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

三十六行,古董為王。蘊含巨大利益的古董業,“設局”已成常事。即使當面挖出的古董,也可能是前天才埋此地,就等肥羊上套。因此利益面前,還需謹記: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

翻雲覆雨的資本圈,設局理論更為常見:從趙薇的萬家文化收購,到貝因美的賣房保殼,再到康美藥業的300億蒸發、輔仁藥業的財務雞毛。層層迷霧之中,投資者一著不慎就可能滿盤皆輸。該如何擦亮雙眼呢?

近期,“插座之王”公牛集團衝刺IPO一事引發了投資者熱議。從表面上看,公牛集團具有極高的投資價值,深入思考之後,圍繞其身邊的五大疑雲,才發現事情似乎沒那麼簡單。

作者:風丹

來源:首條財經-首條研究院

邁克爾·喬丹,籃球史上最偉大的球員,沒有之一。1995年,喬丹一邊嘟囔著“Im back”,一邊幫公牛隊在最後17場比賽中贏下了14場。無與倫比的表現,讓喬丹征服所有球迷,這其中,也包括商人阮立平。

由於崇拜喬丹,阮立平以“公牛”為名,創立了公牛電器。

24年後,公牛電器已發展成為公牛集團。在插座界,公牛儼然就是王者喬丹。

據公牛集團官網顯示,其核心業務為轉換器、牆壁開關插座為核心的民用電工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包括轉換器(即延長線插座、移動式插座等)、 牆壁開關插座、LED照明、數碼配件等電源連接和用電延伸性產品,廣泛應用於家庭、辦公等用電場合。

目前,公司擁有觀海衛工業園東區、工業園西區、古窯、龍山等多個製造基地,員工總數超1萬人,建立了近100萬家網點的線下實體營銷網絡和專業的線上電商營銷網絡。

業務端的進步,只是一方面。資本端的動作,才更具看點。

近日,證監會官網披露了公牛集團更新後的招股說明書。招股書顯示,公牛集團擬登陸上交所主板,發行不超6000萬股,募集資金48.87億元。按照此次發行股份佔發行後公牛集團總股本不低於10%計算,公牛集團估值約500億元。

不過,種種跡象顯示,公牛集團看似一片光明的資本之路,卻圍繞著5團疑雲。

"

導讀

三十六行,古董為王。蘊含巨大利益的古董業,“設局”已成常事。即使當面挖出的古董,也可能是前天才埋此地,就等肥羊上套。因此利益面前,還需謹記: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

翻雲覆雨的資本圈,設局理論更為常見:從趙薇的萬家文化收購,到貝因美的賣房保殼,再到康美藥業的300億蒸發、輔仁藥業的財務雞毛。層層迷霧之中,投資者一著不慎就可能滿盤皆輸。該如何擦亮雙眼呢?

近期,“插座之王”公牛集團衝刺IPO一事引發了投資者熱議。從表面上看,公牛集團具有極高的投資價值,深入思考之後,圍繞其身邊的五大疑雲,才發現事情似乎沒那麼簡單。

作者:風丹

來源:首條財經-首條研究院

邁克爾·喬丹,籃球史上最偉大的球員,沒有之一。1995年,喬丹一邊嘟囔著“Im back”,一邊幫公牛隊在最後17場比賽中贏下了14場。無與倫比的表現,讓喬丹征服所有球迷,這其中,也包括商人阮立平。

由於崇拜喬丹,阮立平以“公牛”為名,創立了公牛電器。

24年後,公牛電器已發展成為公牛集團。在插座界,公牛儼然就是王者喬丹。

據公牛集團官網顯示,其核心業務為轉換器、牆壁開關插座為核心的民用電工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包括轉換器(即延長線插座、移動式插座等)、 牆壁開關插座、LED照明、數碼配件等電源連接和用電延伸性產品,廣泛應用於家庭、辦公等用電場合。

目前,公司擁有觀海衛工業園東區、工業園西區、古窯、龍山等多個製造基地,員工總數超1萬人,建立了近100萬家網點的線下實體營銷網絡和專業的線上電商營銷網絡。

業務端的進步,只是一方面。資本端的動作,才更具看點。

近日,證監會官網披露了公牛集團更新後的招股說明書。招股書顯示,公牛集團擬登陸上交所主板,發行不超6000萬股,募集資金48.87億元。按照此次發行股份佔發行後公牛集團總股本不低於10%計算,公牛集團估值約500億元。

不過,種種跡象顯示,公牛集團看似一片光明的資本之路,卻圍繞著5團疑雲。

公牛集團五大疑雲待解 阮立平的生意經成色幾何?

圖片來自網絡

投資者看什麼?

對於投資者來說,成長性是最值關注的焦點,也是公牛集團的第一團疑雲。

雖然公牛集團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8年,公牛集團分別實現營收53.66億元、72.40億元和90.65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4.07億元、12.85億元和16.77億元。此外,財務數據顯示,同期公司的經營性淨現金流分別為17.79億元、11.64億元、19.10億元。

紙面上的業績來看,公牛集團表現無懈可擊。果真如此嗎?

關鍵的毛利率,顯出了冰山一角。

2016-2018年,公牛集團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5.21%、37.79%、36.62%。呈逐年下滑趨勢。

具體來看,同期,公牛集團轉換器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44.86%、33.37%、33.26%;牆壁開關插座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49.94%、49%、46.74%;LED 照明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28.51%、29.4%、29.31%;數碼配件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26.51%、19.84%、22.53%;其他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32.01%、30.66%、29.72%。

在公牛集團的5大主營產品中,其中3大產品毛利率逐年下滑,甚至包括兩大核心業務。可見,公牛集團整體產品線的盈利能力不容樂觀,這也體現出公牛集團產品結構出現問題,存在青黃不接現象。

這一觀點,還有其它數據支撐。

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期間,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53.6億元、72.2億元和90.5億元;分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99.86%、99.79%、99.79%,集中程度很高。

可以看出,轉換器已是公牛集團的成熟支柱業務,收入佔比維持50%以上,牆壁開關插座業務,是公牛集團第二大支柱戰略重點業務,收入佔比維持30%左右。

前兩大業務佔比超80%,凸顯出公牛集團產品結構單一的尷尬現狀。

放眼資本市場,只靠“三板斧”打天下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無論是快消品中的涪陵榨菜、東阿阿膠,還是醫藥行業的康辰藥業,甚至光伏行業帝爾激光的侷限性,都證明了這一點。

同時,不可否認的是,公牛集團在佈局新業務方面,已然落於人後。

據瞭解,2017年,公牛集團加快對LED照明、數碼配件等新種子業務的培育。這導致其2018年,LED照明的銷售佔比為8.19%,同比提高2.44個百分點;數碼配件的銷售佔比為3.06%,同比提高1.11個百分點。

