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知行成長:從科學到哲學到神學,再回到哲學科學'

哲學 草書 書法 賦靈 2019-09-10
"

人出生的時候,必然是活在前人制造的理念海之中的。如果一直不知所學可以帶給身邊人什麼樣的幸福與美好,學而不得法,那是一輩子都活不明白的。人需要從生活經歷中感知來讓認知成長,所以必須從人類的已知部分開始,先學習科學,形成認知判斷能力。隨著認知積澱,逐漸走到已知邊緣,再從質疑中體悟哲學梳理的力量。最終挑戰神學中的未知部分,將其梳理成可被感知的模樣,反饋給整個人類。

"

人出生的時候,必然是活在前人制造的理念海之中的。如果一直不知所學可以帶給身邊人什麼樣的幸福與美好,學而不得法,那是一輩子都活不明白的。人需要從生活經歷中感知來讓認知成長,所以必須從人類的已知部分開始,先學習科學,形成認知判斷能力。隨著認知積澱,逐漸走到已知邊緣,再從質疑中體悟哲學梳理的力量。最終挑戰神學中的未知部分,將其梳理成可被感知的模樣,反饋給整個人類。

人生的知行成長:從科學到哲學到神學,再回到哲學科學

我們在認知成長的過程中,確實存在著科學→哲學→神學的認知順序,難免會讓人誤以為: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其實是個人視角的認知順序。對於人類來說,沒有誰是誰的盡頭,三學在認知中是永存的,是循環前進的,是三學匹配的。當科學遙遙領先其它的時候,人類勢必要緩一緩,等待哲學、神學的跟進。只是我們個人由於成長的特定階段,和相對於人類的渺小,尚不知道它們的存在,也難以感知到這個循環特性,使得我們認為這是單向的。這與小時候學習寫字很像,我們總是會被要求從楷書開始練習,久而久之,便誤以為古人發明書法,是從楷書到草書。事實上,草書卻早於楷書數百年。

人類完整成長的一生應該是這樣的:科學→哲學→神學→哲學→科學。但不是每個人都會一直成長下去。我們會憑藉停下成長時所擁有的東西,在人類世界裡行走。當我們只學了科學,就急匆匆回饋世界,就是工具的價值。很多人在工作的時候,都會感慨自己是個工具一樣的存在,那其實是你脫離了家庭後,與這個世界的關係。當我們頓悟了哲學,我們回饋給這個世界的價值就多了一份人的暖味,也與人類的鏈接更強大了一些,徹底成了人類中的一員,可以藉助同類的力量去與世界抗衡;而當我們真的從未知(神)那裡破解到一些本原碎片,與已有本原融合,修正完善了現有的三學體系,如愛的真諦,永生的奧義,與世人殊途同歸的靈魂等,那我們將成為人類的導師,時代的聖賢,甚至就是神明。

"

人出生的時候,必然是活在前人制造的理念海之中的。如果一直不知所學可以帶給身邊人什麼樣的幸福與美好,學而不得法,那是一輩子都活不明白的。人需要從生活經歷中感知來讓認知成長,所以必須從人類的已知部分開始,先學習科學,形成認知判斷能力。隨著認知積澱,逐漸走到已知邊緣,再從質疑中體悟哲學梳理的力量。最終挑戰神學中的未知部分,將其梳理成可被感知的模樣,反饋給整個人類。

人生的知行成長:從科學到哲學到神學,再回到哲學科學

我們在認知成長的過程中,確實存在著科學→哲學→神學的認知順序,難免會讓人誤以為: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其實是個人視角的認知順序。對於人類來說,沒有誰是誰的盡頭,三學在認知中是永存的,是循環前進的,是三學匹配的。當科學遙遙領先其它的時候,人類勢必要緩一緩,等待哲學、神學的跟進。只是我們個人由於成長的特定階段,和相對於人類的渺小,尚不知道它們的存在,也難以感知到這個循環特性,使得我們認為這是單向的。這與小時候學習寫字很像,我們總是會被要求從楷書開始練習,久而久之,便誤以為古人發明書法,是從楷書到草書。事實上,草書卻早於楷書數百年。

人類完整成長的一生應該是這樣的:科學→哲學→神學→哲學→科學。但不是每個人都會一直成長下去。我們會憑藉停下成長時所擁有的東西,在人類世界裡行走。當我們只學了科學,就急匆匆回饋世界,就是工具的價值。很多人在工作的時候,都會感慨自己是個工具一樣的存在,那其實是你脫離了家庭後,與這個世界的關係。當我們頓悟了哲學,我們回饋給這個世界的價值就多了一份人的暖味,也與人類的鏈接更強大了一些,徹底成了人類中的一員,可以藉助同類的力量去與世界抗衡;而當我們真的從未知(神)那裡破解到一些本原碎片,與已有本原融合,修正完善了現有的三學體系,如愛的真諦,永生的奧義,與世人殊途同歸的靈魂等,那我們將成為人類的導師,時代的聖賢,甚至就是神明。

人生的知行成長:從科學到哲學到神學,再回到哲學科學

人的一生價值有兩次昇華,從最開始的“用汗水增量換取”,到“梳理以階躍”,再到“融合以進入創境,成為人類認知體系形成中的一個環節”。我們是在整個人類的循環提升中,奉獻了自我,實現了價值,收穫人們的敬重與愛戴、認可與回報。個人存在的意義,是將人類的未知部分,經過梳理,最終變得已知。這個過程中,個人往往最開始是純粹的,人類卻永遠是混亂的,我們必須穿過這個混亂,去得見天地萬物之本原,然後將未知解開,再竭力做成能讓世人共鳴的樣子,比如:傳世經典的書、可感的影視、可聽聞的小故事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