更加強大。

這就是頓悟的自律,一種被動覺醒的力量。

而什麼是自我覺醒的自律呢?

隨風潛入夜,潤無心無聲。自律是沉澱出來的,不知不覺中,人的大腦意識到了某個問題的重要性,認知發生了轉變,促成了行為的正向改變。正如我一個朋友是這樣理解自律的: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這就是頓悟的自律,一種自我覺醒的力量。

一個人隨著外界環境的影響和內在心智的升級,兩者交融,累積到一個程度時,“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在某個時刻突然豁然開朗,頓開茅塞,有一種“打開天窗說亮話”的感覺;從一箇舊有凝固、消沉的秩序,突然闖進了一個充滿鮮活生命力的嶄新世界。

說到底就是量變達到質變的過程,就像一條冰封的河面,但隨著春天氣溫的上升,突破了0°的臨界點,河面的冰封狀態立刻被打破,開始分裂,透過縫隙,開始接受了新鮮的陽光和空氣。

綜上所說,簡而言之,人的自律分為4種成因,而每種自律的成因是一系列複雜和不確性要素的變量組合。

因此在成年人的世界裡,“與其被自己的本性牽著鼻子走而痛苦,還不如忍痛將自己改變”,說起來容易,做起卻很難!強迫自己自律,對於絕大多數來說,簡直就是在“天方夜譚”!

而在職場中,如果你的上級領導逼迫你自律,高質量的完成工作任務,你不要去抱怨為什麼他要“虐你千百遍”,你應該感激他(她)才對。就像有人說的那樣,如果你應該感謝曾經那個把你從平庸逼成優秀的人。

【文章總結】

辯證地看待問題,從整體、本質上完整的認識自律的4種成因,彼此並非是完全割裂的,相互獨立存在的。

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律性基因的存在,差別只是多少的問題,我們要做是如何激發這種基因的潛能,阻止惰性的基因佔了上風。對於一個非自律性的人來說,要想改變自己,內求不得,向外求索,才能破壁重生。

鐵不會自己生韌,鐵與鐵才能磨出韌來,還需要藉助一塊磨刀石的打磨,鐵才能越來越鋒利!

頓悟可遇不可求,無法準確預測時間。如果一個人想要自我改變,自律性成長,就必須藉助外力,借力打力,才能實現自我突破!首先尋求的不是如何自律的方法,而是主動出擊:

  • 尋找一個能激發自我潛能的、良好的自律性環境;
  • 尋找一個能被他人逼迫性自律成長的外力干預;

在這兩個因素的作用,隨著個體自我意識(認知、情感、思維、意志)的升級,一個人才能真正意義上形成一種強大的自律性習慣,成為一個強者!

"

在碌碌無為中,過完平庸之輩的一生!

沒有幾個人希望自己以如此慘淡的方式來終結人生。

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擁有一個開掛的人生:

獲得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過上理想的生活,

可以自由支配的自己時間,隨心而行,

做自己想做的事,喜歡的事!

沒有自律的人生,就像穿上“皇帝的新衣”,自欺欺人!

有個粉絲告訴我,他說自己是個“三分鐘熱度”,抵擋不住誘惑的人!

很多人的情況也是如此,他們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自律性很差——持續性懶惰,間歇性努力!也知道自律性的重要性——無數個事實和案例都已經證明了自律是一個走向成功的必備要素之一,而且是最核心的要素之一。

但多數人依然深陷在“三分鐘熱度”的這個怪圈裡,難以自拔!因為人類普遍存在下面三大特徵:

  • 畏難心理——懶癌拖延症
  • 固步自封——缺乏開放性
  • 得過且過——缺失責任心

多數人無法跨越這種魔咒,而少數人的成功,正是克服了這種消極心理的禁錮,人生才能獲得不同程度上的成功體驗。從某種角度來說,多數人最大的無奈和悲哀就是:

明知道這樣做對自己有利,可是就是做不到!

明明知道他人的優秀、卓越和成功是靠自律得來的,只要自己做到了,同樣也可以從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實現自己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可是就是偏偏做不到,選擇待在舒適圈裡心有不甘卻又不思進取,繼續任性地做一個平庸者。

自律的人與不自律人有什麼差距?

對於不自律的人來說,“三分鐘熱度”就是極限!

如果你強迫他自律,簡直和要他命一樣,他會渾身不自在,極其痛苦,產生對抗、反抗的意識。自律是一種“心不甘情不願”的事,自律讓我痛苦!