不過,公牛集團在2018年LED照明的毛利率為29.31%,不僅低於同行歐普照明36.46%的毛利率,還低於行業均值29.79%。

原因在於,國內照明行業由白熾燈向LED照明轉型,是在2014年。而公牛集團的佈局整整晚了3年。這三年時間,國外的飛利浦、松下、歐司朗,國內的歐普照明、佛山照明、木林森、陽光照明早已跑馬圈地,佔得先機。

顯然,公牛已錯過風口期,紅海時進入,難度可想而知。

數據很能說明問題,2018年,公牛集團LED照明實現營業收入7.41億元,不僅遠低於依靠照明應用產品營業收入高達79.63億元的歐普照明,與佛山照明LED照明產品27.76億元的營收,也有一定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在買購網發佈的2019年LED照明燈具十大品牌榜中榜,歐普照明、雷士、飛利浦依次佔據前三名,公牛集團未上榜。

顯然,產品結構失衡,對公牛集團的資本成長性來說,是一大限制。而在孵化新產品方面,資本市場又有多少耐心,則並不明朗。

"

導讀

三十六行,古董為王。蘊含巨大利益的古董業,“設局”已成常事。即使當面挖出的古董,也可能是前天才埋此地,就等肥羊上套。因此利益面前,還需謹記: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

翻雲覆雨的資本圈,設局理論更為常見:從趙薇的萬家文化收購,到貝因美的賣房保殼,再到康美藥業的300億蒸發、輔仁藥業的財務雞毛。層層迷霧之中,投資者一著不慎就可能滿盤皆輸。該如何擦亮雙眼呢?

近期,“插座之王”公牛集團衝刺IPO一事引發了投資者熱議。從表面上看,公牛集團具有極高的投資價值,深入思考之後,圍繞其身邊的五大疑雲,才發現事情似乎沒那麼簡單。

作者:風丹

來源:首條財經-首條研究院

邁克爾·喬丹,籃球史上最偉大的球員,沒有之一。1995年,喬丹一邊嘟囔著“Im back”,一邊幫公牛隊在最後17場比賽中贏下了14場。無與倫比的表現,讓喬丹征服所有球迷,這其中,也包括商人阮立平。

由於崇拜喬丹,阮立平以“公牛”為名,創立了公牛電器。

24年後,公牛電器已發展成為公牛集團。在插座界,公牛儼然就是王者喬丹。

據公牛集團官網顯示,其核心業務為轉換器、牆壁開關插座為核心的民用電工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包括轉換器(即延長線插座、移動式插座等)、 牆壁開關插座、LED照明、數碼配件等電源連接和用電延伸性產品,廣泛應用於家庭、辦公等用電場合。

目前,公司擁有觀海衛工業園東區、工業園西區、古窯、龍山等多個製造基地,員工總數超1萬人,建立了近100萬家網點的線下實體營銷網絡和專業的線上電商營銷網絡。

業務端的進步,只是一方面。資本端的動作,才更具看點。

近日,證監會官網披露了公牛集團更新後的招股說明書。招股書顯示,公牛集團擬登陸上交所主板,發行不超6000萬股,募集資金48.87億元。按照此次發行股份佔發行後公牛集團總股本不低於10%計算,公牛集團估值約500億元。

不過,種種跡象顯示,公牛集團看似一片光明的資本之路,卻圍繞著5團疑雲。

公牛集團五大疑雲待解 阮立平的生意經成色幾何?

圖片來自網絡

投資者看什麼?

對於投資者來說,成長性是最值關注的焦點,也是公牛集團的第一團疑雲。

雖然公牛集團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8年,公牛集團分別實現營收53.66億元、72.40億元和90.65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4.07億元、12.85億元和16.77億元。此外,財務數據顯示,同期公司的經營性淨現金流分別為17.79億元、11.64億元、19.10億元。

紙面上的業績來看,公牛集團表現無懈可擊。果真如此嗎?

關鍵的毛利率,顯出了冰山一角。

2016-2018年,公牛集團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5.21%、37.79%、36.62%。呈逐年下滑趨勢。

具體來看,同期,公牛集團轉換器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44.86%、33.37%、33.26%;牆壁開關插座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49.94%、49%、46.74%;LED 照明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28.51%、29.4%、29.31%;數碼配件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26.51%、19.84%、22.53%;其他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32.01%、30.66%、29.72%。

在公牛集團的5大主營產品中,其中3大產品毛利率逐年下滑,甚至包括兩大核心業務。可見,公牛集團整體產品線的盈利能力不容樂觀,這也體現出公牛集團產品結構出現問題,存在青黃不接現象。

這一觀點,還有其它數據支撐。

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期間,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53.6億元、72.2億元和90.5億元;分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99.86%、99.79%、99.79%,集中程度很高。

可以看出,轉換器已是公牛集團的成熟支柱業務,收入佔比維持50%以上,牆壁開關插座業務,是公牛集團第二大支柱戰略重點業務,收入佔比維持30%左右。

前兩大業務佔比超80%,凸顯出公牛集團產品結構單一的尷尬現狀。

放眼資本市場,只靠“三板斧”打天下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無論是快消品中的涪陵榨菜、東阿阿膠,還是醫藥行業的康辰藥業,甚至光伏行業帝爾激光的侷限性,都證明了這一點。

同時,不可否認的是,公牛集團在佈局新業務方面,已然落於人後。

據瞭解,2017年,公牛集團加快對LED照明、數碼配件等新種子業務的培育。這導致其2018年,LED照明的銷售佔比為8.19%,同比提高2.44個百分點;數碼配件的銷售佔比為3.06%,同比提高1.11個百分點。

不過,公牛集團在2018年LED照明的毛利率為29.31%,不僅低於同行歐普照明36.46%的毛利率,還低於行業均值29.79%。

原因在於,國內照明行業由白熾燈向LED照明轉型,是在2014年。而公牛集團的佈局整整晚了3年。這三年時間,國外的飛利浦、松下、歐司朗,國內的歐普照明、佛山照明、木林森、陽光照明早已跑馬圈地,佔得先機。

顯然,公牛已錯過風口期,紅海時進入,難度可想而知。

數據很能說明問題,2018年,公牛集團LED照明實現營業收入7.41億元,不僅遠低於依靠照明應用產品營業收入高達79.63億元的歐普照明,與佛山照明LED照明產品27.76億元的營收,也有一定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在買購網發佈的2019年LED照明燈具十大品牌榜中榜,歐普照明、雷士、飛利浦依次佔據前三名,公牛集團未上榜。

顯然,產品結構失衡,對公牛集團的資本成長性來說,是一大限制。而在孵化新產品方面,資本市場又有多少耐心,則並不明朗。

公牛集團五大疑雲待解 阮立平的生意經成色幾何?

