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宜修的十大弱點(一)

甄嬛傳 華妃 葉瀾依 不孕不育 盤點 開心快樂健康的生活 2018-11-29

完電視後,本人對皇后這個人物頗感興趣。仔細想來,覺得她在劇中有不少失誤,現總結一下,有點長,請各位耐心看下去。

一、無子無女,孤苦無依。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光對男人,女人也一樣。在封建社會,女人若沒有子嗣,生活便沒有未來,家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在後宮更是如此,向來母以子貴。齊妃便是好例子,縱使人老珠黃,但畢竟是三阿哥的生母,即使再不得寵,皇上也是留有餘地的,儘管三阿哥本身也不怎麼樣,但好歹時自己的親骨肉。皇后也好,華妃也罷,沒有孩子始終是她們的致命傷。試想,如果皇后的大阿哥還在,無論是立嫡還是立長,皇后的地位都遠比現在穩固。華妃倘若能有一子半女的,最後無論再怎麼失寵也不至於送命。

「甄嬛傳」宜修的十大弱點(一)

甄嬛倘若沒有剩下朧月公主,日後想要回宮只怕還要多費一番周折。畢竟生育皇嗣,對王朝的宗社延續立下功勞,於公於私,皇帝都不會做的太絕。在這點上,甄嬛可是太佔便宜了,進宮以後頻繁受孕,子女眾多。都說皇后母儀天下,可是連自己的孩子都沒有,憑什麼母儀天下?皇后自己也有危機感,從而不斷使壞,害其他嬪妃的孩子流產,防止別人生下皇子,危及自身地位。但千年防賊,防不了一朝做賊。自己生個健康的孩子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但此事身不由己,皇后年齡大了,身體不佳,想生孩子恐怕力不從心了。

這個弱項無法彌補,兩個人還沒開始鬥,皇后就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但是皇后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近乎弱智,為什麼不讓後宮女人生孩子?須知龍越多越不下雨的道理,後宮孩子都得叫她一聲母后。而後宮孩子不斷流產,恰恰是中宮失德的表現。皇后大可以收養一些生母位份低,但自身條件好的孩子,比如四阿哥。可惜皇后偏偏一棵樹上吊死,費了半天勁搶來的三阿哥偏偏又是個不爭氣的貨。一切的一切,註定宜修的後宮之路步履艱難。

二、缺乏才藝,不解風情。

皇后性情穩重端莊,懂醫術、書法,可雙手同書,也算了不起的本事了。可是這些才藝只能使他當好一個皇后,卻不能獲得皇帝寵愛。電視劇中,皇帝也好,果親王也好,無一不是飽讀詩書,博學多才之人。長期的文化薰陶使得他們感情豐富而細膩,內心渴望能有才貌雙全的女子能夠引起他們的共鳴。純元皇后不但貌若天仙,而且才藝出眾,能歌善舞,一曲驚鴻舞更是舉世震驚。從而使皇帝驚為天人,一見鍾情。甄嬛琴棋書畫、詩詞歌舞無一不精,且善解人意,故而深受皇上寵愛。陵容歌聲委婉動聽,冰嬉舞姿迷人,長期受皇帝寵愛,大出風頭,連甄嬛也一度處於下風。

就連最不起眼的宮女餘氏,也因為崑曲唱得好,甚得朕躬,龍顏大悅,越級封為妙音娘子,一下子鯉魚躍龍門。凡此種種,皇帝到底喜歡什麼樣的女子,不言而喻。可嘆宜修只知道皇后應該母儀天下,大方得體,卻忽視了自己出了是皇后外,首先是皇帝的老婆。得到皇帝喜歡才是最重要的。從全劇來看,皇帝在她宮中的時間很少,換而言之,她有大把的時間自由安排。為什麼不花點心思多培養點才藝來討皇帝喜歡呢?這點不難做到,琴棋書畫,詩書禮儀,這些只要花時間用心學習,不難掌握。皇后懂得利用陵容的歌舞和祺嬪的床上功夫,為什麼自己不能學學呢?光藉助外力沒用的,只有自己足夠強大才是關鍵。此外皇后還不解風情,她其實深愛皇帝,只是不懂表達。她深受皇后必須賢惠,不能妒忌的傳統思想影響,逼迫自己裝大度,儘管她根本做不到。她表面熱情地張羅選秀女,其實巴不得皇帝一個都看不上;假意勸皇帝多去看看其他妃嬪,其實真恨不得把皇帝打包裝箱鎖在自己宮裡才好;嘴上鼓勵眾嬪妃位皇帝多添皇子,心裡卻希望後宮所有女人都不孕不育。她這種口是心非的做法只會讓人覺得假,也會讓皇帝覺得皇后根本不在意自己,只在意皇后的位子。宜修其實是很可憐的,她一生都在皇帝和其他嬪妃面前演戲,直到最後東窗事發,和皇帝的那段對白才是真情流露,道盡一個妻子的心酸。也許知道皇帝從未真愛過自己,所以只能追逐權力來填補內心的寂寞。

庶出的身份再加過分重視權位使得宜修喪失自我,她不敢像淳常在那樣口無遮攔,暢所欲言,也不能像華妃那樣撒嬌爭寵,更不敢向葉瀾依那樣桀驁不馴,甚至向甄嬛那樣溫柔地叫一聲“四郎”都做不到。她永遠不明白,皇帝就喜歡這一口。宜修這樣的女人,對皇帝來講,只能當皇后,不能當老婆。連皇帝要多喝一碗鴨子湯這樣的小事情,皇后都要抬出老祖宗的規矩來說教,生生把皇帝推到華妃那裡去了。這樣的家庭生活,索然無味。這樣的女人,哪個男人會喜歡。宜修不得寵,最終還是因為自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