而對於自律的人來說,“樂而忘憂,不知老矣”這叫超限!

如果你不讓他自律,反而會讓自己難受、痛苦!自律是一種“有錢難買我願意”的事,自律讓我快樂!國漫大師蔡志忠,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坐在椅子上58個鐘頭,然後完成一件事,就是做一支4分鐘的電視片頭。”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三分鐘熱度”PK58個小時沒有離開椅子!

為什麼自不自律會造成如此巨大的差距?

順延這個問題,再深挖一層,我們需要認知自律性背後的機制、成因是什麼。認清這點,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一個非自律性的人只能保持“三分鐘熱度”?

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拆解自律性形成的4種成因。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1、自律是一種天生的習慣

有人說,有些人天生自律?這是個謊言!

但正如梅西在某品牌傳播廣告中說:“我不是天生強大,我只是天生要強!”

關於自律,行為遺傳學方面的研究表明 :自控力大約40%到56%來自遺傳的影響。而英國生物學家、牛津大學教授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在《自私的基因》裡也寫道:

人的自控力和大腦前額葉的自我調節功能有關 。如果一個人的前額葉功能發育早,併發育的好,那麼他的自控力就更強,相比其他發育晚的人更有自律性。總的來說,我們自不自律和遺傳、基因和大腦的發育有直接的關係。

那麼有些人天生自律,真的是謊言嗎?首先從邏輯來說,有些人天生自律這個命題是成立的。因為命題加了前提條件,“有些人”這是一個差異性,有界限的概念,而非絕對性的概念。再看看現實的情況是什麼樣的?

比如從小和我一塊長大,年長我9歲的的鄰居大哥,每天清晨,搬一條小凳子,在我們公用的院子裡讀書備課,後來他考上了研究生,去了香港工作。

然而他的一切自律性行為,並非來自於他父母的管教,身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教不了他什麼知識和做人做事的大道理。為此很多鄰居長輩無不羨慕的說:“你家這孩子真讓大人省心,讀書自覺,不像我家孩子,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就是不愛學習,不好好做作業……”

再來看另一個例子,河北固安農村裡的一個孩子考上了清華,有人問他在街邊賣玉米的父親:“你怎麼教育孩子的,考這麼好?”這位父親調侃地回答道:“自己飯都吃不上,怎麼顧上孩子,這孩子全靠他自己!”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詳情見視頻連接:

高考全省第三名被清華大學錄取,聽他菜農父親談學霸是怎樣煉成的

有些人的天生自律,我們身邊或多或少都有這類人的存在,這種客觀事物的差異性,少數人的基因優勢,本身就是大自然物種演化過程形成的強弱規律!就像羅永浩說的:“人和人之間最大的不平等大概就是智力上的差距!”

但天生的自律,不是唯一的定律,還存在著第2種自律成因。

2、自律是一種環境的產物

你是誰不重要,你跟誰一起才重要。

人是環境的產物!有人做了一個形象的類比:跟著蒼蠅找廁所,跟著蜜蜂找花朵,跟著富翁掙百萬,跟著乞丐會要飯。

和勤奮者在一起,你不會懶惰;和積極者在一起,你不會沉淪;與智者在一起,你不同凡響;與高人在一起,你才能登上巔峰。

後天成長的環境對塑造一個人的自律性意識,往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19世紀初著名的實業家和慈善家,現代人事管理之父,羅伯特·歐文曾提出:

“人是環境的產物”這一管理思想,目的就是探究“用優良的環境代替不良的環境,是否可以使人由此洗心革面,清除邪惡,變成明智的、有理性的、善良的人;從出生到死亡,始終苦難重重,是否能夠使其一生僅為善良和優良的環境所包圍,從而把苦難變成幸福的優越生活”。用鼓勵代替懲罰、用教育機會改善員工素質同樣應該是現代企業家也在不斷追求的理想。”

這一思想早在中國傳統文化“孟母三遷”的典故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孟子的母親為了使孩子擁有一個真正好的教育環境、煞費苦心、曾兩遷三地。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樣說的也是這個道理。一個人長期處在一個自律性的氛圍中,多半會受到影響,形成一種“被動式”的自律性意識,久而久之,轉化為主動的自律性意識。