圖片來自網絡

阮氏家族生意經

產品之外,家族式管理所衍生的關聯交易,則是第二團疑雲。

眾所周知,公牛集團是一家典型的家族式管理企業,實際控制人是阮立平、阮學平兄弟二人,合計控制96.961%的表決權,其中,阮立平在公牛集團擔任董事長及總裁,是真正的掌舵人。阮學平僅擔任董事,未兼任高管。

雖然公牛集團並未出現類似娃哈哈、康師傅等親戚就任企業要職的現象,但這並不意味著阮氏家族沒有插手企業事務。

相反,公牛集團與各類關聯方,有著不少業務往來。

據瞭解,公牛集團主要採取經銷商銷售模式,客戶極度分散,但前五大客戶穩定度較高。

2016年-2018年一季度,在公牛集團的前五大客戶中,始終都有一家名為杭州杭牛五金機電有限公司,銷售額分別為5203.04萬元、7373.94萬元和1885.50萬元。這個銷售統計中,還包含另外一個同一控制下主體,也就是杭州亮牛五金機電有限公司。

有媒體報道,杭牛五金和亮牛五金都是由阮立平的妻弟潘敏峰及其老婆全資控制的公司,兩家公司主要從公牛集團採購轉換器、LED、電工膠帶等。

值得注意的是,公牛集團對經銷制度為“先款後貨”。當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公司也不再保留對於商品的管理權和控制權時,就能確認收入。

這種經銷制度,意味著經銷商幫助公牛集團承擔大量風險,即使市場環境發生變化,經銷商也可能提前從廠商處採購大量貨物並囤積下來,以幫助公牛集團在當期實現較高的營業收入。

簡單來說,即“業績注水”。

更令人玩味的是,招股書顯示,2015-2017年,阮立平妻子潘曉飛通過個人賬戶分別出借給公司經銷商6142萬元、5552.50萬元和9509萬元。

對此,公牛集團曾解釋,借款緣由是公牛集團採取“先款後貨”的結算方式,部分經銷商因資金週轉困難暫無法預付貨款,以至會影響到業務開展,公司實控人之一阮立平之妻潘曉飛向經銷商提供借款,讓這些經銷商保持業務的連續性。

換言之,公牛集團將資金從重要關聯方處流出,給予經銷商,又最終迴流到公牛集團自身。

即使最終經銷商會歸還借款,但資金“左手倒右手”,還是讓公牛集團能及時確認收入、出清存貨,為其業績增色不少。

這種疑似粉飾業績之舉,還不僅如此。

招股書顯示,2018年,公牛集團的轉換器、牆壁開關插座、LED照明、數碼配件的平均銷售單價分別為14.45元、7.19元、9.54元、13.32元。

可同期,公牛集團銷售給關聯方的相關產品,價格均比平均銷售單價高。

例如,向關聯方銷售轉換器、牆壁開關插座、LED照明、數碼配件的均價分別為14.98元、7.61元、9.89元、15.29元,銷售給關聯方宸皓電子的轉換器均價最高,為22.79元,比公司轉換器14.45元的平均銷售單價多了8.34元。

除經銷商外,在供應商方面,公牛集團也有著不少“關聯方”。據悉,長期以來,公牛集團的的第二大供應商,為慈溪市超潤電器有限公司。

據瞭解,超潤電器是阮立平及阮學平的姐妹阮立平、阮小平控制的企業,也是公牛集團的關聯方之一。

奇怪的是,2018年第一季度,超潤電器卻突然從前五名供應商名單中消失。並於去年5月註銷。

要知道,在2015-2017年,公牛集團對超潤電器採購額分別為11825.90萬元、14052.73萬元和31832.58萬元。

如果不能證明這一交易價格的合理性,則有可能涉嫌輸送利益。這是投資者、監管層最忌諱的操作因素。

同時,以阮立平為首的阮氏家族,是否能打破家族式企業固有的管理弊病,也尚未可知。一旦公牛集團上市成功,意味著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家族式管理企業的侷限性大概率會愈來愈明顯。

由於家族企業產權結構過於集中,容易對企業經營進行干預,導致企業的治理結構無法適應企業規模化和專業化發展要等。對企業穩定性,持續性是一大考驗。

梅花天使創投吳世春曾表示,投資就是投人。

股神巴菲特也有著類似觀點。

可見,管理者形象是投資者重要的考量標準,可見,上述問題對阮氏家族,甚至公牛集團,都會產生一定影響。尤其是在其被指“圈錢”的當先。

圈錢風波

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公牛集團IPO前突擊分紅,卻對內不肯將淨利潤投入再生產,性質極其惡劣,為了上市圈錢的嫌疑很大。”

專家的所指的“圈錢”,並非沒有根據。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牛集團淨資產僅有32.5億元,總資產51.6億元,相比報告期的累計淨利潤多出近8億元。

現金方面,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牛集團的現金及現金等價餘額僅為2.18億元。那麼問題來了,2015年至2018年,公牛集團每一年淨利潤規模均在10億元以上,甚至2018年接近17億元。那麼錢去哪了?

“分紅!”

分給誰?

“阮氏家族!”

數據顯示,除遞交招股書的2018年外,2015年-2017年,公牛集團均進行了分紅。2015年,公牛集團現金分紅5億元,佔當年歸母淨利潤的50%;2016年,現金分紅5億元,佔當年歸母淨利潤的35.6%;2017年分紅22億元,佔當年歸母淨利潤的171.21%。

不難發現,公牛集團3年累計分紅高達32億元,佔其3年歸母淨利潤的87%。甚至在2017年淨利潤下降的情況下,依舊分紅22億,這也是分紅金額最高的一年。

值得注意的是,公牛集團在2017年前的股東僅為阮立平、阮學平兄弟,也就是說,這兩個人瓜分了32億元的全部分紅。

這也是公牛集團上市的第三團疑雲,在IPO前突擊分紅。

值得注意的是,分紅之外,公牛集團並未拿出將淨利潤投入再生產,反而購買大量的理財產品。

數據顯示,近三年,公牛集團淨利潤累計達43.69億元,同期累計耗資56.5億元購買理財。

那麼,這一動作中又暗含怎樣的風險呢?

首先,公牛集團理財項目大多為銀行理財、信託等投資支出。其中,其他投資的產品類型為非保本浮動收益,風險不小。截至2018年3月末,其投資理財產品餘額超9億元,與固定資產金額規模相當。

在宋清輝看來:“公牛集團理財產品並非穩賺不賠,未來或會對公司事蹟產生不良影響。現實上,目前大片面公司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資金最終卻流向了信任決策。而比年來一再出現的信任決策脫期兌付、債券背約等狀況,申明公司投資理財的風險亦不容忽視。”

試問,在擁有大量現金,卻沒有投入生產以提升競爭力的公牛集團,能否抵禦來自外部的競爭?又向投資者詮釋了怎樣的產業初心呢?

