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

長阪當年獨拒曹,子龍從此顯英豪。樂嘉城內應無敵,又見文鴦膽氣高!”

在毛本《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回目中,出現的這首贊詩,說的是勇武絕倫的文鴦,在樂嘉城往來衝突,殺得敵人膽戰心驚,跟當年的趙雲趙子龍相提並論。而原版的《三國演義》,贊詩的前兩句,其實說的是張飛,“昔日當陽喝斷橋,張飛從此顯英豪”,將文鴦的能力,跟張翼德相提並列。文鴦是何許人也,為什麼羅貫中、毛綸毛宗崗父子,將他和張飛趙雲並列呢?

"

長阪當年獨拒曹,子龍從此顯英豪。樂嘉城內應無敵,又見文鴦膽氣高!”

在毛本《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回目中,出現的這首贊詩,說的是勇武絕倫的文鴦,在樂嘉城往來衝突,殺得敵人膽戰心驚,跟當年的趙雲趙子龍相提並論。而原版的《三國演義》,贊詩的前兩句,其實說的是張飛,“昔日當陽喝斷橋,張飛從此顯英豪”,將文鴦的能力,跟張翼德相提並列。文鴦是何許人也,為什麼羅貫中、毛綸毛宗崗父子,將他和張飛趙雲並列呢?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趙雲

文鴦 本名文俶,也有寫作文淑,因為小名阿鴛,所以又名文鴦,字次騫,跟曹操是老鄉,同為譙郡人士。其祖父名叫文稷,是在曹操軍中服役的騎兵將領,有勇力。其父文欽,因為是將門虎子,少年成名,但因魏諷謀反,牽連其中,文欽下獄,按律當斬。曹操念及舊情,看在文稷的面子上,放過了文欽。

文欽在曹魏軍中服役,歷任五營校督、牙門將、後升任廬江太守、鷹揚將軍、冠軍將軍、前將軍,領揚州刺史。文欽逐漸成長起來,成為曹魏鎮守一方的邊帥,其子文鴦、文虎等人自幼長在軍中,跟隨父親南征北戰。

"

長阪當年獨拒曹,子龍從此顯英豪。樂嘉城內應無敵,又見文鴦膽氣高!”

在毛本《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回目中,出現的這首贊詩,說的是勇武絕倫的文鴦,在樂嘉城往來衝突,殺得敵人膽戰心驚,跟當年的趙雲趙子龍相提並論。而原版的《三國演義》,贊詩的前兩句,其實說的是張飛,“昔日當陽喝斷橋,張飛從此顯英豪”,將文鴦的能力,跟張翼德相提並列。文鴦是何許人也,為什麼羅貫中、毛綸毛宗崗父子,將他和張飛趙雲並列呢?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趙雲

文鴦 本名文俶,也有寫作文淑,因為小名阿鴛,所以又名文鴦,字次騫,跟曹操是老鄉,同為譙郡人士。其祖父名叫文稷,是在曹操軍中服役的騎兵將領,有勇力。其父文欽,因為是將門虎子,少年成名,但因魏諷謀反,牽連其中,文欽下獄,按律當斬。曹操念及舊情,看在文稷的面子上,放過了文欽。

文欽在曹魏軍中服役,歷任五營校督、牙門將、後升任廬江太守、鷹揚將軍、冠軍將軍、前將軍,領揚州刺史。文欽逐漸成長起來,成為曹魏鎮守一方的邊帥,其子文鴦、文虎等人自幼長在軍中,跟隨父親南征北戰。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張飛

文欽深得大將軍曹爽的厚愛,二人頗有交情,文欽經常仗著有曹爽撐腰,表現得非常驕橫。沒想到高平陵政變後,曹爽一族被司馬懿所滅,文欽失去靠山,只能依靠軍功來獲得朝廷封賞。

文欽在打仗上是行家裡手,對東吳的戰事取得很多戰績,但文欽多次誇大虛報戰果,意圖得到朝廷更多的封賞。但掌權的大將軍司馬師,知道文欽的底細,經常打壓文欽,對文欽的要求置若罔聞,文欽對司馬師非常不滿。而此時,對曹魏忠貞不二的鎮東大將軍毌丘儉拉攏文欽,文欽感於毌丘儉的恩德,二人交好。

"

長阪當年獨拒曹,子龍從此顯英豪。樂嘉城內應無敵,又見文鴦膽氣高!”

在毛本《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回目中,出現的這首贊詩,說的是勇武絕倫的文鴦,在樂嘉城往來衝突,殺得敵人膽戰心驚,跟當年的趙雲趙子龍相提並論。而原版的《三國演義》,贊詩的前兩句,其實說的是張飛,“昔日當陽喝斷橋,張飛從此顯英豪”,將文鴦的能力,跟張翼德相提並列。文鴦是何許人也,為什麼羅貫中、毛綸毛宗崗父子,將他和張飛趙雲並列呢?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趙雲

文鴦 本名文俶,也有寫作文淑,因為小名阿鴛,所以又名文鴦,字次騫,跟曹操是老鄉,同為譙郡人士。其祖父名叫文稷,是在曹操軍中服役的騎兵將領,有勇力。其父文欽,因為是將門虎子,少年成名,但因魏諷謀反,牽連其中,文欽下獄,按律當斬。曹操念及舊情,看在文稷的面子上,放過了文欽。

文欽在曹魏軍中服役,歷任五營校督、牙門將、後升任廬江太守、鷹揚將軍、冠軍將軍、前將軍,領揚州刺史。文欽逐漸成長起來,成為曹魏鎮守一方的邊帥,其子文鴦、文虎等人自幼長在軍中,跟隨父親南征北戰。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張飛

文欽深得大將軍曹爽的厚愛,二人頗有交情,文欽經常仗著有曹爽撐腰,表現得非常驕橫。沒想到高平陵政變後,曹爽一族被司馬懿所滅,文欽失去靠山,只能依靠軍功來獲得朝廷封賞。