而在環境的決定作用中,核心影響力來源自於父母為孩子做出自律的榜樣。孩子從小在父母自律的言行舉止中耳讀目染,父母做什麼,他就模仿什麼,促使孩子在“無意識狀態下”形成了一種自律性的習慣。這正是目前整個教育界達成的一個共同認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榜樣,就是孩子的未來。

但環境的作用、榜樣的力量,不具有100%的可靠性,自律性還存在著第3種成因。

3、自律是一種逼迫的結果

人的自我改造性極低,否在教育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也不會有那麼多文章、書籍等等,苦口婆心地勸人積極向上,實現自我超越。

講一個極端的例子,之前轟動媒體的一位虎媽,美國耶魯大學華裔教授蔡美兒,採用咒罵、威脅、賄賂、利誘等種種高壓手段逼迫孩子養成一種苛刻的自律,要求孩子沿著父母為其選擇的道路去努力。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比如有一次,7歲的女孩,因為一首鋼琴曲彈不好就被強迫從晚飯後一直練到夜裡,中間不許喝水或上廁所。這種苛刻的教育方法,被蔡美兒寫成一本名為《虎媽戰歌》的育兒經,該書一經出版,立刻引爆了全世界對東西方教育方式的大討論。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如今她們怎麼樣了?

大女兒22歲入耶魯法學院,有志成為檢察官;其間進入美國陸軍,現已從耶魯畢業,授少尉軍銜。在校期間成績全“A”,還創立了自己的家教公司Tiger Cub Tutoring。

小女兒露露2018年從哈佛大學畢業,她在迴應記者的採訪時說:“我將來一定會是個虎媽,做要求高的父母並不總是壞事!”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對於虎媽來說,這種逼迫性、懲罰性的“暴力式”教育方式,在外來人看來,是反人性的,而對她和孩子來說無疑是成功的。但這只是“虎媽式”家長的勝利,對於大眾來說不具有普遍的適用性,更不能“照貓畫虎”!

這需要父母自身具備成功的光環、能力和學識等等素養,才有資本去採用逼迫性的自律手段來培養自己的孩子。

否則,家長有多少控制慾,孩子就有多少恐懼感。

在父母的高壓力下,只會適得其反,造成孩子極端叛逆的性格,甚至引發悲劇性的後果。有研究表明,生活在恐懼之下的孩子,造成的結果可能是:

  • 影響性格的成長,容易出現偏激、固執、焦慮等等心智不健全的心理疾病;
  • 影響大腦的智力水平和認知能力;
  • 影響孩子的運動技能,和注意力的集中。

導致孩子成年後人格上有嚴重的缺陷,更為嚴重的一點是,這種性格具有很強的遺傳性。

因此我們不能完全排斥“逼迫性自律”的教育方式,雖然虎媽“暴政式”逼迫性自律的教育方式,並不值得多數人借鑑,但採取一種適度的、合理的“逼迫性自律”手段是有必要的。

除了這3種自律性的成因,還存在第4種成因。這是自律的最高境界!

4、自律是一種頓悟的重生

頓悟是一瞬間的領悟,悟到了瞬間就改變。

個體的意識隨著時間、環境、自身需求等等因素的變化和成長,基於某個人、某件事和某個思考的“點撥”,突然理解了生命中某種最本質的東西,自我覺醒,產生了自律性意識。自律性的頓悟分為兩種形式:

  1. 被動覺醒的自律
  2. 自我覺醒的自律

什麼是被動覺醒的的自律?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身邊的某個人,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似得,過去糟糕的言行習慣,變得井然有序起來。

為什麼這個人會發生如此巨大的改變?

下面講解一個真實的案例:我表侄在高一之前,調皮搗蛋,惹是生非這是他在學校的“專業技能”,不好好學習,成績班裡倒數,為此常常挨我表哥揍,但他依然我行我素,讓這個孩子自律起來,是一件比登天還難的事情!

直至有一天,這個孩子又在學校闖了大禍,每天忙於工作的表哥回到家中,指責表嫂沒有管教好孩子,兩人發生了激烈的爭吵,表哥動手打了表嫂。孩子見母親受了委屈,對著他父親怒吼:“你有本事衝我來,欺負我媽算什麼本事!”然後護著母親,倆母子抱頭痛哭……

接下來奇蹟發生,經過這件事情的洗禮,這個孩子開始努力學習,不到半年的時間,從班級成績倒數逆襲到班裡前10名。這個死結打開後,整個家庭步入了和諧的正軌!

