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前河南鄭州的街頭,曾經飄過魯迅的身影


95年前河南鄭州的街頭,曾經飄過魯迅的身影

文:老張在路上

1924年暑假,陝西省教育廳和國立西北大學合辦暑期學校,為期一個月。按照舉辦者的說法是:“以利用暑期介紹新學術為宗旨”,延聘海內名流學者來陝西講學,“為不能入大學者設法獲得高等學識”,“雖為期僅一個月,而取精用宏,所以饗我桑梓者為效至巨”。

1924年6月28日,魯迅往晨報社訪紹興同鄉孫伏園,適逢《語絲》撰稿人王品青在座。其時,創辦於西安的國立西北大學與陝西省教育廳合議籌設暑期學校,聘學者名流任教。王品青是西北大學校長傅銅的同鄉,經他介紹,該校即邀魯迅等人去西安講學。是日,魯迅與孫、王諸人同赴西北大學辦事人之宴,席間商定赴陝行程後,魯迅即作啟程準備。

95年前河南鄭州的街頭,曾經飄過魯迅的身影

王品青(?一1927),河南濟源澗北村人。祖父和父親都是私塾教師。1919年王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1年升入北大物理系。1925年畢業,任教孔德學校。王品青是《語絲》撰稿人,與魯迅、周作人來往較為密切。1927年,王品青逝世後,周作人曾經以他的失戀為話題,寫過一篇《關於失戀》:

“王品青君是陰曆八月三十日在河南死去的,到現在差不多就要百日了,春蕾社諸

君要替他出一個特刊,叫我也來寫幾句。我與品青雖是熟識,在孔德學校上課時常常看

見,暇時又常同小峰來苦雨齋閒談,夜深回去沒有車僱,往往徒步走到北河沿,但是他

沒有對我談過他的身世,所以關於這一面我不很知道,只聽說他在北京有戀愛關係而已。

他的死據我推想是由於他的肺病,在夏天又有過一回神經錯亂,從病院的樓上投下來,

有些人說過這是他的失戀的結果,或者是真的也未可知,至於是不是直接的死因我可不

能斷定了,品青是我們朋友中頗有文學的天分的人,這樣很年青地死去,是很可惜也很

可哀的……”

去陝西是魯迅平生第一次遠行講學。正好為他謀劃已久的長篇小說《楊貴妃》尋找材料心。當時魯迅與周作人決裂不久,剛剛搬出八道灣,心中正是鬱悶的時候,正好也藉此散心。

95年前河南鄭州的街頭,曾經飄過魯迅的身影

此後數日,在孫伏園的陪同下,魯迅去衣店定做“一夏一羽衫”兩件大衫,買行旅用的雜物,到西慶堂理髮、洗澡。由於魯迅當時經濟拮据,還從孫伏園處借錢86元、許壽裳處借錢20元作為旅差費。

7月7日晚,陝西省長駐京代表在西車站食堂為魯迅一行餞行,飯畢魯迅等13人即坐火車南下。

1924年,陝西的交通、文化、政治、經濟都是很落後的,當時隴海鐵路只通到河南陝州(如今的三門峽市)。還有一段要走黃河水路,旅途充滿艱辛。光是在河南境內,就用了六七天時間。

以下根據《魯迅日記》,隨著先生的步伐,看看他在河南境內旅途上都有哪些故事。魯迅一行去陝西,7日啟程,14日抵達西安。

95年前河南鄭州的街頭,曾經飄過魯迅的身影

8日:下午抵鄭州,寓大金臺旅館。晚與四五同伴者,遊城內。

鄭州,簡稱“鄭”,古稱商都,是河南省省會。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為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故里。

上古時代,鄭州屬九州中的豫州之域。3600年前,商朝第十任君主,仲丁即位元年,都城亳(今商丘)遭遇河決之害,遂將國都自亳(今商丘)西遷於囂(亦作隞;今鄭州商城遺址),商朝自此開始遷都。

