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拳打擊違法專利代理,8月底前查處一批典型案例'

"

臨近八月底,中國對於知識產權專利行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將採取一系列措施,出重拳打擊,併力爭取得較大成效。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印發《關於加快推進“藍天”專項行動集中整治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組織專利代理機構開展全面自查和信用承諾工作;重點查辦一批典型案件,並強調各地聚焦當前專利代理行業發展中存在的“黑代理”、“掛證”、“代理非正常申請”和“以不正當手段招攬業務”等突出問題,依法從快查處一批專利代理違法典型案件。

相關機構的配套措施已經展開。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會長楊梧對第一財經記者說,早在8月9日,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就印發通知,配合“藍天”行動聯合開展專利代理行業自律監督整治行動的通告(下稱《通告》)。

《通告》提出,自當日起,各有關單位和個人發現無資質專利代理、代理非正常專利申請、“掛證”、以不正當手段招攬業務以及其他違反《專利代理條例》、《專利代理管理辦法》、《專利代理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範》的違法違規違紀行為,均可向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和各地省級專利代理行業組織投訴舉報。

美國亞太法學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大學訪問教授孫遠釗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果要落實,需要對政策更加細化,以防誤傷,例如對“非正常申請”等需要給出定義和標準。

孫遠釗解釋說,無論規模大小,企業在從事自身的知識產權運營時,會根據本身和市場的需求與預算能力去佈局。不同的技術和產業類別往往有著非常不同的考量。

例如,在IT產業,基本上著重於前端的回收,因為一項技術推出之後,按照"摩爾定律",不到18個月就要被新一代技術取代。由於專利的審查過程要消耗同等時間,因此對於正規運營廠家來說,在策略上就必須是一邊幫自己向前("攻擊性"),另一方面要佈下"地雷",拖延甚或阻止競爭對手跟進("防禦性")。前者可能算"高質量"或者"高價值"專利,而後者則是"低質量"或是"垃圾"專利,純粹是用來阻撓他人的,但對於權利人來說兩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但對於生物技術製藥產業來說,因為上市審批往往非常耗費時間(尤其在新藥或複雜仿製藥的情形),看重的是後端的回收(等拿到上市許可時往往專利即將過期),所以在佈局上就與IT產業截然不同,著重於橫向的交叉許可。

這次打擊違法專利代理的背後,是對高質量專利的政策傾斜,也即從重視數量轉而重視質量。中國在通過PCT(專利合作條約)途徑的國際專利申請數量上增長引人矚目,但代表科研實力的高質量專利落地,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繼續保持非凡表現: 2018年共提交PCT申請53345件,緊隨美國(56142件),保持全球第二位置。按照這一趨勢,預計中國將在今後兩年趕超美國。

但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五年,中國PCT專利申請數量增速較高,但申請數量並非代表這些申請最後能夠落地為獲得專利授權的數量。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3月11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提及“高質量專利”概念指出,從去年開始,五年之內將高價值專利審查週期壓減一半以上,達到目前國際上最快的水平。

多位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解釋說,高質量專利應該指的是含有較大技術和創新含量的發明專利。相較於商標,由於專利審查比較複雜,所以週期並不確定。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公佈的信息,2017年發明專利授權週期穩定在22個月。

去年8月,國家知識產權局辦公室發佈《關於開展專利申請相關政策專項督查的通知》指出,對於專利申請的資助範圍應僅限於獲得授權的專利申請。對於未授權的國內專利申請,不應給予任何形式的財政扶持。同時,嚴厲打擊非正常專利申請,對於弄虛作假套取專利申請相關財政資金的申請人,限期收回已撥付的財政資金,情節嚴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