文欽在打仗上是行家裡手,對東吳的戰事取得很多戰績,但文欽多次誇大虛報戰果,意圖得到朝廷更多的封賞。但掌權的大將軍司馬師,知道文欽的底細,經常打壓文欽,對文欽的要求置若罔聞,文欽對司馬師非常不滿。而此時,對曹魏忠貞不二的鎮東大將軍毌丘儉拉攏文欽,文欽感於毌丘儉的恩德,二人交好。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高平陵之變

254年,曹睿的養子,曹魏的第三任皇帝齊王曹芳,因為想從司馬氏手中奪權,但做事不密,被大將軍司馬師廢黜,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驚聞京城動亂的毌丘儉聯合文欽,於255年在淮南軍事重鎮壽春起兵,宣佈司馬師的罪狀,並揮師直指洛陽。

毌丘儉向東吳求援,並聯絡豫州都督、鎮南將軍諸葛誕和兗州刺史鄧艾,希望他們能起兵匡扶曹魏。但二人都殺死使者,倒向大將軍司馬師陣營。司馬師親征叛逆,諸葛誕、鄧艾、胡遵等部和司馬師會合。反觀毌丘儉和文欽,因為盟友倒戈,淮南軍士兵的家屬均在北方等原因,軍心潰散,士氣低落。

"

長阪當年獨拒曹,子龍從此顯英豪。樂嘉城內應無敵,又見文鴦膽氣高!”

在毛本《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回目中,出現的這首贊詩,說的是勇武絕倫的文鴦,在樂嘉城往來衝突,殺得敵人膽戰心驚,跟當年的趙雲趙子龍相提並論。而原版的《三國演義》,贊詩的前兩句,其實說的是張飛,“昔日當陽喝斷橋,張飛從此顯英豪”,將文鴦的能力,跟張翼德相提並列。文鴦是何許人也,為什麼羅貫中、毛綸毛宗崗父子,將他和張飛趙雲並列呢?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趙雲

文鴦 本名文俶,也有寫作文淑,因為小名阿鴛,所以又名文鴦,字次騫,跟曹操是老鄉,同為譙郡人士。其祖父名叫文稷,是在曹操軍中服役的騎兵將領,有勇力。其父文欽,因為是將門虎子,少年成名,但因魏諷謀反,牽連其中,文欽下獄,按律當斬。曹操念及舊情,看在文稷的面子上,放過了文欽。

文欽在曹魏軍中服役,歷任五營校督、牙門將、後升任廬江太守、鷹揚將軍、冠軍將軍、前將軍,領揚州刺史。文欽逐漸成長起來,成為曹魏鎮守一方的邊帥,其子文鴦、文虎等人自幼長在軍中,跟隨父親南征北戰。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張飛

文欽深得大將軍曹爽的厚愛,二人頗有交情,文欽經常仗著有曹爽撐腰,表現得非常驕橫。沒想到高平陵政變後,曹爽一族被司馬懿所滅,文欽失去靠山,只能依靠軍功來獲得朝廷封賞。

文欽在打仗上是行家裡手,對東吳的戰事取得很多戰績,但文欽多次誇大虛報戰果,意圖得到朝廷更多的封賞。但掌權的大將軍司馬師,知道文欽的底細,經常打壓文欽,對文欽的要求置若罔聞,文欽對司馬師非常不滿。而此時,對曹魏忠貞不二的鎮東大將軍毌丘儉拉攏文欽,文欽感於毌丘儉的恩德,二人交好。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高平陵之變

254年,曹睿的養子,曹魏的第三任皇帝齊王曹芳,因為想從司馬氏手中奪權,但做事不密,被大將軍司馬師廢黜,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驚聞京城動亂的毌丘儉聯合文欽,於255年在淮南軍事重鎮壽春起兵,宣佈司馬師的罪狀,並揮師直指洛陽。

毌丘儉向東吳求援,並聯絡豫州都督、鎮南將軍諸葛誕和兗州刺史鄧艾,希望他們能起兵匡扶曹魏。但二人都殺死使者,倒向大將軍司馬師陣營。司馬師親征叛逆,諸葛誕、鄧艾、胡遵等部和司馬師會合。反觀毌丘儉和文欽,因為盟友倒戈,淮南軍士兵的家屬均在北方等原因,軍心潰散,士氣低落。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司馬師

毌丘儉據守項城,文欽領兵在外拱衛。但鄧艾率領精兵,輕裝直取樂嘉,司馬師率領主力,也突然進駐樂嘉城。看到敵軍勢大,淮南軍人心渙散。當時文鴦剛滿十八歲,他告訴父親,趁著敵人大軍剛到,立足未穩,乘夜對樂嘉城的敵人進行突襲,父子二人兵分兩路,計劃夾擊敵人,是敵人首尾不能顧。

"

長阪當年獨拒曹,子龍從此顯英豪。樂嘉城內應無敵,又見文鴦膽氣高!”