隋文帝楊堅於公元581年建立隋朝,結束了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開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實行州、縣二級制,並將滎州改名為鄭州,鄭州作為州一級行政區名稱,開始用指於今鄭州地區。

開皇十六年(596年),隋改鄭州為管州,州治自成皋移至管城,管城也於是年從中牟分出單獨為縣。因此開皇十六年(596年)可作為以管城為鄭州地區政治中心時期的開始。隋大業二年(606年),管州複稱鄭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進兵據武牢,平王世充,將鄭州一分為二,屬都畿道,將密縣、滎陽等5縣劃歸鄭州,州治武牢。貞觀七年(633年)“自武牢移鄭州理所於管城”,此後一直到明初,鄭州治所均設於管城縣。、

民國二年(1913年)2月,全國統一將府及直隸廳、直隸州、散廳、散州治所皆改為縣,鄭州直隸州改稱鄭縣,從此,鄭州稱鄭縣。

民國十一年(1922年)4月,鄭縣闢為商埠。到了民國十七年(1928年)3月18日,河南省析鄭縣城區置鄭州市。民國二十年(1931年)1月13日撤銷鄭州市,仍為鄭縣。

95年前河南鄭州的街頭,曾經飄過魯迅的身影

從以上鄭州行政區劃的簡單歷史介紹中可以知道,1924年7月,魯迅先生路過鄭州時,鄭州已改稱鄭縣,魯迅日記中仍稱鄭州,可能是以舊稱。

7月8日魯迅到鄭州所住的“大金臺旅館”,可以算是河南“老字號”,至今開封仍有以此為名的旅館。建於光緒末年,距今已有近百年曆史。

開封“大金臺旅館”為湖北漢口人陳竹平於清末宣統三年(1911年)創建。民國26年(1937年)10月10日的《河南民國日報》上面就有大金臺做的廣告:歷史悠久、設備完全、交通適中、招待周到、院宇寬敞、房間整潔、光線充足、價目低廉。

據河南作家趙富海《老鄭州》一書介紹,鄭州大金臺旅館建於1913年,與開封鼓樓大金臺、漢口大智門大金臺均有聯繫。全館分5個院,100多間房,200多個床位,店員夥計60多人,客房分甲、乙、福、祿、壽、喜六個檔次。

現在的火車站東廣場南公交港灣大同路西口那一帶,過去都是飯店和旅館。比較著名的飯店比如“新豐齋”、“老半齋”、“豫順樓飯莊”、“華陽春飯店(舊址在現在的郵局)”等,鄭州大金臺旅館也建在那裡,我們現在可以想像到魯迅當年和同伴們下了火車,出站後寓居大金臺的情景。可惜的是,鄭州大金臺在1984年被拆除。

95年前河南鄭州的街頭,曾經飄過魯迅的身影

8日當晚,魯迅還遊了“城內”,所謂的城內,大概就是現在的大同路、德化街、西大街,順城街這些離火車站不遠的地方,那時的鄭州,最熱鬧的也就是這幾條街

9日:上午登汽車發鄭州。夜抵陝州,張星南來迎,宿耀武大旅館。

魯迅所說的陝州,當時叫陝縣,現改為陝州區,區隸屬河南省三門峽市。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置陝州,之後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陝縣均屬陝州。民國二年(1913年)廢陝州置陝縣。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河南省第三行政區管轄。民國廿一年(1932年),屬河南第十一行政督察區管轄。其間陝縣均為行政公署駐地。

1959年底,黃河水利樞紐工程——三門峽大壩動工興建,陝縣併入三門峽市。2016年1月6日,三門峽市陝州區掛牌成立。

隴海鐵路始建於1904年,1905年10月,汴洛鐵路開工建設;1909年12月,汴洛鐵路竣工;1912年9月,北洋政府與比利時簽定修建隴海鐵路借款合同,以汴洛鐵路為基礎向東西方向展築。

民國4年(1915年)隴海鐵路洛陽至觀音堂段竣工。民國10年(1921年),觀音堂至靈寶段開工建設。直到民國16年(1927年)11月,隴海鐵路觀音堂至靈寶段才竣工。