"

導讀

三十六行,古董為王。蘊含巨大利益的古董業,“設局”已成常事。即使當面挖出的古董,也可能是前天才埋此地,就等肥羊上套。因此利益面前,還需謹記: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

翻雲覆雨的資本圈,設局理論更為常見:從趙薇的萬家文化收購,到貝因美的賣房保殼,再到康美藥業的300億蒸發、輔仁藥業的財務雞毛。層層迷霧之中,投資者一著不慎就可能滿盤皆輸。該如何擦亮雙眼呢?

近期,“插座之王”公牛集團衝刺IPO一事引發了投資者熱議。從表面上看,公牛集團具有極高的投資價值,深入思考之後,圍繞其身邊的五大疑雲,才發現事情似乎沒那麼簡單。

作者:風丹

來源:首條財經-首條研究院

邁克爾·喬丹,籃球史上最偉大的球員,沒有之一。1995年,喬丹一邊嘟囔著“Im back”,一邊幫公牛隊在最後17場比賽中贏下了14場。無與倫比的表現,讓喬丹征服所有球迷,這其中,也包括商人阮立平。

由於崇拜喬丹,阮立平以“公牛”為名,創立了公牛電器。

24年後,公牛電器已發展成為公牛集團。在插座界,公牛儼然就是王者喬丹。

據公牛集團官網顯示,其核心業務為轉換器、牆壁開關插座為核心的民用電工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包括轉換器(即延長線插座、移動式插座等)、 牆壁開關插座、LED照明、數碼配件等電源連接和用電延伸性產品,廣泛應用於家庭、辦公等用電場合。

目前,公司擁有觀海衛工業園東區、工業園西區、古窯、龍山等多個製造基地,員工總數超1萬人,建立了近100萬家網點的線下實體營銷網絡和專業的線上電商營銷網絡。

業務端的進步,只是一方面。資本端的動作,才更具看點。

近日,證監會官網披露了公牛集團更新後的招股說明書。招股書顯示,公牛集團擬登陸上交所主板,發行不超6000萬股,募集資金48.87億元。按照此次發行股份佔發行後公牛集團總股本不低於10%計算,公牛集團估值約500億元。

不過,種種跡象顯示,公牛集團看似一片光明的資本之路,卻圍繞著5團疑雲。

公牛集團五大疑雲待解 阮立平的生意經成色幾何?

圖片來自網絡

投資者看什麼?

對於投資者來說,成長性是最值關注的焦點,也是公牛集團的第一團疑雲。

雖然公牛集團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8年,公牛集團分別實現營收53.66億元、72.40億元和90.65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4.07億元、12.85億元和16.77億元。此外,財務數據顯示,同期公司的經營性淨現金流分別為17.79億元、11.64億元、19.10億元。

紙面上的業績來看,公牛集團表現無懈可擊。果真如此嗎?

關鍵的毛利率,顯出了冰山一角。

2016-2018年,公牛集團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5.21%、37.79%、36.62%。呈逐年下滑趨勢。

具體來看,同期,公牛集團轉換器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44.86%、33.37%、33.26%;牆壁開關插座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49.94%、49%、46.74%;LED 照明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28.51%、29.4%、29.31%;數碼配件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26.51%、19.84%、22.53%;其他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32.01%、30.66%、29.72%。

在公牛集團的5大主營產品中,其中3大產品毛利率逐年下滑,甚至包括兩大核心業務。可見,公牛集團整體產品線的盈利能力不容樂觀,這也體現出公牛集團產品結構出現問題,存在青黃不接現象。

這一觀點,還有其它數據支撐。

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期間,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53.6億元、72.2億元和90.5億元;分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99.86%、99.79%、99.79%,集中程度很高。

可以看出,轉換器已是公牛集團的成熟支柱業務,收入佔比維持50%以上,牆壁開關插座業務,是公牛集團第二大支柱戰略重點業務,收入佔比維持30%左右。

前兩大業務佔比超80%,凸顯出公牛集團產品結構單一的尷尬現狀。

放眼資本市場,只靠“三板斧”打天下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無論是快消品中的涪陵榨菜、東阿阿膠,還是醫藥行業的康辰藥業,甚至光伏行業帝爾激光的侷限性,都證明了這一點。

同時,不可否認的是,公牛集團在佈局新業務方面,已然落於人後。

據瞭解,2017年,公牛集團加快對LED照明、數碼配件等新種子業務的培育。這導致其2018年,LED照明的銷售佔比為8.19%,同比提高2.44個百分點;數碼配件的銷售佔比為3.06%,同比提高1.11個百分點。

不過,公牛集團在2018年LED照明的毛利率為29.31%,不僅低於同行歐普照明36.46%的毛利率,還低於行業均值29.79%。

原因在於,國內照明行業由白熾燈向LED照明轉型,是在2014年。而公牛集團的佈局整整晚了3年。這三年時間,國外的飛利浦、松下、歐司朗,國內的歐普照明、佛山照明、木林森、陽光照明早已跑馬圈地,佔得先機。

顯然,公牛已錯過風口期,紅海時進入,難度可想而知。

數據很能說明問題,2018年,公牛集團LED照明實現營業收入7.41億元,不僅遠低於依靠照明應用產品營業收入高達79.63億元的歐普照明,與佛山照明LED照明產品27.76億元的營收,也有一定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在買購網發佈的2019年LED照明燈具十大品牌榜中榜,歐普照明、雷士、飛利浦依次佔據前三名,公牛集團未上榜。

顯然,產品結構失衡,對公牛集團的資本成長性來說,是一大限制。而在孵化新產品方面,資本市場又有多少耐心,則並不明朗。

公牛集團五大疑雲待解 阮立平的生意經成色幾何?

圖片來自網絡

阮氏家族生意經

產品之外,家族式管理所衍生的關聯交易,則是第二團疑雲。

眾所周知,公牛集團是一家典型的家族式管理企業,實際控制人是阮立平、阮學平兄弟二人,合計控制96.961%的表決權,其中,阮立平在公牛集團擔任董事長及總裁,是真正的掌舵人。阮學平僅擔任董事,未兼任高管。

雖然公牛集團並未出現類似娃哈哈、康師傅等親戚就任企業要職的現象,但這並不意味著阮氏家族沒有插手企業事務。

相反,公牛集團與各類關聯方,有著不少業務往來。

據瞭解,公牛集團主要採取經銷商銷售模式,客戶極度分散,但前五大客戶穩定度較高。

2016年-2018年一季度,在公牛集團的前五大客戶中,始終都有一家名為杭州杭牛五金機電有限公司,銷售額分別為5203.04萬元、7373.94萬元和1885.50萬元。這個銷售統計中,還包含另外一個同一控制下主體,也就是杭州亮牛五金機電有限公司。