在毛本《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回目中,出現的這首贊詩,說的是勇武絕倫的文鴦,在樂嘉城往來衝突,殺得敵人膽戰心驚,跟當年的趙雲趙子龍相提並論。而原版的《三國演義》,贊詩的前兩句,其實說的是張飛,“昔日當陽喝斷橋,張飛從此顯英豪”,將文鴦的能力,跟張翼德相提並列。文鴦是何許人也,為什麼羅貫中、毛綸毛宗崗父子,將他和張飛趙雲並列呢?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趙雲

文鴦 本名文俶,也有寫作文淑,因為小名阿鴛,所以又名文鴦,字次騫,跟曹操是老鄉,同為譙郡人士。其祖父名叫文稷,是在曹操軍中服役的騎兵將領,有勇力。其父文欽,因為是將門虎子,少年成名,但因魏諷謀反,牽連其中,文欽下獄,按律當斬。曹操念及舊情,看在文稷的面子上,放過了文欽。

文欽在曹魏軍中服役,歷任五營校督、牙門將、後升任廬江太守、鷹揚將軍、冠軍將軍、前將軍,領揚州刺史。文欽逐漸成長起來,成為曹魏鎮守一方的邊帥,其子文鴦、文虎等人自幼長在軍中,跟隨父親南征北戰。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張飛

文欽深得大將軍曹爽的厚愛,二人頗有交情,文欽經常仗著有曹爽撐腰,表現得非常驕橫。沒想到高平陵政變後,曹爽一族被司馬懿所滅,文欽失去靠山,只能依靠軍功來獲得朝廷封賞。

文欽在打仗上是行家裡手,對東吳的戰事取得很多戰績,但文欽多次誇大虛報戰果,意圖得到朝廷更多的封賞。但掌權的大將軍司馬師,知道文欽的底細,經常打壓文欽,對文欽的要求置若罔聞,文欽對司馬師非常不滿。而此時,對曹魏忠貞不二的鎮東大將軍毌丘儉拉攏文欽,文欽感於毌丘儉的恩德,二人交好。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高平陵之變

254年,曹睿的養子,曹魏的第三任皇帝齊王曹芳,因為想從司馬氏手中奪權,但做事不密,被大將軍司馬師廢黜,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驚聞京城動亂的毌丘儉聯合文欽,於255年在淮南軍事重鎮壽春起兵,宣佈司馬師的罪狀,並揮師直指洛陽。

毌丘儉向東吳求援,並聯絡豫州都督、鎮南將軍諸葛誕和兗州刺史鄧艾,希望他們能起兵匡扶曹魏。但二人都殺死使者,倒向大將軍司馬師陣營。司馬師親征叛逆,諸葛誕、鄧艾、胡遵等部和司馬師會合。反觀毌丘儉和文欽,因為盟友倒戈,淮南軍士兵的家屬均在北方等原因,軍心潰散,士氣低落。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司馬師

毌丘儉據守項城,文欽領兵在外拱衛。但鄧艾率領精兵,輕裝直取樂嘉,司馬師率領主力,也突然進駐樂嘉城。看到敵軍勢大,淮南軍人心渙散。當時文鴦剛滿十八歲,他告訴父親,趁著敵人大軍剛到,立足未穩,乘夜對樂嘉城的敵人進行突襲,父子二人兵分兩路,計劃夾擊敵人,是敵人首尾不能顧。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遊戲中的文鴦


《三國演義》中,文欽、文鴦的總兵力不過五千人,二人分兵,各有兩千五百人。而樂嘉城內,有十萬之眾的敵人。十八歲的文鴦,身長八尺,懸鞭持槍,披甲上馬,在夜半三更時分,夜襲樂嘉城外的司馬師大營。

時值司馬師抱病在床,而且當天,司馬師因為眼睛上長了瘤子,剛做完手術,需要安心靜養。沒想到當夜,文鴦率軍趁夜劫寨,司馬師傷口爆裂,疼痛難忍,驚恐非常。而文鴦率領孤軍,在司馬師軍營中往來衝突,只因文鴛人數有限,勢單力薄,無法衝到保衛司馬師重兵把守的中軍帳裡。而他的父親文欽,在夜襲中因為迷路,無法及時趕到戰場。

"

長阪當年獨拒曹,子龍從此顯英豪。樂嘉城內應無敵,又見文鴦膽氣高!”

在毛本《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回目中,出現的這首贊詩,說的是勇武絕倫的文鴦,在樂嘉城往來衝突,殺得敵人膽戰心驚,跟當年的趙雲趙子龍相提並論。而原版的《三國演義》,贊詩的前兩句,其實說的是張飛,“昔日當陽喝斷橋,張飛從此顯英豪”,將文鴦的能力,跟張翼德相提並列。文鴦是何許人也,為什麼羅貫中、毛綸毛宗崗父子,將他和張飛趙雲並列呢?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趙雲

文鴦 本名文俶,也有寫作文淑,因為小名阿鴛,所以又名文鴦,字次騫,跟曹操是老鄉,同為譙郡人士。其祖父名叫文稷,是在曹操軍中服役的騎兵將領,有勇力。其父文欽,因為是將門虎子,少年成名,但因魏諷謀反,牽連其中,文欽下獄,按律當斬。曹操念及舊情,看在文稷的面子上,放過了文欽。

文欽在曹魏軍中服役,歷任五營校督、牙門將、後升任廬江太守、鷹揚將軍、冠軍將軍、前將軍,領揚州刺史。文欽逐漸成長起來,成為曹魏鎮守一方的邊帥,其子文鴦、文虎等人自幼長在軍中,跟隨父親南征北戰。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張飛

文欽深得大將軍曹爽的厚愛,二人頗有交情,文欽經常仗著有曹爽撐腰,表現得非常驕橫。沒想到高平陵政變後,曹爽一族被司馬懿所滅,文欽失去靠山,只能依靠軍功來獲得朝廷封賞。

文欽在打仗上是行家裡手,對東吳的戰事取得很多戰績,但文欽多次誇大虛報戰果,意圖得到朝廷更多的封賞。但掌權的大將軍司馬師,知道文欽的底細,經常打壓文欽,對文欽的要求置若罔聞,文欽對司馬師非常不滿。而此時,對曹魏忠貞不二的鎮東大將軍毌丘儉拉攏文欽,文欽感於毌丘儉的恩德,二人交好。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高平陵之變

254年,曹睿的養子,曹魏的第三任皇帝齊王曹芳,因為想從司馬氏手中奪權,但做事不密,被大將軍司馬師廢黜,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驚聞京城動亂的毌丘儉聯合文欽,於255年在淮南軍事重鎮壽春起兵,宣佈司馬師的罪狀,並揮師直指洛陽。

