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武將:趙雲兵器大盤點

趙雲的槍曾有三個名字

正史中並沒有明確記載趙雲所用兵器的種類,但我們可以從《雲別傳》中對漢水之戰的描寫推斷一番。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三月,曹操為夏侯淵報仇,親率大軍前往漢中。“煮酒論英雄”整整20年之後,劉備與曹操再次在相遇,青梅已盡,煮酒已冷,英雄重逢,唯有刀兵。

黃忠前去劫糧,趙雲將自己的兵馬借給黃忠。黃忠在約定時間內沒有返回,趙雲擔心黃忠有失,率領數十騎前去接應,將黃忠救回。曹操親率大軍追擊,趙雲且戰且退,突破重圍,回到營中。趙雲得知將軍張著受傷未歸,又出營將他救回。《雲別傳》載:

夏侯淵敗,曹公爭漢中地,運米北山下,數千萬囊。黃忠以為可取,雲兵隨忠取米。忠過期不還,雲將數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值曹公揚兵大出,云為公前鋒所擊,方戰,其大眾至,勢逼,遂前突其陳,且鬥且卻。公軍敗,已複合,雲陷敵,還趣圍。將張著被創,雲復馳馬還營迎著。

趙雲在漢水之戰所用的兵器大概率是矛,因為矛是三國時代乘馬突圍的首選武器。《三國志·蜀書·公孫瓚傳》載:“嘗從數十騎出行塞,見鮮卑數百騎,瓚乃退入空亭中,約其從騎曰:‘今不衝之,則死盡矣。’瓚乃自持矛,兩頭施刃,馳出刺胡,殺傷數十人,亦亡其從騎半,遂得免。”《三國志·吳書·丁奉傳》載:“奉跨馬持矛,突入其陳中,斬首數百,獲其軍器。”《三國志·吳書·程普傳》載:“策嘗攻祖郎,大為所圍,普與一騎共蔽扞策,驅馬疾呼,以矛突賊,賊披,策因隨出。”

完美武將:趙雲兵器大盤點

魏晉壁畫中持矛的騎士

到了元代,評書和戲曲藝術流行,趙雲的武器就設定為槍了,但是,名字卻又三個。

平話《三國志平話》中趙雲的槍叫涯角槍:

趙雲使一條槍名曰涯角槍,海角天涯無對。

雜劇《劉玄德獨赴襄陽會》中趙雲的槍叫牙角槍:

那曹兵大敗輸虧走,趙子龍手持著牙角槍。

雜劇《陽平關五馬破曹》中趙雲的槍叫鴉腳:

幼年販馬走西戎,南征北討顯英雄。鴉腳長槍黃膘馬,則我是真定常山趙子龍。

涯角、牙角、鴉腳,都是【yajiao】的音,評書與戲曲藝術都是口頭藝術,師徒之間口口相傳,因此出現了一音多字的情況。涯角是說槍的稀有,海角天涯就這麼一隻;牙角是說槍的功能,像動物牙和角一共具有攻擊性;鴉腳是說槍的形狀,像烏鴉的腳。三種說法,都有可能,莫衷一是。

到了《三國演義》中,趙雲的槍沒有了名字,槍如其人,不露鋒芒。

七十一回,漢中救黃忠時,羅貫中對趙雲的槍有一段描寫:

雲大喝一聲,挺槍驟馬,殺入重圍,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雲救出黃忠,且戰且走;所到之處,無人敢阻。

《三國演義》不是武俠小說,很少用文學性的語言描述武將的武藝。仔細算來,全書不過兩次,一次是形容呂布轅門射戟“弓開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另一次就是形容趙雲漢水舞槍。從“若舞梨花”和“如飄瑞雪”來看,趙雲的槍應該是銀白色。

完美武將:趙雲兵器大盤點

《三國志通俗演義》中趙雲的槍

京劇中,趙雲的槍為素纓鏟頭槍。素纓即白纓,鏟頭是槍頭的形狀。

完美武將:趙雲兵器大盤點

京劇中趙雲的素纓鏟頭槍

受京劇影響,評書作品中趙雲的槍也是銀白色。

張國良先生的評話《三國》中,趙雲的槍是“鼠白爛銀槍”:

手中抱一條杆長丈二尺,鋒開五指闊,紅縷隨風飄,鑽子葫蘆式,鼠白爛銀槍,槍上無三合。

袁闊成先生的評書《三國演義》中,趙雲的槍是“亮銀槍”:

只看趙雲手中這條亮銀槍這麼一掄,這槍都使絕了。怎麼?那人舞槍,槍裹著人,真好似扳倒一座冰山,又像栽下了一片槍林。那真是:一點眉攢二撩陰,三盤肘四分心,五進步,六點頭,七槍鎖面,八槍蟒翻身。

袁三國影響巨大,電視劇《三國》中,官方設定中趙雲的武器就是亮銀槍。為了突出是趙雲所用,還在槍上刻加了一條龍。

完美武將:趙雲兵器大盤點

電視劇《三國》中的亮銀槍

老版電視劇《三國演義》中,趙雲的槍有些普通,略有遺憾。

完美武將:趙雲兵器大盤點

老版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趙雲槍

青釭劍還是青虹劍?

