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理財子公司拿到準生證,2萬億招行資管正式進入理財新階段,這次會有何新打法

招行理財子公司拿到準生證,2萬億招行資管正式進入理財新階段,這次會有何新打法

繼五大行後,掌管1.3萬億理財餘額的光大銀行(截至2018年9月末數據)、和1.96萬億餘額的招行(2018年末數據),成了首批獲批籌建理財子公司的股份行。

4月19日晚間,招行發佈公告稱,已於4月18日收到了銀保監會關於籌建招銀理財的批覆。作為理財規模僅次於工行的理財大鱷,招銀理財的籌建一直備受關注。此番獲批,也宣告著招銀理財籌建進入衝刺階段。根據公告,籌建工作完成後,招行將按程序向銀保監會提出開業申請。

招行理財子公司拿到準生證,2萬億招行資管正式進入理財新階段,這次會有何新打法

18日晚間,光大銀行也發佈公告稱,該行已經收到銀保監會的批覆,同意其出資50億元人民幣籌建光大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由此光大銀行也成為股份行中首家獲得監管批准設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

資管老二早已摩拳擦掌

招行公告擬出資50億元全資發起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已經是整整一年前的事情。就在上月,招行高管在年度業績發佈會上表示,在子公司正式批籌之前,招行就已經在積極的開展籌建工作,包括制度的建設、系統的開發、人員的招聘、投研能力的打造、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也包括新產品的創設和老產品的轉型等,一旦監管部門批准後,會爭取儘快開業。

對於正式營業時間,招行表示,在獲准籌建後,招行理財將在規定的六個月籌備期屆滿前提交開業申請,在獲得銀保監會開業核准後,領取金融許可證、辦理工商登記並領取營業執照。屆時,招行資管將正式進入招銀理財新階段。

截至目前,招行理財產品餘額(不含結構性存款)約2萬億,表外理財產品募集資金餘額在商業銀行中排名第二。據悉,自2003年創設第一支理財產品以來,招行已累計為客戶創造了數千億元的可觀回報。

招銀理財的前身是招行資產管理部。根據監管規定,招銀理財開展理財業務,相比在銀行內設部門體系內開展理財業務,在投資者保護、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等管理運作方面有更嚴格的監管要求,但是在銷售管理、投資範圍、產品設計和合作機構等業務開展方面的自由度也將更大,政策優勢明顯。因此招行認為,成立招銀理財將有利於招行不斷鞏固和擴大資管業務的優勢。

對於招銀理財與招商銀行的關係,招商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理財子公司以獨立管理、風險隔離、市場化運作的原則設立,隔離,但並不意味著完全脫離招行母體。未來理財子公司作為招行的全資子公司,其戰略定位是依託招行體系化優勢,既要回歸“受人之託代客理財”的資管業務本源,又要秉承“一個招行”的思想,服從於全行“一體兩翼”戰略定位,聚焦於招行核心戰略,服務於本行核心客戶。

招行表示,招銀理財的目標是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資產管理專業機構。具體而言,包括規模領先、產品領先、收益水平領先、風險管理領先、系統領先,以及文化理念領先。

實際上,招行資產管理部多年的快速發展,為招銀理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招行理財至少有四大先發優勢:

一是規模優勢,自2015年以來,招行在國內銀行資管中規模排名第二並保持至今;

二是渠道優勢,招行理財規模的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強大的渠道,特別是零售渠道的銷售能力;

三是客群優勢,招行資管業務在產品端擁有300餘萬戶個人客戶和2萬戶公司客戶;

四是風險管理優勢,招行已經具備一支獨立的資管業務風險管理隊伍,也有相配套的體系化風險管理制度和金融科技應用落地場景。

多家銀行理財收縮或增速放緩,中收滑坡

日前發佈的2018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用“總體保持平穩”來形容存量非保本理財,但事實上,2018年已經是非保本理財連續第二年規模萎縮了。2017年末,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餘額是22.17萬億元,較上年末下降4.51%;而到了2018年,規模繼續略微收縮,存續餘額為22.04萬億元。這比2017年底繼續減少了1300億。

縱觀目前已在年報中披露了詳細數據的上市行,即使表外理財規模沒有收縮的銀行,其漲幅也較上年收縮得多。招行整體資管規模已經由2017年末的2.3萬億元下降至2018年末的1.96萬億,整體規模下降的主要原因是4000多億元左右的結構性存款和保本理財產品,已經完全按照資管要求迴歸表內;而表外理財規模則僅較上年末增長4.60%。此外,平安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在2018年末為5377.81億元,也只較上年末僅增長7.3%。