毌丘儉向東吳求援,並聯絡豫州都督、鎮南將軍諸葛誕和兗州刺史鄧艾,希望他們能起兵匡扶曹魏。但二人都殺死使者,倒向大將軍司馬師陣營。司馬師親征叛逆,諸葛誕、鄧艾、胡遵等部和司馬師會合。反觀毌丘儉和文欽,因為盟友倒戈,淮南軍士兵的家屬均在北方等原因,軍心潰散,士氣低落。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司馬師

毌丘儉據守項城,文欽領兵在外拱衛。但鄧艾率領精兵,輕裝直取樂嘉,司馬師率領主力,也突然進駐樂嘉城。看到敵軍勢大,淮南軍人心渙散。當時文鴦剛滿十八歲,他告訴父親,趁著敵人大軍剛到,立足未穩,乘夜對樂嘉城的敵人進行突襲,父子二人兵分兩路,計劃夾擊敵人,是敵人首尾不能顧。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遊戲中的文鴦


《三國演義》中,文欽、文鴦的總兵力不過五千人,二人分兵,各有兩千五百人。而樂嘉城內,有十萬之眾的敵人。十八歲的文鴦,身長八尺,懸鞭持槍,披甲上馬,在夜半三更時分,夜襲樂嘉城外的司馬師大營。

時值司馬師抱病在床,而且當天,司馬師因為眼睛上長了瘤子,剛做完手術,需要安心靜養。沒想到當夜,文鴦率軍趁夜劫寨,司馬師傷口爆裂,疼痛難忍,驚恐非常。而文鴦率領孤軍,在司馬師軍營中往來衝突,只因文鴛人數有限,勢單力薄,無法衝到保衛司馬師重兵把守的中軍帳裡。而他的父親文欽,在夜襲中因為迷路,無法及時趕到戰場。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司馬師

​文鴦在司馬師軍營中,大殺四方,直到天光放亮,文鴦遇到鄧艾,二人大戰五十合不分勝敗。司馬師的部將們,看到夜襲的敵人並不多,便對文鴦軍隊展開進攻。文鴦的軍隊紛紛潰敗,文鴦見狀,獨自一人斷後保護部下撤軍。文鴛鞭打槍挑,百餘名敵將被文鴦殺得不敢近前。

"

長阪當年獨拒曹,子龍從此顯英豪。樂嘉城內應無敵,又見文鴦膽氣高!”

在毛本《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回目中,出現的這首贊詩,說的是勇武絕倫的文鴦,在樂嘉城往來衝突,殺得敵人膽戰心驚,跟當年的趙雲趙子龍相提並論。而原版的《三國演義》,贊詩的前兩句,其實說的是張飛,“昔日當陽喝斷橋,張飛從此顯英豪”,將文鴦的能力,跟張翼德相提並列。文鴦是何許人也,為什麼羅貫中、毛綸毛宗崗父子,將他和張飛趙雲並列呢?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趙雲

文鴦 本名文俶,也有寫作文淑,因為小名阿鴛,所以又名文鴦,字次騫,跟曹操是老鄉,同為譙郡人士。其祖父名叫文稷,是在曹操軍中服役的騎兵將領,有勇力。其父文欽,因為是將門虎子,少年成名,但因魏諷謀反,牽連其中,文欽下獄,按律當斬。曹操念及舊情,看在文稷的面子上,放過了文欽。

文欽在曹魏軍中服役,歷任五營校督、牙門將、後升任廬江太守、鷹揚將軍、冠軍將軍、前將軍,領揚州刺史。文欽逐漸成長起來,成為曹魏鎮守一方的邊帥,其子文鴦、文虎等人自幼長在軍中,跟隨父親南征北戰。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張飛

文欽深得大將軍曹爽的厚愛,二人頗有交情,文欽經常仗著有曹爽撐腰,表現得非常驕橫。沒想到高平陵政變後,曹爽一族被司馬懿所滅,文欽失去靠山,只能依靠軍功來獲得朝廷封賞。

文欽在打仗上是行家裡手,對東吳的戰事取得很多戰績,但文欽多次誇大虛報戰果,意圖得到朝廷更多的封賞。但掌權的大將軍司馬師,知道文欽的底細,經常打壓文欽,對文欽的要求置若罔聞,文欽對司馬師非常不滿。而此時,對曹魏忠貞不二的鎮東大將軍毌丘儉拉攏文欽,文欽感於毌丘儉的恩德,二人交好。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高平陵之變

254年,曹睿的養子,曹魏的第三任皇帝齊王曹芳,因為想從司馬氏手中奪權,但做事不密,被大將軍司馬師廢黜,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驚聞京城動亂的毌丘儉聯合文欽,於255年在淮南軍事重鎮壽春起兵,宣佈司馬師的罪狀,並揮師直指洛陽。

毌丘儉向東吳求援,並聯絡豫州都督、鎮南將軍諸葛誕和兗州刺史鄧艾,希望他們能起兵匡扶曹魏。但二人都殺死使者,倒向大將軍司馬師陣營。司馬師親征叛逆,諸葛誕、鄧艾、胡遵等部和司馬師會合。反觀毌丘儉和文欽,因為盟友倒戈,淮南軍士兵的家屬均在北方等原因,軍心潰散,士氣低落。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司馬師

毌丘儉據守項城,文欽領兵在外拱衛。但鄧艾率領精兵,輕裝直取樂嘉,司馬師率領主力,也突然進駐樂嘉城。看到敵軍勢大,淮南軍人心渙散。當時文鴦剛滿十八歲,他告訴父親,趁著敵人大軍剛到,立足未穩,乘夜對樂嘉城的敵人進行突襲,父子二人兵分兩路,計劃夾擊敵人,是敵人首尾不能顧。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遊戲中的文鴦


