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戰爭片的里程碑,老一代人的情懷,《南征北戰》你看過嗎?

戰爭片 南征北戰 李仙洲 張靈甫 國家人文歷史 2017-05-18

國產戰爭片的里程碑,老一代人的情懷,《南征北戰》你看過嗎?

生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幾乎都對孟良崮戰役有所耳聞,小說與影視作品的影響是主要原因。這幾部與孟良崮相關的作品相隔的時間剛好也是5年。孟良崮戰役結束5年後,著名戰爭片《南征北戰》(1952版)殺青上映; 5年後的1957年,吳強完成了他的長篇小說《紅日》;又過了5年,《紅日》改編為劇本,在導演過多部革命題材電影的湯曉丹執導下開拍並於次年被搬上熒幕。

從時間上來看,1952年由湯曉丹執導的《南征北戰》算是第一部涉及孟良崮戰役的電影。上了年紀的人都知道中國戰爭電影的“老三戰”,即《地道戰》《地雷戰》和《南征北戰》,其中以《南征北戰》的場面最為宏大,堪稱中國戰爭電影的里程碑。不過《南征北戰》並非一部歷史紀實類電影,裡面也並未直接提及“孟良崮”地名,而是將1947年山東戰場上發生的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融合後再創作而成。

國產戰爭片的里程碑,老一代人的情懷,《南征北戰》你看過嗎?

《南征北戰》的片頭註明時間是1947年,也提及蘇中七戰七捷等歷史背景。影片前一段幾乎都是軍隊在撤退,戰士們心有不甘滿腹牢騷的畫面,對應歷史,這顯然是在萊蕪戰役之前,華東野戰軍在冰天雪地中向北機動,由於那次北撤的命令來得突然,很多華野戰士的確是糊里糊塗的行軍,自嘲“我們成了壓路機”,充滿埋怨。而畫面切換到國民黨一方時,國民黨將領張軍長和李軍長登場,張軍長樣貌俊朗,年輕氣盛,鋒芒畢露,大有要與“共軍”一決高下的氣勢,與人們印象中的整編第74師師長張靈甫的形象相吻合。而李軍長呢,年紀稍長,行事也較為穩重,會上還被張軍長批評“保存實力”。有人說這李軍長的原型是李天霞,但考慮到影片融合了萊蕪與孟良崮兩場大戰,筆者認為李軍長應該暗指第二綏靖區中將副司令長官李仙洲。

《南征北戰》的重頭戰爭戲有兩場,一場為鳳凰山之戰,另一場是將軍廟之戰。鳳凰山是以孟良崮為原型,而將軍廟則是以萊蕪為藍本。歷史上萊蕪戰役在前,孟良崮戰役在後,但在電影中鳳凰山之役先於將軍廟之役,而張、李二位軍長的身份也有互換。先說鳳凰山之戰,李軍長率領部隊上山,結果遭華野大軍包圍,以孟良崮戰役為原型的攻山一戰拍得很經典。

國產戰爭片的里程碑,老一代人的情懷,《南征北戰》你看過嗎?

劇照

面對華野大軍的重重包圍,張軍長請李軍長“再堅持最後五分鐘”,而精疲力竭的李軍長則對著電話機喊出了那句經典的求救臺詞:“看在黨國的份上,拉兄弟一把!”他話音剛落,華野戰士已攻入洞中指揮部,大喊不許動,繳槍不殺。鳳凰山畢竟不是孟良崮,李軍長也沒有像張靈甫那樣戰死,而是舉起手來,乖乖成了華東野戰軍的俘虜。鳳凰山被攻克後,張軍長率領部隊開始逃亡之路,大軍浩浩蕩蕩,天上有飛機掩護,這一幕又與歷史上李仙洲集團從萊蕪城逃往吐絲口的場景極其相似。歷史上,李仙洲集團一出萊蕪城就落入了陳毅、粟裕佈下的天羅地網,5萬人被殲,李仙洲本人也被俘。而在電影中,華野在將軍廟一帶發動攻勢,國民黨部隊同樣是被打得潰不成軍,張軍長當場被華野戰士抓住。不過影片結尾有一段關於張軍長自殺的劇情,這似乎又有張靈甫的影子,只是張軍長自殺未遂,最後被抬在擔架上成為華野的俘虜。

這部電影對老一代人來說是情懷,對新一代人而言也有不少亮點,例如表現國民黨軍進攻時,出現了貨真價實的M8灰狗裝甲偵察車,據說是朝鮮戰場上繳獲的,自《南征北戰》後,這種戰車很快便就在中國熒幕上銷聲匿跡了。當然,電影裡也有一些硬傷,例如1947年國民黨將領就稱蔣介石為“總統”,解放軍的“八一”帽徽提前出現等,但的來說瑕不掩瑜。儘管《南征北戰》中沒有直接用歷史地名與歷史人物,但稍微瞭解的人都能對號入座,所以說它是首部反映孟良崮戰役的電影也不為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