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188年,再續河西走廊漢家統治:從中唐到宋初的“歸義軍”

張議潮 唐朝 唐軍 北宋 安祿山 古今眾談 2018-12-03

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胡將安祿山,率領屬下15萬唐軍起兵叛亂,由於大唐境內承平日久,河北之地駐守部隊完全不敵叛軍,一時間狼煙四起。

此時,大唐最精銳的部隊在西域一帶。於是為了安內,唐中央政府開始抽調安西、北庭、河西、隴右的邊軍回援,浩浩蕩蕩的安西精銳開始奉詔平叛。

歷經188年,再續河西走廊漢家統治:從中唐到宋初的“歸義軍”

河西走廊

由於河西走廊的精銳兵力內調,一直虎視眈眈的吐蕃趁機攻下河西走廊,致使河西走廊在接下來的六十餘年都在吐蕃的統治之下。

身在蕃營心在漢室

自從漢武帝時代霍去病打下河西走廊以後,歷代中央王朝政府為了維護西域商貿之路,都對河西走廊重點經營,因此河西走廊一帶漢家薰陶深厚。

安史之亂後,吐蕃逐步蠶食河西諸州:

公元758年,吐蕃攻下廓州(今青海化隆);

公元764年,吐蕃攻陷涼州(今甘肅武威),涼州為大唐河西節度使所在地;

公元766年,甘州(今甘肅張掖)、肅州(今甘肅酒泉)相繼陷落,此後大唐河西節度使移駐沙洲(今甘肅敦煌)。

公元776年,瓜州陷落;

河西走廊的陷落隔斷了河西節度使所在地沙州和安西都護府與大唐中央政府的聯繫。

歷經188年,再續河西走廊漢家統治:從中唐到宋初的“歸義軍”

河西局勢

此後,吐蕃軍加緊圍攻沙州,沙州軍民激烈抵擋,在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情況下沙州城在公元781年投降吐蕃。

此時的河西在吐蕃的統治下民不聊生,丁壯者淪為奴婢,種田放牧;羸老者鹹殺之,或斷手鑿目,棄之而去,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河西人民日夜思歸大唐。

但此時的大唐根本無力西進。

與歷史上的鮮卑、契丹、女真等少數民族不同,吐蕃從來不考慮聯合當地的漢家豪族來維護其統治,其目的只有壓榨。因此,無論是漢家平民還是累世豪門都一樣受到吐蕃的壓迫。

振臂一呼,復歸漢室

公元799年,張議潮出生於沙州,彼時已經是吐蕃在統治。張家世代為沙州漢族豪強,但在吐蕃的統治下張議潮自幼目睹被壓迫被蹂躪,內心對大唐故國心馳神往,立志要驅逐侵略者,迴歸祖國。

公元840年,回鶻汗國被其屬部黠戛斯打敗,回鶻貴族與部眾大部分南遷,其餘部分西遷。南遷的回鶻諸部後被唐軍擊敗逐漸融入唐朝。西遷的回鶻分為了三部,分別建立了高昌回鶻(位於西域一帶)、喀喇汗王朝(中亞一帶)、以及河西一帶的甘州回鶻。

公元848年,張議潮發動起義率軍收復沙州,驅逐吐蕃守將,派使者向大唐京師告捷。

歷經188年,再續河西走廊漢家統治:從中唐到宋初的“歸義軍”

張議潮行軍圖

此後,歸義軍陸續收復瓜州、伊州(哈密)、西州(吐魯番)、河州(臨夏)、甘州(張掖)、肅州(酒泉)、蘭州、鄯州(青海樂都)、廓州(青海化隆)、岷州(甘肅岷縣)等十一州。張議潮派其兄張議潭攜版圖戶籍入朝,唐宣宗任命張議潮為沙州防禦使。

公元861年,張議潮收復涼州。

歷經188年,再續河西走廊漢家統治:從中唐到宋初的“歸義軍”