《三國演義》中,文欽、文鴦的總兵力不過五千人,二人分兵,各有兩千五百人。而樂嘉城內,有十萬之眾的敵人。十八歲的文鴦,身長八尺,懸鞭持槍,披甲上馬,在夜半三更時分,夜襲樂嘉城外的司馬師大營。

時值司馬師抱病在床,而且當天,司馬師因為眼睛上長了瘤子,剛做完手術,需要安心靜養。沒想到當夜,文鴦率軍趁夜劫寨,司馬師傷口爆裂,疼痛難忍,驚恐非常。而文鴦率領孤軍,在司馬師軍營中往來衝突,只因文鴛人數有限,勢單力薄,無法衝到保衛司馬師重兵把守的中軍帳裡。而他的父親文欽,在夜襲中因為迷路,無法及時趕到戰場。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司馬師

​文鴦在司馬師軍營中,大殺四方,直到天光放亮,文鴦遇到鄧艾,二人大戰五十合不分勝敗。司馬師的部將們,看到夜襲的敵人並不多,便對文鴦軍隊展開進攻。文鴦的軍隊紛紛潰敗,文鴦見狀,獨自一人斷後保護部下撤軍。文鴛鞭打槍挑,百餘名敵將被文鴦殺得不敢近前。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文鴦

這是《三國演義》中的情節,《資治通鑑》中的記載,更加誇張。

《資治通鑑》中提到,司馬師命令左長史司馬班,率領八千驍騎圍攻文鴛。文鴛一人衝入敵陣,很短時間便殺死百餘名敵人,如此進出敵陣六七次,殺得敵人不敢逼近,如同演義故事中七進七出的趙子龍一般。(原文:”乃與驍騎十餘摧鋒陷陳,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師使左長史司馬班率驍將八千翼而追之,鴦以匹馬入數千騎中,輒殺傷百餘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騎莫敢逼)。

"

長阪當年獨拒曹,子龍從此顯英豪。樂嘉城內應無敵,又見文鴦膽氣高!”

在毛本《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回目中,出現的這首贊詩,說的是勇武絕倫的文鴦,在樂嘉城往來衝突,殺得敵人膽戰心驚,跟當年的趙雲趙子龍相提並論。而原版的《三國演義》,贊詩的前兩句,其實說的是張飛,“昔日當陽喝斷橋,張飛從此顯英豪”,將文鴦的能力,跟張翼德相提並列。文鴦是何許人也,為什麼羅貫中、毛綸毛宗崗父子,將他和張飛趙雲並列呢?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趙雲

文鴦 本名文俶,也有寫作文淑,因為小名阿鴛,所以又名文鴦,字次騫,跟曹操是老鄉,同為譙郡人士。其祖父名叫文稷,是在曹操軍中服役的騎兵將領,有勇力。其父文欽,因為是將門虎子,少年成名,但因魏諷謀反,牽連其中,文欽下獄,按律當斬。曹操念及舊情,看在文稷的面子上,放過了文欽。

文欽在曹魏軍中服役,歷任五營校督、牙門將、後升任廬江太守、鷹揚將軍、冠軍將軍、前將軍,領揚州刺史。文欽逐漸成長起來,成為曹魏鎮守一方的邊帥,其子文鴦、文虎等人自幼長在軍中,跟隨父親南征北戰。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張飛

文欽深得大將軍曹爽的厚愛,二人頗有交情,文欽經常仗著有曹爽撐腰,表現得非常驕橫。沒想到高平陵政變後,曹爽一族被司馬懿所滅,文欽失去靠山,只能依靠軍功來獲得朝廷封賞。

文欽在打仗上是行家裡手,對東吳的戰事取得很多戰績,但文欽多次誇大虛報戰果,意圖得到朝廷更多的封賞。但掌權的大將軍司馬師,知道文欽的底細,經常打壓文欽,對文欽的要求置若罔聞,文欽對司馬師非常不滿。而此時,對曹魏忠貞不二的鎮東大將軍毌丘儉拉攏文欽,文欽感於毌丘儉的恩德,二人交好。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高平陵之變

254年,曹睿的養子,曹魏的第三任皇帝齊王曹芳,因為想從司馬氏手中奪權,但做事不密,被大將軍司馬師廢黜,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驚聞京城動亂的毌丘儉聯合文欽,於255年在淮南軍事重鎮壽春起兵,宣佈司馬師的罪狀,並揮師直指洛陽。

毌丘儉向東吳求援,並聯絡豫州都督、鎮南將軍諸葛誕和兗州刺史鄧艾,希望他們能起兵匡扶曹魏。但二人都殺死使者,倒向大將軍司馬師陣營。司馬師親征叛逆,諸葛誕、鄧艾、胡遵等部和司馬師會合。反觀毌丘儉和文欽,因為盟友倒戈,淮南軍士兵的家屬均在北方等原因,軍心潰散,士氣低落。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司馬師

毌丘儉據守項城,文欽領兵在外拱衛。但鄧艾率領精兵,輕裝直取樂嘉,司馬師率領主力,也突然進駐樂嘉城。看到敵軍勢大,淮南軍人心渙散。當時文鴦剛滿十八歲,他告訴父親,趁著敵人大軍剛到,立足未穩,乘夜對樂嘉城的敵人進行突襲,父子二人兵分兩路,計劃夾擊敵人,是敵人首尾不能顧。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遊戲中的文鴦


《三國演義》中,文欽、文鴦的總兵力不過五千人,二人分兵,各有兩千五百人。而樂嘉城內,有十萬之眾的敵人。十八歲的文鴦,身長八尺,懸鞭持槍,披甲上馬,在夜半三更時分,夜襲樂嘉城外的司馬師大營。