95年前河南鄭州的街頭,曾經飄過魯迅的身影

魯迅當年去陝西,陝州再往西,要走一段水路。

10日:晨登舟發陝州,沿河向陝西。下午雨,夜泊靈寶。

11日:晨發靈寶。上午遇大雨,逆風,舟不易進,夜仍泊靈寶附近。

12日:晨發舟,仍逆風,僱四人牽船以進。夜泊閿鄉(舊縣名,今併入靈寶縣)。

13日:晨發閿鄉。下午抵潼關……

95年前河南鄭州的街頭,曾經飄過魯迅的身影

和魯迅同行的孫伏園在西安期間讀到周作人的《苦雨》,回京途中以書信的形式回覆周作人,記錄了旅途所見所感:

“我們赴陝的時候,火車只以由北京乘至河南陝州,從陝州到潼關,尚有一百八十里黃河水道,要笑我們一共走了足足四天……黃河的河床高出地面,一般人大都知道,但這是下游的情形,上流並不如此。我們所經陝州到潼關一段,平地每比河面高出三五丈,在船中望去,似乎兩岸都是高山,其實山頂就是平地……你且猜想,替我們搖黃河船的,是怎麼樣的一種人。我告訴你,你們是赤裸裸一絲不掛的。他們紫黑色的皮膚之下,裝著健全的而又美滿的骨肉……”

迎接魯迅一行人的張辛南後來撰文回憶:上船後,“大風大雨整夜不息”,夜間乘船更是倒行十餘里,幸好後來停住不至遇險。同行的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王桐齡回憶:“船頂甚低,倉甚窄”,“臥則屈膝,坐則折腰,立則鞠躬,人人終日抱膝長吟”,加之不慣於在船上“出恭”,甚是煎熬。

但魯迅生於水鄉紹興,倒不覺“煎熬”,每日盤腿坐在船艙中央,興致勃勃給大家講故事……

95年前河南鄭州的街頭,曾經飄過魯迅的身影

講完課之後,8月4日,魯迅一行人乘船,由渭水東行,5天后進入河南境內。

9日:午抵函谷關略泊,與伏園登眺,歸途在水灘拾石子二枚作記念。下午抵陝州,寓耀武大旅館。

10日:乘隴海鐵路啟行,午後抵洛陽,寓洛陽大旅館。下午與伏園略遊城市,買汴綢一匹,泉十八元;土寓人二枚,八角。晚在景陽飯莊飯。

孫伏園在文章中寫道:

“經過洛陽,我們特為下來住了一天。早就知道,洛陽的旅店以“洛陽大旅館”為最好,但一進去就失望,洛陽大旅館並不是我想象中的洛陽大旅館。放下行李以後,出到街上去玩,民政上看不出若何成績,只覺得跑來跑去的都是妓女。古董鋪也有幾家,但貨物不及長安的多,假古董也所在多有。我們在外吃完晚飯以後匆匆回館。館中的一夜更難受了。先是東拉胡琴,西唱大鼓,同院中一起有三四組,鬧得個天翻地覆。十一時餘,“西藏王爺”將要來館的消息傳到了。這大概是班禪喇嘛的先驅,洛陽人叫做“到吳大帥裡來進貢的西藏王爺”的……妓女的局面靜下去,王爺的局面鬧了;王爺的局面剛靜下,妓女的局面又鬧了。這樣一直到天明,簡直沒有睡好覺,次早匆匆的離開了洛陽了,洛陽給我的印象,最深的只有‘王爺’與妓女。”

95年前河南鄭州的街頭,曾經飄過魯迅的身影

第二天:

11日,晨乘火車發洛陽。上午抵鄭州,寓大金臺旅館。午後同伏園往機關槍營訪劉冀述君。閱古物店四五家,所列大抵贗品。晚發鄭州。

只是不知那時鄭州大同路或德化街古物店裡賣贗品的老闆和夥計,是否知道,進得他們店裡的這個個子婑小的男子,給當時萬馬齊喑的中國,帶來了一束光。

(本文圖片為網絡資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