公元861年河西局勢

公元867年,張議潮受詔入朝,臨行前命其侄張淮深主持歸義軍軍政事務。張議潮到京師後被敕封為河西十一州節度管內觀察處置等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吏部尚書、兼御史大夫、河西萬戶侯。公元872年,一代民族英雄張議潮在長安逝世。

統治迭代,維護河西

在張議潮之後,主持河西歸義軍的是其侄子張淮深,在張淮深的領導下,歸義軍成功的壓制住西遷進入河西地區的回鶻政權,保持了轄區的穩定。

但隨後歸義軍產生內亂:公元890年,張淮深及其妻和六個兒子全部被殺,張議潮之子張淮鼎掌權。

公元892年,張淮鼎去世,掌權的張議潮女婿索勳並沒有扶持張淮鼎之子張承奉上位,而是自立為歸義軍節度使,這引起了其小姨子(張議潮第十四女)的不滿,公元894年,索勳被殺。張承奉被立為歸義軍節度使。

歷經188年,再續河西走廊漢家統治:從中唐到宋初的“歸義軍”

歸義軍世系(兩對翁婿,1~13為順序)

由於內亂,歸義軍的轄區內被其他政權蠶食,先是甘州(張掖)被回鶻佔領,佔據肅州(酒泉)的龍家也不再聽從歸義軍的號令。涼州因有甘、肅二州相隔,實際上亦脫離了歸義軍的控制,歸義軍真正掌握話語權也就剩下瓜州和沙州。

歷經188年,再續河西走廊漢家統治:從中唐到宋初的“歸義軍”

小說《唐騎》中有關於此段歷史的架構

並不甘心的張承奉開始想通過戰爭恢復祖上的榮光,奈何連年大戰耗光了自身的元氣。

公元907年,大唐滅亡,朱溫建立後梁。

歷經188年,再續河西走廊漢家統治:從中唐到宋初的“歸義軍”

公元907年局勢:困守瓜沙的歸義軍

公元911年,張承奉被甘州回鶻擊敗,被迫簽訂城下之盟,歸義軍統治淪為甘州回鶻附庸。

公元914年,張承奉去世,後繼無人。歸義軍內部推舉曹議金主持州事。曹議金為索勳女婿,其上任後恢復歸義軍稱號,出任歸義軍節度使、沙州刺史,執掌瓜、沙二州軍政權。曹議金審時度勢,採取和親政策,先後同回鶻、于闐聯姻;交結世家豪族,鞏固內部統治;發展農牧業生產,使百姓安居樂業;當政時期出現了刀兵罷散、四海通達的繁榮景象。

曹議金之後,其三個兒子:曹元德、曹元深、曹元忠先後主政,中原王朝也走馬觀花的從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來到了北宋。

此後,曹元德之子曹延恭、曹元忠之子曹延祿先後主政。

公元1002年,歸義軍內部發生兵變,曹延祿與其弟曹延瑞被迫自殺。曹延祿的族侄曹宗壽在眾人推舉下掌握了歸義軍政權,宋朝任命曹宗壽為歸義軍節度使。

關於1014年,曹宗壽去世,其子曹賢順襲位,遣使入貢宋廷,授歸義軍節度使。又以沙州回鶻王銜遣使朝貢於遼國,後被遼國封為敦煌王。

但遠水都解不了近渴,隨著党項西夏的崛起,歸義軍的處境日漸艱難。

關於1035年,党項軍強攻瓜、沙二州,歸義軍求救於高昌回鶻未果。第二年歸義軍降於李元昊,終結了敦煌史上的漢家歸義軍時代。

歷經188年,再續河西走廊漢家統治:從中唐到宋初的“歸義軍”

佔據歸義軍之地的西夏國

從公元848年張議潮舉旗開始,到公元1036年曹賢順投降党項,歷經188年的漢家歸義軍,最終在歷史長河中劃上了句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