至於表哥打表嫂這事,無論從法理,還是從倫理道德上來說,這個做法都是不對的。但世上的事情就是這麼奇妙,沒有道理的事情,往往最後成就了“正道”,一場“家暴”化解了這個家庭因孩子不好好學習這個“火藥桶”所導致的長期“人民內部矛盾”。

這個事例很好地解釋了中國太極思想,陰陽轉化的邏輯,陰面的東西未必全是消極的,當消極的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會出一個“極點”,而這個極點很可能就是一種賦能,它能改變事物以往的性狀,朝著一個積極的方向去發展。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也就是老子說的:“禍兮福之所倚。”不要把所有的壞事,都認為是糟糕的結果。壞事變好事!

《紅樓夢》中說的:“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同樣也是這個道理,而這個事,從現實意義來說,必須是大事件,才能給人帶來真正的智慧!

二戰時期德國著名的牧師朋霍費爾,在其後人為他整理的遺作《獄中書簡》中寫道:

人只有面對死亡、巨大悲痛和不幸時,才能把我們引出尋常的生活圈子,產生內心的呼喚和行動的力量。

概括為一句話就是,一個人在遭受巨大外力的衝擊下,大腦的心智模式發生了跨越式的升級。這就好比一首手機進行版本刷新升級,下一秒的運行功能和效率突然變得更加強大。

這就是頓悟的自律,一種被動覺醒的力量。

而什麼是自我覺醒的自律呢?

隨風潛入夜,潤無心無聲。自律是沉澱出來的,不知不覺中,人的大腦意識到了某個問題的重要性,認知發生了轉變,促成了行為的正向改變。正如我一個朋友是這樣理解自律的: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這就是頓悟的自律,一種自我覺醒的力量。

一個人隨著外界環境的影響和內在心智的升級,兩者交融,累積到一個程度時,“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在某個時刻突然豁然開朗,頓開茅塞,有一種“打開天窗說亮話”的感覺;從一箇舊有凝固、消沉的秩序,突然闖進了一個充滿鮮活生命力的嶄新世界。

說到底就是量變達到質變的過程,就像一條冰封的河面,但隨著春天氣溫的上升,突破了0°的臨界點,河面的冰封狀態立刻被打破,開始分裂,透過縫隙,開始接受了新鮮的陽光和空氣。

綜上所說,簡而言之,人的自律分為4種成因,而每種自律的成因是一系列複雜和不確性要素的變量組合。

因此在成年人的世界裡,“與其被自己的本性牽著鼻子走而痛苦,還不如忍痛將自己改變”,說起來容易,做起卻很難!強迫自己自律,對於絕大多數來說,簡直就是在“天方夜譚”!

而在職場中,如果你的上級領導逼迫你自律,高質量的完成工作任務,你不要去抱怨為什麼他要“虐你千百遍”,你應該感激他(她)才對。就像有人說的那樣,如果你應該感謝曾經那個把你從平庸逼成優秀的人。

【文章總結】

辯證地看待問題,從整體、本質上完整的認識自律的4種成因,彼此並非是完全割裂的,相互獨立存在的。

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律性基因的存在,差別只是多少的問題,我們要做是如何激發這種基因的潛能,阻止惰性的基因佔了上風。對於一個非自律性的人來說,要想改變自己,內求不得,向外求索,才能破壁重生。

鐵不會自己生韌,鐵與鐵才能磨出韌來,還需要藉助一塊磨刀石的打磨,鐵才能越來越鋒利!

頓悟可遇不可求,無法準確預測時間。如果一個人想要自我改變,自律性成長,就必須藉助外力,借力打力,才能實現自我突破!首先尋求的不是如何自律的方法,而是主動出擊:

  • 尋找一個能激發自我潛能的、良好的自律性環境;
  • 尋找一個能被他人逼迫性自律成長的外力干預;

在這兩個因素的作用,隨著個體自我意識(認知、情感、思維、意志)的升級,一個人才能真正意義上形成一種強大的自律性習慣,成為一個強者!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關聯閱讀】

多數人的後悔,是不自律的代價!成為你想成為的人,修煉5項自律

懶是窮的根源!下半年養成這6個微自律習慣,懶人未來有救了

歡迎瞭解更多,加入我的圈子,只需9.9元/年,第一時間獲取我發佈的最新知識資訊!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