有媒體報道,杭牛五金和亮牛五金都是由阮立平的妻弟潘敏峰及其老婆全資控制的公司,兩家公司主要從公牛集團採購轉換器、LED、電工膠帶等。

值得注意的是,公牛集團對經銷制度為“先款後貨”。當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公司也不再保留對於商品的管理權和控制權時,就能確認收入。

這種經銷制度,意味著經銷商幫助公牛集團承擔大量風險,即使市場環境發生變化,經銷商也可能提前從廠商處採購大量貨物並囤積下來,以幫助公牛集團在當期實現較高的營業收入。

簡單來說,即“業績注水”。

更令人玩味的是,招股書顯示,2015-2017年,阮立平妻子潘曉飛通過個人賬戶分別出借給公司經銷商6142萬元、5552.50萬元和9509萬元。

對此,公牛集團曾解釋,借款緣由是公牛集團採取“先款後貨”的結算方式,部分經銷商因資金週轉困難暫無法預付貨款,以至會影響到業務開展,公司實控人之一阮立平之妻潘曉飛向經銷商提供借款,讓這些經銷商保持業務的連續性。

換言之,公牛集團將資金從重要關聯方處流出,給予經銷商,又最終迴流到公牛集團自身。

即使最終經銷商會歸還借款,但資金“左手倒右手”,還是讓公牛集團能及時確認收入、出清存貨,為其業績增色不少。

這種疑似粉飾業績之舉,還不僅如此。

招股書顯示,2018年,公牛集團的轉換器、牆壁開關插座、LED照明、數碼配件的平均銷售單價分別為14.45元、7.19元、9.54元、13.32元。

可同期,公牛集團銷售給關聯方的相關產品,價格均比平均銷售單價高。

例如,向關聯方銷售轉換器、牆壁開關插座、LED照明、數碼配件的均價分別為14.98元、7.61元、9.89元、15.29元,銷售給關聯方宸皓電子的轉換器均價最高,為22.79元,比公司轉換器14.45元的平均銷售單價多了8.34元。

除經銷商外,在供應商方面,公牛集團也有著不少“關聯方”。據悉,長期以來,公牛集團的的第二大供應商,為慈溪市超潤電器有限公司。

據瞭解,超潤電器是阮立平及阮學平的姐妹阮立平、阮小平控制的企業,也是公牛集團的關聯方之一。

奇怪的是,2018年第一季度,超潤電器卻突然從前五名供應商名單中消失。並於去年5月註銷。

要知道,在2015-2017年,公牛集團對超潤電器採購額分別為11825.90萬元、14052.73萬元和31832.58萬元。

如果不能證明這一交易價格的合理性,則有可能涉嫌輸送利益。這是投資者、監管層最忌諱的操作因素。

同時,以阮立平為首的阮氏家族,是否能打破家族式企業固有的管理弊病,也尚未可知。一旦公牛集團上市成功,意味著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家族式管理企業的侷限性大概率會愈來愈明顯。

由於家族企業產權結構過於集中,容易對企業經營進行干預,導致企業的治理結構無法適應企業規模化和專業化發展要等。對企業穩定性,持續性是一大考驗。

梅花天使創投吳世春曾表示,投資就是投人。

股神巴菲特也有著類似觀點。

可見,管理者形象是投資者重要的考量標準,可見,上述問題對阮氏家族,甚至公牛集團,都會產生一定影響。尤其是在其被指“圈錢”的當先。

圈錢風波

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公牛集團IPO前突擊分紅,卻對內不肯將淨利潤投入再生產,性質極其惡劣,為了上市圈錢的嫌疑很大。”

專家的所指的“圈錢”,並非沒有根據。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牛集團淨資產僅有32.5億元,總資產51.6億元,相比報告期的累計淨利潤多出近8億元。

現金方面,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牛集團的現金及現金等價餘額僅為2.18億元。那麼問題來了,2015年至2018年,公牛集團每一年淨利潤規模均在10億元以上,甚至2018年接近17億元。那麼錢去哪了?

“分紅!”

分給誰?

“阮氏家族!”

數據顯示,除遞交招股書的2018年外,2015年-2017年,公牛集團均進行了分紅。2015年,公牛集團現金分紅5億元,佔當年歸母淨利潤的50%;2016年,現金分紅5億元,佔當年歸母淨利潤的35.6%;2017年分紅22億元,佔當年歸母淨利潤的171.21%。

不難發現,公牛集團3年累計分紅高達32億元,佔其3年歸母淨利潤的87%。甚至在2017年淨利潤下降的情況下,依舊分紅22億,這也是分紅金額最高的一年。

值得注意的是,公牛集團在2017年前的股東僅為阮立平、阮學平兄弟,也就是說,這兩個人瓜分了32億元的全部分紅。

這也是公牛集團上市的第三團疑雲,在IPO前突擊分紅。

值得注意的是,分紅之外,公牛集團並未拿出將淨利潤投入再生產,反而購買大量的理財產品。

數據顯示,近三年,公牛集團淨利潤累計達43.69億元,同期累計耗資56.5億元購買理財。

那麼,這一動作中又暗含怎樣的風險呢?

首先,公牛集團理財項目大多為銀行理財、信託等投資支出。其中,其他投資的產品類型為非保本浮動收益,風險不小。截至2018年3月末,其投資理財產品餘額超9億元,與固定資產金額規模相當。

在宋清輝看來:“公牛集團理財產品並非穩賺不賠,未來或會對公司事蹟產生不良影響。現實上,目前大片面公司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資金最終卻流向了信任決策。而比年來一再出現的信任決策脫期兌付、債券背約等狀況,申明公司投資理財的風險亦不容忽視。”

試問,在擁有大量現金,卻沒有投入生產以提升競爭力的公牛集團,能否抵禦來自外部的競爭?又向投資者詮釋了怎樣的產業初心呢?

公牛集團五大疑雲待解 阮立平的生意經成色幾何?

圖片來自網絡

競爭力幾何?

