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市2018年環境狀況公報

2018年,張掖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生態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持續抓好突出環境問題整改整治,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推動各項工作任務落實。

(一)環境空氣質量

2018年,全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61,在全省空氣質量由好到差排名中位列第二,是全省四個(張掖、隴南、甘南、慶陽)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的城市之一。全市優良天數比例96.3%,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超額完成年度目標10個百分點(省上要求達到86.3%以上)。

主要汙染物指標中,剔除沙塵影響後,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值66微克每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31.95%,細顆粒物(PM2.5)濃度值32微克每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23.8 %。階段性優於省上下達的攻堅目標(省上要求到2020年,PM10和PM2.5濃度分別由2015年的97微克每立方米和42微克每立方米下降到77微克每立方米和35微克每立方米,下降比例分別達到20.6%和16.7%以上)。SO2濃度值10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23.1%; NO2濃度值18微克每立方米, 同比下降14.3%;一氧化碳濃度值1.0毫克每立方米, 同比下降9.1%;臭氧最大8小時濃度值143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全市空氣質量總體趨於穩定。

(二)水環境質量

地表水環境質量 2018年度黑河干流張掖段水質達到Ⅱ類水質,水質狀況為優,地表水國家、省級考核的8個考核斷面水質均達到或優於水質目標要求,其中黑河鶯落峽、北大河冰溝、東大河皇城水庫水質為I類,黑河高崖水文站、黑河六壩橋、黑河蓼泉橋、北大河城郊農場、黑河哨馬營水質為II類。飲馬河河道、東環路蘆葦池、黃水溝、東泉乾渠四條黑臭水體消除比例為100%。

山丹河水質類別為劣Ⅴ類,水質重度汙染。

飲用水水源地水環境質量

(一)縣級及以上水源地水質狀況。2018年6個縣級及以上水源地甘州區濱河水源地、臨澤縣黃家灣灘水源地、高臺縣城區水源地、山丹縣城區水源地、民樂縣總寨地下水水源地和肅南縣東柳溝水質均達到或優於考核目標要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無超標水源地。

(二)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狀況。2018年我市共監測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189個,達標率為89.4%,主要超標項目為總硬度、硫酸鹽、氟化物、氯化物、硝酸鹽氮,均為背景值超標。

城區地下水環境質量 2018年6個國家和省級地下水考核點位中,甘州區樑家墩鎮田家小廟V類;臨澤縣城東南角IV類;臨澤縣化音九眼渠、民樂縣三堡鎮徐家寨子、高臺縣駱駝城鄉西灘村、肅南縣明海鄉白家大房子水質為II類,均達到考核目標要求。

聲環境質量狀況 城區區域聲環境質量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52.9dB(A),夜間平均等效聲級為43.5 dB(A),總體水平等級為二級,聲環境質量較好。市區道路交通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67.2 dB(A),總體水平等級為一級,聲環境質量為好。夜間為62.3 dB(A),總體水平等級為四級,聲環境質量較差。

生態環境狀況 全市總體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為41.54,生態環境狀況屬於“一般”,植被覆蓋度中等,生物多樣性一般水平,較適合人類生存。與上年相比,各縣生態環境質量均“無明顯變化”。

土壤環境質量 2018年,經對80個土壤監測點位監測,鎘、汞、砷、鉛、鉻監測結果均符合《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二級標準值,土壤環境質量等級為清潔。

核與輻射環境狀況 截止2018年年底,張掖市放射源應用單位4家10枚,射線裝置使用單位104家201臺。經監測,主城區環境地表γ輻射劑量率均在全省同步測量值範圍內。縣級及以上集中式水源地飲用水放射性總α、總β濃度均達到《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的標準限值;土壤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測量值控制在全省測量值範圍內。

汙染控制 全市2018年共完成汙染減排項目26項;主要汙染物化學需氧量排放量31679噸;氨氮排放量1346噸,二氧化硫排放量47422噸;氮氧化物排放量15863噸。完成了省上下達的減排任務。

相關推薦

推薦中...