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食堂開張五年,伙食費一直沒漲

正能量 社會 中國文明網 2017-08-01
社區食堂開張五年,伙食費一直沒漲

講述者檔案

姓名:韓汝鳳

年齡:87歲

家庭地址:市區揚州路39號

韓汝鳳(右)和老伴。

海陵區城北街道黨工委書記葉慧蓮:記得工人社區開辦愛心食堂時,我剛到街道不久,我參與了食堂的籌建,見證了食堂的發展。工人社區愛心食堂不僅是城北街道創辦的首家食堂,也是我市起步較早的社區食堂。這些年,我們街道一直貼錢進去,用來購買桌椅、電飯煲、消毒櫃、碗筷、大米、餐巾紙、油鹽醬醋、志願者工資等。工人社區愛心食堂是為轄區老人做的一件惠民項目,既然做了,會一直做下去,把它做好。

街坊張老漢常羨慕我和老伴,說老韓頭生了5千金,就是5個寶。

我樂了,“我們幸福,但享的是政府的福。”

我生了5個女兒。母親還在世時,常和我開玩笑:姑娘出了嫁,就是人家的人。你們老了,身邊沒個端茶送水的人,咋辦?

我寬慰母親:您啊,就別為我們操這份閒心了。姑娘嫁出去了,還不認爹孃?這是啥年代了,你還這麼老古董。再說,現在國家政策好,實在不行,我們住敬老院。

母親要是在世,她肯定會收回她說的那些話。因為現在不要去敬老院,在社區就能養老。

工人新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於6年前,當時,我和老伴散步時經過,進去看了一下。哇,真氣派,樓上樓下,有食堂,有日託間,有棋牌室,有大會議室,有圖書室,有活動室。我至今還記得,當時我開心地拉著老伴的手說,“這規模在我們城北算是數一數二,以後,我們有地方玩嘍。如果哪一天食堂辦起來,你就不要煮了,我們到食堂吃,方便省事。”

第二年4月份,食堂還真就辦了起來。我們工人社區愛心食堂是泰州市首家社區食堂。

辦食堂的前後始末我都清楚。當時,街道辦事處負責民政工作的丁主任還沒退,她和民政科長許伯華多次來社區調研,想在工人社區做個試點,把街道首家居家養老食堂辦起來。食堂面向工人、大浦、西浦三個社區70歲以上的老人開放。

正式辦之前,各個社區居幹都下去廣泛動員,向符合條件的老人發放意向登記表,徵求餐價。他們還在城北轄區內找了三家規模挺大的餐館,通過PK的方式,選出代夥點。

經過一個多月的準備,食堂於當年4月份正式開張。運營模式是:街道補貼一點,我們自己出一點,愛心飯店奉獻一點。

我和老伴是最早一批報名的。5年來,不停有人來,有人走,就餐人數始終維持在20個人上下。我們一直沒走,有感情了,捨不得走。

和我們一批來的夏老師也一直在這裡吃。他患有糖尿病,需要有專門的菜單食譜,姑娘不肯他在社區食堂代夥,他剛開始不肯,後來做出讓步,說一個星期來兩次,星期一和星期三。他來食堂哪是為了吃啊,就是為了來看我們這幫老骨頭,和我們敘舊的。

有一次,他沒來吃飯,我不放心,到他家去了一次。他孫子說,夏老師住院了。我和老伴去醫院看他,他看到我們,激動得不得了,說看到了我們,病情好了一半。哈哈,真是誇張。

這些年,我們的伙食費一直沒漲,每天午飯還是8元。伙食嘛,我覺得還可以,一葷一素一湯。現在物價上漲,沒漲我們的錢,人家飯店已經不簡單了。

午飯吃了後,我們會在日託間睡午覺。休息兩個小時再回家。

中午在食堂吃,每人半斤米的份額,我們中午吃一半,把剩下的米飯打包回家,晚上燒燙飯。這兩天天熱,加點綠豆。早上一杯牛奶、一個雞蛋、一個饅頭。老人要粗茶淡飯,營養不能過剩,要不然,三高容易找上門。我和老伴沒有三高,沒有老年慢性病,生活得開心快樂。

我們現在身體還好,去女兒家,無非就是讓她們燒點給我們吃吃。社區辦了食堂,我們幹嗎還和他們擠在一塊,這個月到大姑娘家,下個月到二姑娘家……不安逸!姑娘們有空了,就回來看看,挺好的。社區食堂開辦了5年,我們吃了5年,挺合口味。以後,我們哪兒也不去,還在社區食堂代夥。

工人社區愛心食堂送餐人樊冬梅:作為愛心食堂的定點供菜方,我們已經和工人社區合作5年。當初能和工人社區愛心食堂建立合作關係,我們是做好虧本打算的,這項事業和單純做生意不同,這裡面有街道社區的信任,有老人的期盼。每天到了飯點,我們必須先把菜準備好。雖然很艱辛,但老人的需求就是我們的動力。我會像照料自己的父母一樣,照顧好社區食堂老人們的飲食。

社區食堂志願者於鳳英:我擔任工人社區愛心食堂志願者已經三年了。三年來,我陪伴老人們吃了一千多頓飯,他們的口味喜好我瞭然於心,老李喜歡吃辣的,老王不喜歡吃帶魚、老周吃得淡……有一次,我家裡有事,請假幾天,老人們紛紛給我打電話,說我不在食堂,他們不習慣,吃得不香,讓我趕緊回去。

愛心食堂米油鹽供應商老周:我已為愛心食堂供貨5年,我知道這是政府辦的惠民工程,因此,這些貨物賣給社區一律是批發價,質量也是最好的。等我老了,我也到愛心食堂去代夥。(泰州晚報記者 焦霞映 通訊員 張維 文/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