事實上,公牛集團之所以擁有廣泛知名度,得益於“插座”。但這一品類的護城河,並沒有那麼深。

相比與飛利浦、西門子、松下、雷士、歐普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品牌,公牛在價格方面並沒有很強的優勢。同樣是新國標10孔電插座,公牛零售價格為69.8元;得力售價為59.9元。產品方面同樣如此,有行業人士分析,插座領域競爭對手都很強,公牛很難僅靠質量取勝。

當然,公牛集團要面對的最強對手,還是小米。

不僅在公牛集團的招股書中,將小米列為國內的競爭對手。而阮立平也曾表示,要感謝小米,因為是小米插線板的出現讓公牛對用戶定位有了更清晰瞭解。

從以上兩點不難看出小米在該領域的強大。

2014年前,公牛集團的轉換器當之無愧是市場第一。

根據《中國電器工業年鑑》2015版顯示,2014年公牛集團在轉換器業務上銷售收入排名第一。

2015年,事情起了變化。小米的進入,打破了市場格局。同年四月,小米推出帶有USB功能的插線板,定價49元。根數據顯示,小米插線板就賣了24.7萬個。以此計算。小米一天就賺了1200萬元。

小米爆發後,公牛的危機感顯現。不過,從應對方式來看,阮立平似乎不及自己的後輩雷軍。

為抵抗小米,公牛集團推出同樣帶有USB插口的智能插座,並定價48元,比小米便宜一元。

但事實證明,這一策略是錯誤的。要知道,比“便宜”,小米似乎從未輸過。更何況,從企業屬性來看,公牛集團作為傳統企業,資產模式相對過重,而小米作為帶有互聯網基因的現代企業,比公牛集團要輕的多。如此看來,阮立平顯然是用自己之短處,攻雷軍之長處,結果自然是失敗。

果然,在公牛的“低價”策略後,小米再度降價,以低於公牛插板的價格反擊。

直到公牛推出“魔方USB插座”和“防過充USB插座”兩款價格更高的新產品佔領了市場,這場插座之爭才結束。

不過,問題在於,小米的主業是手機、智能電視等等,插座只是小米很小的一塊業務。反觀公牛集團作為業內老大,竟被打的措手不及。可見,在高科技企業的降維打擊之下,公牛集團“插座一哥”位置,並非不可動搖。

這也就是名為“核心競爭力”的第四團疑雲。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通領科技與公牛集團的專利爭議,隨著國家知識產權局的通告而結束,但也讓不少人對公牛集團真正實力感到質疑,也自然是投資者要考量的重要因素。

募集之因

梳理之下,公牛集團的投資價值,似乎沒有想象中那麼樂觀。

值得注意的是,從公牛集團的種種狀況來看,其目前最需要的,似乎並不是資金。那麼,其為何還要執著上市募資呢?

資料顯示,公牛集團IPO擬募資額在近年上市企業中靠前。

據Wind統計顯示,2018年以來,成功上市的企業中,募集規模超公牛集團的只有6家公司,分別為271.2億元的工業富聯、81.55億元的寶丰能源、60.12億元的中國人保、59.34億元的邁瑞醫藥、54.62億元的寧德時代和49.67億元的華西證券。

根據招股書,公牛集團擬募資額為48.87億元,分別投入年產4.1 億套牆壁開關插座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年產4億套轉換器自動化升級建設項目、年產1.8 億套LED 燈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及總部基地建設項目、信息化建設項目、渠道終端建設及品牌推廣項目。

那麼,公牛集團真的需要擴充產能嗎?

答案有很大的考量性。

公牛集團的存貨正逐年增加。

2015~2017年末及2018年3月底,公牛集團的存貨金額分別為3.9億元、4.61億元、9.63億元和8.48億元。其中,2017年公司存貨同比增加109%,而同期的營收僅增加了35%。如此看來,公牛集團的產品已愈發難賣。

如此情況下,其為何還將重心放在擴大產能上面?這就是第五團疑雲:募集之因。

"

導讀

三十六行,古董為王。蘊含巨大利益的古董業,“設局”已成常事。即使當面挖出的古董,也可能是前天才埋此地,就等肥羊上套。因此利益面前,還需謹記: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

翻雲覆雨的資本圈,設局理論更為常見:從趙薇的萬家文化收購,到貝因美的賣房保殼,再到康美藥業的300億蒸發、輔仁藥業的財務雞毛。層層迷霧之中,投資者一著不慎就可能滿盤皆輸。該如何擦亮雙眼呢?

近期,“插座之王”公牛集團衝刺IPO一事引發了投資者熱議。從表面上看,公牛集團具有極高的投資價值,深入思考之後,圍繞其身邊的五大疑雲,才發現事情似乎沒那麼簡單。

作者:風丹

來源:首條財經-首條研究院

邁克爾·喬丹,籃球史上最偉大的球員,沒有之一。1995年,喬丹一邊嘟囔著“Im back”,一邊幫公牛隊在最後17場比賽中贏下了14場。無與倫比的表現,讓喬丹征服所有球迷,這其中,也包括商人阮立平。

由於崇拜喬丹,阮立平以“公牛”為名,創立了公牛電器。

24年後,公牛電器已發展成為公牛集團。在插座界,公牛儼然就是王者喬丹。

據公牛集團官網顯示,其核心業務為轉換器、牆壁開關插座為核心的民用電工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包括轉換器(即延長線插座、移動式插座等)、 牆壁開關插座、LED照明、數碼配件等電源連接和用電延伸性產品,廣泛應用於家庭、辦公等用電場合。

目前,公司擁有觀海衛工業園東區、工業園西區、古窯、龍山等多個製造基地,員工總數超1萬人,建立了近100萬家網點的線下實體營銷網絡和專業的線上電商營銷網絡。

業務端的進步,只是一方面。資本端的動作,才更具看點。

近日,證監會官網披露了公牛集團更新後的招股說明書。招股書顯示,公牛集團擬登陸上交所主板,發行不超6000萬股,募集資金48.87億元。按照此次發行股份佔發行後公牛集團總股本不低於10%計算,公牛集團估值約500億元。

不過,種種跡象顯示,公牛集團看似一片光明的資本之路,卻圍繞著5團疑雲。

公牛集團五大疑雲待解 阮立平的生意經成色幾何?

圖片來自網絡

投資者看什麼?

對於投資者來說,成長性是最值關注的焦點,也是公牛集團的第一團疑雲。

雖然公牛集團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8年,公牛集團分別實現營收53.66億元、72.40億元和90.65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4.07億元、12.85億元和16.77億元。此外,財務數據顯示,同期公司的經營性淨現金流分別為17.79億元、11.64億元、19.10億元。

紙面上的業績來看,公牛集團表現無懈可擊。果真如此嗎?

關鍵的毛利率,顯出了冰山一角。

2016-2018年,公牛集團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5.21%、37.79%、36.62%。呈逐年下滑趨勢。

具體來看,同期,公牛集團轉換器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44.86%、33.37%、33.26%;牆壁開關插座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49.94%、49%、46.74%;LED 照明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28.51%、29.4%、29.31%;數碼配件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26.51%、19.84%、22.53%;其他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32.01%、30.66%、29.72%。

在公牛集團的5大主營產品中,其中3大產品毛利率逐年下滑,甚至包括兩大核心業務。可見,公牛集團整體產品線的盈利能力不容樂觀,這也體現出公牛集團產品結構出現問題,存在青黃不接現象。

這一觀點,還有其它數據支撐。

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期間,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53.6億元、72.2億元和90.5億元;分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99.86%、99.79%、99.79%,集中程度很高。