時值司馬師抱病在床,而且當天,司馬師因為眼睛上長了瘤子,剛做完手術,需要安心靜養。沒想到當夜,文鴦率軍趁夜劫寨,司馬師傷口爆裂,疼痛難忍,驚恐非常。而文鴦率領孤軍,在司馬師軍營中往來衝突,只因文鴛人數有限,勢單力薄,無法衝到保衛司馬師重兵把守的中軍帳裡。而他的父親文欽,在夜襲中因為迷路,無法及時趕到戰場。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司馬師

​文鴦在司馬師軍營中,大殺四方,直到天光放亮,文鴦遇到鄧艾,二人大戰五十合不分勝敗。司馬師的部將們,看到夜襲的敵人並不多,便對文鴦軍隊展開進攻。文鴦的軍隊紛紛潰敗,文鴦見狀,獨自一人斷後保護部下撤軍。文鴛鞭打槍挑,百餘名敵將被文鴦殺得不敢近前。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文鴦

這是《三國演義》中的情節,《資治通鑑》中的記載,更加誇張。

《資治通鑑》中提到,司馬師命令左長史司馬班,率領八千驍騎圍攻文鴛。文鴛一人衝入敵陣,很短時間便殺死百餘名敵人,如此進出敵陣六七次,殺得敵人不敢逼近,如同演義故事中七進七出的趙子龍一般。(原文:”乃與驍騎十餘摧鋒陷陳,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師使左長史司馬班率驍將八千翼而追之,鴦以匹馬入數千騎中,輒殺傷百餘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騎莫敢逼)。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文鴦遊戲形象

文鴛表現雖好,但個人勇武改變不了戰場局勢。毌丘儉在城破逃往時被害,文欽、文鴛父子逃往吳國。吳國優待文欽父子,文欽被吳國封為都護、假節、鎮北大將軍、邀領幽州牧,封爵為譙侯。而司馬師雖然班師回朝,但因文鴦的驚擾,休息不當,最終在許昌亡故,時年四十八歲。其弟司馬昭,領大將軍之職,專攬國政。

"

長阪當年獨拒曹,子龍從此顯英豪。樂嘉城內應無敵,又見文鴦膽氣高!”

在毛本《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回目中,出現的這首贊詩,說的是勇武絕倫的文鴦,在樂嘉城往來衝突,殺得敵人膽戰心驚,跟當年的趙雲趙子龍相提並論。而原版的《三國演義》,贊詩的前兩句,其實說的是張飛,“昔日當陽喝斷橋,張飛從此顯英豪”,將文鴦的能力,跟張翼德相提並列。文鴦是何許人也,為什麼羅貫中、毛綸毛宗崗父子,將他和張飛趙雲並列呢?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趙雲

文鴦 本名文俶,也有寫作文淑,因為小名阿鴛,所以又名文鴦,字次騫,跟曹操是老鄉,同為譙郡人士。其祖父名叫文稷,是在曹操軍中服役的騎兵將領,有勇力。其父文欽,因為是將門虎子,少年成名,但因魏諷謀反,牽連其中,文欽下獄,按律當斬。曹操念及舊情,看在文稷的面子上,放過了文欽。

文欽在曹魏軍中服役,歷任五營校督、牙門將、後升任廬江太守、鷹揚將軍、冠軍將軍、前將軍,領揚州刺史。文欽逐漸成長起來,成為曹魏鎮守一方的邊帥,其子文鴦、文虎等人自幼長在軍中,跟隨父親南征北戰。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張飛

文欽深得大將軍曹爽的厚愛,二人頗有交情,文欽經常仗著有曹爽撐腰,表現得非常驕橫。沒想到高平陵政變後,曹爽一族被司馬懿所滅,文欽失去靠山,只能依靠軍功來獲得朝廷封賞。

文欽在打仗上是行家裡手,對東吳的戰事取得很多戰績,但文欽多次誇大虛報戰果,意圖得到朝廷更多的封賞。但掌權的大將軍司馬師,知道文欽的底細,經常打壓文欽,對文欽的要求置若罔聞,文欽對司馬師非常不滿。而此時,對曹魏忠貞不二的鎮東大將軍毌丘儉拉攏文欽,文欽感於毌丘儉的恩德,二人交好。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高平陵之變

254年,曹睿的養子,曹魏的第三任皇帝齊王曹芳,因為想從司馬氏手中奪權,但做事不密,被大將軍司馬師廢黜,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驚聞京城動亂的毌丘儉聯合文欽,於255年在淮南軍事重鎮壽春起兵,宣佈司馬師的罪狀,並揮師直指洛陽。

毌丘儉向東吳求援,並聯絡豫州都督、鎮南將軍諸葛誕和兗州刺史鄧艾,希望他們能起兵匡扶曹魏。但二人都殺死使者,倒向大將軍司馬師陣營。司馬師親征叛逆,諸葛誕、鄧艾、胡遵等部和司馬師會合。反觀毌丘儉和文欽,因為盟友倒戈,淮南軍士兵的家屬均在北方等原因,軍心潰散,士氣低落。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司馬師

毌丘儉據守項城,文欽領兵在外拱衛。但鄧艾率領精兵,輕裝直取樂嘉,司馬師率領主力,也突然進駐樂嘉城。看到敵軍勢大,淮南軍人心渙散。當時文鴦剛滿十八歲,他告訴父親,趁著敵人大軍剛到,立足未穩,乘夜對樂嘉城的敵人進行突襲,父子二人兵分兩路,計劃夾擊敵人,是敵人首尾不能顧。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遊戲中的文鴦


《三國演義》中,文欽、文鴦的總兵力不過五千人,二人分兵,各有兩千五百人。而樂嘉城內,有十萬之眾的敵人。十八歲的文鴦,身長八尺,懸鞭持槍,披甲上馬,在夜半三更時分,夜襲樂嘉城外的司馬師大營。

