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16週年:“獨狼”分子已成美國大患

16年過去了,“9·11”事件給美國人造成的傷痛正逐漸被時間抹平,但美國似乎還沒有完全從反恐戰爭的泥淖中脫身。

16年來,以反恐為名,美國發動了兩場大規模戰爭:伊拉克戰爭與阿富汗戰爭。目前,伊拉克戰爭以薩達姆政權的倒臺為標誌,已在2011年隨著美軍全部撤出告終;而誓將基地組織斬草除根的阿富汗戰爭仍在繼續。儘管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已在2014年,也就是戰爭爆發後的13年宣佈阿富汗戰爭正式結束,但美軍在阿富汗的全部撤軍遠未實現。新總統特朗普甚至在兩週多前宣佈,要繼續增兵阿富汗,“戰爭還要打,直到打贏為止”。

16年來,反恐鬥爭也像無底洞般消耗著美國政府的精力和財力。2001年10月至今,僅在阿富汗戰爭一項上,美國就花費了超過8000億美元。伴隨戰爭而來的還有沉痛的傷亡代價,至今已有超過2200名士兵在阿富汗犧牲。

面對仍在延續的反恐戰爭,一個不變的話題始終縈繞在美國人心頭:美國,更安全了嗎?

遠離大規模恐襲

歷經16年的反恐戰爭,美國並非沒有收穫:至少在16年間,美國本土再也沒有發生過類似“9·11”事件那樣的大規模恐怖襲擊。基地組織的勢力也在美國及其盟友的聯合打擊下一蹶不振。不僅基地組織的頭目本·拉登被美軍擊斃,塔利班武裝的勢力也幾近被摧毀。失去了主要頭目的基地組織,雖然仍盤踞在阿富汗與巴基斯坦,但自2005年“倫敦地鐵爆炸案”後,也再也沒有對西方發動過一次成功的恐怖襲擊事件。

基地組織的力量在阿富汗戰爭中確實被美軍及其盟友狠狠地削弱了,但是,基地組織曾經的分支、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卻在暗中擴大了自己的勢力範圍。於是對美國而言,一邊是尚未完結的阿富汗戰爭,另一邊是新崛起的極端勢力“伊斯蘭國”,反恐戰爭仍在繼續。

自2014年美國時任總統奧巴馬與22個國家的軍事領導人商討打擊“伊斯蘭國”的策略起,3年多來,美國及其盟友取得的成績也有目共睹。分析機構IHS的最新數據顯示,繼2015年“伊斯蘭國”實際控制的地盤縮水14%後,2016年,其所佔領區域在此基礎上又縮水近23%,損失約1.8萬平方公里。今年年初控制的面積從2016年年中的6.55萬平方公里下降到6.04萬平方公里,僅相當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面積。

今年7月9日,“伊斯蘭國”在伊拉克的據點摩蘇爾又被盟軍收復。目前,“伊斯蘭國”勢力僅在摩蘇爾附近以及敘利亞拉卡的部分地區尚有殘存。美國陸軍上將托馬斯(Gen. Raymond "Tony" Thomas)在7月的一次講話上稱,至今已有6萬~7萬名“伊斯蘭國”武裝分子被消滅。

“獨狼”事件難防

16年間,美國雖然在反恐戰場上取得一定的成績,也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恐怖襲擊事件,但滲透在美國社會中的極端勢力開始有抬頭之勢。

主打反恐研究的新美國基金會的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美國本土發生過6起致命的恐怖襲擊,造成74人死亡。基金會指出,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襲擊的發動者並不是所謂的“外國極端勢力”,而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或者擁有美國永久居留權的人。他們往往受到“伊斯蘭國”在互聯網上各種輿論宣傳的洗腦,但與“伊斯蘭國”組織本身並無太多直接聯繫。

以色列海法大學研究互聯網恐怖主義的專家加布里爾·韋曼(Gabriel Weimann)將這一群體稱為“獨狼”,並指出,“獨狼”如今受到互聯網的影響,越來越激進化。特朗普政府此前以反恐為由,發佈了針對部分外國人的旅行禁令。但在韋曼看來,這一禁令對那些在美國本土受到互聯網影響的極端分子來說“毫無意義”,旅行禁令難以遏制互聯網的影響。

新美國基金會的研究還顯示,除了受“伊斯蘭國”宣傳戰影響的“獨狼”,很多美國本土的激進分子還受到極右翼的影響,傾向於在美國本土發動襲擊。比如,8月在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市爆發的白人至上主義者遊行最終演化成暴力騷亂,造成1人死亡。

新美國基金會認為,“9•11”恐怖襲擊以來,美國雖然沒有再次遭遇“9•11”事件這樣重大的恐怖襲擊,但小型恐襲不斷髮生,“獨狼”等新形式的襲擊更有抬頭趨勢。極右翼恐怖主義也是美國本土長期面臨的一大威脅。美國在遏制極端思想傳播方面幾無收穫,而世界安全形勢比“9•11”事件發生時更加嚴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