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涵養城市“靈魂”之美

正能量 社會 宿遷網 2017-06-09

清晨的陽光灑在校園,黑板前匯聚了年輕學子求知的目光;熱鬧的街道車水馬龍,斑馬線前車輛輕輕駐停,行人莞爾一笑快速穿過馬路;傍晚的公園風景如畫,一對白髮蒼蒼的老人在家人的攙扶下,幸福的走在夕陽下……

尋常可見的一幅幅畫面,卻讓人感到了陣陣溫馨。觀者在無形之中提升對這座城市的美好印象,心靈深處莫名有一種感動在蔓延。從對一座城市的好感,繼而湧現出難捨難分之情,最終讓定居於此成為人生的不二選擇。是什麼在步步驅動?我想應該是文明的力量,它潛移默化地涵養著一座城市的“靈魂”之美。

城市之美在於細節,關注點滴小事成就城市之愛。一個手勢,一句箴言,一個微笑,花香蝶自來,城市最不能忽略細節的溫情。當前正值我省各地創建文明城市的關鍵時期,我們隨手撿起一片紙屑,城市便會多一份整潔;順勢為一位外地人引路,城市便會多一份溫馨;在擁擠的公交車上為需要的人讓座,城市便會多了一份風度……若把眾人之文明化為美妙的音樂,在城市的每條街道、每個場所、每個家庭奏響,城市就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城市之美在於秩序,遵守公共秩序成就城市之德。遵守公共秩序是展示公民素養的一種文明行為,是社會公德心的具體表現形式。一座城市擁有了良好的秩序,就擁有了吸引人心的魅力。遵守秩序,言行就會有規矩,個人權益在群體中得到維護和尊重,我們就可以收穫快樂和平和;遵守秩序,民眾就會有敬畏,個人的言行舉止必將釋放出遵守公共秩序的熱情,若將這些熱情擰成一團,就會彙集成一股文明向善的巨大力量。

城市之美在於人文,傳承人文精神成就城市之魂。“文明以止,人文也。”一座城市氣質的形成,得益於人文的潛移默化。所謂“人文”,我想,一個方面是以人為本,文明一個人,溫暖一座城,公民文明素質的提升、文明行為的養成是建設文明城市的落腳點和根本;另一方面是文化,“城不可無文化,無文而不化,謂之土圍。無文少質,物慾橫流,則人終將溺斃”,一座城市要成為人類文明之“家”,無論是規劃、建築、設施,還是城中的每個人,都需要以文化來支撐。因此,人文彰顯了城市之美,也讓文明更加彌足珍貴。

總之,文明的內涵不只是簡單把城市加個頭銜或名號,文明也只有內化於心才能外化於行。在創建中,一起推動文化傳承、經濟發展和環境提升,讓城市凝聚力不斷增強,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讓城市發展成果惠及群眾,讓生活與工作在這裡的每個人覺得愜意和自豪,這才是文明創建的要義吧。(劉登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