可以看出,轉換器已是公牛集團的成熟支柱業務,收入佔比維持50%以上,牆壁開關插座業務,是公牛集團第二大支柱戰略重點業務,收入佔比維持30%左右。

前兩大業務佔比超80%,凸顯出公牛集團產品結構單一的尷尬現狀。

放眼資本市場,只靠“三板斧”打天下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無論是快消品中的涪陵榨菜、東阿阿膠,還是醫藥行業的康辰藥業,甚至光伏行業帝爾激光的侷限性,都證明了這一點。

同時,不可否認的是,公牛集團在佈局新業務方面,已然落於人後。

據瞭解,2017年,公牛集團加快對LED照明、數碼配件等新種子業務的培育。這導致其2018年,LED照明的銷售佔比為8.19%,同比提高2.44個百分點;數碼配件的銷售佔比為3.06%,同比提高1.11個百分點。

不過,公牛集團在2018年LED照明的毛利率為29.31%,不僅低於同行歐普照明36.46%的毛利率,還低於行業均值29.79%。

原因在於,國內照明行業由白熾燈向LED照明轉型,是在2014年。而公牛集團的佈局整整晚了3年。這三年時間,國外的飛利浦、松下、歐司朗,國內的歐普照明、佛山照明、木林森、陽光照明早已跑馬圈地,佔得先機。

顯然,公牛已錯過風口期,紅海時進入,難度可想而知。

數據很能說明問題,2018年,公牛集團LED照明實現營業收入7.41億元,不僅遠低於依靠照明應用產品營業收入高達79.63億元的歐普照明,與佛山照明LED照明產品27.76億元的營收,也有一定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在買購網發佈的2019年LED照明燈具十大品牌榜中榜,歐普照明、雷士、飛利浦依次佔據前三名,公牛集團未上榜。

顯然,產品結構失衡,對公牛集團的資本成長性來說,是一大限制。而在孵化新產品方面,資本市場又有多少耐心,則並不明朗。

公牛集團五大疑雲待解 阮立平的生意經成色幾何?

圖片來自網絡

阮氏家族生意經

產品之外,家族式管理所衍生的關聯交易,則是第二團疑雲。

眾所周知,公牛集團是一家典型的家族式管理企業,實際控制人是阮立平、阮學平兄弟二人,合計控制96.961%的表決權,其中,阮立平在公牛集團擔任董事長及總裁,是真正的掌舵人。阮學平僅擔任董事,未兼任高管。

雖然公牛集團並未出現類似娃哈哈、康師傅等親戚就任企業要職的現象,但這並不意味著阮氏家族沒有插手企業事務。

相反,公牛集團與各類關聯方,有著不少業務往來。

據瞭解,公牛集團主要採取經銷商銷售模式,客戶極度分散,但前五大客戶穩定度較高。

2016年-2018年一季度,在公牛集團的前五大客戶中,始終都有一家名為杭州杭牛五金機電有限公司,銷售額分別為5203.04萬元、7373.94萬元和1885.50萬元。這個銷售統計中,還包含另外一個同一控制下主體,也就是杭州亮牛五金機電有限公司。

有媒體報道,杭牛五金和亮牛五金都是由阮立平的妻弟潘敏峰及其老婆全資控制的公司,兩家公司主要從公牛集團採購轉換器、LED、電工膠帶等。

值得注意的是,公牛集團對經銷制度為“先款後貨”。當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公司也不再保留對於商品的管理權和控制權時,就能確認收入。

這種經銷制度,意味著經銷商幫助公牛集團承擔大量風險,即使市場環境發生變化,經銷商也可能提前從廠商處採購大量貨物並囤積下來,以幫助公牛集團在當期實現較高的營業收入。

簡單來說,即“業績注水”。

更令人玩味的是,招股書顯示,2015-2017年,阮立平妻子潘曉飛通過個人賬戶分別出借給公司經銷商6142萬元、5552.50萬元和9509萬元。

對此,公牛集團曾解釋,借款緣由是公牛集團採取“先款後貨”的結算方式,部分經銷商因資金週轉困難暫無法預付貨款,以至會影響到業務開展,公司實控人之一阮立平之妻潘曉飛向經銷商提供借款,讓這些經銷商保持業務的連續性。

換言之,公牛集團將資金從重要關聯方處流出,給予經銷商,又最終迴流到公牛集團自身。

即使最終經銷商會歸還借款,但資金“左手倒右手”,還是讓公牛集團能及時確認收入、出清存貨,為其業績增色不少。

這種疑似粉飾業績之舉,還不僅如此。

招股書顯示,2018年,公牛集團的轉換器、牆壁開關插座、LED照明、數碼配件的平均銷售單價分別為14.45元、7.19元、9.54元、13.32元。

可同期,公牛集團銷售給關聯方的相關產品,價格均比平均銷售單價高。

例如,向關聯方銷售轉換器、牆壁開關插座、LED照明、數碼配件的均價分別為14.98元、7.61元、9.89元、15.29元,銷售給關聯方宸皓電子的轉換器均價最高,為22.79元,比公司轉換器14.45元的平均銷售單價多了8.34元。

除經銷商外,在供應商方面,公牛集團也有著不少“關聯方”。據悉,長期以來,公牛集團的的第二大供應商,為慈溪市超潤電器有限公司。

據瞭解,超潤電器是阮立平及阮學平的姐妹阮立平、阮小平控制的企業,也是公牛集團的關聯方之一。

奇怪的是,2018年第一季度,超潤電器卻突然從前五名供應商名單中消失。並於去年5月註銷。

要知道,在2015-2017年,公牛集團對超潤電器採購額分別為11825.90萬元、14052.73萬元和31832.58萬元。

如果不能證明這一交易價格的合理性,則有可能涉嫌輸送利益。這是投資者、監管層最忌諱的操作因素。

同時,以阮立平為首的阮氏家族,是否能打破家族式企業固有的管理弊病,也尚未可知。一旦公牛集團上市成功,意味著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家族式管理企業的侷限性大概率會愈來愈明顯。

由於家族企業產權結構過於集中,容易對企業經營進行干預,導致企業的治理結構無法適應企業規模化和專業化發展要等。對企業穩定性,持續性是一大考驗。

梅花天使創投吳世春曾表示,投資就是投人。

股神巴菲特也有著類似觀點。

可見,管理者形象是投資者重要的考量標準,可見,上述問題對阮氏家族,甚至公牛集團,都會產生一定影響。尤其是在其被指“圈錢”的當先。

圈錢風波

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公牛集團IPO前突擊分紅,卻對內不肯將淨利潤投入再生產,性質極其惡劣,為了上市圈錢的嫌疑很大。”

專家的所指的“圈錢”,並非沒有根據。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牛集團淨資產僅有32.5億元,總資產51.6億元,相比報告期的累計淨利潤多出近8億元。

現金方面,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牛集團的現金及現金等價餘額僅為2.18億元。那麼問題來了,2015年至2018年,公牛集團每一年淨利潤規模均在10億元以上,甚至2018年接近17億元。那麼錢去哪了?

“分紅!”