時值司馬師抱病在床,而且當天,司馬師因為眼睛上長了瘤子,剛做完手術,需要安心靜養。沒想到當夜,文鴦率軍趁夜劫寨,司馬師傷口爆裂,疼痛難忍,驚恐非常。而文鴦率領孤軍,在司馬師軍營中往來衝突,只因文鴛人數有限,勢單力薄,無法衝到保衛司馬師重兵把守的中軍帳裡。而他的父親文欽,在夜襲中因為迷路,無法及時趕到戰場。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司馬師

​文鴦在司馬師軍營中,大殺四方,直到天光放亮,文鴦遇到鄧艾,二人大戰五十合不分勝敗。司馬師的部將們,看到夜襲的敵人並不多,便對文鴦軍隊展開進攻。文鴦的軍隊紛紛潰敗,文鴦見狀,獨自一人斷後保護部下撤軍。文鴛鞭打槍挑,百餘名敵將被文鴦殺得不敢近前。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文鴦

這是《三國演義》中的情節,《資治通鑑》中的記載,更加誇張。

《資治通鑑》中提到,司馬師命令左長史司馬班,率領八千驍騎圍攻文鴛。文鴛一人衝入敵陣,很短時間便殺死百餘名敵人,如此進出敵陣六七次,殺得敵人不敢逼近,如同演義故事中七進七出的趙子龍一般。(原文:”乃與驍騎十餘摧鋒陷陳,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師使左長史司馬班率驍將八千翼而追之,鴦以匹馬入數千騎中,輒殺傷百餘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騎莫敢逼)。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文鴦遊戲形象

文鴛表現雖好,但個人勇武改變不了戰場局勢。毌丘儉在城破逃往時被害,文欽、文鴛父子逃往吳國。吳國優待文欽父子,文欽被吳國封為都護、假節、鎮北大將軍、邀領幽州牧,封爵為譙侯。而司馬師雖然班師回朝,但因文鴦的驚擾,休息不當,最終在許昌亡故,時年四十八歲。其弟司馬昭,領大將軍之職,專攬國政。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司馬昭

257年農曆五月,徵東大將軍諸葛誕在壽春起兵,反叛司馬昭。吳國聽聞淮南生變,這次傾力支援,派遣文欽父子、唐諮等人領兵進入壽春。諸葛誕雖是諸葛亮、諸葛瑾的族弟,但智略比不上二位族兄。諸葛誕和文欽,原來就不和,而且二人因為軍糧問題,產生分歧。

諸葛誕不知道同舟共濟,反而殺掉了文欽。文鴦、文虎聽聞父親被害,麾下軍兵被諸葛誕收買,二人越城而逃,向司馬昭投降。文鴦在樂嘉城外往來衝突,殺死不少司馬師的部署。而且司馬師之死,文鴦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司馬昭考慮優待文鴛兄弟,可以瓦解諸葛誕的軍心,便否定部下誅殺文鴛兄弟的請求。

​文鴛和文虎,不僅被司馬昭赦免往日罪行,還被任命為將軍,封爵關內侯。在壽春死守的諸葛誕部將們,看到跟司馬家有很大過節的文鴛兄弟,都被善待。於是紛紛投降,諸葛誕被害,三族被夷滅。

西晉代曹魏時,文鴦在朝中擔任平虜護軍。270年,禿髮鮮卑部在河西反叛,首領樹機能接連斬殺胡烈、蘇愉、牽弘、楊欣晉朝四位封疆大吏。文鴦被啟用,都督涼、秦、雍州三州軍力,擊敗樹機能大軍主力,並收降了二十萬胡人。文鴦立下如此殊勳,被朝廷任命為東夷校尉、假節。

"

長阪當年獨拒曹,子龍從此顯英豪。樂嘉城內應無敵,又見文鴦膽氣高!”

在毛本《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回目中,出現的這首贊詩,說的是勇武絕倫的文鴦,在樂嘉城往來衝突,殺得敵人膽戰心驚,跟當年的趙雲趙子龍相提並論。而原版的《三國演義》,贊詩的前兩句,其實說的是張飛,“昔日當陽喝斷橋,張飛從此顯英豪”,將文鴦的能力,跟張翼德相提並列。文鴦是何許人也,為什麼羅貫中、毛綸毛宗崗父子,將他和張飛趙雲並列呢?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趙雲

文鴦 本名文俶,也有寫作文淑,因為小名阿鴛,所以又名文鴦,字次騫,跟曹操是老鄉,同為譙郡人士。其祖父名叫文稷,是在曹操軍中服役的騎兵將領,有勇力。其父文欽,因為是將門虎子,少年成名,但因魏諷謀反,牽連其中,文欽下獄,按律當斬。曹操念及舊情,看在文稷的面子上,放過了文欽。

文欽在曹魏軍中服役,歷任五營校督、牙門將、後升任廬江太守、鷹揚將軍、冠軍將軍、前將軍,領揚州刺史。文欽逐漸成長起來,成為曹魏鎮守一方的邊帥,其子文鴦、文虎等人自幼長在軍中,跟隨父親南征北戰。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張飛

文欽深得大將軍曹爽的厚愛,二人頗有交情,文欽經常仗著有曹爽撐腰,表現得非常驕橫。沒想到高平陵政變後,曹爽一族被司馬懿所滅,文欽失去靠山,只能依靠軍功來獲得朝廷封賞。

文欽在打仗上是行家裡手,對東吳的戰事取得很多戰績,但文欽多次誇大虛報戰果,意圖得到朝廷更多的封賞。但掌權的大將軍司馬師,知道文欽的底細,經常打壓文欽,對文欽的要求置若罔聞,文欽對司馬師非常不滿。而此時,對曹魏忠貞不二的鎮東大將軍毌丘儉拉攏文欽,文欽感於毌丘儉的恩德,二人交好。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高平陵之變

254年,曹睿的養子,曹魏的第三任皇帝齊王曹芳,因為想從司馬氏手中奪權,但做事不密,被大將軍司馬師廢黜,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驚聞京城動亂的毌丘儉聯合文欽,於255年在淮南軍事重鎮壽春起兵,宣佈司馬師的罪狀,並揮師直指洛陽。