除了招行和平安,中信銀行和浦發銀行的表外理財餘額均不同程度下降。截止至2018年末,中信銀行的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為9252.59億元,比上年末下降 2.89%;浦發銀行為1.37萬億元,相較於2017年的1.54萬億,同比下降11.3%。

截至2017年末,工行非保本理財餘額為2.67萬 億元 。而到了2018年末,非保本理財餘額為2.58萬億,下降了899.28億元。

理財規模的收縮也一定程度上促使了銀行理財業務收入不同程度下滑,甚至多家銀行的理財業務收入降幅高達4~6成。

浦發銀行2018年理財業務收入 60.67 億元,相比於2017年理財業務收入139.08 億元,同比劇降56.38%;中信銀行理財業務收入為27.50 億元,較上年下降 50.32%;建設銀行理財產品業務收入 111.13 億元,較上年下降 44.55%;平安銀行2018年理財手續費為13.65億元,同比下降60%。

值得注意的是,工行並未單獨列示其理財業務收入,但其個人理財以及私人銀行收入為275.96億元,相較於2017年的328.46億元,同比減少16%。工行表示,該行受到資管產品在2018年開始繳納增值稅等因素影響,個人理財以及對公理財等收入有所下降。

銀行構築理財業務“安全墊”

除了目前已獲批的五家國有大行加光大、招行,還有20多家已公告發起設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翹首以盼牌照。

中信銀行執行董事、副行長方合英此前就在中信銀行2018年業績發佈會上表示,該行正積極與監管溝通,爭取成為第一批獲批設立理財子公司的股份行。方合英還表示,對於營銷體系建設、投研體系建設等方面的工作,該行都在積極推進中。

不重規模重結構——這是多家銀行資管人士此前對記者表達過的一致觀點。

首先,銀行理財仍舊延續了去年壓縮同業理財之勢,以減少“資金空轉”。2018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顯示:自2017年高點以來,同業理財規模和佔比連續22個月環比“雙降”。截至2018年底,全市場金融同業類產品存續餘額1.22萬億元,同比減少2.04萬億元,降幅為62.57%;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只有3.80%,同比下降7.21個百分點。

此外,提高標準化資產的配置比例,退出非標資產,是各家銀行理財都在做的事情。以招行為例:招行目前只有1500億左右的非標存量水平,已經同比大幅下降。按照監管規定,非標規模不得超過銀行總資產4%,及不得超過理財規模的35%。也就是說,按兩者之間較嚴的口徑測算,招行非標資產上限是2700億,目前招行的非標資產遠在安全檔內。

建設銀行也在年報中指出,該行資產結構更趨優化,期限錯配情況已得到明顯改善。標準資產配置大幅提升,標準資產餘額 8138.10 億元,佔總資產的 36.82%,較上年新增 1398.86 億元,增幅 20.76%。

2018年理財市場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非保本理財資金投向存款、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的餘額佔非保本理財產品投資餘額的65.70%。其中,債券資產配置比例已經升至53.35%。

在投資者能直接感受到的前臺層面,銀行新發行封閉式理財產品平均期限增加,而新發行的理財產品以中低風險為主。

招行理財子公司拿到準生證,2萬億招行資管正式進入理財新階段,這次會有何新打法

百萬用戶都在看

果然加倉迅猛!基金一季度整體倉位上升近10個百分點,加倉三大行業,重倉股名單看過來,仍有43只基金空倉

行業巨震!千億債券"爆雷"後,3700億國資巨頭殺入信用評級行業,大公資信迎來新生?十問十答揭祕重組佈局

從重處罰!視覺中國罰單來了,刊發敏感有害信息,沒收違法所得!46億市值填了"黑洞",更多跌停在路上

都在等待一個焦點時刻!科創板受理企業問詢問題公佈在即,數十個問題是常態化,81家企業全掃描

有客戶兩融強平後還倒欠券商6500萬!什麼概念?有券商年內數起訴訟,並非個案,至少5家券商踩雷兩融

中國人扎堆越南炒股?大資金來了施展不開?憑護照和旅遊簽註都能開戶,政府要讓股票市值趕上GDP規模

98家投行排名正式出爐!頭部券商大秀"肌肉",股債承銷雙贏,馬太效應已難逆轉,小券商另謀逆襲空間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國微信號頁面輸入證券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個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輸入基金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基金淨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