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種跡象表明,此前受到市場高度關注的攤餘成本法定開債基有所“降溫”。多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監管層正在控制攤餘成本法定開債基的審批節奏,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每家基金公司最多獲批2只攤餘成本法定開債基。

滬上某基金公司產品總監表示,這或與資管新規實施後,監管層更倡導對資管產品實行淨值化管理有關。“淨值化管理是未來的大趨勢,目前可以使用攤餘成本法的公募基金只有定開債基、貨幣基金以及未整改的短期理財基金。”她補充道,“前段時間攤餘成本法定開式債基很火,如果不做控制,大家又會拼命報,但最後做好的又不多。”

據悉,攤餘成本法是把所投資債券的到期收益平攤至每一天,可以保持投資賬面淨值與收益的穩定。而採用這種估值方法的定開債基,將有別於市值法估值基金淨值跟隨債市行情而波動的情形,其產品淨值將在封閉期內呈現平穩向上的走勢,可以平滑持有期的投資收益。

攤餘成本法定開債基的這股熱潮始於今年5月。5月21日,南方恆慶一年定期開放債券基金宣告成立,這也是資管新規落地以後首隻採用攤餘成本法估值的債券基金,之後攤餘成本法定開債基密集發行,其中不乏爆款產品。

具體來看,南方恆新39個月定期開放債券基金的首募規模在10億元以上,嘉實致元42個月定期開放債券基金首募規模超過20億元,中歐盈和5年定期開放債券基金以及南方恆慶一年定期開放債券基金的首募規模則均在60億元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攤餘成本法定開債基是機構定製化產品。以中歐盈和5年定期開放債券基金為例,該基金首募規模為70億元,有效認購總戶數卻只有242戶,平均每戶認購規模為2892.59萬元。類似的還有嘉實致元42個月定期開放債券型基金、萬家民安增利12個月定期開放債券型基金,認購戶數均不到300戶,平均每戶認購規模分別為995.72萬元、203.51萬元。

海通證券分析師表示,機構對攤餘成本法定開債基較為青睞主要包括兩方面原因。首先,該類基金管理費用較低;其次,採用攤餘成本法淨值波動小,對機構當期投資影響小,可以優化財務報表。尤其是對保險機構而言,保險的不同險種對應不同的負債久期,定開債產品正適合設置不同的期限,去匹配不同的負債端需求。

證監會最新公佈的《基金募集申請公示表》顯示,今年6月,定期開放債券基金的募集申請數量驟增至85只,創下年內新高,比目前募集申請數量位列第二的4月份多了31只,而且多數封閉期較長,封閉期在一年以上的定期開放債券基金超過75只。

一位基金研究員表示,雖然從名稱上看不出這些申報的定期開放債基是否採用攤餘成本法,但期限較長的產品多數是機構定製,有些可能是攤餘成本法定開債基。據他了解,不少基金公司趁熱佈局,上報了多隻攤餘成本法定開債基。

滬上一位基金經理也感受到了行業對攤餘成本法定開債基的佈局熱情,不過,在她看來,監管層對攤餘成本法定開債基數量的主動控制將鼓勵基金公司紮紮實實做好現有產品。“一方面避免攤餘成本法定開債基成為通道產品,另一方面,一些機構定製的債券基金,在機構資金離開後都變成了空殼,比較浪費資源。”她表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