分給誰?

“阮氏家族!”

數據顯示,除遞交招股書的2018年外,2015年-2017年,公牛集團均進行了分紅。2015年,公牛集團現金分紅5億元,佔當年歸母淨利潤的50%;2016年,現金分紅5億元,佔當年歸母淨利潤的35.6%;2017年分紅22億元,佔當年歸母淨利潤的171.21%。

不難發現,公牛集團3年累計分紅高達32億元,佔其3年歸母淨利潤的87%。甚至在2017年淨利潤下降的情況下,依舊分紅22億,這也是分紅金額最高的一年。

值得注意的是,公牛集團在2017年前的股東僅為阮立平、阮學平兄弟,也就是說,這兩個人瓜分了32億元的全部分紅。

這也是公牛集團上市的第三團疑雲,在IPO前突擊分紅。

值得注意的是,分紅之外,公牛集團並未拿出將淨利潤投入再生產,反而購買大量的理財產品。

數據顯示,近三年,公牛集團淨利潤累計達43.69億元,同期累計耗資56.5億元購買理財。

那麼,這一動作中又暗含怎樣的風險呢?

首先,公牛集團理財項目大多為銀行理財、信託等投資支出。其中,其他投資的產品類型為非保本浮動收益,風險不小。截至2018年3月末,其投資理財產品餘額超9億元,與固定資產金額規模相當。

在宋清輝看來:“公牛集團理財產品並非穩賺不賠,未來或會對公司事蹟產生不良影響。現實上,目前大片面公司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資金最終卻流向了信任決策。而比年來一再出現的信任決策脫期兌付、債券背約等狀況,申明公司投資理財的風險亦不容忽視。”

試問,在擁有大量現金,卻沒有投入生產以提升競爭力的公牛集團,能否抵禦來自外部的競爭?又向投資者詮釋了怎樣的產業初心呢?

公牛集團五大疑雲待解 阮立平的生意經成色幾何?

圖片來自網絡

競爭力幾何?

事實上,公牛集團之所以擁有廣泛知名度,得益於“插座”。但這一品類的護城河,並沒有那麼深。

相比與飛利浦、西門子、松下、雷士、歐普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品牌,公牛在價格方面並沒有很強的優勢。同樣是新國標10孔電插座,公牛零售價格為69.8元;得力售價為59.9元。產品方面同樣如此,有行業人士分析,插座領域競爭對手都很強,公牛很難僅靠質量取勝。

當然,公牛集團要面對的最強對手,還是小米。

不僅在公牛集團的招股書中,將小米列為國內的競爭對手。而阮立平也曾表示,要感謝小米,因為是小米插線板的出現讓公牛對用戶定位有了更清晰瞭解。

從以上兩點不難看出小米在該領域的強大。

2014年前,公牛集團的轉換器當之無愧是市場第一。

根據《中國電器工業年鑑》2015版顯示,2014年公牛集團在轉換器業務上銷售收入排名第一。

2015年,事情起了變化。小米的進入,打破了市場格局。同年四月,小米推出帶有USB功能的插線板,定價49元。根數據顯示,小米插線板就賣了24.7萬個。以此計算。小米一天就賺了1200萬元。

小米爆發後,公牛的危機感顯現。不過,從應對方式來看,阮立平似乎不及自己的後輩雷軍。

為抵抗小米,公牛集團推出同樣帶有USB插口的智能插座,並定價48元,比小米便宜一元。

但事實證明,這一策略是錯誤的。要知道,比“便宜”,小米似乎從未輸過。更何況,從企業屬性來看,公牛集團作為傳統企業,資產模式相對過重,而小米作為帶有互聯網基因的現代企業,比公牛集團要輕的多。如此看來,阮立平顯然是用自己之短處,攻雷軍之長處,結果自然是失敗。

果然,在公牛的“低價”策略後,小米再度降價,以低於公牛插板的價格反擊。

直到公牛推出“魔方USB插座”和“防過充USB插座”兩款價格更高的新產品佔領了市場,這場插座之爭才結束。

不過,問題在於,小米的主業是手機、智能電視等等,插座只是小米很小的一塊業務。反觀公牛集團作為業內老大,竟被打的措手不及。可見,在高科技企業的降維打擊之下,公牛集團“插座一哥”位置,並非不可動搖。

這也就是名為“核心競爭力”的第四團疑雲。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通領科技與公牛集團的專利爭議,隨著國家知識產權局的通告而結束,但也讓不少人對公牛集團真正實力感到質疑,也自然是投資者要考量的重要因素。

募集之因

梳理之下,公牛集團的投資價值,似乎沒有想象中那麼樂觀。

值得注意的是,從公牛集團的種種狀況來看,其目前最需要的,似乎並不是資金。那麼,其為何還要執著上市募資呢?

資料顯示,公牛集團IPO擬募資額在近年上市企業中靠前。

據Wind統計顯示,2018年以來,成功上市的企業中,募集規模超公牛集團的只有6家公司,分別為271.2億元的工業富聯、81.55億元的寶丰能源、60.12億元的中國人保、59.34億元的邁瑞醫藥、54.62億元的寧德時代和49.67億元的華西證券。

根據招股書,公牛集團擬募資額為48.87億元,分別投入年產4.1 億套牆壁開關插座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年產4億套轉換器自動化升級建設項目、年產1.8 億套LED 燈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及總部基地建設項目、信息化建設項目、渠道終端建設及品牌推廣項目。

那麼,公牛集團真的需要擴充產能嗎?

答案有很大的考量性。

公牛集團的存貨正逐年增加。

2015~2017年末及2018年3月底,公牛集團的存貨金額分別為3.9億元、4.61億元、9.63億元和8.48億元。其中,2017年公司存貨同比增加109%,而同期的營收僅增加了35%。如此看來,公牛集團的產品已愈發難賣。

如此情況下,其為何還將重心放在擴大產能上面?這就是第五團疑雲:募集之因。

公牛集團五大疑雲待解 阮立平的生意經成色幾何?

圖片來自網絡

疑雲背後

所謂上市,是通過在資本市場募集資金,助推企業更好發展。但從目前看來,公牛集團的問題,並不在資金,而在產品、管理、經營手段及企業戰略。種種問題之下,盲目擴大企業規模,無異會給發展之路埋下隱患。

五團疑雲,考量著公牛集團的上市初心,或許只有阮立平為首的阮氏家族才知道,究竟公牛集團是否需要上市募資,也只有其才清楚,上市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偉大的福爾摩斯曾說過。去掉不可能的因素,留下來的東西,無論你多麼不願意去相信,但它就是真相。

不過,資本市場的飯也不好吃。雞毛之下,監管層加力補補丁、投資者也日益理性成熟,粗暴收割市場、收取智商稅的時代已是過去時。

變局之下,插座一哥的公牛集團,如何表現,首條財經將持續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