看到這個問題,您可能會說:“當然是青釭劍,青虹劍是錯誤的讀法。”但是,這個問題其實沒那麼簡單。

演義中,趙雲闖入長阪坡尋找糜夫人和小主人阿斗,遇到曹操背劍官夏侯恩,趙雲一槍將其刺死,奪了寶劍,看靶上有金嵌“青釭”二字,趙雲方知是寶劍,嘉靖本寫到:

原來曹操有劍二口:一名倚天,一名青釭。倚天劍自佩之,青釭劍教夏侯恩佩之。倚天劍鎮威,青釭劍殺人。

釭的本意是油燈,青釭即青燈,常與“寒”、“冷”等詞連用。劉基《寒夜》:“青釭冷暗愁眠怯,樓外頻移北斗杓。”黃景仁《焦節婦行》:“熒熒一點青釭寒,蟋蟀在戶鬼在室。”三國故事源於評書藝術,釭這個字較生僻,不易傳播,不符合民間藝人的創作規律。青釭與倚天,兩者在意象上也無多大關聯。若換成青虹倚天,就非常有詩意了。在京劇中,常常就用青虹劍,而非青釭劍。

完美武將:趙雲兵器大盤點

京劇中的青虹劍

在明清兩代的詩詞中,青虹的確常常用來形容劍氣或劍光,如王稚登《碧雲寺月出贈朱十六短歌中》:“漸離築傍流水立,干將劍上青虹繞。”于謙《秋興用陳繡衣韻》:“黃鵠摩雲壯氣增,青虹貫鬥劍光騰。”陳曰昌《次韻答唐臥公其二》:“幾淬青虹憐古劍,獨翻黃石得奇篇。”戚繼光《秋日其二》:“旗翻紫電皇威遠,劍躍青虹閫令明。”李慈銘《水龍吟》:“恁奔雷戰夕,痴雲遏曉,看長劍,青虹吐。”姚燮《懷九老詩九章其九》:“延平劍氣逼牛鬥,鬱然遠見青虹光。”甚至,黎崇敕《贈朱季美》一詩中,明確提到了青虹劍:“握裡青虹劍,囊中白雪章。”

或許,青釭原本作青虹,好事者以劍為金屬改了個金字旁,成了青釭,卻不知道釭這個字原本就存在。

袁闊成先生在評書《三國演義》中是這麼形容青釭劍的:

這劍劍長七尺。那麼老長啊?古代的尺寸吶,七寸算一尺。這劍是白鯊魚皮鞘,銀吞口銀獸鏈兒銀飾件兒,雪霜白的燈籠穗兒三尺多長,隨風直襬。這口劍可太不一般了,子龍見好寶劍見多了,還沒看見過,像這把劍這麼驚人,這絕對不是一把普通的寶劍。

張國良先生的評話《三國》中,青釭劍“吹毫斷髮,剖金切玉,削鐵如泥,劍光到,頭落地,殺人不見血”。青釭劍長三尺六寸半,比一般的劍長六寸半,普通的劍匣裝不下。劉備為感謝趙雲救主之功,特意打造了一個劍匣。劍是曹操的,匣是劉備的,兩位英雄聯手打造,真是稀世之寶。

新版電視劇《三國》中,青釭劍的主色調設計成了青色:

完美武將:趙雲兵器大盤點

電視劇《三國》中的青釭劍

完美武將:趙雲兵器大盤點

遊戲《三國志12》中的青釭劍

完美武將:趙雲兵器大盤點

街機《三國志》中趙雲殺死夏侯恩奪取青釭劍

趙雲也曾用刀

《三國演義》九十二回回目叫《趙子龍力斬五將 諸葛亮智取三城》,這裡的斬就是殺的意思,但京劇中將這個“斬”字理解成了“刀斬”,所以《力斬五將》一齣戲中趙雲用刀。趙雲出馬時唱:

人來帶過刀和馬……

擊敗韓德四子時,趙雲唱:

寶刀一舉狗命喪……

韓德出陣時,趙雲唱:

四子俱在刀下喪……

甚至,趙雲在對陣韓德時,竟然用了拖刀計:

且住,韓德老兒殺法厲害。倘若追來,拖刀計傷他……

這個設定也影響了後世的評書,在南派評書中,即有趙雲晚年封槍用刀一說。

完美武將:趙雲兵器大盤點

京劇《鳳鳴關》中用刀的趙雲

張國良先生評話《三國》中,趙雲入川斬鄧銅時,曾借陽群之刀,使出二十四路春秋刀法中的八路,擊敗鄧桐。這八路刀,有名字有典故,分別為:

出馬刀:考叔挾車子都忌。

起手刀:效學開弓養由基。

掃馬刀:卞莊擒虎騰空起。

翻手刀:管仲射鉤驚小白。

合盤刀:孫武執法斬二妃。

單手刀:斷臂要離刺慶忌。

鬥胸刀:專諸巧刺魚腸劍。

圈馬刀:老人結草報恩義。

二十四路春秋刀並非趙雲自創,而是赤壁之戰後向關羽所學。張先生說,趙雲把關羽二十四路春秋刀中的每一刀都練得精益求精,除了人不是關羽,其他方面都與關羽完全相同。到了孔明七擒孟獲之後,趙雲便封槍不用,每戰必刀。如刀劈韓家五虎將,天水關大戰姜維等,直至歸天。

張先生還把三國與水滸聯繫到了一起:

據說要是沒有趙雲,關家刀法很可能要失傳的。道理何在呢?關雲長兵敗麥城,身遭不幸時,關興和關索這兩位公子還未得到關家刀法的親傳,雖然也都會使刀,卻是平凡之極。他們的刀法就是從趙雲手中學到的,所以能夠一直傳授下去,得以有《水滸》中大刀關勝的關家刀法。而趙雲在這裡面還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完美武將:趙雲兵器大盤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