毌丘儉向東吳求援,並聯絡豫州都督、鎮南將軍諸葛誕和兗州刺史鄧艾,希望他們能起兵匡扶曹魏。但二人都殺死使者,倒向大將軍司馬師陣營。司馬師親征叛逆,諸葛誕、鄧艾、胡遵等部和司馬師會合。反觀毌丘儉和文欽,因為盟友倒戈,淮南軍士兵的家屬均在北方等原因,軍心潰散,士氣低落。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司馬師

毌丘儉據守項城,文欽領兵在外拱衛。但鄧艾率領精兵,輕裝直取樂嘉,司馬師率領主力,也突然進駐樂嘉城。看到敵軍勢大,淮南軍人心渙散。當時文鴦剛滿十八歲,他告訴父親,趁著敵人大軍剛到,立足未穩,乘夜對樂嘉城的敵人進行突襲,父子二人兵分兩路,計劃夾擊敵人,是敵人首尾不能顧。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遊戲中的文鴦


《三國演義》中,文欽、文鴦的總兵力不過五千人,二人分兵,各有兩千五百人。而樂嘉城內,有十萬之眾的敵人。十八歲的文鴦,身長八尺,懸鞭持槍,披甲上馬,在夜半三更時分,夜襲樂嘉城外的司馬師大營。

時值司馬師抱病在床,而且當天,司馬師因為眼睛上長了瘤子,剛做完手術,需要安心靜養。沒想到當夜,文鴦率軍趁夜劫寨,司馬師傷口爆裂,疼痛難忍,驚恐非常。而文鴦率領孤軍,在司馬師軍營中往來衝突,只因文鴛人數有限,勢單力薄,無法衝到保衛司馬師重兵把守的中軍帳裡。而他的父親文欽,在夜襲中因為迷路,無法及時趕到戰場。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司馬師

​文鴦在司馬師軍營中,大殺四方,直到天光放亮,文鴦遇到鄧艾,二人大戰五十合不分勝敗。司馬師的部將們,看到夜襲的敵人並不多,便對文鴦軍隊展開進攻。文鴦的軍隊紛紛潰敗,文鴦見狀,獨自一人斷後保護部下撤軍。文鴛鞭打槍挑,百餘名敵將被文鴦殺得不敢近前。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文鴦

這是《三國演義》中的情節,《資治通鑑》中的記載,更加誇張。

《資治通鑑》中提到,司馬師命令左長史司馬班,率領八千驍騎圍攻文鴛。文鴛一人衝入敵陣,很短時間便殺死百餘名敵人,如此進出敵陣六七次,殺得敵人不敢逼近,如同演義故事中七進七出的趙子龍一般。(原文:”乃與驍騎十餘摧鋒陷陳,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師使左長史司馬班率驍將八千翼而追之,鴦以匹馬入數千騎中,輒殺傷百餘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騎莫敢逼)。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文鴦遊戲形象

文鴛表現雖好,但個人勇武改變不了戰場局勢。毌丘儉在城破逃往時被害,文欽、文鴛父子逃往吳國。吳國優待文欽父子,文欽被吳國封為都護、假節、鎮北大將軍、邀領幽州牧,封爵為譙侯。而司馬師雖然班師回朝,但因文鴦的驚擾,休息不當,最終在許昌亡故,時年四十八歲。其弟司馬昭,領大將軍之職,專攬國政。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司馬昭

257年農曆五月,徵東大將軍諸葛誕在壽春起兵,反叛司馬昭。吳國聽聞淮南生變,這次傾力支援,派遣文欽父子、唐諮等人領兵進入壽春。諸葛誕雖是諸葛亮、諸葛瑾的族弟,但智略比不上二位族兄。諸葛誕和文欽,原來就不和,而且二人因為軍糧問題,產生分歧。

諸葛誕不知道同舟共濟,反而殺掉了文欽。文鴦、文虎聽聞父親被害,麾下軍兵被諸葛誕收買,二人越城而逃,向司馬昭投降。文鴦在樂嘉城外往來衝突,殺死不少司馬師的部署。而且司馬師之死,文鴦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司馬昭考慮優待文鴛兄弟,可以瓦解諸葛誕的軍心,便否定部下誅殺文鴛兄弟的請求。

​文鴛和文虎,不僅被司馬昭赦免往日罪行,還被任命為將軍,封爵關內侯。在壽春死守的諸葛誕部將們,看到跟司馬家有很大過節的文鴛兄弟,都被善待。於是紛紛投降,諸葛誕被害,三族被夷滅。

西晉代曹魏時,文鴦在朝中擔任平虜護軍。270年,禿髮鮮卑部在河西反叛,首領樹機能接連斬殺胡烈、蘇愉、牽弘、楊欣晉朝四位封疆大吏。文鴦被啟用,都督涼、秦、雍州三州軍力,擊敗樹機能大軍主力,並收降了二十萬胡人。文鴦立下如此殊勳,被朝廷任命為東夷校尉、假節。

跟趙雲張飛並列 獨自迎戰八千騎兵 是三國第一勇將,還是過分神化

破陣

但晉武帝司馬炎不喜歡文鴦,便找藉口給文鴦免職。晉惠帝司馬衷即位後,皇后賈南風發動政變,除掉外戚權臣太傅楊駿。東安王司馬繇,在誅殺楊駿時立功,升遷為典軍大將軍。但司馬繇是諸葛誕的外孫,他深恨文鴛兄弟當年的背叛行為。於是誣陷文鴛兄弟是楊駿的餘黨,年輕時勇冠三軍的文鴦,在五十三歲時被扣上“謀逆”罪名,最後被滅三族。

參考資料:《三國志·卷二十八·魏書二十八·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晉書·帝紀第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